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外戚(2)

劉永年,自是劉家的人。章獻明肅劉太后的劉!

其祖父就是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贈太尉、中書令劉美。

準確的說,應該是龔美。

只是,劉太后認其爲兄,讓他承襲了劉氏的香火與祭祀。

自然,劉美家族也就成爲了太后的外家。

劉美死的早,劉太后還沒有掌權就去世了。

但劉美的兩個兒子,卻都非常受劉太后寵愛、重視。

長子劉從德,當年可是威風八面的人物!

十八歲就以崇義使真拜恩州刺史,不久又知衛州,可惜,劉從德年紀輕輕就早夭了。

死的時候才二十四歲,劉太后傷心欲絕,於是,一天之內提拔和任用了數十名劉從德生前的身邊人,據說當時連伺候劉從德起居的下僕,都被授官了!

真是一人掛點,雞犬升天!

劉從德本人更是追授榮國公贈保寧軍節度使。

劉從德死的時候,他的兒子還在襁褓,於是被接進皇城,由劉太后帶在身邊撫養,就是現在趙昕面前的這位劉永年。

趙昕對他沒有印象的最大原因,是因爲在趙昕的前世,其即位之前,這位便已經病逝了。

說起來,他本不會死的。

當時,趙昕的父親病重,於是,命趙昕以太子監國。

年輕氣盛的太子,決意好好表現一番。

於是,打算柿子撿軟的捏,拿交趾人練練手。

便詢問時任首相昭文館大學士賈昌期:“愛卿啊,孤有意加強廣南路的防備,你覺得,派誰去合適呢?”

狄青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賈昌期想來想去,推薦了時任太原馬步軍都總管的劉永年。

薦詞中,賈昌期讚譽劉永年說他‘勇冠三軍,智且多謀,仁愛士卒,使能安廣南者,必永年也!’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於是命中書堂除劉永年知邕州兼廣南西路步軍都指揮使。

劉永年到任後,就積極整頓廣南西路的軍隊,率領百姓,開闢梯田,修建水利設施。

結果,因爲太過積極,染上了當地的疫病,不過兩年就病逝於邕州,遺表送到汴京,趙昕讀之潸然淚下,尤其是對其末尾的遺言,尤爲感動——夫交趾者,漢唐之故土也,五代淪喪於夷狄,始於中國分,此誠天下之殤矣……今臣將死,唯憾一也:再不能爲陛下臨陣討賊,先渡富良江!

可惜,這感動終究也抵不過時光的侵蝕,到得趙昕晚年的時候,假如不是有人提起,他都不會記得曾經有一個外戚大將,替他鎮守邊疆,將死之時,遺表之上,字字泣血,鐵骨忠膽,讓人感嘆!

回憶着往事,趙昕微微的在心中嘆息了一聲,再看着自己面前,依然年輕、強壯的劉永年,這個他前世素未謀面,但卻爲了他的野心與國家,而死在了數千裡外的廣南西路的外戚,於是,趙昕笑了起來,笑的燦爛無比。

劉永年卻被笑的有些心裡發毛。

他小心翼翼的問道:“國公,臣可是有可笑之處?”

趙昕搖了搖頭,道:“孤見愛卿,如見唐太宗見李衛公,唐肅宗之遇郭太師,便知已得良將名臣,故而自喜!”

劉永年聞言,內心感動和興奮的不得了,立刻就叩首拜道:“臣惶恐,安敢與先賢比?獨願爲國公犬馬、爪牙而已!”

李衛公、郭太師,這可都是大唐的名將、柱石啊!

國公一見面,就許自己爲大宋的李衛公、郭太師?在劉永年看來,這就是話本上的故事與傳說照入現實!

史書不都這麼寫的嗎?

古代的先王明主,遇到大將賢臣,都是喜不自勝。

漢昭烈更是有三顧茅廬的典故留下來。

想到這裡,劉永年就忽地自傷起來,他俯首拜道:“只是,臣卑鄙,恐怕要有負國公重望了!”

“怎麼會?”早在前世,趙昕就已經摸清楚了這大宋士大夫與貴族們的心理。

這些傢伙,別看平時精的和鬼一樣。

但,在遇到君王簡拔、親近的時候,智商自動下降一百點。

雖然之後就會迅速恢復過來,但是呢,在當時,卻會被君王完全掌握主動。

簡單的來說,就是皇帝說什麼,他都信!

便是君王讓他去和遼人幹一架,都會有人做的!

休說是性格本來就容易激動的劉永年了,便是老辣如老年富弼,沉穩如晚年韓琦,也難免如此。

說到底,在古代封建社會的環境與文化背景下。

君王已經被神化了。

士大夫大臣貴族們心裡面,或多或少的都有忠君思想。

而且,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不和他們的切身利益發生根本衝突,那麼,整個大宋上下,沒有官員士大夫會不以忠君爲第一目標的。

其實,別說是現在北宋的這個環境下了。

後世的一些存在君主的國家,譬如泰國、霓虹,也都依然存在大批保皇黨,甚至有些人只是聽到國王/天皇的聲音,就激動的不能自已,感動的淚流滿面。

故而,趙昕此世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太高調!

他只擔心自己太低調,以至於天下人都不知道,大宋已經天降聖王來!

因爲,越多人知道,越多人相信,他的權力和地位就越高,自身也越安全!

旁的不談,就說爲何趙昕只說一紙文字,就讓兩府集議來討論?

爲什麼?

因爲兩府不敢不重視,也不得不重視他的文字啊。

他們但凡敢有絲毫輕慢,消息只要傳到西京洛陽,信不信過幾天,洛陽的元老大臣和勳臣貴戚們就能組團來汴京保衛國本,保衛社稷,保衛國公了!

讓那些人進京的話,這朝堂上的兩府大臣,就都要鞠躬下臺了。

因爲,他們的能量,超乎想象!

正因爲清楚這些,趙昕肆無忌憚!

他拉着劉永年的手,讓他坐到牀榻前,親切的道:“孤說卿可爲孤的李衛公,卿就可以!”

這讓劉永年感動的稀里嘩啦,當場就流着眼淚道:“國公信重,知遇之恩,臣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卿言重了!”趙昕眨着眼睛,在心裡說道:“朕不需要卿鞠躬盡瘁,只需要愛卿和愛卿家族的力量!”

劉永年和他的父祖叔伯,可是三代人都擔任過殿前司的都指揮、左右龍、神衛的指揮使,侍衛親軍的馬步軍諸指揮官甚至皇城司的諸管勾,也都有劉家和其姻親、故舊擔任。

這支力量,若能掌握在手中,利用的好了,未來趙昕成年後就不必再和前世一樣,受到文官們強勢擠壓了。

而在現在,有了劉家的保駕護航,趙昕最起碼不用擔心被亂兵殺到面前了。

在禁軍裡,劉家人說話,甚至比宰執們說話還有用!

第八十章 實驗(3)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四章 祖宗(1)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八十一章 潛龍在淵(1)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第四十九章 前世陰霾第一十六章 參政(1)第七十九章 實驗(2)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七章 母慈子孝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十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九十一章 愛是一道光第八十二章 潛龍在淵(2)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饋贈(2)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爺爺(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一百二十一章 慶暦之盟(1)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六章 祖宗(3)第七章 母慈子孝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九章 立威(2)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饋贈(1)第二章 天降聖王(1)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九十章 緣由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八十一章 潛龍在淵(1)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六十九章 預設伏筆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十一章 南廳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十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饋贈(2)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爺爺(1)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