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章 京師乞丐(上)

話說吳夢、景靈、丁睿三人帶着護衛在京師街頭隨意漫步,隨着說笑,一股股白氣自口中吐出,丁睿道:“瞧這模樣,只怕又要下大雪了。”

吳夢仰頭看了看灰濛濛的天空道:“瞧這天色,十之八九會下大雪,如今開封城到處都是冒着黑煙的煤球爐,漕船一船船從西北運來了石炭,倒是不愁冬日取暖。”

景靈道:“先生此舉可是做了件大好事,北地苦寒,冬日可是難熬,此處的木材又砍伐已禁,若是沒有石炭也不知如何取暖。”

丁睿笑道:“前些年我去了契丹,那處的百姓買不起石炭,還不是四處尋些茅草取暖,還是我教他們砌土坑採暖。大宋是先帝不準私人開採石炭,又強行令官營石炭鋪子壓低了賣價,否則百姓除非幾家人合用,也是一般買不起石炭。”

吳夢點了點頭,示意丁睿說的對,後世很多人對官營企業存在偏見,其實像後世的移動通訊、郵政、電力等行業確實存在效率低下、不公平競爭、員工福利過高的問題,但若是完全市場化,邊遠山區和鄉村就無法擁有這些服務,這些偏遠的角落裡無論什麼行業都是虧損的,以盈利爲目的的民企哪會去這些地區運營。

封建社會若是指望商賈發善心那更是毫無可能,這幫黑心的商賈絕對會趁着大雪發國難財,大中祥符年間大雪凍住了開封府,黑心的木炭商們漲價十餘倍就是鐵證。

景靈道:“昨日吃飯時聽聞三司鹽鐵司也在大搞水力製作煤球,日後這石炭會越來越便宜,百姓有福了。”

吳夢笑道:“還是不可搞的太快了,東京城的工坊還不夠多,沒活幹的廂軍和工匠一旦不打煤球如何生活,這幫人若是去種地怕是不太願意了。朝廷當下既不缺錢又不缺糧,這些年連年豐收,三司倉庫裡陳糧只怕不少。石炭上虧點又無所謂,反正也只是用來補貼西北軍費而已,故這機械化還是得循序漸進,逐步改進。”

三人正說話間,忽然聽到州橋下一片喧譁,丁睿好事,連忙跑到橋欄杆處探身往下看了一會,轉回頭來說道:“師父,好似是衙門的差人在驅趕橋下避寒的乞丐。”

吳夢略略沉吟了一下說道:“走,去看看怎麼回事。”

丁睿推着吳夢的輪椅轉了個大彎來到橋底下,只見十幾個武吏正在驅趕二三十個乞丐從橋洞子裡出來,這些乞丐蓬頭垢面,瘦骨嶙峋,大冷天裡衣不蔽體,一個個面有菜色。吳夢瞧着不禁眉頭一皺,他自己當過乞丐,自然同情這些衣食無着的叫花子。大宋有乞丐很正常,但開封府如今歲入幾百萬貫,糧食多的是,不可能養不起乞丐,尤其是這天寒地凍時更不應該讓乞丐放任自流,這裡面定有蹊蹺。

吳夢扭頭對護衛的廂軍十將道:“你且讓這些武吏住手,再帶那武吏領頭的和幾個乞丐過來,某來問問是怎麼回事。”

十將領命來到一個都頭模樣的武吏跟前,伸手止住他毆打乞丐的動作,說道:“爾等速速停手,我家先生請你過去一趟,說說是怎麼回事。”

那武吏都頭轉頭一看,發現是個盔甲鮮明,身背鋼弩的廂軍十將,不敢怠慢,抱拳道:“軍爺,某可是奉了開封知府之令,將城中的乞丐趕到城外去,軍爺也應知曉,如今來了不少番邦國王和使臣,這些乞丐呆在城中,實在有礙觀瞻,請軍爺勿要妨礙我等。”

十將蠻橫的一把拽住他就往吳夢那邊拖去,喝道:“開封知府算老幾,我家先生何等人物,讓你這廝過去問話還敢聒噪,再囉嗦灑家大耳朵刮子抽不死你。”

那十將力氣極大,武吏都頭一時動彈不得,只得乖乖被十將抓着往吳夢這邊而來,武吏們張大了嘴巴愕然萬分,這廂軍怎麼比皇城司的禁軍還要囂張,可看到這夥廂軍背後的鋼弩又不敢動手。開封城內的衙役武吏與廂軍、禁軍時有衝突,衙役們也不是吃素的,對上了巡檢廂軍和普通禁軍雙方都是以拳頭絕勝負,只有在皇城司探事卒子和上四軍面前老實的很。

