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球賽

衢山蹴鞠場。--鳳-舞-文-學-網--

剛過午時,這裡已是人山人海,島上各村寨、作坊的鄉民皆拖兒攜女雲集於此,就連港口中的客商也都來湊了鬧。四周的看臺上,幾千人擠得滿滿當當,端的是人聲鼎沸,鬧非凡。

看臺下,球場的東西兩側各有一部鼓吹,皆是鄉里的鼓樂手,平務農,若是逢上村裡有個婚喪嫁娶,喜慶節,都會出來捧個場面。兩部鼓吹,鍾鐃磬鼓叮鈴哐啷的敲着,絲竹樂器也互相對飆,鼓樂齊鳴,聲勢震天。你來一曲《光好》,我就還上一節《清平樂》,音調越提越高,在在不肯相讓,卻把開賽前的氣氛炒得愈來愈。

球場上,十幾來,被一場場比賽破壞了的場地,已經重新用黃土和石灰界過,平整如新。四面用石灰圈出六十步長,四十步寬的地兒,中間用線分了半場。球場兩端各有一架八尺寬,六尺高的木製球門,門後罩了塊魚網。

這蹴鞠場本是衢山中部大路旁的一塊四十來畝的空地,因土質不佳,不易耕種,一向是荒着的。但去年,趙瑜因原來臨時充作蹴鞠場的觀音山下校兵場太過狹小,不利百姓觀戰,便圈下了這塊地,使人略加修整,改作了新的蹴鞠場。自去年秋收後的冬季聯賽起,纔開始啓用,今次比賽乃是第二次。

衢山的蹴鞠聯賽,賽程簡單明瞭,島東七村二坊,島西六村四坊,各出一隊抽籤配對,進行單敗淘汰,待決出東西兩部第一後,再分個高下,決出冠軍。今年決賽的兩隊,島東是個漁村,島西則是鐵器坊。兩隊的二十名隊員,一穿紅,一服綠,背後都各自用布頭繡了號碼,在場邊活動着。--鳳-舞-文-學-網--

時間慢慢過去,兩隊隊員已經在球場邊了很久,支援他們的鼓吹手卻也把擅長的調子翻來覆去的吹了七八遍,口乾舌燥,卻仍不見開場。看臺上等着的觀衆們也開始鼓譟起來。

正待衆人漸漸不耐之時,坐在球場北側高臺上吹起了號角,兩面大鼓隨之響起,一疊三轉,場中頓時靜了下來。

鼓聲三通響罷,球員們跑入半場各自站定。一穿黑衣的裁判,把十二片牛皮縫製的皮球向場中一拋,便吹響了口中的木笛。

開場笛聲鳴響,東西兩隊隊員立刻上前追逐。皮球在球員腳下傳遞,不論哪隊搶到球,另一隊隊員必會衝上來,或鏟或撞,定要把球搶回。除了不許用手,其他動作都在規則範圍之內。球員們的行動粗野豪放,每次交腳,都會有人翻倒在地,開場沒多久,東隊便有一人見血,在球場上翻滾着,到地不起。

裁判暫停了比賽,待東隊用擔架把受傷的球員擡了下去,又換上了一個替補球員後,才重新吹笛開賽。看到這一幕,西面看臺上一片歡呼,東側則大罵出聲,兩隊的支持互相瞪視,如不是隔着遠,定會動起手來。

島外的客商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在衢山以外,從沒見識過如此激烈的球賽。宋時的蹴鞠運動,要麼是兩隊隔着中央豎起的球框,各自門,數多爲勝,如同箭,比試準頭;要麼就是雜耍式的白打,沒有球門,僅是踢出花樣,比的是哪個踢得更高,更巧,控制球不使球着地的時間更長,對抗並不強。像衢山這樣,如同軍陣廝殺般激烈的蹴鞠比賽,自漢代之後,已經少有人見了。也只有在漢代,《蹴鞠二十五篇》之類的運動書籍,纔會被歸入兵書一類。

看着這樣令人血沸騰的比賽,客商們也不慢慢沉醉其中,像周圍的人們一樣,揮着拳頭,爲自己看好的球隊叫好助威。看臺上,人人如癡如狂……當然,趙瑜除外。

北側高臺上,趙瑜打了個哈欠,笑道:“還真是鬧騰啊!都十幾天了,還這麼有精神……”

沒人搭話。趙瑜看看左右,趙文目不轉睛,趙武聚精會神,就連蔡婧、陳繡娘也捏緊了拳頭,盯着場上的一舉一動,時不時輕聲驚呼。竟沒一個察覺趙瑜方纔有說話。

趙瑜有些尷尬的乾笑兩聲。當初他在軍中推廣新式蹴鞠比賽的時候,可從沒想過會有今天這個場面。衢山蹴鞠的規則,簡單,粗暴,不忌血腥,沒有什麼紅黃牌,本就是訓練士兵的手段。蹴鞠比賽,一隊十人,正合兵制,隊正在球場上指揮部下,相互配合,與戰場上沒有區別。而比賽的勝負與否,也跟球隊內部的訓練、默契以及隊正的戰術指揮水平息息相關。

