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遂川演繹

他覺得應該把交子這東西推薦給鞏豐,帶着大量地錢財來往蜀中和青塘太不方便了。

鞏豐把單子遞交給雲崢的時候發現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就笑道:“怎麼,難道我算錯了?我從小就對數字很有興趣,所以一般不會出錯。”

雲崢搖搖頭對鞏豐說:“我非常希望,能用交子結算這次以及以後所有的商稅。”

鞏豐愣了一下似笑非笑的說:“你先告訴我爲什麼一定要把絲綢扯成碎塊才賣給青塘!”

雲崢認真的說:“需要,因爲需要!我是商賈,所以買東西的客人需要什麼,我就販賣什麼,絲綢在大宋會被做成衣服,被面,帳子,各種各樣的東西,可是絲綢到了青塘,他就是表達善意和尊敬神靈的器具,我如果把整匹的絲綢賣給牧人,牧人不會要,同理,我把撕碎的綢緞賣給宋人,宋人也不會要的。

再說了,我是賣絲綢的,自然希望大家把絲綢用的越多越好,撕碎了之後它的損耗就會加快,我下次還能再賣這麼多的絲綢,這樣一來,一個成熟完整的絲綢使用市場就形成了,以後我的財源就不會枯竭,我這一次是來開闢商道的,至於做生意,反而是捎帶而爲之。”

鞏豐挑起大拇指誇讚一聲道:“確實高明,你說的有道理,一個人把自己買回去的東西願意怎麼使用,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大宋皇帝都管不到,這樣做生意的手法爲我平生所僅見,雲少兄他日如果不能成爲大宋的豪商巨賈纔是怪事。

你說的交子繳納賦稅,這不行,根本就行不通,你在青塘將蜀中賣不掉的絲綢換成了青塘的物產,已經賺得非常多了,爲何還想着控制青塘的命脈。我雖然是宋人,但是那人俸祿總要替人分憂的,所以,交子的事情你就不要想了。”

雲崢長嘆一口氣說:“可惜啊。這纔是最公平的交易,緣何先生不採納?”

鞏豐看了雲崢半天笑道:“讀書人的德行我知道的一清二楚,雖然我本人不介意使用交子,並且也喜歡用交子,那是我個人的事情,如果把交子推行到整個青塘,這種事就需要非常非常的慎重了。”

雲崢也不再多說話,繳納了稅款,拿到了憑證,給鞏豐送了一大包茶葉。告知他沖泡的方法之後就告辭離開,馬車上的禮物沒動,現在送給鞏豐完全是肉包子打狗,不會有半點的用處。

從司稅所出來,雲崢和陸管家。以及憨牛,猴子,彭九漫步在遂川城,這座城不大,站在北街上就能看到南面的城牆,街市上店鋪卻不少,尤其是製作銀器的匠人。蹲在陽光下,不斷地拿着木槌敲擊銀箔,他們的手非常的靈活,敲擊銀器的聲音似乎都帶着某種韻律。

對於勞動者雲崢從來都是充滿敬意的,我們的世界其實就是靠着他們的雙手才一點點的發生着變化,不可輕慢。

一個小小的吐蕃少年。裹着一隻羊皮襖,黑紅色的臉蛋帶着驕傲的笑意,黝黑的手裡抓着一隻銀光燦燦的銀盃,正在把銅絲往銀盃上鑲嵌,這是一個細緻活。一般都是由有經驗的老師傅製作,爲何這裡會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少年?

雲崢站在一邊看了一柱香的時間,等到少年最後磨平鑲嵌銅絲時出現的毛刺,雲崢將這個蓮花狀的杯子要過來舉了起來,確實精美,如果整隻杯子是用銀子製成的,雖然銀光燦燦的顯得很富貴,不過那樣也就顯得很豪奢,在用青銅絲鑲嵌了一圈菱形的細碎花紋,這個杯子也就有了幾分秦尊的意味,多了一些古意。

