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漢風西漸

四年前,童貫率兵出征,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最終趙佶顯示了他作爲皇帝的絕對權威,無視文官士大夫的諫言,力主自己的家奴童貫掛帥。

這也是北宋皇權在百年之後,又一次回到了巔峰的表現,當然此事的結果也是一波三折。

皇宮着火,文官們趁機進諫,說這事讓宦官掛帥,引起了上天的警示。

趙佶猶豫之下,下令撤兵,童貫當中將手詔內容篡改,出兵一舉平定了河湟蕃人的叛亂。

楊霖走進河州,心思難免又想起那一年,在揚州和蔡京童貫三人,把酒言歡,相約共進退。

如今各自爲戰,不勝唏噓,雖然三個人都不是什麼謙謙君子,更不會有鍾子期伯牙的友情,但是要說一點舊情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河州的官員,都有些興奮的神色掛在臉上,若是少宰真的說動官家,對西北用兵。

對他們這些邊關的官員來說,是一個天降的機會,因爲戰時難免就給了他們刷政績的機會。

就算是組織民夫運糧,也是一個功勞不是,更何況西北的軍州廂兵都不弱。

楊霖便在河州城中住下,當天召見了河西回鶻在軍中的幾個將官,一說對回鶻賊擁兵,他們比漢人還開心。

有時候,同族之間的仇恨,纔是最深的。

河西回鶻普遍信奉的是摩尼教,也就是方臘那個教派,便是從回鶻人這裡傳入中原的。

當年大唐王朝內亂爆發,借兵回鶻平亂,開除的條件就有允許他們進中原傳教。

江南所有的摩尼教,也就是明教,都是那時候傳入的。

但是禍害河湟的回鶻賊,卻和喀喇汗王朝一樣,信的是伊si蘭教。

唐末喀喇汗王朝的第三任大汗薩圖克在河中地區伊si蘭教聖戰者的支持下,打敗並殺死其叔父奧古爾恰克,奪取了政權,稱博格拉汗。不久,他在穆si林信徒的支持下,從薩曼王朝手中奪回恆邏斯,隨後攻佔巴拉沙袞,基本確立了對塔里木盆地西部、費爾干納地區和七河流域的統治。

正因爲如此,喀喇汗王朝,實際上和西亞的阿拉伯人關係很鐵,動不動就要打進吐蕃和回鶻,斬殺異端,燒燬寺院,欺男**,無惡不作,實乃西域一霸。

河西回鶻人,因爲西夏的打壓,早就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但是對宗教問題還是耿耿於懷,因爲他們的喀喇汗鄰居,把他們視爲異端,動不動就要東進消滅他們,彼此間仇恨很深。

回鶻賊,也時常在河湟一帶屠殺河西回鶻人,很多村鎮都被他們人爲的抹去。

七個河西回鶻的將領,笑容滿面的來到衙署大堂,排成兩列抱拳道:“見過少宰。”

橫亙在西域中間的西夏朝被滅,漢風西漸,此地的回鶻人多少有了些漢人的裝扮。實際上,河西回鶻一直是積極漢化的,若不是李元昊強行讓他們改成党項的服飾和髮型,他們從外表看都和漢人沒啥區別了。

《宋史·回鶻傳》說:先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回鶻世稱中朝爲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五代之後皆因之。就連喀喇汗王朝可汗也一直稱宋朝皇帝爲“漢家阿舅大官家”。

回鶻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時,有入居秦川爲熟戶者。女未嫁者先與漢人通,有生數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種類。媒妁來議者,父母則曰,吾女嘗與某人某人暱,以多爲勝,風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虯者,蓋與漢兒通而生也。

也就是說,在宋朝剛開始的幾代人中,他們的少女以和漢人生過孩子的爲榮,長此以往很多的河西回鶻人都是擁有漢族和回鶻兩種血脈。

男人還則罷了,那回鶻的少女,就是活脫脫的後世維族美人,十分俊俏可愛,在楊霖和高柄閒聊時,就以爲她們僅次於羌女。

唐宋之時,中原王朝的漢文化,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都領先世界太多了。

搞得很多異族,都以向漢人借種爲榮,東有東瀛,西有回鶻。這種熱情,絲毫不亞於後世的所謂慕洋犬。

這幾個回鶻將領,頂盔掛甲,頭盔紅纓圓邊帽,左右護耳外卷,身甲探出護顙,披膊如同龍,胸甲前後各有一枚護心寶鏡,腹甲如魚鱗,下垂膝裙戰袍,小腿緝扎吊腿,腳下一雙戰靴。

