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蜂窩煤爐

大中祥符九年的冬天雖然不算很冷,可蘇州這個江南水鄉卻有一股陰寒之氣。

在長江中下游地帶,冬日裡霏霏細雨飄蕩,寒風中夾着潮氣直刺到骨子裡。

到了十一月底之後的天氣愈發陰冷,吳夢這個長期呆在南方的後世人對蘇州的陰冷極爲不適應,且自穿越後身體也是每況愈下,他裹着絲綿填充的錦袍還冷的直打哆嗦。

丁睿看到自家師父如此怕冷,便讓家僕上了炭火,屋子裡是暖和多了,可那刺鼻的炭味又引發了他的陳年舊病--過敏性鼻炎,噴嚏一個接着一個,宛若天上打雷。

吳夢只好令人將炭盆拿了出去,一大早裹着絲棉被坐在輪椅上哀嘆,蘇州的冬天太難熬了。

吳夢正在悲哀人生,忽然間靈光一閃,他狠狠的拍了下自己的腦袋,枉爲穿越者,怎麼忘記了蜂窩煤爐。

煤爐子可是最好搞的工業產品,嗯,吩咐丁睿去弄個煤球爐再裝上煙道,不就解決問題了。

何況蜂窩煤爐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卻是當下百姓取暖做飯和減少植被砍伐最好的解決方式。

翌日正午後,丁睿方來到吳夢處進學,吳夢笑道:“睿哥兒,今日裡卻是不教算術,教烤火。”

丁睿不解其意,撓了撓小腦袋道:“烤火不就是燒炭麼,這有甚不會的。”小臉上滿是不服氣。

吳夢笑笑:“師傅教你的不是燒木炭,是燒石炭,且無炭毒,莫急,待爲師畫出圖來,一一講解。”

他拿出鵝毛筆,找根針清除裡面殘留的墨汁,這墨汁其實不適合鵝毛筆,經常淤結在筆管內,只是湊合着用。

吳夢在一張白紙上將蜂窩煤爐和煙囪的外形、內襯一一畫了出來,邊畫邊給他講解,然後標上尺寸?

丁睿仔細的看了看圖紙,指着圖紙上不明白的就問,吳夢耐心解答,直到丁睿搞清楚。

其實吳夢原本是可以找丁大勝或者管家忠伯來做,不必爲難這個六、七歲的孩童。

他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鍛鍊丁睿的三維空間想象力,爲之後的機械製圖教學打下基礎。

雖然短時期內烤不上煤爐,但他也不急,大不了冷上幾天,培養出一個接班人才是當務之急,就算是拔苗助長也顧不得了。

小丁睿拿着畫好的圖紙來到後院父母的房間,一眼瞅去只有母親在廳堂內,便問道:“娘,爹爹呢?”

“睿兒,你不在吳先生那處學算術,找你爹爹作甚。”林氏詫異的問道。

“師父要打造個爐子,還說此物甚是賺錢,我找爹爹看看。”丁睿細聲細氣的說道。

“你爹爹在書房,去吧。”林氏打發兒子走後,嘀嘀咕咕道:“莫非真的是賺錢的好物,等下得好好看看。”

他走到父親的書房,書房自己的大兄和爹爹不知道在商量什麼。

丁睿躡手躡腳的走了進去,丁大勝瞅着他問道:“睿兒,你不好生學算術,到爹爹這裡來作甚?”

“師父說要打造個爐子,還說這爐子是個賺錢的好物,便拿來與爹爹一觀。”丁睿遞上圖紙。

丁大勝看了半天也未看明白,順手把圖紙遞給丁進寶道:“大郎看看此物有何用。”

丁睿趕緊上前將爐子的構造一一說明,丁大勝詫異道:“如此說來此爐每日只需三、四塊石炭,還是用碎石炭混合黃泥製作?”

丁睿點了點小腦袋,丁進寶抱拳道:“爹爹,真如睿哥兒所言,這爐子可是好物,一日燒三、四塊石炭,即可做飯又可取暖,比柴禾可是節省甚多,不愁無人要,真是個好生意。”

“既然如此,睿哥兒明日便隨我去鐵匠鋪一趟。”丁大勝頷首道。

翌日,丁大勝吩咐丁進寶去找林貴平,一起到蘇州城內購些石炭回來,此時的煤並不稱爲煤,而是叫石炭,基本上是鍊鐵和大型爐竈使用,家用都是燒柴。

他便帶着丁睿出門去了市集,小山搖着尾巴跟在身後就出去了,可憐的攆山犬自從丁睿學算術起很少出門,一直在丁家當着乖乖的看門狗。

兩人來到市集的鐵匠鋪,丁大勝將圖紙給了鋪子裡的王鐵匠,此時的大宋鐵料缺乏,一斤鐵要賣上二十文,可謂相當之貴。

匠人仔細看過說道:員外,小人從未打造過此類物件,可否賜教。“

丁睿上前對着示意圖仔細講解這爐子的構造,王鐵匠指着上面標的尺寸問道:“睿哥兒,圖樣上的毫米、釐米是何意?”

