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自食其果

什麼辦法才能應對汴京?

宇文虛中建議拖一拖,再看看形勢發展。

宇文虛中對汴京可謂失望透頂,對小皇帝和汴京的大臣們已經不抱什麼希望。這次金軍南下入侵,本來根本沒有可能渡過黃河,但老皇帝非要用內侍和文官統軍,結果樑方平、何灌一箭未發,聞風而逃。金軍渡河了,君臣、軍民應該齊心協力,但小皇帝信任主和投降派,即使在勤王大軍已經佔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不但不反擊,反而接受屈辱的議和條件,割讓三鎮,根本不管大宋利益,不管百姓生死。李綱、种師道都有十足的把握擊敗金軍,但李綱差點被主和派趕出京城,而种師道更是在金軍後撤後,直接給趕回家了,試問,這樣的皇帝和朝廷還能擔當起中興大任?恐怕要不了多少時間,大宋就給這幫無恥的君臣徹底摧毀了。

宇文虛中雖然無意再回汴京,但並不代表他心灰意冷,他已經決定追隨李虎,走中興大宋之路。這條路顯然非常危險,而且前景難以預料,但他相信李虎,相信這位逃亡塞外的元佑黨人的後代能夠給大宋帶來中興的希望。

但拖一拖未必是個好辦法。

“汴京已經失去了理智。”董小丑無奈長嘆,“金軍入侵,整個天下大勢都變了,大宋貌似強大的假象已經被戳穿,這時候汴京應該起用富有經驗的武將,應該放棄以文制武的策略,如果繼續用文人統軍,後果不堪設想。”

折彥直、張孝純互相看看,對董小丑這句話不以爲然。他們都是文官,都是統軍之人,以文制武雖然的確有它的弊端,但好處也是不言而喻。從歷史上來看,大宋的文官統帥也能打勝仗。“戰爭勝負,不僅僅取決於戰場統帥,更取決於朝廷的策略。”折彥直說道,“小皇帝一定要議和,即使种師道有通天徹地地本事,他也能無法擊敗金軍。”

“所以說,河北大戰,汴京其實沒有任何勝算。”董小丑冷笑道,“我覺得可以和汴京談一談,先讓汴京發動河北大戰,假如這一仗他們打贏了,形勢就會發生根本變化。”董小丑這個意思很明顯,他希望等到汴京受到沉重打擊後,再給汴京致命一擊。

汴京用割地賠款的辦法把金軍哄走後,汴京以爲萬事大吉了,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又出來了,把先前的恐懼和無助又給忘光了,小皇帝和汴京的大臣們急不可耐地要鞏固皇位控制權柄了,至於發動河北大戰的目的不是把金軍趕回老家,收復河北幽燕,而是想給自己撈取一點戰績,扳回一點面子。用這種心態打仗,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

李虎和童貫、折彥直等人仔細商議後。決定採納宇文虛中地辦法。先拖一拖。但拖一拖不等於置之不理。還是要拿出一個具體辦法。

首先遵從汴京地聖旨。至於王。當然要留在太原。而童貫則輔佐王。

其次就是增兵長安。由折彥直帶着更多地軍隊南下進入關中。至於汴京派到陝西地官員則全部羈留於長安。不讓他們控制各路軍隊。以確保西北將門地利益不會受到任何損失。

李虎又命令折可求帶着河東軍南下。一部分取道麟府。鎮戍橫山以北地區。一部分則急速趕赴河中府。屯兵於黃河兩岸。切斷汴京和陝西之間地聯繫。

=

大同方向。金軍早已停止攻擊。雙方處於對峙狀態。李虎決定調整兵力部署。

夏軍的十萬俘虜已經全部趕到大同,並完成了整編,除了一部分做爲各軍的損失補充外,其餘全部成建制併入虎烈軍。虎烈軍新建馬軍第九軍。虎烈軍九個軍每軍六將。飛雲、神龍、閻王、雷霆、雲朔、義勝、武勇、驚雷各增一個將的編制。梁山軍增加兩將。虎衛軍增加八個指揮,規模達到了八千人。

