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輕取(中)

“五百!”“八百!”趙瑜、陳五所乘車邊,兩組探馬左右並進,分別報出他們計點出的敵軍數量。--鳳-舞-文-學-網--報得少的是陳繡娘派來的信使,多的則是趙瑜派出的斥候。

兩方所報敵數差了近一倍,陳五皺眉怒道:“到底多少?!”趙瑜和他所帶的援軍只有四百餘,敵軍人數究竟是五百還是八百,戰術安排將完全兩樣。

“這……”幾個斥候探馬互相對視,齊齊低頭。

陳五眼一瞪,便要作。趙瑜卻道:“五哥莫急,計點不清敵軍人數也許是好事。”

陳五驚訝:“爲何?!”

“若敵軍隊形齊整,旗號嚴明,要點清兵力自然不難。現下計點不清,想必是敵軍隊列不肅的緣故。”趙瑜轉頭問斥候們,“是也不是?”

斥候們臉上一副驚訝、欽佩之色,齊聲道:“大當家說得正是!”

趙瑜搖頭訓斥道:“什麼說得正是!我不提,你們就不會主動說嗎?你們做斥候的,難道只偵查敵人的人數?敵軍的士氣、裝備、陣形、隊列方方面面都要探查到啊!”他點起自隊探馬,“你們且去再探!”轉頭又對陳繡娘派來的信使道:“你們速回船匠莊,命陳頭領率新兵營出陣,待這裡戰事一起,與我前後夾擊!”

看着兩組探馬領命走了,趙瑜暗歎,都是沒有經驗的緣故。衢山上下,海戰經驗有得是,陳五、趙武都是一流的水軍將領,下面的頭領哪個不是經驗豐富,就是趙瑜本人,放眼大宋,也沒幾人能比得上他的水戰指揮能力。多少仗打下來,用人命換來的經驗值早讓他們升滿級了。但陸戰不一樣,除去欺負琉球野人的戰鬥外,衢山上下經歷過陸戰的只有昌國之戰,而且也是守城,對於將要開始的野戰,不論是探馬還是下面的士卒,除了裝備和訓練外,從心理到經驗,都沒做好準備。

趙瑜前世,連個軍事好都算不上,但至少也知道,戰爭是門極深奧的學問,不然也不會有遍地的軍事院校。只是到了這個時代,只通讀過孫子兵法這類理論的兵書,深入敘述行軍、紮營、後勤、偵查之類軍事制度和組織的軍學書籍,趙瑜一直沒有找到。--鳳-舞-文-學-網--雖然他知道仁宗時,宋廷曾編纂過一本《武經總要》,詳細記載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乃是世界史上第一軍事百科全書。不過,除非趙瑜能想辦法能混入武學【注1】學習,不然也沒資格看到全貌。而要等衢山總結經驗教訓,自己編纂出一《武經總要》,卻不知要用多少人命去換。

不過幸好馬上將要面對的敵手,只是僞裝成軍的雜兵,裝備、訓練皆不如衢山,且又處在極端不利戰略位置上,就算衢山軍沒有野戰經驗,要擊敗他們也不是太難。只要能儘速殲滅此敵,應該能來得及回頭支援主寨。

當從陳繡娘所派信使那裡,收到在船坊港敵軍的報後,趙瑜已是愈地確定,那批賊人只是從攻打衢山大軍中分派的奇兵,用來吸引島上注意力的。不然,又何必僞裝成軍,虛張聲勢?還不是爲了調虎離山!他回頭再看主寨,雖然現在烽火仍在燃燒,但可以肯定,再過一陣必然會熄滅。

“停車!”再重新派出探馬後,車隊又向前行了半里,選在一處緩坡上,趙瑜下令止步。援軍車隊收住繮繩,齊齊停住,四十二輛大車在大道上依次排序,拉出長達半里的長蛇陣。

趙瑜站在停在坡頂的大車上,向遠處眺望。不過兩裡外又是一個高坡,把視線遮住,看不見敵軍的蹤影。他計算了一下時間,放棄了再前進兩裡的打算,就算以衢山軍的訓練水平,要想排好陣勢、做好戰鬥準備,至少也得一刻鐘,來不及再向前走了。