丁睿傻眼了,他自然是知道怎麼回事,可不知道和宋代尺、寸這些單位的換算,沒奈何又回來找吳夢,小山也在後面跟進跟出。

換算尺寸可費了吳夢老鼻子勁了,他同樣是回憶了良久,拿着紙筆算了好一會才換算出來大宋的尺寸了。

丁睿回到鐵匠鋪再轉告鐵匠,王鐵匠是個四十來歲的老匠人,看着丁三郎很是驚奇,小小年紀居然知道不少打造鐵器的方法。

寒冬時節王鐵匠手上活不多,當下與丁大勝議定第二日先交制煤的模具,第四日交煤爐。

到了晚間,林貴平和丁進寶用牛車從沙船上拖着散煤回到丁府,卸在院子裡。

他們買煤時只沒把石炭老闆給笑醒了,別人不要的散石炭居然有人購買,石炭老闆是半賣半送給了林貴平,只是他沒笑多久,一年後煤球大肆流行時他便後悔不已。

翌日一早丁大勝便派人去鐵匠鋪去取了制煤的模具,丁睿在家裡指手畫腳的拾掇着僕人和大兄,小山搖着尾巴,跟着後面助威。

“大兄,不是這樣做的,先將煤和黃泥拌勻了,再加水......“。

“忠伯,壓制石炭球的模具是這樣弄的......“

吳夢出來後看着這一人一狗直髮笑,六歲的孩子叉着腰指手畫腳活像個小大人,後面還跟着個搖尾吐舌的小山。

吳夢怕他搞砸了,還是親自上陣,告訴向漢前和僕人將煤和黃泥土搗碎過篩,篩好的煤和黃泥均勻混合後加水攪拌,模具回來後便手壓成型。

其實打蜂窩煤的機子是腳踩的,不過那結構太複雜了,鐵匠鋪一時半會是打造不出來,所以只作了簡易模具而已。

丁大勝皺着眉頭看着院子裡一片狼藉,他總是有些不相信,石炭爐都是用的小塊石炭搭在一起燒,可吳師傅偏偏還要摻上黃泥。

丁大勝走近吳夢身邊拱拱手道:“吳先生,石炭摻入黃泥當真可用麼?”

“丁員外不必疑慮,散碎石炭不加入黃泥便無法成型,員外莫急,過得幾日你便能見識。”吳夢道。

看着地上一塊塊成型的煤球,丁睿喜笑顏開,這可是自己在師傅指導下做的第一樣產品,意義重大啊。師父教的本事真不錯,當然好不好燒就只能待明日了。

有了吳夢的傳授,丁睿明白了很多道理,他知道了燃燒是氧和煤中的碳發生的劇烈氧化反應,中間的通孔就是增加空氣接觸面和加強空氣流動性的。

丁睿小時候迷惑不解木材爲何要垛起來才燒的更旺,如今已然知曉木柴架起來與空氣接觸面大,氧化反應更劇烈。

他雖然還搞不懂什麼叫氧氣和碳,不過對自己的師傅還是很有信心。

丁大勝和自己的大舅子、兒子看着煤球發呆,互相嘀咕着,這玩意能用嗎?

可吳夢上次那滅蝗之法確實管用,不由得林貴平不信,他店鋪有事,睡了一晚便返回了蘇州,想着過幾日定要來看看吳夢是否吹牛。

第四日正午過後,丁大勝將煤爐子拿了回來,吳夢聽見丁睿那稚嫩的童音在外面大呼小叫,

“爹爹,煤爐子要先暖爐,用木炭燒乾裡面的水汽。”

“對,對,就是如此燒法。”

吳夢吩咐李五推着自己出去,看了看在煤爐子旁邊蹦躂的丁睿,沒去管他,只是摸了摸地上的煤。

這幾日蘇州沒有下雨,天氣晴朗,擺在院子裡的蜂窩煤已基本乾透。

等到爐子燒透了,吳夢推着輪椅過來,告訴忠伯:“管家,你將木炭先點燃了,再放進爐膛,在通風孔處扇扇風,木炭火勢上來後再放入石炭球。”

