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亡命

城牆上該走的人已經走了,留下來的大多是一些不要命的人。

春哥兒認爲不要命這個說法有些籠統,這些不要命的人並非不要命,只是因爲赤貧比死亡更加恐怖一些。

留下來的人中,其中以吐蕃人最多,這些已經被族羣拋棄的人,如今正是蘭州城中最窮的那一批人。

離羣的孤雁最容易死亡,因此,沒了族羣庇護的吐蕃人和離羣的孤雁差別不大,趕着最骯髒,最勞累的活計,拿着最微薄的工錢,吃着最差的飯食,如今有希望脫離赤貧的人羣,還是有好大一部分人願意嘗試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命來享受這些金錢。

春哥兒這時候已經不吝惜金錢了,一兩銀子買一條命他覺得非常公平,只是這一戰過後,自己和小蠻就再也休想在蘭州城立足了。

那些沒膽子對付駭胡兒的百姓,在事後一定會把自己全家以及紅鷹這些人撕成碎片的,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他們也會這麼幹。

城牆上終於安靜了許多,大家爲了保命都把自己藏得嚴嚴實實,任憑駭胡兒的遊騎在城牆前面遊蕩也不露頭,鵪鶉一樣的縮着腦袋,瞅着半天也不動彈的太陽發急。

李清來了,他非常的好奇,一羣什麼都沒有的百姓竟然能讓駭胡兒戰↘損近四十人,即便是在西域,這樣的戰損也是不多見的。

戰事起來的突然,原本只想恫嚇一下蘭州知府劉文春,好弄到更多的錢財來補償一下自己的損失,現在看來,要是不攻破蘭州城,自己這支軍隊的士氣能不能在都成問題。

來到城牆前面瞅了一眼李清就樂了。破破爛爛的城牆依舊還是老模樣,守城的人連起碼的修補城牆的工作都沒有做,放眼望去,城牆上只有孤零零的幾根長矛從城牆上的垛口背後冒出來,這樣的烏合之衆是如何讓精銳的駭胡兒軍士戰損四十餘人的?

“百人隊,攻城!讓我看看!”

李清從戰馬上下來。半躺在一張軟榻上朝虞侯揮揮手,示意他可以正式攻擊一下蘭州城了。

攻破蘭州城的法子不是沒有,李清只需要藉助戰馬的速度圍着蘭州城跑一圈,找一個最虛弱的口子突進去,這座城池也就破了。

但是,李清並不在意能不能攻破蘭州城,他更想看看蘭州城裡的人憑什麼在一波攻擊中就讓自己戰損了那麼多人,不弄清楚這個事情,他吃飯都沒有什麼滋味。

陳樹很想把自己的旗子豎起來。可惜這個念頭只能在心裡想一下罷了,這一戰自己根本就不打着京西軍的旗號來作戰,否則,春哥兒前面的心血就全部白費了,京西軍也會落一個殺良冒功的罪名,而西夏人就有充足的理由兵進蘭州城,那樣的話,大帥還沒有和遼國開戰。就先要和西夏人大戰一場了。

剛剛騎着戰馬的胡人,或許還好對付。如今,騎着駱駝的胡人緩緩地向城池逼進,陳樹總算是明白駭胡兒的威名是從何而來的。

一峰駱駝就是小的移動城堡,駱駝的正面披着皮甲,可以抵禦流矢,皮甲外面露出的長長的脖子和腦袋可以有效地保護騎在駝峰間的騎士。駱駝遠比戰馬高大,騎士只要靠近城牆,站在駱駝背上,依靠短短的鉤鎖就能迅速的攀上城牆,怪不得這些人能夠在城牆低矮的西域縱掠如飛。攻城掠地如履平地,事實原來如此的簡單。

幾匹快馬後面拖着樹枝子從城牆前面飛掠而過,揚起了漫天的塵土,雖然再被西風一吹,黃色的塵土慢慢的向城牆蔓延過來。

黃土中若隱若現的騎士如同騰雲駕霧的魔神,不待城上的守軍反應過來,已經到了一箭之地。

陳樹一聲令下,箭如飛蝗沒入塵土,這時候想要準頭已經不可能,唯有依靠大面積的攢射,來彌補準頭的不足。

看不見戰果,只是能聽見幾聲駱駝的哀鳴……

三輪攢射過後,陳樹嘆息一聲,就點燃了手裡的火藥彈聽着駱駝的前進的蹄聲將手裡的火藥彈拋了出去。

當第一聲轟鳴聲響起之後,其餘的京西軍將士也把手裡的火藥彈拋了出去,暗紅色的火焰不斷地在黃色的塵土中翻滾,又製造出更大的灰塵,被西風一攪合,整個蘭州城頭都被塵土籠罩的嚴嚴實實。

