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田賦貨幣化

長孫康寧這個財經變革一攬子方案的最終目標就是讓賦稅和徭役的改革最終走向賦役一體化,而賦役徵繳又徹底走向貨幣化,而貨幣又統一爲白銀。這個改革如果成功了,貨幣流通將日益增加,貨幣地位將日益重要,貨幣制度將更爲完備,這將大大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賦稅制度和貨幣制度的改革爲工商業發展鋪平了道路,而工商業的繁榮又將進一步推動賦稅制度和貨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如此朝廷的變革大計才能最終成功,中土經濟才能走上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

董小丑看第一遍的時候,沒有看懂。

本朝賦稅制度秉承自唐以來的兩稅法,本來就是由實物稅轉爲貨幣稅,不過因爲貨幣難以統一,再加上其它各種各樣的原因,所以這個貨幣稅其實就是以錢折算成實物,還是以實物徵收爲主。

本朝貨幣各地不一,有鐵錢,有銅錢,有鐵銅並用,西北等地則是銀絹,而川蜀和東南等地還輔以交子。另外各地爲了確保鐵銅的數量,一般不允許本地貨幣出

境。至於金銀,因爲是貴金屬,數量少,正常情況下禁止做爲貨幣流通。交子和交子鋪的出現以及其後的交子務、交子制度,正是因爲鐵銅錢運輸不便和各地貨幣不一難以流通而應時而生。

交子是紙幣,做爲統一的唯一流通貨幣顯然不現實。鐵銅錢做爲歷代通行的貨幣的確可以做爲唯一流通貨幣,但鐵錢也好,銅錢也好,在鑄造的時候難以保證始終如一,財政一旦出現危機,鐵銅錢勢必要出問題。另外本朝工商業發展了,流通中需要大量貨幣,鐵銅錢的重量隨即也成了問題。所以這個時候長孫康寧提出以白銀做統一貨幣,的確是一個解決的辦法,白銀具有充當貨幣的所有優點,但可惜的是,白銀數量太少了,根本不能滿足需要,這個辦法其實就是一個幻想而已,沒有實際操作價值。

董小丑想不明白,但長孫康.寧既然辛辛苦苦拿出了這樣一個變革的辦法,總不會是胡扯八道。董小丑於是看了第二遍,而且看得非常認真。

這一次,他看出名堂了。

白銀少是個事實,白銀已經做爲.流通貨幣的一種也是事實,白銀是最佳的唯一流通貨幣也是事實,所以白銀貨幣化肯定是貨幣制度改革的終極目標,但這個目標若想實現,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恐怕至少需要百年以上。

首先中土要穩定,穩定才能促.進經濟發展,貨幣纔有統一的可能;其二,要賦稅制度要不斷改革,兩稅法把實物稅轉爲“以錢折算”的貨幣稅,而未來賦稅制度的改革方向就是實打實的貨幣稅;其三,貨幣制度要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從鐵、銅、絹、銀、交子等貨幣並用逐漸改爲白銀貨幣爲主,交子貨幣爲輔,其它貨幣適當補充;其四,白銀數量要增加,而白銀數量的增加無非兩個辦法,一是加大開礦的力度,二是遠征擄掠。

社會穩定、國家統一是任何變革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國家穩定了,與民生息,生產才能恢復,國家才能儲備大量實物,而充足的國家實物儲備正是賦役貨幣化的基礎。

目前天下三分,國家要統一就必須打仗,打仗就要.錢糧,這其中錢是次要的,

糧食、絹布等物資纔是重中之重。在賦稅收入銳減的情況下,此次西征所需絕大部分來自鉅商富賈的賒貸,但這些鉅商富賈的財富畢竟有限。如今西征勝利,朝廷有能力加快統一步伐,急需大量錢糧,這個矛盾如何解決?

就長安朝廷實際控制的區域來說,川蜀、荊襄、京.西、關洛和中原都算富裕地區,尤其成都、漢中、襄陽、南陽和洛陽更是數一數二的富裕重鎮,而且沒有受到戰火波及。這些地方的大地主、大作坊主、大商賈、大行會富豪比比皆是,中小地主商賈富豪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所蘊含的財富無法估量。

朝廷財政短期.內無法好轉,繼續賒貸只會加劇財政危機,更嚴重的是,聯合商會裡的鉅商富賈已經沒有更多的糧食、絹布等物資賒貸給朝廷,爲此,長孫康寧建議,向中小地主商賈富豪要糧食,要絹布,要其它各種物資,所採取的辦法就是田賦貨幣化,田賦折銀。

本朝賦稅三大塊,田賦、戶稅和商稅,其中田賦是國家基本稅種,田賦的徵繳一向都是米麥絹布等實物。本朝土地自由買賣,土地兼併嚴重

,從中央到地方官府,從官僚到商賈,都購置土地,其中各種偷稅漏稅等弊端就不說了,僅以糧食絹布和其它農作物來說,土地所有者都大量囤積,因爲那就是財富啊。尤其在戰亂年代,糧食絹布的價值尤其高,遠比金銀鐵銅錢更加保值。

田賦貨幣化,田賦折銀,就是讓土地所有者以錢繳稅,用銀子交稅,沒有銀子就用鐵銅錢交稅,從而迫使土地所有者把手裡的糧食、絹帛和其它農作物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易以換取貨幣來繳稅。

糧食、絹布到了市場上,促進了商貿交易,商稅這一塊可以增收,更重要的是貨幣流通量大了,而貨幣流通量的增大有助於貨幣制度的改革政策迅速進入實施階段。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朝廷直接拿錢從市場上購買糧食等物資,解了燃眉之急。這個錢朝廷可以向商賈借貸,如此交子制度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貨幣流通量於是更大了,而貨幣流通量的不斷增大,不但有助於貨幣制度、交子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更有助於推動工商業的發展。

