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

姚平仲聽完之後,稍微有些失望。

少宰和契丹簽訂的雲州之盟傳來,大家便知道,秦隴兵馬要兵分兩路。

一路去大同府,一路去幽燕之地。

比較起來,大同相對安逸,保護住遼主即可。

而幽燕之地,很有可能事一場惡戰,而且局勢波譎詭異,敵友關係複雜。

大宋和契丹結盟,女真是共同敵人,但是耶律淳和耶律大石肯定不認這份盟約,他們和大宋還有女真都是敵對關係。

一場亂戰之後,便是天大的功勞,取幽燕者,可以封王。

今上處處以繼承父兄遺志自居,來鞏固自己的正統地位,肯定不會背棄他的父皇臨終遺言。

主將封王,底下的人封賞也不會低,這個機會最終還是韓世忠的了。

姚平仲早就料到這個結果,但是事到臨頭,難免還是有些失望。

楊霖見他情緒不高,笑道:“希宴,此戰局勢未定,將來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你們到了大同府,要勤加操練,指不定什麼時候,就需要你們從西邊配合。”

姚平仲還不要緊,他身邊幾個小將眼色一亮,從雲州東進,攻入幽燕比河北還方便。

這偌大的功勞,當得上是大宋開國之後,最耀眼的功績了。爲將者,誰不想在這樣的舞臺上,揚名立萬。

楊霖走下馬車,就在這荒草遍地的邊境上,找了塊石頭坐下。

姚平仲站在他身前,楊霖長舒一口氣,道:“希宴,爲師這次去雲州,感觸良多。遼主荒淫無度,蕭奉先昏聵賣國,契丹必定沒有多少年國祚了。

我們大宋開國以來,疆域是歷朝最小的,雖然如今取了大理、吐蕃,仍然難以恢復盛唐的榮光。

如今機會出現了,就在你我的眼前,拿下幽燕之地就是個開始。”

姚平仲點了點頭,神色出奇地冷靜,他實際上對於開疆拓土的功績沒有手下人那麼渴望。姚平仲能打仗,也會打仗,勇冠三軍,但是他確實不是一個爲國爲民的人。

如果讓他選擇爲國效力和替二哥報仇之間選擇一個,他肯定會選擇後者。

不然的話,當初上至天子下至百官,都在找他出來力挽危難的時候,這廝也不會竄到大山裡面修道去了。

楊霖把他的神色盡收眼底,心裡暗歎一聲,老子的門生沒有一個正常人。

“你兩個師兄在大同府,去了之後多和他們聊聊,畢竟他們在契丹待了快一年了。”

姚平仲這纔有了些期盼,笑道:“恩師放心。”

楊霖笑罵道:“有什麼好放心的,你最近有沒有去京兆府,看過平逸。”

說起姚平逸,姚平仲絲毫不掩飾對這個弟弟的憎惡,冷笑一聲道:“不瞞恩師,學生這輩子都不想在看見他。”

楊霖深知其中的原委,姚平仲定是怨恨他幫助兇手,僞造自己二哥的死亡現場,當下也不多勸。

起身拍了拍屁股,楊霖笑道:“事不宜遲,我們師徒就此別過,希望來日在燕京會師再相逢。”

姚平仲抱拳道:“學生恭送恩師。”

---

回到雁門關,楊霖連腳都不歇,直接下令三軍出發,趕往河北之地。

在河東、河北這些地方,當初因爲失去了幽燕屏障,又有契丹人不斷南下侵擾,便在這些地方大挖河渠,種植巨木。

這些河渠和密不透風的森林,可以抵擋契丹的騎兵南下。

其實這並不是宋人發明的,早在秦朝時期,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向河套地區征伐,勢如破竹,一舉收復了河套南北廣大地區,設置四十四個縣,把中原王朝的勢力擴張到後世的鄂爾多斯、包頭、巴彥淖爾這些地方。

這些地方後來出現了很多與樹相關的地名,比方說至今仍然叫着的榆林、榆中等。

這並非沒有緣故的,就是因爲當年蒙恬“以河爲境,壘石爲城,樹榆爲塞”。

到了趙宋,我們失去了北方的屏障,門戶大開,這些樹木河渠就更重要了。朝廷多次專門下詔,要求全民植樹、護樹,有《令佐勸民栽種詔》、《沿河州縣課民種榆柳及所宜之木詔》、《禁斫伐桑棗詔》等等。

史書記載:於瓦橋一帶南北分界之所專植榆柳,中通一徑,僅能容一騎。瓦橋關在後世的河北雄縣西南一帶,地勢平坦,沒什麼險要可守,契丹兵騎常常出入於此,顯然,這裡的“防禦林”已經起到了軍事的作用。

但是這些東西,既然能防止契丹南下,同樣也能阻止大宋的兵馬北進。

楊霖率兵進了河北,就感受到了這些防護林的惡意...