當第一聲爆鳴聲傳入李清耳朵的時候,他猛地一下子坐了起來,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逐漸遠去的塵土。

眯縫着眼睛的陳樹急躁的在城牆上來回奔走,大聲的呼喝着要自己的部屬小心提防,一支長箭從塵土中飛出來,重重的撞在陳數的甲冑上,好在恰好擊打在肩甲上,將陳樹撞了一個趔趄,然後他就看見黃色的身影從城頭爬了上來,才站定,就一棒子將一個民壯的腦袋砸的粉碎。

幾個吐蕃人狂叫着向那個胡人撲了過去,想要藉助人多力量大將那個胡人拿下,一個胡人的人頭價值五兩銀子,他們把這個看得很重。

上了城牆的胡人並不忙着向前突進,牢牢地守在那裡,似乎想要守住陣地好讓更多的同伴從這裡上來。

春哥兒就躲在一個小小的藏兵洞裡,見那個胡人已經被四個拼命的吐蕃人纏住了,就悄悄地點燃了兩枚火藥彈,等火繩燒的差不多了,這才順着城牆的邊拋了下去。

轟隆一聲巨響,雖然看不見戰果,春哥兒卻隱約看見一隻殘手從城牆的下面飛了上來。

踢開那隻殘手,春哥兒見四個吐蕃人一人被胡人丟到了城下,一人被胡人用胳膊活活的給勒死了,剩下的兩個吐蕃人死死地抱住胡人,眼看就要被要騰出手來的胡人殺掉,把剩下的一枚火藥彈點燃之後就壯着膽子靠近胡人,將火藥彈塞進胡人的箭囊裡,然後就連滾帶爬的離開了城牆。

一聲悶響傳來,春哥兒看見那個胡人的身體從中間裂開,他的上半身飛上了半空,同時飛上天的還有那兩個吐蕃人。

城牆上的廝殺聲逐漸密集起來,各種西北腔調的慘呼聲,呼救聲,大喝聲充斥了整個城牆。

駭胡兒把握戰機的能力很強,隨着塵土攻上城牆,等塵土逐漸散去之後,兩支隊伍已經緊緊地糾纏在了一起,再想要依靠火藥彈取勝已經不可能了。

戰事從一開始就進入了苦戰,身材高大的駭胡兒手持的重型兵刃讓京西軍吃足了苦頭,彪悍如陳樹張挺者,在駭胡兒兇暴的攻擊下,左支右擋,宛如風雨中的小草。

狼牙棒,連枷,重錘,以及普遍性的陌刀,每一擊都讓宋軍難以招架,只能勉強依靠嚴整的三人軍陣勉強應對。

張挺的胸腹翻涌着難以抑制的痛楚感覺,不久之前捱了胡人的那一下,骨骼到此時都有已經斷掉的感覺,原本以爲自己有天分有勤奮,受了這麼久的訓練之後也不會太差,現在看起來,這些來自野蠻之地的戰士,實在是太恐怖了。

陳老大的半張臉都已經被血糊滿了,剛纔如果不是站在後方的弩手支援,陳老大的腦袋都會被胡人的連枷砸碎。

即便是中了弩箭,那個胡人依舊兇悍,拋掉了連枷,從地上撿起一柄狼牙棒,一棒子就搗在趙平的胸口,眼看着趙平一口血噴了出去,胸口鎧甲的位置上,已經凹陷下去了一個小坑。

幸好京西軍的甲冑下面還有一層軟木,抵消掉了大半的力道,否則,就這一下子,就能把趙平的胸骨搗碎。

陳老大的長刀劈砍在胡人的肩膀上,怒吼着往下拉,早就變得豁豁牙牙的長刀,如同鋸子一般生生的將胡人的皮甲鋸開,趙平的拼死纏鬥終於給陳老大製造了一次機會。

眼看着垂死的胡人丟掉狼牙棒,探出手死死地勒住陳樹的脖子,張挺咬着牙朝胡人滾了過去,手裡的長刀死命的從鎧甲縫隙鑽了進去,長刀鑽進胡人的身體大半,這才用力的攪動了一下。