忠伯道:“吳先生放心,某省的。”

他先將點燃的木炭放入竈內,拿把蒲扇在爐子下方的通風孔快速扇風,再用配屬的夾鉗將兩塊蜂窩煤夾入爐膛。

丁大勝三人便上前觀看,只見藍色的火苗隨着下方的進風蹭蹭的在煤孔裡涌出,同時一股嗆人的煤氣也直薰鼻孔。

蹲坐在煤爐邊的小山也被煤氣薰到,嗚嗚叫了兩聲,夾着尾巴跑遠了。

丁大勝掩着嘴鼻對吳夢說道:“吳先生,石炭爐子如此之大的味道,莫不是真有炭毒。”

吳夢當然知道炭毒是怎麼回事,解釋道:“東家,燒石炭定會有炭毒,可使用時有法子免除石炭的毒害,石炭爐燃燒時只需通風即可將炭毒排出。炒菜的爐子放於竈屋,平時無人,炒菜時須通風,豈會中毒?冬日取暖,此爐可製作煙道將炭毒排出,又怎會中毒。”

丁大勝恍然大悟,很多道理一說透便很易知曉。

不多時煤球已點燃,木炭燃燒成灰落入煤爐底部,煤球放平了,好動的丁睿自己動手再夾了一塊放在最上方,這煤球的直徑是150毫米,是後世煤球的標準尺寸之一。

其實後世用蜂窩煤的時候各家各戶主要用的是100和120毫米的,吳夢選擇150毫米是因爲丁家吃飯人太多,因此火力要大。

吳夢指着留有通氣孔的封火套筒說道:“每日不做飯燒水時便用此物套上通風孔,石炭球燃燒極慢,便可節約石炭用量,上面的通氣孔打開大小可調節火力。”

忠伯和丁進寶兩人拎着爐子兩側的鐵耳朵擡入了竈屋,當日便用新制的煤爐和菜鍋作了晚飯。

馬嬸連誇此爐好用,雖然多燒木材固然火力比煤爐大,但不好控制,且炊煙嗆人,還須不停加柴保持火力,煤爐調節火力顯然方便許多。

到了夜間吳夢還特意跑到竈屋吩咐馬嬸換上新煤球,然後蓋上火套封住通風孔。

翌日黎明煤火果然未曾熄滅,打開通風孔火力便慢慢上來,衆人看了嘖嘖稱奇。匆匆趕回來的林貴平仔細看了看煤爐,這還真是個好東西。

吳夢又作了一番科普,拿着紙張鵝毛筆連比帶劃,說了種種不同類型的煤爐樣式。

有帶溫水鍋的,有用三到五個爐膛適用於酒樓、食堂的,帶上煙囪用於冬天取暖的,下面配上人力鼓風機增大火力等等不一而足,聽的大家咂舌不已,想不到煤爐子還真是個好東西啊。

丁大勝向着林貴平使個顏色,兩人走到一旁,林貴平說:“大宋百姓若是廣用此爐,生意可太大了。”

丁大勝搖搖頭道:“生意太大便不是某等能做的,是朝廷的生意,官家的生意,更何況此爐仿製極易,無法做長久生意。”

林貴平沉吟一會道:“這生意某等只能做這兩浙路的,且只賣煤,爐子且做且看。”

丁大勝想的更遠:”煤球不可長久,只能做石炭,此方爲長久之計,就是不知何處有石炭礦。“

林貴平笑道:”姐夫不愧爲年老成精的商賈,此法甚妙。“

丁大勝呼喚丁睿:“睿兒,你且過來,爲父有話問你。”丁睿施施然跑過來,眨着大眼睛擡頭望向父親。

“睿兒,蘇州城可沒有石炭礦,吳先生可曾說過何處有炭。“

“有,師父說過在潤州(今鎮江)長山,石炭衆多。”丁睿答道。

“可有法子將石炭塊變爲石炭粉之術?”丁大勝又問道

“這卻是不知,不如父親問師傅就是。”丁睿搖了搖頭。

丁大勝來到吳夢的輪椅邊問道:“吳先生,請問石炭如何粉碎,人力砸碎可就太費人工了。”

吳夢道:“丁員外,法子自然是有,可用水力鍛錘擊碎,爾後用水力球磨機碾碎過篩即可。”

丁大勝大喜,連忙道:“吳先生神乎其技,如此某在蘇州城裡開一石炭鋪子,吳先生無需出資,佔兩成分子。”