小少年見自己的作品被人喜歡,也非常的高興,看見他鼻尖上滲出的細微汗珠,就知道這是這個孩子第一次在人前顯露自己的手藝,雲崢能不能買下這個杯子,對他來說非常的重要。

雲崢笑了,拿着杯子對那個少年說:“這個杯子我要了,不過,我有一個不情之請,你應該將自己的名字銘刻在杯子的底部,我相信,這隻杯子會因爲你的名聲,而讓他的價值倍增的。”

“諾楞格,我叫諾楞格,我還沒有資格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銀器上,我沒有鏨子。”小少年有些窘迫,兩隻手侷促的在大腿上蹭。

“沒關係,這隻杯子我要了,但是你需要在被子底部刻上你的獨門標記。”

小少年的眼睛立刻就發光了,取過杯子飛快的拿小錘和銅絲,在杯子的底部鑲嵌出來了一隻小狗,小狗的鼻子很大。

“這就是我的標記,狗鼻子諾楞格,如果鑲嵌的銅絲掉了,或者杯子扁了,你拿來我幫你修補,不要錢!”

雲崢大笑着在那個孩子比一般人稍微大了一點的鼻子上拿手指彈了一下,就付了帳,手裡拿着這個銀盃繼續逛街。

邈川城實在是不夠大,雲崢甚至認爲,一架八牛弩就能從城北將弩槍送到城南的城牆上。從那個製作銀器的小少年那裡到整座城池最高大的那間屋子的距離是一百一十七步,這個距離恰好就是一個戰士從開始奔跑,在跑出三十步之後將速度調整到最佳,最後奮力投擲出標槍的最佳距離,在這個距離上,是標槍威力最大的時候。

雲崢在遂川城轉悠了半個時辰,就把這座城能去的地方都去了,甚至在遂川還順便做了兩筆不大的買賣,眼看着日頭升到了頭頂,確定角廝羅不會見自己了,這才怏怏的出了城回到了城外的商隊。”

角廝羅沒有接見雲崢,但是他卻接見了鞏豐,人還是如同以往一樣的仁慈,笑容滿面,鞏豐自己知道,在這張慈祥的面孔下面的,會有一顆何等冷酷的心。

角廝羅翻揀着雲崢的賬簿,最後指着三十三匹戰馬的那一項問鞏豐:“這些馬爲何不在納稅的範圍之內?我記得青塘不允許商賈販馬。”

鞏豐拱手回答道:“大帥,這些馬並非雲崢販售所得,這三十三匹戰馬全部是青塘人送給商隊的禮物。”

“他何德何能會受到青塘百姓的如此親睞,你就沒有查查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我聽說宋人商賈,最能鑽空子,我們青塘的律法未免寬疏了一些,有些問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想到的,如果他在利用青塘百姓的淳樸和厚道斂財,就算他是大宋的官員,我也定斬不饒。”

鞏豐搖頭道:“司稅所的都頭親自跟隨這支商隊進行實地監督,經過他們的所見所聞來看,這支商隊確實是在老老實實地做生意,沒有不法事發生。”

角廝羅忽的站了起來,再一次問鞏豐:“你確定他沒有不法事?戰馬是青塘人的命根子,怎麼可能會輕易地贈送給一個商隊?”

鞏豐見慣了這樣的恫嚇,沉聲道:“這是雲崢在一路上治病救人獲得的贈禮,您也知道青塘人如果把馬匹送給那個人,就說明這個人對他的恩德很重,屬下認爲不可輕慢。”

角廝羅疑惑的朝身邊的董氈看過去,董氈連忙說:“父親,確實如此,這些戰馬總共有三十三匹,都是牧民送給雲崢的代步工具,其中三匹戰馬就是在孩兒的眼皮子底下被送給雲崢的,青誼結鬼章看到的更多。

雲崢託青誼結鬼章向父親問好,話裡還說道這三十三匹戰馬的問題,雲崢說只要父親不願意青塘馬外流,他就打算拿這些馬匹在遂川城交換一些貨物,決不讓父親爲難。”

“說的好聽啊,董氈,你以後做事要學學這個官員商賈,他說不爲難你父親我,其實在說出這些話之後,他就把難題交到了我的手裡,我若不同意青塘馬外流,就會被牧民們看做小人,如果讓這些戰馬外流,就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不管怎麼做都是裡外不是人。

