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面見知縣

三人出了市場,吳夢正在思索間,忽然間前方傳來幾聲怒喝的聲音“速速抓住那廝,別讓他跑了。”

“大郎你往東邊去截住他,某家順着街道追去”。一個聲音繼續吆喝道。

吳夢擡眼看去,只見一個壯漢左手抱着個兩三歲的小娃娃,右手提着籃子,慌慌張張的往這邊跑來,後面跟着三四個武吏一邊吆喝一邊追趕。

壯漢剛剛跑到吳夢跟前,那後面的武吏已經趕到。

壯漢慌亂之間一跤跌倒,籃子裡的雞蛋頓時全打破了,蛋白蛋黃流了一地,小娃娃摔倒在地嚇的哇哇直哭,路人們紛紛閃避。

兩個武吏上前也不管那娃娃,一邊一個揪住壯漢的胳膊把他從地上拽了起來。

白臉武吏陰陰的笑道:“韋六郎,看你這廝往哪裡跑,隨我等往衙門走一趟吧。”

壯漢一臉驚惶,哀求道:“二位官人,且待小人將孩兒抱起再去可否,孩子還不知曉摔壞了沒有。”

丁睿不待那武吏迴應,搶先一步將孩子扶起,蹲下身去擦了擦他的眼淚,拍了拍他身上的塵土。

看到孩童還在哭泣不休,他掏出方纔收起的兔子糖在孩童眼前晃了晃,那孩童看到有糖吃立時停止了哭聲,鼻子一抽一抽的接過兔子糖舔了起來,還掛着淚珠的小臉上又綻開了笑容。

旁邊退散的人羣一看有熱鬧好瞧,頓時又圍成了一個圈。

那壯漢韋六郎感激的看了丁睿一眼,對着武吏說道:“二位官人,小人家中兄長重病在身,老母又無人贍養,膝下還有兩個小的,這差役實在是服不了了,求兩位官人在押司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那紅臉武吏惡狠狠的說道:“韋六郎你莫消遣灑家,灑家上哪去找人來服這力手的差役?你還是老實些跟我等回縣衙再說,不可耽誤了功夫,免得知縣老爺重重責罰。”

壯漢看了看自己那不諳人事,舔着糖人一臉歡笑的孩童,不禁掉下幾滴眼淚,帶着哭聲道:“官人,小人若是去了,孩子無人照看如何是好。”

白臉武吏搖頭道:“這須怪不得某等,某家只奉命抓捕於你。”

丁睿大怒,這武吏分明是欺侮韋六郎老實,坊市前人流如織,稍不留意這孩子便會走失。

小時候丁大勝就告訴過丁睿,蘇州地界有拍花子的,拐帶了小孩賣錢或是去賣藝,甚至故意弄斷手腳去當乞丐。

想到此處,他小胸膛的怒火上涌,徑直走到三人跟前,擡起手臂指着那武吏罵道:“你算什麼公人,做事如此不公道,這孩子尚小,沒有大人被拐走了找你要麼?”

那紅臉武吏一愣,居然冒出個不怕死的孩童,正要發作,旁邊的白臉武吏眼瞅着丁睿脣紅齒白,衣着光鮮,知道是個大戶人家的衙內,忙扯了扯他的袖子讓他噤聲。

白臉武吏上前笑笑說道:“這位小哥不知是哪家的衙內,我等皆爲衙門的公吏,韋六郎逃避差役,我等奉命捉拿,並非有甚私怨。”

旁邊的人羣一聽,嗡嗡的議論聲大作,這個剛說:“這勞什子差役真是害死人。”

馬上有人接嘴道:“某家那二叔被弄了個倉子,差點沒賠個傾家蕩產。”

“就是,你看多可憐啊,家裡病的病,老的老,小的小,服了差役誰來養家餬口。”

“沒法子啊,官字兩張口,沒理也有理,民字一張口,有理說不清。”

“武吏都是些爲虎作倀之輩,我等百姓們真是可憐。”

丁睿一張小臉憋得通紅,卻又沒詞反駁,得罪官府可不是好玩的。

吳夢見丁睿吃癟,當即吩咐李五推車上前,對着兩個差役拱手道:“兩位官人請了,這兩父子眼瞅着可憐,不妨先把孩子送回家再去衙門不遲。”

紅臉武吏被丁睿一激,又被衆人圍觀,心下甚是着惱,看到一個雙腿殘疾之人還敢出頭,頓時一腦門子官司全對着吳夢來了。

他放開韋六郎的胳膊,嘴裡吼道:“你這死瘸子,幹你何事。”說罷伸出胳膊,岔開五指就向吳夢抓去。

說時遲那時快,吳夢還未反應過來,後面的李五一個箭步上前,閃電般探出右臂,握住武吏的手腕,用力一擰。

那武吏“哎喲”痛叫一聲斜歪着身子,臉色漲紅,嘴裡不服輸的叫道:“你是何人,膽敢當街毆打差人。”