吳夢拱了拱手:“丁員外不必見外,這分子暫且放於你處便可,某助你弄這石炭並非爲了榮華富貴,石炭鋪子某的分子算在睿哥兒名下即可,某將來要幫睿哥兒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丁大勝懵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除了造反,還有什麼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他不由結巴道:“吳...吳先生,某...某家可是良善人家,可...可不能幹那殺人越貨、大逆不道的事。”

吳夢大笑起來,自己這殘廢樣兒像能造反的人麼,趕緊解釋道:“丁員外,你可別想歪了,睿哥兒天資聰穎,將來必爲天下大才,某要助他成爲當世之諸葛臥龍,中興大宋,匡扶社稷。”

“某這小兒,莫非真有大智慧,出生時無名大師也是如此說。”丁大勝疑惑道。

“某不管什麼無名大師還是有名大師,某教出來的學生必定是當世人傑。”吳夢霸氣說道。

“如此便有勞吳先生了,在下感激不盡。”丁大勝連連抱拳行禮,想不到當初小兒子撿的流浪漢居然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心裡美滋滋的。

接下來幾天他安排王鐵匠連着打了五個爐子,給吳夢屋裡放了一個,至於煙囪實在是沒辦法,這年頭的鐵筒是要把鐵錠融化後用輥子碾成鐵皮,再卷制而成,要價很高。

吳夢不是沒有想過土法煉鋼,可蘇州城一沒有煤二沒有鐵礦,最主要的是無法保密,一旦鍊鋼之法泄露給契丹和党項人,那後果不堪設想。

他便退而求其次,讓忠伯在屋內砌了個煙道,煤煙排了個乾乾淨淨,這下冬日裡再也不用怕冷了,只是熱水沐浴沒有鐵皮管暫時還無法解決。

想要在蘇州做蜂窩煤賣,必然需要大量的石炭,蘇州城裡從徐州運來的石炭太少,只有從潤州採礦,自潤州到蘇州有運河順流直下,運輸倒是不成問題。

至於潤州那處的石炭礦如何開採那便是丁大勝和林貴平的事了,他也沒有能力去理會。

286章 趙恆病逝(上)閱讀事項第七十章 中秋佳節(下)157章 虹橋巧遇212章 丁睿返宋349章 洗腦大法第七十七章 知州上門237章 北上貿易159章 迎賓館再遇139章 穩步發展的工業313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中)第九十章 蝴蝶微風160章 皇宮面君107章 洪水之禍(中)318章 太后駕到(下)383章 天聖二年元日(二)第六十八章 渡口集市296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一)第五十二章 丁睿炒菜(上)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110章 朝廷批覆(上)296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一)第八十九章 三人籌劃390章 前往渤泥381章 雙雄對決(四)第七十九章 吳夢論水(下)第四十五章 上元佳人第六十一章 繁瑣婚事(下)第六十二章 甕中捉佳人(上)253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四)432章 祭奠皇陵(下)98章 換相風波(下)198章 回返蘇州387章 海峽談判(上)445章 吳夢上場204章 又入狼窩277章 攻防易勢(下)278章 丁謂倒臺150章 前往京師397章 豐原縣立(三)253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四)236章 籌建金礦375章 真臘傳道358章 柳七入臺(下)220章 折服范仲淹182章 中秋夜宴.雄曲明志415章 趙禎的婚姻(上)242章 招募周家436章 京師乞丐(下)439章 國子監辯論(三)156章 運河見聞(5)269章 党項入寇第八十九章 三人籌劃233章 救治番童358章 初戀情懷(上)373章 真臘風情(上)458章 天聖三年大朝會(上)第十二章 少年偶遇445章 吳夢上場351章 考察淡水(下)127章 宰相皇后交惡126章 建設基隆(下)138章 機械加工(下)342章 京師授官(上)293章 莆田移民(三)377章 大戰將起237章 北上貿易419章 登陸琉球(中)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372章 占城授農343章 進士赴臺(上)355章 絕處逢生299 東京房地產窩案(四)第七十三章 十里飄香457章 契丹年末(下)411章 始亂終棄(下)299 東京房地產窩案(四)445章 吳夢上場225章 南拓之行107章 洪水之禍(中)322章 朝儀與春闈。289章 禁軍家眷(上)288章、趙恆病逝(下)118章 移民遠航(下)297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二)298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三)170章 遊歷東京(5)430章 外藩來朝(下)361章 南下儋州143章 廂軍政訓(上)180章 中秋夜宴.智鬥遼使第三十五章 水落石出307章 党項之殤342章 京師授官(上)206章 抵幽州城229章 大戰生番(下)第七章 喜慶佳節(上)380章 雙雄對決(三)255章 治水規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