很多地方,只能允許一個騎兵經過,需要繞很大的圈子,耽擱了寶貴的時間。

楊霖心頭火大,自己哪有時間在這裡彎彎繞,乾脆下令派出一支軍隊,到前面專門砍伐出一條道路來。

誰知道剛出了命令,第一個縣就遭遇了麻煩,河東沁水縣郊外,一羣百姓在鄉紳的帶領下,跪在路邊哀求不要伐樹。

若是韓世忠是主帥,早就下令驅趕了,但是楊霖在這裡,他反倒不敢了。畢竟少宰也是文官嘛,總還是要愛惜羽毛,顧忌名聲的。

韓世忠當即派人,前去請楊霖來,處理好了此間的沁水縣,以後有類似的事便可以照此辦理了。

楊霖下馬之後,皺着眉頭問道:“怎麼回事?”

一個身穿裘衣,頜下長鬚,麪皮白淨的中年鄉紳,出來道:“草民沁水縣魏依山見過少宰。”

楊霖虛扶一把,問道:“本官率兵而行,道路難行,開闢出一條路來,不光我們行軍方便,爾等鄉民更是獲益幾代,爲何阻攔?”

魏依山彎着腰,神色悽苦,辯解道:“少宰,不能砍啊,我們河東屢遭契丹南下劫掠,全憑這片密林阻擋,沁水縣一直無事。若是砍去樹木,屆時如何禦敵?”

楊霖奇道:“我不砍,那契丹人真來了,不也會砍樹麼?”

“他們劫掠鄉村,便回去了。”

楊霖怒氣隱隱上升,罵道:“村民、鄉民,有何不同,都是大宋子民。我們有祖上留下的萬里長城不思去奪回來,守着一片破林子,拿外面村落的同胞性命,做保護傘嘛?”

魏依山不解地問道:“使契丹賊劫掠村落,不是比讓他們劫掠鎮內,損失要小麼?”

啪的一聲,楊霖甩了一個空鞭花,沉聲道:“畏首畏尾,待人魚肉,刀刃加頸只知躲避不思反抗,豈不是奴性深種。

朝廷這些年有負河北、河東百姓,故而本官不怪你們今日的作爲,但是卻要你們知道,這並不可取。

朝廷已經出兵,不日即可恢復幽燕,爾等回鄉靜候捷報,我來教你們知道,什麼纔是漢家男兒。”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將歸來起狼煙第六百八十一章 遷都構想第五百一十四章 海上運輸線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第五百一十一章 過分的條件第八十四章 養匪自重第一百零八章 不報睚眥方爲雄第三百七十二章 邊關毋偃旗,試手掃幽燕第一百一十一章 滾滾財源入帳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前無古人,曠世之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二百四十九章 宰相隔閡靠蔡通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降煞星楊欽差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六百六十章 西北匍匐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五百零三章 絕世好弟弟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六百零一章 立足第六百四十章 國比天地重,也比鴻毛輕第二百一十七章 守法少宰第七百三十二章 根除第四百二十章 讓他們死於民憤第三百九十三章 醫心不救禽與獸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對你充滿信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以身飼狼第三百四十章 榮耀屬於英雄第五百零六章 各不相同的鄰居們第二百一十四章 漢風西漸第五百零九章 血濺金殿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兒毫氣,各不相同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韓世忠第二百零五章 鹽王之威第七百六十四章 蓬勃向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八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七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父母第四百六十九章 繼承者們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往死裡讚頌我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廈將傾多奸邪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草一木話離別第五百六十七章 暗流洶涌,潤物無聲第三百八十六章 劍拔弩張角聲響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年屈辱結宿仇第六百七十二章 縱火焚宮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濺龍塌第三百三十九章 書房深夜誰敲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手筆初現端倪第一百四十八章 愛仁賜安寧第六百零二章 改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皇帝第三百三十四章 尋仙問藥天子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播種之春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三百九十五章 重整幽燕舊河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仙打架,楊霖榮升背鍋俠第五百五十四章 沒個消停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第四百五十四章 攔路者死第五十六章 重開四州市舶司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二百五十六章 安插一個美麗的二五仔第五百九十六回 衙內教京營新軍 鹽王聚江湖豪客第十三章 江水難洗一面羞第七百六十八章 打你跟打球似得第二百零六章 嗣親血脈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五百四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六百三十九章 龍騰南海第一百四十八章 愛仁賜安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滾滾財源入帳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四十章 方臘稱帝第五百三十七章 先鋒第二百四十二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五百六十五章 欲進一步第一百九十二章 互相需要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六百二十五章 奸臣第一百一十九章 等閒變卻故友心第六百八十六章 李清照的離婚官司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圍獵宗翰第七百二十二章 虔誠第四百五十三章 刀刀見血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王霸業一場夢第六百五十六章 轉守爲攻第三百四十章 榮耀屬於英雄第三百四十九章 手到擒來楊解饞第六百三十二章 迫不及待第六百四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二十四章 打完你還得賠錢第七百四十七章 禪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