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旅順(上)

神道中記

宣和圓年四月十六,癸未。西圓1119年5月28日

已是雨過天晴,天藍得透亮,陽光明媚異常。除了洶涌翻騰的復州河,以及草甸上的一點積水,已經看不到半點昨日暴雨的痕跡。

一羣羣戰馬被契丹和奚族的牧人驅趕着,從幾裡、十幾裡、幾十裡外的放牧地向復州河聚集。放眼望去,在一望無際的平原草甸之上,淨是萬馬奮蹄的場面。

回覆州河岸,北信口處的金人大營處已是一片狼藉,營柵七零八落,千百頂帳篷盡數扯倒,旗幟兵甲散落滿地。一隊隊奴工在士兵們的監視下在營地中出入,搜尋着女真人殘留下來的戰利品,並清理營地。營地之外,一溜女真兵的屍。幾個手持利斧的東海兵,逐個把級砍下,殘屍就近被丟入復州河,級則被撂齊碼好,等候計點。

昨日午後,野戰二營從北信口渡海登陸,駐紮於此的女真猛安出寨迎擊。千名女真鐵騎夾着風雨而來,卻被戰船上的火炮堵在半里之外,眼睜睜地看着東海士兵在北信口渡頭下船結陣。當東海軍陣中射出第一波弩箭,金人就再也沒有了機會----就算在暴雨之中,木製麻弦的神臂弓仍能保持七八成的威力,而金人所用的角弓,卻在雨水中變得鬆軟無力。

在炮火和箭矢中倒下了近兩百人後,女真人終於失去了繼續作戰的勇氣,調轉馬頭向北方逃去。於路上,這些敗兵還想帶走散佈在草甸上的戰馬,但契丹和庫莫奚的牧馬人卻先一步被串通,早把馬羣遠遠的驅離大路。到最後,這支女真騎兵就只帶着區區兩千餘匹戰馬抵達神機營埋伏着的山谷。

當入夜後,這羣急急如喪家之犬、惶惶似漏網之魚的敗兵在浮渡河邊的官道上淌水的時候,山谷兩側地坡地上。守候已久的神機營突然動了攻擊。此時已是雨收雲散,藉着月色,千支火槍輪番射。山谷洪流滔滔,就算在岸邊的官道,也淹上了近兩尺深。趟着湍急得河水,女真騎兵在彈雨中艱難跋涉,最後僅僅只有百餘騎得以逃出生天,而他們所攜帶的馬羣,卻盡數被留在了山谷中。

浮渡河之戰結束。在遼南。金人的勢力已徹底被掃空。除了被困在復州河南岸的一支女真千人隊,完顏婁室所率領的連同民夫在內總計五萬人的大軍,已徹底覆滅。而要解決掉最後的那一千人。也就是一兩天之內地事了。

沿着綠草茵茵、蒼翠欲滴地復州河岸,趙瑜信馬由繮。在他身後,神機營都指揮使朱正剛正向他彙報着昨日的戰事。當聽到昨日清晨。與第一都交戰竟然是金國南部都統完顏斡魯時,趙瑜忍不住搖頭惋惜:“可惜了一條大魚啊”

“完顏斡魯太狡猾,見了戰局不利掉頭就跑,第一都沒有配馬配車,追之不及,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逃掉”朱正剛也是遺憾非常,若是能活捉或是擊斃女真僅有的幾名勃極烈中地一名---哪怕是排名最後的一個----那功勞也足以讓他胸前的四枚銀月變成一顆金星。

“到底是老江湖。風色不對轉身就走。這進退自如地本事當真非同一般。當年在海上做買賣地時候。我可沒這水平”趙瑜笑道。

朱正剛不知該說什麼話好。只能陪着笑。東海國地上層基本上都是海盜出身。現在一個個爲官爲將。對舊日地醜事卻都諱若莫深起來。很少再有人在公開場合吹噓當年跳幫打劫時地故事。

不用回頭。趙瑜也知道朱正剛地尷尬。笑了笑。轉過話題:“昨日之戰。神機營斃傷女真殘敵數百。最後只讓幾十人逃出。他們夾裹地戰馬也都截下了。雖說是伏擊。但戰果如此輝煌。也算是難得地大勝。朱卿家指揮有方。功勞不小。”