鐵鷹率軍鎮戍雲內和前套地區。羅青漢、侯概、張關羽、董仲孫鎮戍大同。董小丑、毛軍、耶律馬哥、高寶龍鎮戍太原。

=

三月二十五日,李虎正式出任西北大元帥,建西北大元帥府於太原。

同日,李虎書奏汴京,擬定了具體地攻擊方案,承諾於五月初,從大同方向展開反攻。

=

三月下,汴京。

本月十七日,李綱奉旨迎奉老皇帝回京。

小皇帝已經沒有耐心了,當他接到宋煥的奏報,得知老皇帝就在符離附近,隨即命令李綱帶着軍隊把老皇帝接回來。

十八日,李綱到達陳留,驚喜地發現了太上皇后的鸞駕,這時他才知道老皇帝在得知

賣了王和童貫後,不得不接受現實,打算返回汴蔡攸、高俅、宋煥等人的護送下,進駐南京應天府。

形勢發展太快,老皇帝在東南另建朝廷的想法未能實現,而鄆王在西北終究因爲缺乏根基束手就縛,他現在除了返回汴京,已經沒有出路,雖然他擔心自己會成爲唐玄宗第二,但他的親信大臣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最寵愛地兒子又未能把握時機乘勢崛起,他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連掙扎的餘地都沒有。

太上皇后先行返回汴京,就是代替老皇帝看看京城形勢,如果小皇帝決心要對付他,他就不回來,他不願意被小皇帝幽禁,像只鳥一樣被關在籠子裡。在餘生裡,即使不能做個有權勢的太上皇,但一定要做個有尊嚴的太上皇。

三月十九日,小皇帝出郊迎接太上皇后,入居寧德宮,做足了孝子地文章。

爲了把老皇帝儘快騙回來,小皇帝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下旨所有追隨老皇帝南下的官員一律免責,高俅甚至因爲護駕有功還被賜封了一個簡國公,蔡攸也官復原職。小皇帝還親自書告蔡攸、高俅等大臣,表明自己尊奉老皇帝地誠心,請蔡攸等人勸說老皇帝返京。

老皇帝還在猶豫,害怕啊,但蔡攸、高俅等人看到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的希望,紛紛勸說老皇帝回京。他們其實知道老皇帝一回去,必定是籠中之鳥,如果小皇帝心腸夠狠地話,再過幾個月,老皇帝恐怕就要暴斃而亡了,但爲了自家的利益,他們已經顧不上老皇帝,寧願以老皇帝地性命來換取自家的美好前程。

二十日,李綱到達應天府,極力勸說。老皇帝對小皇帝心存顧慮,不敢輕易相信李綱的話,在返京和避禍江南之間猶豫不決。

老皇帝提了一系列要求,雖然不再要求主掌權柄,但他要求自由,要求小皇帝給予他應有的顯赫地位。李綱匆忙告辭回京請示小皇帝,臨行前,老皇帝對李綱寄予取厚望,“如果你能化解我父子之間的矛盾,當書名青史,垂之萬世。”

李綱當然也希望皇帝父子融洽相處。小皇帝皇位穩固了,政令如一,不但可以震懾西北李虎,更能保證大宋迅速擺脫危機,再次強大起來。

老皇帝要回來了,如何處置老皇帝,是否遵從老皇帝和小皇帝之間的權力分配,中樞有爭論。吳敏、李綱覺得皇帝父子關係融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關係到大宋的興亡,所以建議小皇帝善待老皇帝,但耿南仲、唐恪等人堅決反對。權力這個東西對人的誘惑太大,尤其是正當盛年的老皇帝,他只要有機會就會奪權,就會干涉朝政,這會令兩宮之間的矛盾非常激烈,讓朝中的大臣們無所適從,所以他們建議把老皇帝軟禁在龍德宮,把老皇帝身邊的內侍趕走,把老皇帝的心腹臣僚統統趕出京城,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小皇帝沉默不語,誰也不知道會怎麼做。