這個政策目前完全具備實施條件。實物稅徵繳有很多弊

端。我們都知道,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會產生“所貢非所產,所產非所貢”的矛盾。比如江南蘇州府崑山縣某地不宜五穀,多種土棉,土人專事紡織,但依規定須交一定數額的米作爲田賦,結果百姓不得不購買稻米以輸賦,民遂坐困。從田賦運輸角度來說,田賦由民間自運,道遠耗費,往返勞費,損失太大。至於田賦中稅糧的貯存更受客觀條件限制,浪費更是驚人。就賦稅分配而言,主要是供給宮廷消費和官僚、軍隊的俸餉,但傳統賦稅科派的實物顯然無法滿足從皇帝到軍隊的日益龐雜的需求。另外,實物稅徵收中的貪污腐敗也非常嚴重。

田賦折銀,既能讓朝廷得到急需的糧食等戰爭物資,以滿足國家財政支用中的不求需要,又能迅速推行變革政策,加快恢復經濟的速度,同時還能杜絕徵繳中的浪費、腐敗等弊端,另外還能有效緩解百姓在稅糧交納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保證了國家賦稅收入,可謂一舉多得,貨幣稅所表現的出來的靈活性是實物稅所無法比擬的。

.但是,白銀的數量肯定不足,不敷使用,若一蹴而就,讓田賦全部徵繳白銀,勢必會造成物賤銀貴的局面,這將動

搖傳統農業的基礎地位,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所以,在白銀沒有成爲唯一的流通貨幣之前,田賦折銀在實施過程中,貨幣和實物並行,銀銅鐵等貨幣和米麥絹帛等折納實物並存。

長孫康寧建議,田賦折銀分兩步實施,第一步就是田賦徵繳以貨幣和實物並存,等到貨幣制度改革逐漸成功,白銀做爲主要流通貨幣了,再實施第二步,就是田賦完全貨幣化。

田賦的貨幣化促使土地納稅戶爲了交納賦稅,必須將農產品和實物田租投放到市場以換取貨幣,這顯然加速了糧食等農產品的商品化進程,而田賦徵收白銀,則使貨幣逐漸成爲衡量國庫收入的唯一依據,傳統的價值觀念將發生嚴重的動搖,百姓們勢必“不重田土,逐末求利,棄儒從商,所在有之”,國家經濟會越來越繁榮。

田賦的貨幣化反過來又對商品貨幣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工商業迅猛發展,推動整個中土的繁榮。

隨着中土統一,國家穩定,經濟復甦,農業、手工業生產中的剩

餘勞動逐漸增加,特別是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交換的頻繁,將使得社會財富增殖速度越來越快,工商業將逐漸擺脫傳統的緊密依賴於國家權力和財力的狀況而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另外,隨着貨幣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漸提高,一旦白銀正式作爲一般等價物參與商品流通,它必將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將整個中土的各個階層不同程度地拖入商品貨幣經濟的漩渦之中,工商業的發展將再也無法阻止。

董小丑至此纔算摸清了長孫康寧的財經變革思路,那就是以田賦貨幣化這個賦稅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來奠定中土未來的統一和繁榮,從而確保大力促進工商業發展的這個變革核心策略長久、持續不變,從而確保以鉅商富賈爲首的新興團體的未來利益。

第8章 老大抓鬮第30章 王者之淚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11章 未來更黑暗第37章 全新策略第39章 勝則輸第65章 出路在哪?第50章 合圍第61章 大元帥府的內部問題第68章 漢王府的權力有多大第30章 窩裡反第56章 誰有實力誰是老大第48章 步步緊逼第40章 一言堂第15章 我很掛念第51章 國祚危難第46章 生存計第85章 有捨棄纔有收穫第92章 必須打敗第41章 擋我者死第92章 夜襲第55章 開始攻擊第90章 最好機會第12章 大被同眠第27章 風雨欲來第30章 一箭多雕第87章 你是一頭大種馬第67章 倉惶後撤第37章 做人要低調第99章 患得患失第94章 困獸鬥第11章 蕃化漢人第26章 一盆冷水第66章 欺騙第18章 不許和我搶第6章 西線突破第34章 驚天之變第82章 殺陣第69章 打你一個巴掌第61章 大元帥府的內部問題第25章 給老子出出氣第10章 突圍第九日第2章 不祥預感第89章 臨戰第82章 與虎謀皮第58章 舉旗造反第56章 誘敵第98章 天生的死對頭第71章 真實的欺騙第43章 幽燕鎮戍第98章 踩你沒商量第55章 比你更狠第87章 契丹人的美夢第67章 混飯吃第64章 致命決策第23章 再攻大同第100章 毛帥的謹慎第13章 毛帥被抓第68章 西線戰事第19章 神靈佑護第52章 兩手準備第27章 風雨欲來第65章 手足相殘第95章 壞消息第5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37章 做人要低調第42章 暴力第68章 吞噬第70章 濮陽戰場第74章 做人要低調第12章 草原雨季第81章 雨霧朦朦第95章 這是你媳婦第55章 無恥第82章 殺陣第28章 懷璧其罪第47章 危機第69章 汴京之變第69章 害你沒商量第29章 一塊肥肉第52章 良禽擇木第51章 西北人的苦第1章 將兵法第53章 深陷局中第83章 打敗仗第12章 大餅夾羊肉第71章 真實的欺騙第29章 速度第23章 突圍第十二日第51章 談笑間第45章 這就是戰場第34章 長孫康寧的危機第83章 誰敢做老大?第56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6章 忠誠第39章 勝則輸第6章 給我抱抱第80章 兀剌海城第38章 驚變第29章 歷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