“先有大王定策。後有衆將士用命。方得此勝。末將哪有半分功勞。”朱正剛謙遜着。“我這也是撿了二營地便宜。若不是二營在北信口先行擊敗他們。神機營也不會勝得那麼輕鬆。”他一邊要竭盡全力地控制着馬。與趙瑜地坐騎保持半個馬身地差距。一邊還要陪着趙瑜說話。一心二用下。額頭上地汗緊張得撲簌簌地直往下落。就算被趙瑜誇讚。也沒心情自滿。

趙瑜哈哈笑道:“朱卿家太過自謙了。這麼大地功勞你推不掉。”笑了一陣。他又正色說道:“不過……真要說起功勞。今次戰果功績如此輝煌。其實主要還因爲對上地是女真人。並不是說他們不強。論起兵強馬壯。軍力雄厚。金國還在我東海之上。”

不等不服氣地朱正剛反駁。趙瑜繼續道:“只是他們今次之敗。第一敗在廟算。完顏婁室將兵五萬。想用獅子搏兔地雷霆手段把長生島一舉拔掉。這種戰略不可謂不謹慎。但他們不可能知道。從火燒遼南諸城時起。他們就已經落在我東海地圈套之中。除了時間上有些提前。金人地反應都一如參謀部地預測。我們在暗處算計金人。而金人卻懵然不知。這場仗還沒開戰他們就已經輸了八成。這與軍力無關。與智計無關。只是因爲我軍地目地出乎金人預料:不爲財帛、不爲子女、不爲土地。我只要個名聲----殲滅女真鐵騎地名聲----一切戰略謀劃以此爲主。外人怎麼可能想得到?”

朱正剛皺眉思考起來,趙瑜話音停了停,等神機營都指揮使消化完這番話,他又接着說道:“而金人第二敗是敗在他們沒有與步兵軍陣交手的經驗。契丹立國幾近兩百年,與我漢家步兵交手無數,上上下下都知道不擊堂堂之陣的道理。但女真人以前見識的都是契丹、渤海的那些沒錢買馬的雜兵,從來只要縱馬一衝,就可以趕在潰軍之後,用狼牙棒一個個把人腦袋砸碎。他們從沒有與真正的精銳步兵較量過,所以當遇上我東海軍時,只把我軍看作是比那些雜兵略強一點的軍隊。如此託大,我軍當然勝得輕而易舉。不過……經此一戰。女真人受到教訓,以後再跟他們開戰,肯定會吃力很多了……”趙瑜嘆了口氣,“吃一塹長一智的頭腦,女真人應該不會缺。”

跨下地坐騎突然停步,一條小溪攔在面前。趙瑜看了看渾濁翻騰的溪水,勒馬退了數步,然後縱馬前衝,一躍而過。在小溪另一邊。看着朱正剛和親衛們小心翼翼地淌過溪水。趙瑜拍了拍愛馬,得意而笑。

他胯下的戰馬本是完顏婁室的坐騎,比尋常戰馬高出半尺有餘。全身慄毛,唯有額頭一點白色,內眼角的黑紋如同淚槽。卻是傳聞中妨主的的盧馬。如從掛在長生鎮城門上的完顏婁室級來看,這種小說家言也非無稽之談。不過趙瑜倒並不在意,這匹馬身材出衆,又溫馴聽話,確是一匹上等良馬。更重要的是這隻三歲大地小公馬,並未被閹割。等一個月後,它就能在濟州島地牧場過上一日七次的幸福生活----東海國剛剛設立的軍馬監,最缺地就是優良的種馬。

天下最精明的就是商人。大食商人尤其精明。趙瑜曾多次想購買有名地阿拉伯馬,給一匹阿拉伯公種馬已經開出百兩黃金的價格。但大食商人給他帶來的仍是被閹割的公馬。既然如此,趙瑜便很乾脆放棄對阿拉伯馬的追求----雖然如果價碼再高一點。說不定會有哪個貪財的大食商人獻上兩匹,但畢竟不值----繞過印度,組織四條戰船去阿拉伯走一趟的軍費也不過十萬貫,只要在岸邊某個城防不嚴的小城進出一次,幾百匹好種馬唾手可得。

不過現在,趙瑜還沒有精力去阿拉伯找麻煩,而有了眼前地這三萬多匹戰馬,幾年內,也沒必要去跟大食人過不去。

這些戰馬中,多爲閹馬---自幼被閹割地公馬,性格柔順,容易調教,又不會情,不論女真還是契丹,都喜歡拿來騎乘---不過,母馬的比例雖不高,但也有四五千匹。至於未閹割地公馬,趙瑜估計最多隻有幾百匹。