跟隨着十將身後的廂軍也不理這些武吏,順手拎起兩個乞丐往吳夢身邊走去。十將將武吏都頭往吳夢跟前一推,恭敬的抱拳道:“先生,這是請來的武吏都頭。”

吳夢看着慌亂的武吏都頭,和顏悅色的說道:“你是哪個衙門的都頭,三司不是去歲就成立了居養院麼?這些乞丐爲何無居養院收留。”

都頭見這夥人儀表非凡,也不敢耍官腔,抱拳道:“這位官人,小的是開封府左軍巡院街道司的武吏都頭,今歲不少番邦使臣來了東京城,知府有令,乞丐有礙觀瞻,務必驅趕出城。”

吳夢奇道:“街道司不是歸三司河渠司管轄麼,怎麼開封府又冒出個街道司?”

都頭媚笑道:“官人有所不知,今歲朝廷下令將開封街道司劃歸開封府左軍巡院,聽聞是學那臺灣府的方略。”

吳夢明白了,政事堂早就發現了街道司和開封府的政令和施政屢有衝突,後來看了臺灣府的奏疏,發覺這城市管理交給當地衙門效率要高上許多,且可避免政出多門、職責交叉,故將街道司從三司河渠司劃出,交於開封府管轄。

以前大宋除了河北和西北駐有重兵,其他地方都是守內虛外,就是怕有地方專權作亂,一旦有動亂朝廷大軍得數月才能抵達,太遠的地方完全是鞭長莫及。

故州府收縣衙的權,朝廷收州府的權,以前連東京城裡負責城市管理的街道司都劃歸朝廷的三司直管。如今蒸汽車船投入運行,朝廷大軍快速出動即將成爲現實,大宋朝廷已開始逐步放權給地方。

吳夢問道:“那有沒有收留這些乞丐的地方,難道任由這些乞丐凍餓而死?”

都頭撓頭道:“先生,這可不是我等的職責,我等只是奉命驅趕,收養乞丐可是居養院的事情。”

第四十一章 天禧煤煙(中)第二十章 蝗蟲末日第九十一章 賦稅之論108章 洪水之禍(下)269章 党項入寇356章 柳七入臺(上)第八十五章 商議海外拓殖320章 蒸汽車船入東京(中)262章 學子安排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220章 折服范仲淹221章 希文入臺(上)405章 丁睿回鄉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第十三章 三師授業300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五)332章 開拓東平(上)204章 又入狼窩134章 平爐鍊鋼231章 運籌帷幄375章 真臘傳道282章 臺灣論政(中)第二十三章 吳郡水城416章 趙禎的婚姻(中)263章 官家發病163章 丁睿的妙計305章 少年成長之煩惱(上)291章 莆田移民(上)102章 景靈歸來175章 官家親臨(下)230章 淡水初建313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中)213章 平安相聚第五十五章 明教的蠱惑132章 林貴平回吳山村265章 麟州石炭(下)111章 朝廷批覆(下)277章 攻防易勢(下)389章 海峽談判(下)261章 元日後的規劃(下)第二十四章 酒樓推銷391章 抵達渤泥第八章 父母盤問444章 政事堂激辨第七十二章 潤州礦難(下)418章 登陸琉球(上)299 東京房地產窩案(四)350章 考察淡水(上)260章 元日後的規劃(中)第八十章 酒樓開業(上)第七十二章 潤州礦難(下)243章 周家上島115章 初至臺灣417章 趙禎的婚姻(下)第十六章 學堂開學373章 真臘風情(上)316章 太后駕到(中)280章 吳夢的危機298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三)108章 洪水之禍(下)336章 春闈傳臚(下)第九十二章 房地產之論97章 換相風波(上)237章 北上貿易403章 官商之利361章 南下儋州160章 皇宮面君265章 麟州石炭(下)374章 真臘風情(下)299 東京房地產窩案(四)188章 試論天下(上)382章 天聖二年元日(一)98章 換相風波(下)第六十四章 嗩吶聲聲第九章 楓橋授藝243章 周家上島第六十三章 甕中捉佳人(下)158章 船入東京236章 籌建金礦172章 迎賓館論政(1)136章 三觀交鋒201章 宋遼榷場156章 運河見聞(5)112章 丁睿的抉擇(上)425章 臺灣制度的奠定192章 楊府燒烤第三十六章 論衙前改制219章 党項之惡閱讀事項363章 登陸雲屯313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中)第三十六章 論衙前改制第十章 元兒病重第五十八章 谷酒出爐459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二)194章 大索京城212章 丁睿返宋第一章 楔子330章 朝議交子(下)260章 元日後的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