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未雨(上)

政和三年四月初八己丑。【西元3年4月25日】

岱山島。

趙瑜漫步在田間地頭。半黃的麥穗幾近腰間用手掐了掐麥穗一點漿汁便擠了出來。向東望去一畦畦的麥田一直延伸到遠處的高坡上微風徐來麥浪重重。再有十天這片小麥便能成熟收割了。等到端午過後翻過地的麥田又可以放水插秧種上占城晚稻。稻麥輪種一年二收只要肥料跟得上平均每畝田都能打上四石的糧食。這產量已經不下於蘇、湖、杭、秀等魚米之鄉上等良田的出產。

去歲入冬以來雨水比往年偏少但靠着趙瑜一力主持修建的三個小水庫爲主體的灌溉渠道卻使得島上萬餘畝【注】的良田免受乾旱之苦。而且去年朝中重行方田法縣中派來進行丈量田地的官吏卻是趙瑜的人。在趙瑜的掩飾下官中的田籍簿上岱山島的田地只有一千五百畝恰恰是實際數量的十分之一。受此恩惠原本對趙家已經有些離心的岱山島民又重新聚攏到趙瑜的麾下。畢竟若沒有趙瑜和衢山在前面擋風擋雨他們現在十畝田只需交一畝賦的好日子可就過不下去了。

當然趙瑜也不會平白無故的送人情島上的田地產出小麥、稻穀、苜蓿等作物衢山軍都能以平價收購。不僅如此島上的漁獲、鹽產也一樣被衢山全數買去。衢山島上現在的戶口已接近兩千戶——這些人大半都是昌國本島的莊戶當年浪港寨被招安趙瑜雖然屠殺了一批有威脅的奴工但原昌國島的地主卻被他好生的放了回去在‘還鄉團’的瘋狂報復下分了土地的貧農們在昌國島走投無路只能如趙瑜所願的投了衢山——再加上一千五百名奴工人口近萬差不多佔了全縣總人口的四成。除此之外還有大小牲畜五六百。

這麼多張嘴光靠衢山島上總計不到五千畝的水田旱田根本養不活。向外地購買肯定會受制於人所以趙瑜的盤算就是把近在咫尺的岱山變成衢山軍的糧食基地以保證糧產能在自家的控制之下。

幾個老農畢恭畢敬的跟在趙瑜身後他們都是在當年浪港軍在岱山島上打土豪分田地之後從島上的八百戶貧民中被挑選出來當村長的。他們的地位來自於浪港軍的支持分到的田地也是島上最肥美的幾塊家中子弟都有加入浪港軍中因此他們對趙家也是最爲忠心。

雖然前兩年他們在趙瑜收縮衢山勢力的一段時間裡吃了不少苦。但等到衢山軍重新登上岱山後他們便又過上揚眉吐氣的日子。那些曾在趙櫓死後欺凌過他們的莊戶現在都成了衢山島上的奴工家中田土也成了賠禮。只有在衢山軍的刀槍下他們的地位纔會穩固這一點受過教訓的村長們心知肚明。

但他們今日如此恭敬其實還有另外一樁心思。這兩年良鄉船行的名頭日漸響亮岱山島民站在岸邊能看到來來往往的船隻許多都掛着船行的旗號。原本投了浪港軍的岱山子弟現在也大半在船行中當水手。每當他們回到岱山的時候皆是大包小包的帶着從外地購來的禮物。從他們口裡岱山人都知道了趙大當家待人寬和良鄉船行薪水豐厚秀州杭州的市面有多麼繁華青樓裡的小姐【注2】有多麼可人。

這些傳言早把島上年輕人的心思都撩撥得癢癢的就連些老成持重的也免不了動心一年三十貫的薪資食宿全包春冬換季還衣物比起禁軍也絲毫不差總比日夜在土裡刨食要強上百倍。只是良鄉船行向不對外招人讓他們欲入無門總找不到進船行的機會就算託那些在船行裡當水手的自家兄弟提攜一下也得不到任何迴應。

不過最近有傳言趙瑜此次來岱山不僅僅是巡視田地出產而且還會在島上爲良鄉船行招募一批水手。也因此今日岱山島民纔會對他如此恭敬看着他的目光也始終帶着一絲熱切。

這一切被趙瑜不動聲色的看在眼裡。現在衢山軍內部業已安定正是要向外擴張的時候但衢山島上的兵力來源已經枯竭強行徵召只會破壞島上經濟所以離衢山最近的岱山就成了趙瑜的第一目標。不過招募人手與其自己求人不如讓人來求己也正是趙瑜放出流言的用意所在。

在岱山島上走馬觀花的繞了一圈中午時分趙瑜在村中被熱情款待。村中的祠堂內外擺了十幾桌趙瑜和村長們在內飲宴他帶來的一隊親兵則在堂外喝酒。只有幾個貼身親隨坐在堂內下桌不飲酒不吃菜啃着自帶的乾糧警惕的注視着堂內堂外。

酒過三巡幾名村長見趙瑜只顧着喝酒談笑卻絲毫不提他們關心的話題。幾人焦躁起來互相打了個眼色。一人咳嗽了一下挑起了話頭小心翼翼的道“大當家小的幾人有事相求卻不知該不該說……”

‘終於忍不住了?’趙瑜一笑放下酒碗回道“諸位父老都是鄉里鄉親平日也對衢山關照有加。若有什麼事要趙瑜幫忙直說便是何必提‘求’字”

得到趙瑜的鼓勵幾位村長精神一振忙道“聽說近日良鄉船行要新招一批人手不知有無此事?”

趙瑜微一皺眉冷聲道“不知諸位父老從何聽來?”