白臉武吏“唰”的抽出背後鐵尺,緊張的對準了李五,他看得出來這個家僕模樣的壯漢身手可是不一般。

李五放開武吏的手笑道:“某家先生也是你能動手的,知不知道某家的林掌櫃還在知州老爺處做客,你莫非是不想活了。”他拉起林貴平的大旗當作虎皮用。

別說這虎皮還是挺好用的,兩個武吏頓時安靜了下來。

白臉武吏將鐵尺插回背後,叉手行禮道:“在下不知先生的大名,得罪之處莫怪,可抓捕逃避差役之人乃是縣尉老爺均令,某等也是奉令行事而已。”

丁睿走到吳夢身邊,搖了搖他的胳膊道:“師父,你就幫幫這個漢子,小娃娃看着怪可憐的。”

吳夢在後世看過不少歷史書,知道古代的差役是老百姓身上沉重的負擔,想不到富庶的蘇州城也有這一幕,丁睿要幫就幫吧,無非是出點錢而已。

想着林貴平的那大刺刺的模樣連知州都絲毫不畏懼,張財神又能直通宮裡,他倒也不怕事。

當下略略沉吟一會說道:“兩位官人,你且放開這壯漢,在下隨同二位去趟縣衙。”

兩個武吏看看這圍觀的人也多,強行帶走怕是不容易,反正有人出頭自己何樂而不爲。

白臉武吏放開韋六郎,拱手道:“如此有勞先生了。”

韋六郎急忙走到吳夢跟前跪下磕頭,吳夢連忙扶起他道:“不必如此,皇帝都不讓人隨便跪,何必跪某家,李五,與他一貫錢,讓他好生回家贍養父母。”

不待李五動手,丁睿從輪椅後面的背囊中摸出一貫串着的銅錢給了韋六郎,韋六郎推辭着不肯要。

李五道:“你這漢子恁地小氣,雞蛋都打破了,怎能換得到錢,回家讓孩子喝西北風麼。”

韋六郎聽了此話才勉強接過了銅錢,對着三人千恩萬謝,抱起還在舔舐糖果的孩子眼淚婆娑扭頭走了。

那孩子甚是乖巧,走時還揮舞拿着兔子糖的小手,含糊不清對着丁睿喊道:“多謝小哥哥。”

丁睿揮了揮手,朝着小娃子做了個鬼臉。

待得韋六郎走遠,吳夢道:“兩位官人引路吧,我等去縣衙走上一趟。”

白臉武吏作了個請的手勢,五人往縣衙方向而去,圍觀的人羣見沒熱鬧好瞧了,一鬨而散。

吳夢五人走出坊市,來到大街上,李五卻是知道縣衙離此處甚遠,僱了倆大馬車拉着五人前往。

這兩個武吏見吳夢幾人剛纔打賞就是一貫錢,僱車連價都不問,頓時收起了輕視之心。

不過一炷半香的時辰,馬車就駛到了長洲縣衙的大門前。

吳夢下得車來,只見這衙門頗爲氣派,大堂兩側擺着兩隻張牙舞爪的石獅,門墩、跪石、喊冤鼓、放告牌一應俱全。

大門的東西兩側有兩座亭子,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宣詔亭(榜示朝廷的詔諭之用)、頒春亭(頒佈皇帝勸農詔令之用)。

衙署前立着偌大的一個石牌,碑陰書刻着太宗皇帝龍飛鳳舞的手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戒石碑了,太宗皇帝在太平興國八年手書後,頒佈天下州縣衙門刻碑警示。

吳夢感慨到古代的皇帝對貪腐之官也是同樣的憤恨,看來嚴懲貪腐之官是古今共識。

白臉武吏上前向縣衙大門處守衛的同僚詢問了幾句,回過頭道:“這位先生,知縣、主薄、縣尉此刻都在二堂議事,請問先生尊姓大名,待在下前去稟報。”

吳夢輕笑道:“鄙人姓吳名夢,不過是吳山學堂區區一名教授而已。”

武吏倒也未對他只是個學堂教授而輕視,行了個叉手禮便進去了。

過了片刻,卻跑出幾個差役來,紛紛上前向着吳夢行禮道:“吳先生,知縣老爺有請,命小人們擡先生進去。”

