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掃蕩西京

張關羽終究承受不了重壓,在最後時刻,還是毅然決定遠赴代北。\

他的部下們大都反對留在遼西,因爲留在遼西的後果可能是再度成爲山賊,過着茹毛飲血的艱難日子,那種日子他們過怕了,不願再過了。其次,他的部下們不相信契丹人。留在遼西若想衣食無憂就要受撫,就要爲契丹人賣命,他的部下們做不到,也不願意做,如其將來被契丹人趕到山裡,還不如到代北跟着虎王混。另外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虎王的神話。虎王戰無不勝,西征更是大捷,輕而易舉攻佔了西京,這種本事誰有?耶律淳是個什麼東西?屢戰屢敗,跟在他後面遲早都是死。契丹人的好日子到頭了,要敗亡了,這時候不跟着虎王,反而投靠契丹人,純粹是自尋死路。

部下們在幽燕的利益相比於張關羽要小得多。張關羽吃肉,他們不過喝湯而已,如果連湯都喝不到了,他們當然不願跟着張關羽混了。張關羽沒了這些兄弟,他靠什麼混?思慮在三,仔細權柄利弊,他只有到代北去,否則他的一幫手下們就要跟着羅青漢跑到代北去了。

張關羽的最終選擇讓羅思南、羅青漢等人非常高興,這樣一來,除了雲海軍和遼興軍外,留在遼西的義軍大部分都願意追隨李虎,義軍的實力並沒有因爲這一次的撤離而有所減損。

耶律大石等人卻略感失望。倒不是因爲張關羽出爾反爾,而是他們從張關羽的反覆上看到了契丹人現在的處境。契丹人現在就是一頭傷痕累累的狼,就算像張關羽這樣的土賊,如今也不願意跟着契丹人混了。契丹人走到了窮途末路,耶律淳能在大遼即將傾覆的一刻力挽狂瀾嗎?住進了西京同文殿。

西京是在唐代“大同軍”故城的基址上修建起來的。全城周長大約爲十公里。四面城牆由土夯實而成,沒有包磚。城牆之上建有許多角樓和箭樓,部署有大量的拋石機和一些重型守城器械。防禦堅固。

西京的四面城牆各闢城門一座。東面叫迎春門,南面叫朝陽門,西面叫定西門,北面叫拱極門。

城內沿襲唐代故城舊制,一條條整齊地十字街將居民區劃成大大小小數百個“坊”。

雄偉的西京宮殿高聳於城西,而城的北部則是軍政中樞。官衙和軍營多建於此。西京留守司和大同府的衙署便建在拱極門之西。與大同府衙遙相對應的大同驛,位於拱極門之東。大遼的最高學府之一西京國子監就座落於官署附近地東南方。

西南、西北的邊防官署大都位於西京,如西南路招討司、西南安撫使司、西南巡察司、山北路都部署司等等,這些邊防官員們的府邸自然也就建於西京城內,於是西京城內到處都是富麗堂煌的官衙和府邸,蔚爲壯觀。

西京大同府下轄兩州七縣,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商貿地,同時畜牧和農耕都非常發達,除了煤以外。還有銅鐵金銀等礦藏,是遼國賦稅收入的主要基地,尤其它的商稅。佔據了其全年賦稅收入的大頭。

西京南通富庶地大宋河東路。西連夏國。北接阻卜。在邊境和各部落居住地設有很多榷場。名氣最大地有宋遼邊境地朔州榷場。有遼夏邊境地雲內、天德榷場。另外連接燕京地儒州榷場也非常龐大。爲此西京專門置有都商稅院。設點檢、都監、判官等主持徵收商稅和市場管理。還設有轉運使。分別管理通商、貿易等事。其下屬州縣根據不同情況也設有錢帛司、鹽鐵司、商麴院和徵商榷酒等諸務。另外在重要關隘、路口。也設有徵商機構。想在城外徹底搞清楚西京軍政賦稅等等所有地事情。

這是義軍第一次打下一個大城。而且是遼國用來控制西北軍政賦稅地陪都。將來義軍立足代北。西京大同就是中樞。所以能否把西京地事搞清楚。直接關係到義軍地未來和一系列決策。

西京留守司地主事僚佐、大同府地主要掾屬、國子監地博士教授。都商稅院地官員……西京各府署地漢蕃官員輪流向李虎解說軍政賦稅之事。因爲這些事牽涉到遼國地各項制度。所以一旦說開了頭。常常就是長篇大論。通宵達旦。

爲了儘快把耶律淳推上大遼皇帝地寶座。李虎把蕭得裡底和耶律撒八一批遼國大臣全部放回了西京。西京各府署地主要長官幾乎全部走了。好在李虎留下了蕭特末、蕭和尚奴和耶律慶紀。這三個人加上董小丑、黃涉、柴雲、原野等一幫熟悉軍政事務地將帥官員。很快便讓西京各府署重新運轉了起來。

此刻正是西京道各州縣向西京留守司稟報一年情況。上繳賦稅地時候。雖然長城以北地州縣不會來了。但長城以內地州縣現在都在義軍控制之下。他們地州縣長官還要來。而義軍就要靠這些賦稅支撐下去。並且以此來制定明年地收支預算。

當李虎在總帥營裡全盤審視西京地時候。毛軍和胡家勇指揮軍隊把西京翻了個底朝天。

他們首先把西京宮殿清理乾淨了。西京宮殿是皇帝住的地方,是以同文殿爲主的一座殿宇建築羣,這座宮殿以後就是虎王住的地方,從裡到外都要徹底清理乾淨。接着他們把西京大小府衙全部清理了一遍,查封了所有的庫房。

