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陰謀

樑乞申當然不想亡國,但他想幫助皇帝收回軍權。/

西夏國制源於漢制,軍政經制度都是仿宋制,但因爲它是一個漢蕃共存的王國,它的各項制度帶有鮮明的部落聯盟制的烙印。

西夏皇族的前身是鮮卑拓跋,到唐初因爲通婚雜居等原因演變爲党項拓跋。党項人壯大,其首領拓跋赤辭降唐,賜姓李,封平西公。唐末拓跋思恭平黃巢有功,再賜姓李,封夏國公。拓跋氏極其後代隨即成爲西北賀蘭山一帶的藩鎮,在這個藩鎮裡除了党項人和漢人外,還有吐蕃、回鶻、韃靼等諸蕃,所以夏國從建藩開始,雖然仿照漢制,以蕃學蕃禮治國,但因爲實際情況,做得很不好,尤其在權力分配上,一直存在着嚴重的鬥爭,這導致漢蕃矛盾越來越激化。

契丹人也是漢蕃共存的一個王國,但它實行“一國兩制漢蕃共治”的國策,漢蕃共享權柄,有效地緩和了漢蕃矛盾,但西夏党項人接受漢文化的時間太長,對漢文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膜拜,對它深信不疑。

李元昊在西北推行蕃學蕃禮,“去中國化”,但蕃學其實就是蕃人用西夏文字翻譯和解釋漢儒學,換湯不換藥的東西,所以党項人非常頑固地照搬和推行漢人中央集權那一套。在漢蕃共存的一個小王國裡推行這種中央集權制,顯然不顧實際,但李氏皇族和漢人認爲這非常正確,是西夏強大的必走之路,而党項部落大首領和諸蕃大王則認爲這種制度損害了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所以一直反抗鬥爭。

兩種勢力、兩種觀念的鬥爭結果就是蕃學蕃禮變成了“四不像”,皇族和漢蕃權貴官僚不惜一切代價來改造和利用蕃學蕃禮,從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奪取更大地權利。這種鬥爭的結果就是宗室和外戚、党項人和漢人輪流掌權,互相傾廝殺。

李乾順三歲做皇帝,樑太后主政,給他安排了一大羣漢人老師,所以他接受的教育是正統的漢儒學。李乾順親政後,很自然的,重用漢臣推行漢學漢禮,因爲他受到的教育告訴他,在這之前西夏之所以戰亂連綿、朝堂上之所以傾軋不斷,都是制度不對,而這種錯誤的制度來源於“四不像”地蕃學蕃禮,爲此需要重建漢學漢禮,改國策,修制度,最終目的是中央集權,把所有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如此就能確保西夏逐漸走上正途。

你集權就要剝奪他人的權力,損害他人的利益,這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了,所以這種改革需要一個強勢的皇帝,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但西夏沒有穩定的環境,好在李乾順比較強勢,他首先搶奪軍權。西夏軍權很長時間以來控制在宗室、外戚和党項貴族手上,這是一種權力制衡,也是政治上的一種妥協。

李乾順打破了這種制衡局面,他先打擊外戚,把母舅一系的軍權搶了回來,接着又打擊宗室,把李阿吳手上地軍權也搶了回來,最後打擊党項貴族,把仁多保忠手上的軍權也拿了回來。軍權拿回來是一回事,軍權行使是另外一回事,好制度也需要得力的人去實施。李乾順不敢把軍權交給漢人,於是只好給宗室,李察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賦予了重任。

權力太過集中必然導致一系列地弊端。李察哥也是人。而且還是一個雄心勃勃地年輕人。時間一長。李察哥變了。驕橫跋扈。爲所欲爲。李乾順感受到了威脅。不得不削弱和遏制他。而收回軍權地最好辦法莫過於先分權。分權也需要時機。正好。虎烈軍進攻西夏。給了李乾順機會。

李安惠是宗室趙王。文官。很長時間以來主持尚書省。這次李乾順讓他出任北路軍統帥。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收回右廂軍權。