趙瑜隨車退到一邊,排兵佈陣的指揮工作他交給了陳五。在陳五和各都都頭率命令下,車上的乘員們一個個從車上跳下。四百士卒就在五丈寬的石板路中開始整隊。趙瑜希望儘快解決眼前敵軍,回援主寨,並不打算用大車擺出圓陣,以守爲攻。同時這也是爲了檢驗幾年來的訓練成果,以他在衢山這些士兵上花的心血和銀錢,就算面對兩倍以上的雜軍,就算東昇的太陽也對他們不利,但衢山軍不應該、也不可能會失敗。

趙瑜俯視眼前的隊伍。不過二十息的工夫,四百人就已經按小隊整隊完成。正“一、二、三、四……”的高聲報數。經過幾年來持續不斷的訓練,只論列隊速度,衢山軍絕不會輸給任何人。

因是乘車而來,所有的士兵都早在登車前就已具裝。人人手持長槍,負重弩,精鐵兜鍪,綴鐵皮甲,打磨擦油後的鐵器,在旭照耀下閃閃亮,一隊隊士卒橫排而過,如同一條條銀蛇在扭動。

由於有水力鍛錘的助力,衢山軍的鯊魚皮甲上,都在腹和背後的要害處釘上了滲碳後的精鐵甲葉。趙瑜曾用神臂弓試,三十步外,就只能在甲葉上打出個小坑――有鋼片、魚皮雙重防禦,再重的弓弩也難以穿。

趙瑜雖一直憧憬着給全軍裝備上精鐵板甲,但衢山缺鐵,買來的生鐵大半都變成了船隻上的鐵釘,只有少部分纔打造成兵器、盔甲。這也是爲什麼衢山軍多用長槍的原因,大斧雖好,但一支十五斤重的軍用戰斧,所耗鐵料足以打製六七根長槍,如果換成箭頭,那更是有幾百支。所以衢山軍中,也只有隊正以上,纔有資格配上百鍊鋼刀。

與趙瑜預計的一樣,只花了一刻鐘,陳五就已把軍陣布好。四個都分作三部,兩都在路中前後佈置,左右兩部各有一都。各都百人分做五列,形成一個緊密的方陣。兩翼突前,中軍後凹,標準的偃月陣形。在往外,四十輛大車橫向排開,一直延伸到道路兩側的灌木叢中。有大車和灌木叢阻擋,在四百具強弩的威脅下,如果敵軍想繞行,死得反而會更快。

拉車的馬匹騾子也被遠遠的牽到後方,以防開戰時被誤傷、驚到。看到這些牲口,趙瑜有些後悔,早知道該帶些鞍韉來,到時也能有隊騎兵使用。不過再想想,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衢山上下,騎過騾馬的不少,但在騎乘時,能揮刀拉弓的恐怕一隻手就能數出來。

列陣完畢,軍卒們在命令下,齊齊坐地給神臂弓上弦。經過幾年的精心研製,衢山神臂弓的程、威力,已經與京城弓弩院造的原型相當,力道接近五石,所耗成本也大大下降,也因此在衢山上下幾乎是戶戶皆備。

上過弦後,軍卒們沒有再站起,仍坐在地上等待。他們人人負三四十斤重的盔甲兵器,如不抓緊時間休息,開戰後體力很快就會耗光。

陳五走到趙瑜邊,繳令待命。他們和三十人的衛隊在陣列最後,號角備在手中,旗幟也已豎起,只等敵軍的到來。

半刻鐘後,兩乘探馬出現在前方的高坡上,疾馳而來,大汗淋漓,回報道:“大當家,敵軍共有六百至七百人,已在三裡外,須臾即至!”

趙瑜點頭,面色其靜如水:“我已聽到了!”