無論中原還是北地,當公馬長到了三四歲將要成年時,馬主便會進行挑選,只有性格溫順,體格健碩的良馬纔會被留下來做種,其他地素質不夠的,都會被閹割掉。而趙瑜所繳獲的這些未閹公馬,自然都是上品。

有這幾百匹公馬,加上四五千匹母馬,已經能撐起新成立的濟州牧場----一個馬羣中,公馬和母馬的比例達到十比一,就足以繁衍後代。等兩三年後,這個位於高麗南方的海島牧場,每年將會有兩千匹好馬供應軍隊。

回望望復州城北這一片一望無際的草甸,趙瑜遺憾的嘆息。如果能有派駐一萬精兵駐守北方,這裡將是最上等養馬地。只可惜他最多也只能抽出兩千兵。遼南的草甸,他不得不放棄。

趙瑜再向南望去,越過洶涌的復州河,幾十裡外還有一千女真駐紮在南信口對岸,只要把他們消滅,等河水稍落之後,就能驅馬渡河。再向南百里,便是後世被稱作大連的蘇州。這數萬戰馬將會從現在正在被東海奴工們緊急搶修的蘇州港上船,被運往南方。

再解決最後一千人,遼東的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趙瑜想着,也該回去了,再過一到了颱風季,路可就難走了。

正想間,身後馬蹄聲急促響起。趙瑜回頭看去,卻是在北信口忙碌着戰後收尾工作的朱聰。

“大王……”馭馬來到趙瑜身邊,朱聰氣喘吁吁,“大王,南信口的女真人離營了”

趙瑜一奇,南信口大營中的女真兵,向南是死地,向北是復州河,向西是大海,向東卻是山脈:“他們能去哪裡?”

“他們正向東往山中逃竄”

一千女真騎兵在平原和丘陵間奔馳,前方的山麓越來越近。完顏活女行在隊尾,當越過最後一條溪流,他駐足後望,對着失去了父親、失去了弟弟、失去了無數族人的土地大聲吼叫:

“我會回來的我一定會回來的”

他拼命嘶吼着,淚水在臉頰上縱橫,但吼聲轉眼就隨風而散,只剩嗚嗚的風在吹。

第54章 涌金(上)第12章 孤舟(下)第6章 天津(下)第16章 變奏(上)第26章 天子(中)第2章 老種(中)第20章 陣線(中)第16章 商戰(上)第41章 帝位(中下)第30章 輕取(上)第55章 涌金(下)第8章 敵至(下)第21章 文治(下)第15章 間奏(下)第6章 未來(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40章 內附(上)第62章 九五第44章 交涉(下)第4章 滅國(下)第59章 投奔(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12章 夜談(下)第22章 球賽第27章 帝國(中)第17章 傳承(三)第53章 杭州(下)第16章 神機(上)第23章 萬馬(下)第58章 西軍(下)第27章 星火(上)第40章 故人(下)第16章 變奏(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5章 明教(上)第25章 帝國(上)第27章 星火(上)第39章 故人第63章 等待(上)第18章 神機(下)第1章 北行(上)第37章 異變(中)第46章 江山(上)第56章 西軍(上)第4章 奪城(下)第19章 衢山(上)第14章 西路(六)第20章 開局(中)第8章 未雨(下)第13章 西路(五)第22章 勇氣(下)第37章 股票(中)第10章 迎擊(下)第54章 九五(上)第37章 湄嶼(上)第9章 四方(下)第8章 敵至(下)第44章 決勝(中)第2章 老種(中)第27章 旅順(下)第7章 四方(上)第4章 東京(上)第16章 軒波(上)第8章 未雨(下)第38章 湄嶼(中)第49章 道阻(三)第15章 間奏(下)第5章 東京(下)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6章 俘王(中)第17章 商戰(中)第25章 輿論(下)第25章 天子(上)第21章 陣線(下)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11章 琉球(上)第35章 出戰(下)第50章 聖公(下)第33章 冬雨(下)第19章 陣線(上)第2章 奇襲(下)第11章 夜談(上)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4章 西路(一)第22章 戰船(下)第12章 孤舟(下)第46章 新年(上)第28章 焚城(上)第29 傳言(中)第33章 故鄉(下)第28章 雄心(上)第5章 對手(中)第4章 新港(下)第6章 對手(下)第14章 間奏(上)第29章 星火(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33章 冬雨(下)第34章 覆亡(上)第27章 旅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