西夏地方軍分左右廂十二監軍司。簡單地分法就是以黃河爲界。黃河以東是左廂。主要對付大宋。黃河以東就是右廂。從西到東依次防禦吐蕃、大漠諸蕃和契丹人。現在李乾順讓李察哥到南線戰場統率左廂。宗室漢王李仁忠在京師統率衛戍軍和擒生軍。而李安惠則在賀蘭山以北統率右廂。

李仁忠也是文官。禮部侍郎。是李乾順推行漢學漢禮地絕對支持者。宰相薛元禮被罷後。李乾順馬上讓樑乞申爲相。讓他主掌樞密院。把軍政大權牢牢控制在手。現在李乾順只要再把右廂大軍牢牢控制住。李察哥對他地威脅就被降到了最低。

然而。事實遠比他想象地要複雜。

=

李安惠破口大罵

,右廂朝順監軍司的都指揮仁多東光,白馬強鎮監軍揮李慶雲則坐在一邊沉默不語,這時候,還輪不到他們說話。

李安惠罵了一通,心裡地怒火發泄之後,漸漸平靜下來,“現在我們能主動攻擊嗎?我們手上只有五萬人,五萬人能擊敗虎烈軍?”

“都統,如果你不打,興慶府馬上就會派人代替你。”仁多東光說道,“你沒有選擇,必須出戰。”

“虎烈軍有十幾萬,我們怎麼打?正面對決哪來的勝算?”李安惠無奈苦嘆,“打輸了,我願意承擔罪責,但克夷門如何堅守?”

“現在不是你能不能守住克夷門地問題,而是你必須確保右廂指揮權。”仁多東光正色說道,“晉王一再告誡我們,右廂指揮權無論如何不能讓樑乞申搶去了。”

“這是樑乞申的陰謀。”李慶雲冷笑道,“樑家忍了十幾年了,終於忍不住了。如果樑乞申地陰謀得逞,軍權勢必又要一分爲三,我們無法控制軍隊,也就無法在戰場上擊敗敵人。”

李安惠仰天長嘆。皇帝主政之初,勵精圖治,軍政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隨着改革地深入,新政的逐步推行,宗室和党項權貴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而漢人則步步獲利,雖然名義上這些新政利國利民,但戰爭太多,國與民都窮困至極,人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漢人權貴和漢人世家大族享受到了新政帶給他們的極大利益,這是宗室和党項權貴無法忍受的一件事,矛盾終於爆發了。

如果此刻虎烈軍沒有發動攻擊,如果大宋沒有乘火打劫,只要給李察哥和党項權貴們足夠的時間,那麼興慶府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惜,戰爭爆發了,李察哥和党項權貴們不得不趕赴戰場,這給了皇帝和漢臣們反擊的機會。

“你有對策嗎?”李安惠走到仁多東光面前,主動求策。

仁多東光點了點頭。仁多家族是党項人的一個大部落,這個家族名將輩出,是西夏党項權貴的中堅力量。

當年樑太后就是聯合了宗室和仁多家族誅殺了自己的親弟弟樑乞。李乾順親征後,他倚仗仁多家族的實力,先後鎮制了外戚梁氏和宗室王。其後,仁多家族的仁多保忠主動隱退,但這個家族依舊是西夏軍中最強大的實力派。李察哥主掌軍權後,首先重用仁多家族,期間曾有七個監軍司的都指揮使來自仁多家族。目前西夏軍中,從中央侍衛軍(質子軍)、京師衛戍軍、擒生軍到左右廂十二監軍司,都有仁多家族的子弟在其中充當要職,由此可見家族力量的龐大。

“右廂六軍司,黑水鎮燕、西平、甘肅在西北方向,防禦大漠諸蕃、回鶻和吐蕃,目前不在都統的控制範圍內。”仁多東光攤開地圖,對李安惠說道,“都統實際控制三個監軍司,黑山威福、白馬強鎮和右廂朝順。黑山威福軍幾乎全軍覆沒,只逃回來三四千人,而東北防線的主力都在黑山威福,所以白馬強鎮和右廂朝順雖然有五萬軍隊,但實際戰鬥力不高,五萬人只能當兩萬人用。”

李安惠的臉色頓時就變了。五萬人只能當兩萬人用,那打什麼仗?