數百人前進的腳步聲,越過數裡的距離,傳到衢山軍陣中,如同臨戰的鼓點,讓陣中有些動。

“靜坐!待命!”陳五跳起大喊。陣中又恢復了平靜。

前方高坡後,路側樹林上一片驚鳥飛過。一杆青色大纛當先探出坡頂,緊接着,重重敵影出現在衢山軍衆眼前。

“來了!”

當看到在兩裡外佈下陣勢的衢山軍,敵軍便停住腳步。青旗揮舞,小旗搖動,數百敵軍開始在高坡上把行軍隊列轉成臨戰陣形。

“見敵不亂,看起來並不算差!”趙瑜喃喃自道。

陳五應聲道:“但列陣速度太慢,陣型也不及我軍齊整!”

“不錯,比我們要差些!不過……”趙瑜遠遠望着敵軍的陣形,數百人分隊聚合,排成前後三部的突擊陣型,“銳氣可嘉!”

兩裡外,排好陣勢後,敵軍沒做絲毫休整,大纛獵獵,當前而行。六百人的隊伍如巨浪破堤,沿着高坡緩緩而下。

看着敵軍洪流滾滾而來,趙瑜沉聲:“我們也該動起來了!”

陳五點頭應命。提起高聲,號令全軍:“起立!待戰!”

司號兵吹響了號角,號音嗚咽。四百人依令站起,長槍踩在腳下,重弩拿在手中,靜聲待戰。

注1:我國最早的軍事學校。設立在汴京的武成王廟。

--鳳舞文學網----

鳳舞文學網爲衆多讀者免費提供各類小說,作品涵蓋了玄幻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軍事小說、恐怖小說、言等,並提供可電腦和手機閱讀的TXT、CHM、UMD、JAR格式的電子書下載。

http://www.fengwu.net?...??

第2章 北行(下)第55章 涌金(下)第20章 百神第23章 烈風(中)第35章 改變(下)第37章 戰線(上)第14章 西路(六)第22章 戰船(下)第45章 蔡攸(下)第12章 孤舟(下)第39章 帝位(上)第21章 傳承(四)第7章 未雨(上)第17章 軒波(下)第43章 餘波(中)第5章 東京(下)第60章 投奔(下)第5章 戰前(上)第43章 交涉(上)第59章 投奔(上)第19章 開局(上)第30章 人心(上)第22章 球賽第12章 和議(中)第36章 島南(上)第26章 天子(中)第14章 西路(六)第31 回航(下)第6章 對手(下)第1章 老種(上)第14章 硝煙(中)第33章 經濟(上)第58章 西軍(下)第1章 平安(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8章 未雨(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1章 帝位(中下)第41章 內附(下)第19章 謀算(下)第2章 平安(下)第9章 迎擊(上)第14章 西路(六)第16章 傳承(二)第20章 衢山(下)第34章 南行(下)第21章 傳承(四)第33章 冬雨(下)第48章 江山(下)第1章 奇襲(上)第40章 關山海(上)第36章 海上(下)第41章 後續(下)第43章 餘波(中)第16章 傳承(二)第42章 關山海(下)第31 回航(下)第44章 蔡攸(上)第37章 決戰(下)第23章 萬馬(下)第8章 四方(中)第34章 經濟(中)第37章 戰線(上)第49章 聖公(上)第32章 故鄉(上)第1章 平安(上)第40章 內附(上)第15章 傳承(一)第15章 包圍(下)第44章 亂象(一)第5章 西路(二)第27章 開春(下)第25章 野心(上)第43章 餘波(中)第54章 九五(上)第37章 決戰(下)第54章 九五(上)第24章 烈風(下)第25章 帝國(上)第26章 俘王(中)第25章 突遇(下)第6章 紛亂(上)第30章 祭靈(下)第36章 覆亡(下)第49章 道阻(三)第33章 經濟(上)第37章 股票(中)第17章 豐收(上)第16章 變奏(上)第8章 先鋒(下)第34章 南行(下)第43章 帝位(下三)第27章 開春(下)第17章 神機(中)第51章 道阻(五)第4章 對手(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