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

汴梁街道上,多了一些特殊的人,都是從禁中皇宮出來的宮娥和內侍。

前來迎接他們的家人,也都是趕着馬車,在禁中每個月的月錢不低,往往是養着宮外的一大家子。

這些宮人,抹着眼淚,先是看看皇城,再看看遠處高聳入雲的堆玉樓,滿懷落寞地離開。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批批新的宮娥內侍,從內侍省進入禁中。

一代新人換舊人,這禁中就像是整個大宋王朝的寫照,在鉅變中到處都是新的氣象,也面臨着新的挑戰。

此時已經是春末,宣和元年一冬雪下得很少,戶部早早上報今年糧食收成只怕不會太好。

尤其是荊楚之地,本來是產糧大戶,也說是雨水太少。

楊霖先是派人多挖溝渠水庫蓄水,然後準備糧食,提前運抵荊楚。

汴河上,往來的船隻絡繹不絕,擁擠堵塞,港口碼頭上的推車工,累的汗流浹背,尚且趕不上貨船到來的速度。

不遠處的羅傘下,楊霖皺眉問道:“荊楚來汴梁的商船這麼多,運的都是什麼?”

在他身後,是袖樓的商會會長王運,聞言之後低聲道:“糧食居多。”

楊霖回過頭來,笑道:“你莫非在耍笑本官,這汴梁的糧食一船船地運往荊楚,然後荊楚的再運來汴梁?”

王運陪着小心回道:“小人如何敢欺哄少宰,少宰有所不知,咱們大宋不光是荊楚,糧商都要從汴梁買入,然後再各自運回去售賣。

開封府耕田不多,糧食也都是從外省購入,百年來一直是這個流程。”

這也太荒唐可笑了,把糧食運到汴梁,然後到汴梁來買,再運回去。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麼。

大宋這個王朝,有很多這樣搞笑的事,要是楊霖再瞭解的多一些,就會發現這還不算什麼...

因爲每年各地運到汴梁的糧食,是有數量要求的,達不到的話,地方官還要到處去買糧食。

徐知常在旁邊,低聲給楊霖解釋了一番。

“就算是有這個律法,也應該因時制宜,懂得變通。荊楚官員,沒有一個上書,指出這個弊端的,荊楚巡撫是誰?”

徐知常一聽他動了怒氣,趕緊道:“中書省酌定原太常少卿李綱,爲荊楚巡撫。”

楊霖哼了一聲,這李綱名頭這麼大,就給他個機會。沉聲道:“回去之後,議定一番,不用再將糧食全部運抵汴梁。如此勞民傷財,所爲何哉?”

後人寫史,把北宋的問題都歸結到昏君趙佶個和蔡京,其實他修個艮嶽,運個花石綱,還真不如文官們制定各種奇葩規定,耗費的大。

將糧食運到汴梁,然後再運回去賣,百年來文官集團看不到其中的荒唐之處?

事實上恰恰相反,大家看的一清二楚,之所以會繼續促成這個荒唐的律法,就是因爲朝中有權勢士大夫階層都在汴梁。

在這倒運的過程中,他們可以謀取豐厚的利益,要是在地方上自產自銷了,根本不經過汴梁,他們就是再有本事,也無法從中賺取大量的錢財。

這些鳥人的後代和弟子,當然不會在史書上點出這些,爲什麼北宋是士大夫的天堂?還不是拿錢堆出來的。有錢的人,在哪都是天堂。

至於那些苦哈哈,要買自己種出來的糧食,還要爲這兩次的運費買單,每斤糧食貴出大半來,則不在官老爺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汴河畫舫姑娘美的如同仙子,汴梁酒菜精美如瑤池仙宴..身處其中,享受還來不及,誰有閒工夫管你地方上的泥腿子死不死。

徐知常也是瞭解這個曲曲繞的,委婉地提醒道:“少宰,此乃百年的流程,若是擅自改變...”

楊霖火冒三丈,伸腳一踢,被徐知常強強躲過,罵道:“都已經錯了百年,還不及時改正,難道等到亡國以後再改嗎?”