然後,他們開始了“掃蕩”,凡是跟着大遼皇帝跑到長城外面的契丹貴族和漢蕃官員,他們的府邸財產被沒收,家眷被抓捕。凡是投降地契丹權貴和漢蕃官員,主動交出府邸財產地,尚能留住全家性命,這些人如果願意留下給義軍做事,先安排個地方住下,管吃管喝;不願意留下的,送給盤纏,自己徒步去燕京找活路。西京城內地奴隸,一律恢復自由身,而那些平民和商賈卻沒有受到任何干擾。

西京城被清理乾淨後,總帥府首先進城,於原留守司官署辦公,原留守司下屬府衙則全部隸屬於總帥府。不久,李虎任命了一大批官員,從帥府直屬府衙、大同府到各地州縣長官,都有任命。

進駐同文殿的第二天,馬亮從燕京匆匆返回,同來的還有遼國使者韓和陳秘。

雙方就結盟的具體細節再一次商談,這次不僅僅談軍事上的合作,還談邊境劃分和回易商貿。李虎足夠大方,一口氣把遼西和平州路全部還給了耶律淳,而耶律淳投桃報李,把儒州和可汗州也劃給了李虎,但居庸關和石門關卻在遼軍控制之下。

接着李虎提到了損失補償的事。義軍在遼西經營三年,突然撤出,損失之大可想而知,燕王既然答應給予補償,那你馬上就把損失補給我,因爲我明年還要北上長城打仗。

韓一口答應了,但他提出了一個附帶要求,“燕王希望你能南下威脅大宋的太原,牽制宋軍,迫使宋軍推遲攻擊時間,從而給遼軍擊退女真人贏得時間。”

李虎微微皺眉,沒有說話,但臉色有些不好看,顯然不願接受這個條件。

“虎王,你也知道,遼軍現在沒有能力兩線作戰。”韓實話實說,“假若遼軍遭到宋金兩軍的南北夾擊,中京、燕京勢必顧此失彼,兩京失其一,三分遼東的希望可能就此破滅。”

“你是說,假若燕王兩線作戰,他就不能給我補償損失,是嗎?”李虎冷笑道。

“是的。”韓說道,“兩線作戰,損耗太大,以大遼目前的狀況來說,自保尚且不足,哪有錢糧武器給你?”

李虎轉頭看看董小丑。董小丑稍加沉吟,問道:“燕王的使者是不是去了汴京?”

韓點點頭,“但目前的形勢告訴大宋皇帝,現在正是他收復幽燕的最好機會,他不可能遵守盟約的。”

“大宋人要痛打落水狗了。”李虎嘲弄道,“大宋皇帝既然不是白癡,那我南下威脅太原又有什麼用?”接着他指指自己的鼻子,鄭重說道,“我是漢人,我絕不會打大宋,我的部下也不會同意我打大宋,所以請你回去告訴燕王,叫他自己想辦法吧,這個忙我幫不了。”

韓失望離去。

遼西義軍已經開始撤離,張高兒帶着閻王軍、張關羽帶着武勇軍率先開道,正急速趕赴紫金關。羅思南帶着老營和十幾萬百姓隨後跟進。估計到了十二月初,羅青漢就要帶着更多的百姓撤離遼西。董仲孫帶着黑山軍從大靈河一線撤退,因爲路途遙遠,估計要到新年之後才能北上太行山。

“幾十萬百姓?”李虎駭然變色,差點要破口大罵。老霍你個淫棍,老子是怎麼交待你的?誰叫你把百姓帶來的?你這不是要我死嗎?

第86章 李清照第51章 車軲轆第66章 一窮二白第61章 兵進燕山府第65章 談判第50章 虎落平陽第29章 歷史的洪流第8章 少帥羅蘭第6章 突襲第50章 中國的草民第61章 再見秦檜第26章 一切鬥爭源於利益第5章 豐盛大餐第40章 適者生存第69章 掃蕩西京第66章 破城第83章 分裂之禍第63章 憤怒的閹帥第13章 宋江和方臘第53章 將計就計第61章 不要臉第39章 你就是皇帝第1章 不撤第51章 西北人的苦第90章 北伐時機第11章 掘堤第59章 死人復活第40章 火器第61章 老子改主意了第34章 絕路第97章 萬人敵第57章 走投無路第94章 殺將第8章 再吃一坨子第58章 一羣瘋子第2章 大宋第一富豪第46章 鹿死誰手第87章 我該回家了第17章 我們憤怒了第62章 永不放棄第62章 老子就是騙你第10章 有話好好說第68章 大結局第69章 害你沒商量第10章 國力第40章 恭喜恭喜第81章 大家庭第47章 危機第67章 倉惶後撤第92章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第63章 舉起屠刀第3章 決心第17章 逃跑第24章 賭一局第21章 我虞爾詐第15章 烏雲壓頂第32章 下山第34章 長孫康寧的危機第4章 你跑得掉嗎?第58章 連蒙帶騙第6章 突襲第46章 拒絕誘惑第78章 天妒紅顏第61章 老子改主意了第74章 做人要低調第13章 困獸第36章 迷霧散盡第90章 北伐時機第21章 我虞爾詐第29章 歷史的洪流第22章 扮豬吃虎第51章 談笑間第43章 最好的選擇第85章 皇帝的賭注第95章 這是你媳婦第7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8章 陷城第29章 養寇自重第5章 包圍與反包圍第25章 狗孃養的老天爺第15章 我很掛念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21章 我虞爾詐第14章 放棄幻想第44章 鷹崖堡第72章 膽大妄爲的跛子第49章 背叛第94章 兩跛子第99章 失算了第39章 燕京危局第95章 佯攻第50章 有錢不賺白不賺第69章 馬哥走了第9章 急赴平州第11章 掘堤第96章 老虎要拼命第54章 這是我的地盤第98章 合法掠奪第36章 我能值多少?第67章 談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