=

大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

=

四月三日,欽宗親自出郊奉迎,老皇帝終於還朝,併入居龍德宮。

四月初四,小皇帝行雷霆手段,把老皇帝身邊的十幾名親信內侍全部趕出龍德宮,蔡攸、高俅等親信大臣一罷到底,蔡攸和幾十名官員被逐出京城。

=

小皇帝和中樞大臣們至此總算送了一口氣,終於把老皇帝解決了,雖然吳敏、李綱等部分宰執對小皇帝的做法頗爲不滿,認爲這會影響小皇帝的聲望,甚至可能影響汴京和地方的關係。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混亂時期,汴京對地方的控制力明顯減弱,這時候一個賢德明君的出現,將鞏固汴京和地方的關係,反之,小皇帝和汴京做得不好,上行下效,後果非常嚴重。

小皇帝不予理睬,對於他來說,此時此刻,牢牢控制權柄纔是重中之重。

不過,吳明和李綱的話提醒了他,此時此刻,他還要牢牢抓住軍權。小皇帝即刻下旨給种師道、姚古等人,他要親自指揮河北大戰,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動。這是典型的將從中御,樞密院和前線統帥部的軍權都給小皇帝收回去了。

吳明和李綱建議小皇帝把戰場指揮權交給种師道。河北戰場距離汴京有一千多裡,快馬飛馳來回一趟至少要五六天,汴京直接指揮勢必會延誤軍機。

小皇帝拒不納諫。

第55章 四百多年的老妖精第79章 以虜殺虜第4章 最後的瘋狂第72章 強硬的馬擴第98章 黃金谷第71章 鏖戰第64章 緊張部署第4章 王者之子第1章 大宋第一嫖客第6章 突襲第31章 崩潰第39章 選擇第87章 驅虎吞狼第13章 先殺人第99章 日子不長了第18章 蠹國害民第83章 手足相殘第53章 李虎的意願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9章 又是一個意外第70章 靈魂掉進了錢眼第24章 風雨欲來第23章 耶律大石第29章 寸步不讓第29章 歷史的洪流第78章 忐忑第58章 汴京是個獵物第13章 困獸第97章 共同的敵人第74章 魚肉和熊掌第1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39章 圍殺第18章 不許和我搶第62章 賣人質第75章 李虎的雄心第92章 安陽名人第26章 總帥第20章 汴京風雨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10章 長槍圓盾第28章 蕭後的真正目的第23章 不做老大了第26章 好心辦壞事第32章 反攻第57章 一幫沒有廉恥的人第66章 破城第22章 質疑第64章 鄆王之憂第53章 深陷局中第61章 大元帥府的內部問題第32章 代北變化第50章 個陷阱也太深了第69章 馬哥走了第61章 再見秦檜第57章 我很善良第80章 我要打馬哥第35章 得失之間第42章 暴力第47章 大戰在即第44章 百姓苦第17章 會師第88章 爾虞我詐第58章 陷城第92章 虎烈衝陣第56章 忠誠第48章 我們怎麼辦?第17章 絕不放棄第29章 完全錯了第44章 決戰?第7章 殺戮第14章 我是沙子第61章 前浪死在沙灘上第10章 倒戈第85章 十萬貫買來的消息第91章 黃雀在後第68章 大結局第3章 決心第84章 談判第90章 北伐時機第68章 帶上他們第24章 攝政第32章 代北變化第82章 騙人騙到這份上第25章 我喜歡你第47章 養寇自重第12章 夜戰第86章 漢蕃共治第5章 運籌第96章 陰謀第12章 庸人自擾第22章 聲討範直昌第95章 拖死你第66章 欺騙第86章 內綏外御第85章 皇帝的賭注第40章 適者生存第47章 大戰在即第49章 誰去長安?第60章 損人不利己第80章 利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