“興慶府周圍有四州,定、懷、靜、順,這四州有五萬軍隊,是戍衛京師的,但現在京師不但有三萬衛戍軍,還有十萬擒生軍,加上這四州軍隊,總兵力高達十八萬。”仁多東光繼續說道,“陛下聽信樑乞申的饞言,只顧搶奪軍權,不顧國祚安危,簡直匪夷所思。”

“陛下一定要晉王打敗仗,以便剝奪他的兵權。”李慶雲忍不住,憤然說道,“左廂六個監軍司,戰事可動用二十萬軍隊,但這些年南線戰事頻繁,將士傷亡慘重,六個監軍司可以緊急徵調的軍隊不會超過十萬,所以每到大戰,必調擒生軍去南線,但這次陛下聽信樑乞申的饞言,爲了剝奪晉王的軍權,拒絕調遣擒生軍。晉王兵力有限,不管是主動出擊還是消極防禦,都打不過宋軍。”

“我們將計就計。”仁多東光冷笑道,“既然興慶府要我們主動出擊,我們就把北線變成主戰場,迫使陛下把擒生軍調到北線,這樣我們就有了十萬主力,完全可以和虎烈軍決一死戰。”

李安惠愣了片刻,問道:“你確定北線是敵人的主攻方向?”

=

=

=(,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42章 人吃人第7章 殺戮第1章 變數第79章 契丹人的歡呼第53章 折家的厚禮第14章 國富?民富?第40章 恭喜恭喜第100章 恭喜恭喜第96章 一腔怨氣第10章 倒戈第6章 逃走一個第76章 兵進玉門關第32章 童貫的悲哀第21章 土地制度乃根本第41章 擋我者死第23章 耶律大石第48章 東線調兵第47章 危機第73章 無可救藥第21章 賣虧了第20章 絕不拋棄第57章 可怕的漩渦第61章 我本善良第11章 援助第61章 內鬼第31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36章 西北戰略第23章 再攻大同第42章 仗勢欺人第95章 亂了方寸第15章 夫人的雷霆手段第25章 紫色羅巾第53章 深陷局中第67章 混飯吃第44章 誓死衛國第82章 散夥了第90章 最好機會第34章 河北義士第88章 草芥第36章 北方儒士第56章 誘敵第24章 只爲你第71章 最瘋狂的人第70章 抱好大腿第86章 棄守應天府第21章 海盜第18章 岳飛的近憂第49章 一劍封喉第7章 董帥決斷第78章 天妒紅顏第86章 內綏外御第47章 國將不國第8章 少帥羅蘭第27章 尋找宋江第14章 放棄幻想第46章 飛揚跋扈的老大們第73章 無可救藥第15章 背後的勾當第10章 國力第67章 倉惶後撤第33章 小鬼難纏第74章 打一坨子第50章 合圍第7章 你要倒黴了第45章 僵局第85章 皇帝的賭注第45章 到嘴的肥肉丟了第75章 上鉤的魚第48章 整倒了豬頭第70章 阻殺第64章 鄆王之憂第34章 眼前一片黑第74章 圈欄裡的羊第75章 仇人是誰?第19章 李虎的遠慮第94章 求援第78章 賭輸了算倒黴第22章 這還是當年的豬頭?第29章 養寇自重第42章 仗勢欺人第8章 質疑第71章 老子比你更狠第81章 我就怕他不貪婪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85章 部署第16章 好日子到頭了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81章 大家庭第39章 好大一個坑第9章 急赴平州第82章 與虎謀皮第76章 突圍第44章 百姓苦第17章 逃跑第27章 敢勇悍卒第44章 緊迫第99章 失算了第36章 開府第51章 馬哥的教訓第84章 破開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