衢山軍中,每隔數,各都下屬的小隊間,都會進行比賽,一方面作爲訓練之餘的娛樂活動,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掘人才。但凡能多次獲勝的隊伍,都是被關注的目標,尤其是他們的隊正,幾乎都能成爲重點培養的對象。這也是趙瑜推廣蹴鞠運動的用心所在。

不過,現在蹴鞠在島上的展已經偏離了趙瑜的本意,對於已經成爲休閒活動的足球比賽,他可沒有興趣。在他前世,看着兩支球隊辛辛苦苦踢了九十分鐘,比分卻是零比零,一點意思都沒有,所以他在新規則中,剔掉了守門員的存在,只希望比賽能多進幾球,但是現在看起來,還是一樣沒趣。

?!趙瑜低頭翻書。他前面去請陳先生,不過卻能沒請到,只拿到了一本剛被校點整理過的《論語》。橫排版,有標點,加註釋,生僻字後還加註了拼音,字體清俊端正,一絲不苟,拿去印書坊,立刻就能開版印刷。這本事,島上沒人能做到。

現在衢山義學中,把剛購來豎版書籍,加以校點整理,改爲橫版的工作,都是陳先生帶着一批學生在做。要說陳先生的治學態度,確是嚴謹得很;要說他的才學,趙瑜也不夠資格挑毛病。但是趙瑜卻不得不苦笑,他請陳先生校點的文字,不是《論語》,明明是《司馬法》和《孫子十三篇》啊!

趙瑜把書冊翻着,看起來他的一點心思,已經被那陳先生看得通透。他把兵書改經書,分明是在委婉的勸誡。遺憾的是,箭在弦上,已不得不。而且,趙瑜也絕不會改弦易轍,停下自己的腳步。

北地女真已蠢蠢動,而遼主仍遊獵四方;汴京城中,昏君臣醉生夢死,但大宋上下已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將起,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他心懷天下,豈會甘願苟居一隅!陳先生的苦心,卻是白做了。

不過,《論語》乃是儒家經典,其中自含至理。多讀幾遍,也是無妨。趙瑜細讀着書冊,場中的鼓譟他充耳不聞,漸漸的,沉浸在文字中。

ps:俺不是球迷,這一段寫得頭痛的要命。寫了一點球賽節,看得太假,卻都刪了。就只剩下這點。

--鳳舞文學網----

鳳舞文學網爲衆多讀者免費提供各類小說,作品涵蓋了玄幻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軍事小說、恐怖小說、言等,並提供可電腦和手機閱讀的TXT、CHM、UMD、JAR格式的電子書下載。

http://www.fengwu.net?...??

第3章 奪城(上)第24章 喪事(下)第22章 球賽第4章 東京(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5章 經濟(下)第28章 雄心(上)第26章 傳承(完)第14章 西路(六)第15章 間奏(下)第23章 萬馬(下)第12章 西行(上)第61章 門戶(上)第4章 對手(上)第11章 和議(上)第15章 翻牌(下)第3章 老種(下)第33章 故鄉(下)第15章 間奏(下)第43章 帝位(下二)第23章 風雨(上)第35章 移民(下)第26章 野心(中)第4章 奪城(下)第25章 突遇(下)第45章 明教(上)第10章 靖安(上)第20章 陣線(中)第2章 夜話(中)第47章 新年(下)第2章 老種(中)第20章 文治(上)第29章 攤牌(下)第17章 軒波(下)第11章 宣傳(下)第40章 關山海(上)第6章 滿萬(下)第49章 道阻(三)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49章 道阻(三)第6章 滿萬(下)第29 傳言(中)第48章 江山(下)第23章 萬馬(下)第26章 俘王(中)第38章 異變(下)第52章 道阻(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12章 夜談(下)第6章 天津(下)第11章 琉球(上)第23章 喪事(上)第26章 旅順(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56章 西軍(上)第38章 股票(下)第45章 亂象(二)第5章 天津(上)第11章 夜談(上)第45章 亂象(二)第44章 蔡攸(上)第18章 戰象(上)第33章 冬雨(下)第8章 四方(中)第34章 改變(上)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11章 琉球(上)第11章 孤舟(上)第40章 內附(上)第14章 間奏(上)第14章 意外(上)第22章 武功(上)第27章 開春(下)第37章 異變(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1章 義學(下)第19章 戰象(下)第11章 夜談(上)第23章 萬馬(下)第6章 戰前(下)第56章 西軍(上)第9章 四方(下)第25章 帝國(上)第1章 老種(上)第11章 孤舟(上)第20章 勇氣(上)第14章 包圍(中)第31章 人心(下)第37章 島南(下)第4章 西路(一)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10章 三國(下)第7章 未雨(上)第47章 助守(上)第14章 意外(上)第1章 三年(上)第23章 清化(上)第46章 亂象(三)第22章 戰船(下)第6章 戰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