鞏豐你和那個少年談論了很久麼難道說就沒有發現他真正的意圖?老夫總覺得一個聰明到這個地步的少年怎麼可能會不畏艱險的來到河湟開拓商道,這樣的年輕人在大宋也應該不多才是,鞏豐,說說你的見解,馬匹的事情就這樣了,既然是情義的象徵,我們就不好下手,這小子好命啊,如果他早來三年,老夫一定會搶奪他的財富,不管他聚斂了多少財富,到了最後就全是我們的,吐蕃人最值得依靠的東西還是刀劍。”

鞏豐笑着說:“此人絕對是少年中的尖子,卑職以爲,他來到青塘的目的不過有三,其一,出售蜀中的絲綢,這一點已經證實,去年蜀中遭災,糧食減產嚴重,百姓手中的錢財都被糧商盤剝乾淨了,所以官賣絲綢就成了唯一的救民手斷了,在這樣的大事件面前,派出蜀中精英前來也就順理成章。

其二,卑職探查得知,此人其實不是武官,最初是一介文官,您是知道的,在大宋,文官被替換成武官,這幾乎就是一種羞辱,所以卑職猜測,這個少年人爲了顯示自己的才華,所以纔來到青塘,這是他爲自己撈政績的一種法門。

其三:卑職總覺得此人目標不在我青塘……,因爲他在青塘的作爲非常的散漫,將自己的姿態降到了最低,所以卑職猜測,他有求於我青塘……”

第三十三章雲家的道理第五十六章 傷逝第三十三章 生不如死第三十四章言過其實第六十九章皇帝的夢第九章 枉做小人星期一求票,第二十章不聽話的委哥寧令第二章白雲生第五十八章香餑餑第二十三章剛一開始就被忘記第十六章 老實的狄青第四十六章傷離別第四十二章沙門島第十五章訓練場第九章 溫泉關 2第九章幸福的百十種變化第八十二章 斷鴻的猜想第八章秦時明月第三十節不設防的東京第四十六章豆腐是個**煩第四十九章大雪滿弓刀第二章遠道來的朋友第五章沙灘城堡一樣的遼國第七十五章受害狂文彥博第五十五章關於恐懼的話題第十五天賜良機第七十六章危機狂沒藏訛龐第六十章火龍第六章死城第八十四章攻其不備寫在美麗十月的話終章——我們在海上第二十七章 寵妃第五十八節最快捷的致富方式第三十二章莫須有殺人法第七十九章民亂第三十五章第一支傭兵第六十四章傻孩子第十八章故人心變更新的晚一些第三十九章鐵鷂子的戰鬥第二十二章不怕死的人第二十六章鹽水洗屁股月底了求一張票第八章生活就是這樣的第三十四章好兵難得第十節豆沙關第十章 餘靖的大生意第九章殺心第三十六章香醉滿園第四十五章真正決定大宋命運的會議第三十六章劉凝靜的仁慈第五十一章浪費掉的靈感纔是最好的第三十三章忐忑第二十二章鬧劇第四章敗退!第四十七章密函帶來的商機第六十九章 全部去死吧第三十八章選秀啊!第二十四章成軍第七十七章失敗的李清第九章信念第三十四章崔達的作用第三十三章人心不古第三章雲崢的釘子理論第六章思舊事第二十六章靠不住的節操第十二章 殺機第三十七章西風惡第二十九章 復仇的軀殼第五十一章實在是打不動了第六十九章 軍論第四十九章高貴的宋人第三十九章最後一塊木牌第十三章必須克己復禮理想和理想的差別第七章率獸食人第二十一章 雲家都是些什麼人啊第十八章一聲嘆息第六章靈烏賦第六十一章破鼓萬人捶第五十六章孫子一樣的活着第七十二章弄不明白的人性第十七章天作之合?第四十九章耶律信的寒冬第十章孫七指第二十八章大將軍的女兒不是良配第九章無賴和孝義第八節寒號鳥第五十九章 破落戶魯迅第六十七章發怒的江湖人第七十四章 山鬼第四十七章 威脅?利誘!第八章稻香源記?第四十四章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十七章天作之合?第二十三章古今沒區別第二十章新政第七十章青山隱隱水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