吳夢如墜入雲霧之中,搞不懂長洲縣衙的知縣老爺和自己無親無故,爲何如此客氣。

幾人擡着吳夢和輪椅進到大堂來,只見大堂中間懸掛“正堂”金字大匾,匾額下爲知縣審案暖閣,抱柱上掛着一副對聯,左右各書九個大字: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正上方懸掛“明鏡高懸”金字匾,暖閣正面屏風上揮着一輪紅日躍出大海的水彩畫,看來衙門裡懸掛《海水潮日圖》自宋朝便開始了。

圖畫前方的知縣案几上擺放着驚堂木、籤筒、印盒、紅黑兩個硯臺、筆架上懸着硃筆、墨筆、籤筒,整個大堂顯得威武莊嚴。

閣外一側放着十八般儀仗兵器,另一側放着男女各種刑具和板杖。

吳夢心道這若是有人來告狀,普通百姓先看到刑具,再被旁邊的衙役弓手一聲吆喝,只怕剛一上堂就被赫赫聲威嚇倒了。

幾個壯漢擡着吳夢的輪椅穿過大堂屏風左側,走過了一道連廊,來到了後堂的知事廳,一個身穿綠袍的年輕官員和兩個青袍官員站在門口相候。

按照北宋官袍定例來看,前方是個七品的縣官,後面是從七品以下的官員,估計是主薄和縣尉。

吳夢第一次看到大宋的官員,只見這三人戴着的襆頭上彆着兩根長長的帽翅怕有七八十公分長,他心下暗自奇怪,帽翅這般長不影響行動麼?

吳夢被推到三人跟前,他連忙抱拳行了團揖道:“草民吳夢見過知縣,見過兩位官人。”

三人連忙抱拳回禮,爲首的年輕知縣約莫二十來歲,面色儒雅,書卷氣甚濃,他對着吳夢說道:“本官早就聽過吳先生的大名,欲待上門討教,不料先生今日親自到來,幸甚幸甚。”

知縣說罷作了個請的手勢,吳夢連忙拱手回禮客氣了幾句,吳夢命李五在知事廳外等候,讓丁睿推着自己進了知事廳。

377章 海戰在即402章 朝議水利468章 衆生百態(中)324章 天聖春闈(2)242章 招募周家273章 西北射天狼(四)第六十六章 資善堂格物227章 遺民歸附282章 臺灣論政(中)第十三章 招募礦工120章 太子賑災第八十八章 佈置課業第六章 渡口遇乞152章 運河見聞(1)153章 運河見聞(2)427章 爭權奪利423章 瀘州鹽井(下)334章 開拓東平(下)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285章 福建百姓(下)第三十二章 行會一霸136章 三觀交鋒第十六章 學堂開學228章 大戰生番(上)410章 始亂終棄(中)265章 麟州石炭(下)266章 未雨綢繆第一章 蘇州小童412章 進擊的臺灣(上)222章 希文入臺(中)351章 考察淡水(下)第八章 父母盤問354章 進士授官(下)第十章 進學資善堂第十七章 出身高低第十四章 工農業的起步(上)374章 真臘風情(下)324章 天聖春闈(2)258章 禁軍西北(下)376章 注輦入侵368章 揚威雲屯島279章 丁謂倒臺第七章 傳授數算285章 福建百姓(下)377章 大戰將起145章 戲劇登臺(上)第三章 吳山少年363章 登陸雲屯197章 夜探無憂洞(下)452章 西北邊境(上)407章 丁睿相親(三)123章 蘇州的新年290章 禁軍家眷(下)124章 建設基隆(上)437章 國子監辯論(一)149章 下定決心246章 臺灣的新年(上)220章 折服范仲淹第八十五章 商議海外拓殖204章 又入狼窩221章 希文入臺(上)第四十八章 格物之學342章 京師授官(上)156章 運河見聞(5)140章 丁睿小夫子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425章 臺灣制度的奠定204章 又入狼窩405章 丁睿回鄉443章 弟子婚事(下)第十八章 學童操練108章 洪水之禍(下)第四十八章 格物之學106章 洪水之禍(上)435章 京師乞丐(中)231章 運籌帷幄293章 莆田移民(三)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179章 中秋夜宴(4)210章 終得消息311章 天聖元年元日的東京(下)437章 國子監辯論(一)260章 元日後的規劃(中)第六十七章 景靈的去向248章 徐州水利(上)401章 廣州之行(下)347章 培訓進士(三)第二十六章 衙門差役第九章 楓橋授藝137章 機械加工(上)193章 丁睿遇襲119章 開啓寶箱117章 移民遠航(上)346章 進士培訓(二)第六十一章 繁瑣婚事(下)443章 弟子婚事(下)第二十三章 吳郡水城246章 臺灣的新年(上)202章 逃離虎穴266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