徐知常知道他的脾氣,趕緊一溜煙跑開:“下官這就去安排。”

宋江在一旁,問道:“少宰,這般改革,會觸動汴梁開封府的利益,是不是提前做好準備。”

“無妨,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只要認清了自己的道路是對的,就誰也不怕,誰來咱們幹誰,誰伸臉打誰耳光。”

---

混混且拼流日夜,茫茫不辨天南北。

陰霾密佈,霧鎖汴河。江面上隱隱約約停泊着十來艘帆船,水霧濃處只見着黑簇簇的輪廓。遠眺汴梁城,藏匿在煙波深處,彷彿與雲天連接一片,影影綽綽,似真似幻。

徐進站在船頭,望了半天,才叫道:“這一段汴河上的船隻加起來,只怕是比整個山東都要多。”

在他旁邊,張橫笑道:“等到取直運河,此地船流量當少一半,要俺說也是沒這般道理,天下菁華貨物,沒來由運進汴梁,才能到處流通,着實不便。要是能從咱們密州,直抵江南,北進天津,甚至去更遠的廣州,茫茫大海上,纔是遍地黃金。”

徐進點頭道:“這話不假,照俺看來,你張橫比朝中袞袞諸公還要聰明一些。此番見了我那女婿,你可得好好說一說,也早點讓咱們密州幾十萬人沾點光。”

張橫心道,你這老賊最是精明,說出來大家一塊賺錢,得罪人的卻是俺張橫,你當誰是蠢貨呢。

“嘿嘿,少宰英明,哪裡就需要俺這粗人來聒噪了。說不定,現在正籌劃着修改呢。”

張衡無意中猜到了事實,徐進卻不信,百年的規矩哪能說改就改。他輕笑一聲,不再算計這粗漢,張橫沒什麼了不得,但是他的哥哥宋公明,如今可是炙手可熱,執掌西院兵馬大權,隱隱是楊霖手下第一人。

濟州府這羣鳥人,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阮小七未見得有什麼本事,卻管轄着澄海五萬水師,幾百艘的戰船。

說這話的功夫,已經到了城郊渡口,遠遠就瞧見一大羣人迎了過來。

張橫眼神好,叫道:“那不是少宰和公明哥哥,哈哈,徐莊主面子就是大,少宰親迎吶!”

第六百九十一章 示之於民第五百零六章 各不相同的鄰居們第一百零七章 羊入虎口第七百一十六章 火炮第一百五十章 坑我你還嫩點第十五章 星探楊霖第四百九十四章 昭德書院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十三章 江水難洗一面羞第四百八十三章 班門弄斧起民憤第六百二十四章 楊資謙的機會來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運籌帷幄,千里之外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五百五十章 燎原第四百一十八章 煞星魔王禍西域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十三章 江水難洗一面羞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在燕地即爲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嘆末代帝王,尤醉生夢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晴空當頭利刃寒第五百六十六章 龍裔血脈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時第六百四十六章 人與野獸的較量第六百二十章 能容天下,豈會容不下一個蔡京第二百一十九章 驚聞國都落敵手第三十六章 區區省元何足道第五百九十五回 殷提舉巧使毒計 李居士痛喪佳偶第七百六十三章 萬世永興第二百八十五章 試玉要燒三日滿第三十六章 區區省元何足道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爲先第五百七十章 美人妙計第七百五十九章 太師教我第四百六十四掌 欲練新軍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爲先第二百六十九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七十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三十八章 將軍一戰補天難第七百五十章 改朝換代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六百零二章 改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前無古人,曠世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四百八十四章 血染長街抽釜薪第七百五十二章 烈火燎原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第四百七十五章 南北昏君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楊一窩?第六百一十一章 規範管理,國法至上第八十四章 養匪自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幕開啓第九十章 飛揚跋扈第七百二十九章 勝利第五百六十四章 謀朝篡位第五百一十章 忠心不二的楊少宰和二臣賊子耶律大石不共戴天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雲密佈,將星閃耀第六百七十八章 細嚼慢嚥第七十七章 入門下須投名狀(爲凝珠漫水加更2/20)第二百二十二章 時來運轉童撿漏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戰大名天下知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六百八十一章 遷都構想第六百八十章 大郎回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當爲異姓王第八十三章 新的地盤到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三十四章 省試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逃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二百四十八章 東行路上公子多第六百零九章 不眠之夜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牆第四百二十章 讓他們死於民憤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六百七十二章 縱火焚宮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非昏到此,何以喪三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七十九章 虎口奪食李師師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人奉養宋皇室第五百三十七章 先鋒第三百零九章 赤陽真人戰活佛第六百七十九章 顧不過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五百五十章 燎原第七百三十一章 親戚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七百三十九章 收室韋第七百六十四章 蓬勃向上第九十五章 把他氣到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