和西軍的漢家將領,並沒有一絲差別,活脫脫就是漢將。

楊霖笑容滿面,起身走到堂下,扶着爲首的一個回鶻大漢的肩膀,笑道:“諸位將軍,此番叫你們前來,相比也都聽說了。回鶻賊禍害河湟,不光是我們大宋的亂匪,也是你們回鶻的家賊。可恨這些跳樑小醜,行蹤詭秘,難以捕捉。

你們都是回鶻人,多少了解他們的習性,在這次戡亂中,要發揮帶頭作用吶。

你們儘管放心,我楊霖把話說在頭裡,只要是有功之人獲不得該有的封賞,儘管去汴梁找我,我必爲爾等做主。”

說完回頭跟親兵頭子呂望說道:“凡是這些回鶻將軍,到我府上,一律放行,就是去找我喝酒,也不能攔着。”

呂望的養氣功夫,比陸謙強一些,沒有絲毫異色,抱拳道:“遵命,屬下記得了。”

七個回鶻將臉色一肅,深深鞠躬,道:“我等代河西二十七萬回鶻人,起誓必爲少宰效命,剿滅回鶻賊。”

“好!”楊霖讚了一聲,然後大聲道:“來人吶,擡出美酒和金銀,給諸位將軍壯行。”

早就候着的親衛們,推着一車車的金銀財貨還有好酒出來,一行人恨不得敲鑼打鼓地歡送回鶻將軍們。

七個回鶻將領,血氣翻涌,心懷激盪。

大宋的文官素來清高孤傲,尤其是對待武將,更別提異族武將了。

這次來了個當朝少宰,卻是這般推心置腹地對待自己,此恩不報枉爲人也。

楊霖又來了一記猛藥,握住爲首的將軍蘇古裡的手道:“等到將來立下戰功,我當在官家面前爲你們替你們進言,讓官家賜姓給有功之臣。”

第六百一十一章 規範管理,國法至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六百六十七章 耶律大石重開頭魚宴第五百六十四章 謀朝篡位第七百五十六章 四海佈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本宮不是那樣的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第七百五十九章 太師教我第一百五十三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誰是獵物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汴梁一起殘忍兇殺案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秘密第八十六章 盛世繁華第三百三十章 官家不是你忽悠的第九十八章 荒唐君臣第七十七章 入門下須投名狀(爲凝珠漫水加更2/20)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手筆初現端倪第二百五十九章 旱澇兩極第二百六十七章 兇蠻初露第五百五十一章 邪魔外道第四百九十八章 本宮不是那樣的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豪傑本不爲偷生第一百八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一百九十六章 欺人太甚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七百一十章 掃清外圍北安州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殤殤,葬於北邙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六百五十四章 狼煙遍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四百四十三章 撩亂提刀到汴梁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力行爲施教第二百八十一章 遍地胡草起漢風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楊論士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麗第一忠臣第六十七章 民怒更勝於天威(爲liveaben加更)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雷霆破城第七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父母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三百五十九章 雄關無征戰,要塞充客商第六百八十二章 擇地築城第三百零九章 赤陽真人戰活佛第七百三十二章 根除第一百二十五章 蒼天無眼第五百章 夜戰野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另立新君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陽祖師,駕臨洛陽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個明白人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五百二十五章 蠢貨第八十三章 新的地盤到手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陽祖師,駕臨洛陽第七百五十八章 天子氣象第四十八章 帶惡人楊霖第三百七十一章 遠探攔子馬,終別揚州夢第四百三十二章 回馬直奔上京府第七百零八章 勝券在握少宰仍留後路,豪氣干雲小將互不欽服第三百三十四章 尋仙問藥天子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二百二十一章 掃淨天下舊名士第五百一十八章 增兵交趾,王后北上第四百七十章 革除官職第二百五十九章 旱澇兩極第六百七十一章 濃煙滾滾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頸期第七百六十三章 萬世永興第一百七十五章 運籌帷幄,千里之外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三十五章 勢不可擋第八十二章 業火三千,心中怨起第一百零四章 又是三天第七百一十二章 朝鮮王虐流高麗生民,宋將士馬踏契丹源頭第二百九十二章 授徒何須顏閔材。第五百八十四章 禮樂崩壞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二百九十三章 四分五裂西吐蕃第一百二十章 奸臣們的全盛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 剪除羽翼第三百六十八章 五百年將門,一千里遷徙第五百零五章 賣國者即爲賊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陽祖師,駕臨洛陽第七百一十五章 夜襲第一百零四章 又是三天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郎自大第一百八十二章 反轉來的如此之快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第八十一章 胸中了了舊恩仇第七百六十九章 靖綏西南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在燕地即爲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書房深夜誰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