見趙瑜好像有些怒氣幾人一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結結巴巴的道“那個……傳言是傳言”

“傳言嘛?”趙瑜收起臉上的怒色搖頭嘆道“想不到傳得這麼快。不瞞諸位父老這事卻是真的。現在我良鄉船行生意遍及南北海內海外也都有往來人手的確捉襟見肘。算一算至少缺六百人。”

六百人幾名村長現在又是一喜心情隨着趙瑜的話一上一下追問道“那可定下要從何處招人?”

趙瑜舉碗喝了一口貌似閒暇隨口道“杭州、明州的幾個分號都貼出招工告示了不過要招到那麼多人怕是要兩三個月功夫。”

村長們一聽急了七嘴八舌搶話道“這岱山島上壯丁多得是大當家何必去杭州招人?”

趙瑜瞪大眼睛好像吃了一驚“岱山?”

衆人道“正是我們岱山。雖然島上戶口不多但五六百個精壯漢子還是出得了的。”

趙瑜搖頭見村長們一臉失望便笑道“不瞞諸位其實趙瑜這次來也是想招些人的。不過不是爲船行而是爲。”

“?”

趙瑜點頭道“正是。自衢山島建起了這兩年也出了不少人才。我想罷既然是也不能光顧着自家。衢山的孩子都念了岱山畢竟也是鄉親能照顧自然也要照顧。本想這次來從岱山招些聰明的孩子去念雖不指望能做個進士但肚子裡有些墨水日後出外做工行商也方便些若得好我良鄉船行自己也會留人。”

“那感情好”“我家小子平常總是追雞攆狗不上正道能識幾個點禮法當然最好……”幾個村長又是一陣嘈雜卻是喜出望外。亂了一陣後一個村長又問道“那招工的事呢?”

趙瑜苦笑“不是我不願。但若是把岱山各家各戶的精壯勞力都招走了那種田收糧怎麼辦?總不能喝西北風罷?”

村長滿不在乎“一家四五口人少了一個沒啥大礙”

趙瑜道“但岱山不過才八百戶六百人還是多了點”

“……那大當家覺得招多少人合適?”

趙瑜略作沉吟一口道“最多三百。”

幾個村長互相對視點了點頭“三百就三百”

“那就三百”趙瑜點頭他想了想又道“不過我想家中人口再多突然少了這些壯勞力怕還是會苦了各自的老小……這樣罷各位可能也知道去年起我良鄉船行便在廣南買牛轉手賣到到兩浙。我現在給各位立下個規矩只要是家中有人入了我衢山便可從船行平價購買一頭耕牛。若是無錢賒賬也行日後用糧食或薪水衝抵便可。有了牛我想應該能了彌補那些精壯勞力的空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趙瑜想得這麼周到村長們如何不願起身而拜“多謝大當家看顧”

趙瑜忙把他們扶起舉杯團團敬酒衆人迴應皆大歡喜。

酒宴之後趙瑜在岱山住了兩天。四月十日他帶着剛招募到的三百新兵以及四十多個不到十歲的少年轉回衢山。這些少年帶着美好的願望被編入衢山他們是衢山軍未來的基層指揮官但現在卻只是人質——爲了把岱山島徹底綁上衢山戰車的人質——不過這點趙瑜是絕對不會明說的。

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趙瑜的座艦從衢山船坊所在的東港悄然登陸。

注宋時畝小一畝才合580多平米。萬畝田地也還不到六平方公里。

注2宋時良家未婚女子通稱爲小娘子。而小姐則是賤籍女子的稱謂。

第13章 西路(五)第28章 焚城(上)第11章 宣傳(下)第33章 經濟(上)第27章 旅順(下)第14章 父兄(下)第6章 對手(下)第11章 琉球(上)第31章 輕取(中)第28章 攤牌(上)第25章 輿論(下)第21章 戰船(上)第24章 風雨(下)第33章 冬雨(下)第6章 紛亂(上)第37章 股票(中)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4章 移民(上)第28章 帝國(下)第30章 連橫(下)第20章 義學(上)第24章 輿論(上)第12章 靖安(下)第21章 傳承(四)第47章 道阻(一)第55章 涌金(下)第28章 星火(中)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15章 傳承(一)第13章 西路(五)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1章 宣傳(下)第34章 覆亡(上)第21章 陣線(下)第13章 西路(五)第30章 連橫(下)第34章 經濟(中)第52章 道阻(六)第41章 後續(下)第45章 蔡攸(下)第33章 冬雨(下)第42章 大石(下)第64章 九五(完)第17章 豐收(上)第46章 明教(下)第16章 軒波(上)第17章 商戰(中)第52章 道阻(六)第22章 烈風(上)第63章 等待(上)第15章 傳承(一)第21章 勇氣(中)第22章 球賽第45章 明教(上)第62章 九五第23章 武功(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8章 湄嶼(中)第12章 靖安(下)第32章 跳牆(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34章 經濟(中)第35章 覆亡(中)第16章 船場(下)第62章 九五第31章 局勢(上)第3章 老種(下)第26章 開春(上)第16章 遭遇(上)第24章 西路(七)第4章 滅國(下)第9章 迎擊(上)第24章 喪事(下)第3章 奪城(上)第20章 義學(上)第35章 改變(下)第12章 和議(中)第14章 翻牌(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47章 江山(中)第30章 人心(上)第19章 戰象(下)第21章 戰船(上)第20章 百神第15章 翻牌(下)第2章 夜話(中)第14章 硝煙(中)第29章 焚城(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30章 連橫(下)第14章 包圍(中)第28章 帝國(下)第21章 開局(下)第35章 海上(上)第37章 戰線(上)第31 回航(下)第11章 琉球(上)第17章 遭遇(下)第35章 經濟(下)第40章 關山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