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這李清照胸部也不是很雄偉,不說比楊雲嵐,跟李仙芸都差了不少,如何能裝下這麼多錦詞繡句!
看着一衆差人要來拿自己,婦人覺得縱有滿腹珠璣之詞,也沒辦法與這些粗暴之人說清楚。
古時婦人很少會在公堂上被判笞杖之刑,因爲笞杖就是杖臀,就算女性也要脫掉褲子在大庭廣衆之下露出臀部,對女性是極盡侮辱之事。
受過笞杖之刑的女人,很少有能活下來的,基本上回家就會自盡。
燕青哪裡知道這麼多,笞杖之刑是他知道爲數不多的幾種刑法,順口就說了出來。
“你…你…你怎麼能憑一面之詞判我笞杖之刑?”
李清照出身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是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年少時便有才名,《如夢令》此詞一問世,當時轟動了整個東京,讓一衆才子擊節稱賞。
她丈夫趙明誠來頭更大,宰相趙挺之的第三子,兩人都算是富二代人物,可惜蔡京復相後對元祐党進行清算,無論趙家還是李家都被蔡京反手打入民間,只得回到青州過着平民生活。
這次慕《牡丹圖》,從青州來到鄆城,本想用自己積蓄加上詩詞換取這副嚮往已久的名畫,不想這張員外不通詩文,只想賣錢因此無法如願
鄆城大亂,自己尋不着張員外,怕此圖毀入兵戈,這才隨身攜帶準備回青州,不想這張員外逃出城後,見並無匪兵作亂,心中安定下來,轉身回來在城門口遇上自己。
堂上這官不問青紅皁白就要打自己,還是笞杖之刑,李清照兩眼發黑,情急之下的呼聲顯得悲愴無比。
“啪。”
燕青審了几案後早已駕輕就熟,驚堂木一拍。
“速速將這婦人拿下行刑。”
一旁觀衆想是也樂意看到這娘子被脫褲杖臀,大呼小叫恨不得更熱鬧一些。
看看幾條大漢滿是黑毛的大手抓向自己,李清照連退幾步,眼見無法脫身將要受辱。“哇”的一聲痛哭出聲。
“且慢。”
衆人向堂前看去,就見一白袍少年走了出來。
彥崇走到淚眼滂沱的婦人面前,遞上一張絲帕。
“李清照?”
見婦人點頭,彥崇心中大喜過望。
李清照的詞分爲兩個階段,早年在東京過着繁華生活時,不但詞作的好,各種富貴子弟的遊戲無有不通,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
雖然身爲女兒身,作詞以婉約爲主,但詞句清麗不顯悲鳴。
而靖康恥之後,李清照隨夫君漂泊流離,而這個夫君雖文學素養高深,卻沒有男兒熱血,好不容易做官,聽聞手下欲叛後,不想辦法制止,竟然連老婆都不要了,自己棄城而逃。
想必她當着膽小如鼠的相公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千古名句之後,那顆跳動之心緩緩關閉,從此再無一絲熱情,晚年之詞都是悲風吟月,讓後人讀之心中不忍。
彥崇從小好詩詞,最怕讀的就是易安居士晚年寫的那些字句,常想要是她不曾有過這麼悽苦經歷,所做之詞會不會如稼軒大俠那般壯氣十足。
突然一個念頭不可遏制地闖入腦海。
要是讓她進入西軍,跟隨自己征戰天下,那她寫出的詞會不會閃爍古今,豔壓諸仙?
作爲資深軍迷,研究過中外無數戰役,文藝對戰爭的重要性彥崇有着很深體會。
“清照姐姐,遇上俺,只怕你…”
堂上諸衆只見少年轉過身來面色陰沉。燕青見之嚇了一跳,自從知道彥崇身份後,燕青對種家大郎可是有着一份敬畏。
“縣太爺,知不知道笞杖之刑對女性意味着什麼?”
燕青聰明地不發一言,就見少年走到張員外面前。
“好心當成驢肝肺,活該受窮。”
張員外見這少年雖然年紀不大,但自有一股威勢,見那縣太爺也不阻止,可見是沾親帶故之人,心中先自怯了幾分。
“她未曾給張某打招呼,可見有偷竊之意。”
燕青搔搔頭,問向身邊張橫。
“笞杖之刑怎麼了?”
張橫把雙手一攤,做了個不明覺厲的表情。
看着淚雨紛飛的婦人,少年聲音嚴厲起來。
“就算是懷疑,就能殺人嗎?”
張員外被少年身上氣勢所迫,正想放棄,旁邊有閒漢出聲。
“那也不能肯定她當時沒有偷竊的心思啊。”
周圍響起了稀鬆的附和聲,看來想看清照姐姐屁股的人還是蠻多。
右手一展,少年手中出現了一個小瓶。
“這是仙丹,能夠測人心真假,如果說得是真話,吃下無事,如果說假話者,吃下立即七竅流血而亡。“
這一手把堂上諸人全鎮住,沒人知道這小瓶從何處而來,全部瞠目結舌看着少年。
少年右手一動,小瓶突然消失,再一動,又出現在掌中。
“難道這少年真是神仙不成?”
“就算他不是神仙,也是神仙的弟子。”
“就算不是神仙弟子,手上那瓶裝的也是仙丹。”
在衆人的紛紛議論中,少年小心翼翼從瓶中倒出一顆白色藥片,走向張員外。
“是否想試試這顆仙丹?”
張員外連退數步,好似那小小的藥片有着強大排斥力。
“這藥不該我吃,該試試這李家娘子纔對。”
看着清照姐姐水都不要,直接就將藥片嚥了下去,彥崇感受到一股彪悍之氣。
衆人見這娘子吞下仙丹後渾然無事,轟的一聲,幾下就散得乾乾淨淨。
那張員外見狀也告辭而去,雖然彥崇很想把那幅畫買下來送給清照姐姐,提升好感度,但想想還是算了。
二十萬貫,可以養不少精兵強將,就爲了一份藝術,彥崇覺得不值。
亂世人命如草芥,藝術連草芥都不如,延福宮裡有多少比《牡丹圖》更值錢的國寶,在女真人的鐵蹄下,和地上那些小草也沒什麼兩樣。
盛世才談收藏,亂世需要的是刀槍。
李清照與趙明誠一生收藏也是不少,金石錄這書流傳下來也已不全,至於那些收藏早湮沒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