陳樹,張挺,趙平三人在解決了自己的對手之後,張挺就用手扶着膝蓋氣喘吁吁,身上的胳膊上那道傷口翻開的就像是孩子的嘴巴,趙平的長槍已經找到了新的目標,繼續向右邊挺進,那邊有六位駭胡兒軍卒圍成了一個圓圈,正在和十餘位京西軍卒對峙,這樣的情形下,長槍手就是最好的攻擊人選。

陳樹砍下了那個胡人的頭顱,百忙之中還不忘看看城下,好在,參與攻城的人只有這一隊人馬,李清,已經不在軟榻上了,而是坐在戰馬上死死地盯着城頭。

陳樹相信,只要這一隊人馬消耗殆盡,李清會毫不猶豫的將手下所有的力量投入到戰鬥之中。

瞅瞅已經緩過氣來的張挺陳樹道:“把所有的火藥彈都拿出來,沒必要留後手了,告訴小蠻姑娘,半個時辰之後勝負就見分曉了,她要評估西夏人的戰力必須加快速度,要不然連逃走的機會都會沒有。胡人的遊騎已經繞到城池的另外一邊去了。”(未完待續……)

ps:第一章

第二十六章相對論第十五章訓練場第十八章魚的辯證關係第七章馮京和馬涼第十八章魚的辯證關係第九章 海東青和人蔘第六十九章 軍論第二十二章衆生相第二十九青梅竹馬?第五十六節山崩第七十九章怎麼做都是錯的!第六十六章坐地分贓第五十四章 傷心處第六節讀書種子第六十章落日之城第七十二章受盡委屈的登徒子第五十一章大事化小的前奏第三十五章倚馬可待成雄文第十五章 不關我事第三十五章誰是魚肉?第六十二章 三教原來是一家第五十一章人間火爐第七十七章援兵第三十七章可以信任的朋友第六十四章 迷霧叢生第四十八節不同人,不同心!第四十七章密函帶來的商機第六十五章甚憾啊!第三十二滄桑的正道第五十九章皇帝的邏輯第三十四章好兵難得第六十章 我是歸客第二十九章教科書般精準的戰爭第二十一章 智慧的眼睛是雪亮的第八十章蕭紅珠的應對法子第四十三章火拼第四十五章執拗的李東楚第三十三章驢子眼前的胡蘿蔔第二十八章除污穢第六十九章種諤的見聞第十四章最瞭解皇帝的只有皇帝第三十九章白蓮會的手信第七十五章老不修的狄青第二十三章爲官之道第二十五章招攬第三十六章遇見勃勃的武赫第六十四章生死鬧劇第六十五章 風雨如晦第六十五章 風雨如晦第五十四節龍門鎮第二十七章王安石的第一步第六章 流言第四十一章軍功的用處第三十章戰爭創傷綜合症第四十二章節外生枝第五十四章韓稚圭第六十五章 愚蠢的多嘴怪雙倍開始了,孑二瘋了.第六章問我!第四十九章我來也第五十七章驕傲第四十一章最後的一根稻草第十七章金印,令人傷心的金印第四十三章大謀殺第三十章包拯的讓步第六章拔腿就跑第六十二章傻子第八章刁買人心第五十六章 一切都沒變化啊第三十一章豪門恩怨第二十五章騎兵,騎兵!第三十章戰爭創傷綜合症第二十五章招攬第十三章母子第三章弄錯了第六十六章皇帝的傷痛第四十八章臘肉的逆襲第十七章幼獸第七十四章種諤的傷心第六十三章先發制人第四十九章送死的使者第二十六章 姻緣這回事第四十五章豪言壯語帶來的痛苦第三十三章雲家的道理第六章問我!第五十章廢品第二十七章防患於未然第四十八章利天下第二十一章武勝軍的淨街效果第六十七章韓琦發威第四十六章自救第二十章進城第十五章和氏璧與活字印刷術第五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六節讀書種子第五十四章喬巴山的幽靈第十三章暢銷的油餅第五章不解風情和焚琴煮鶴第三十三章 生不如死第八十二章 聰慧並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