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章 平爐鍊鋼

七月二十一,林貴平和兩艘千石運礦的海船抵達了基隆港,他站在船頭望去,只見四艘千石海船和六艘六百石海船都停泊在海灣裡,只有三艘漁船在近海揚帆捕魚。

臺灣的海船從大宋本土運來糧食和鐵礦,回返大宋時再將散裝水泥運至婁江碼頭,海運很是繁忙。

但從盛夏到秋天是海上風暴的高發時節,吳夢已下令禁止出海,待八月中秋前後才能繼續遠航,船工們上岸修築工坊和住宅、燒製水泥。

林貴平下船後,先去鐵場裡瞧了瞧,見鐵礦石已經堆積了不少,相州來的鐵匠們日夜忙碌,搭建的鍊鐵高爐即將完工,心下大定,又去周懷政的家眷處撫慰了一番,纔回到了營田司衙門。

一進門就看見和尚正拿着遊標卡尺在測量着什麼,嘴巴里還唸唸有詞,不由打趣道:“和尚,在做晨課啊。”

智能沒好氣的憋了他一眼:“林大掌櫃,你終於回來了,我等在此處累死累活,你卻跑去東京城逍遙快活。”

林貴平笑了笑,也不解釋,問道:“大和尚,相州鐵監的鐵匠們都搭好了爐子,貨場的鐵礦石堆積如山,可否開爐鍊鐵?”

“吳先生和鐵匠們都說過高爐一旦開爐便不可停爐,汝能保證礦石能持續否?”智能大師問道。

“只開一座高爐,每日耗礦石不多,太平州和福建路一月好幾船,總不會有問題吧。”林貴平答道。

“嗯,你說的也是,也該冶鐵賺錢了,這一年來蘇州酒樓、煤場、釀酒所賺的錢財只怕都倒貼了臺灣島,此次回蘇州,你那姐夫怕是在你面前叫苦不迭,貧僧隔三差五也是噴嚏不斷。”

“姐夫倒是未曾有怨言,不過基隆移民所需的種子、農具、糧食、船運耗費甚巨,這還未曾包括僱傭廂軍和船伕的錢財,和尚,我等總不能坐吃山空吧。”

“放心,有吳先生這座聚寶盆在,將來金山銀山都給你賺回來,你想給睿哥兒娶幾個小舅媽就娶幾個,貧僧保證少不了你的彩禮。”智能大師哈哈大笑。

“你這個淫僧,酒肉也不忌,是否也不戒女色,要不要某幫你這花和尚到蘇州尼姑庵找幾個美貌師太?”

兩人笑罵了半天,便約定好明日找吳夢談談鍊鋼的事情,他們不知曉吳夢其實早就在做鍊鋼的準備工作。

翌日三人一碰頭,林貴平向吳夢簡述了周懷政一事的而經過,吳夢唏噓不已,政治鬥爭果然是殘酷的,自己不是那塊料,還是隔岸觀火比較穩妥。

隨後三人又詳細計議了一番,決定開爐冶鐵鍊鋼。

高爐冶鐵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相州過來的鐵匠早就是老手,吳夢對高爐的大體形狀未做改動,只加建了廢氣加熱進風的螺旋形風道。

但是耐火磚和爐料的材質卻沒有采用相州鐵匠的建議,他手中有一本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土法煉鋼》,那上面講解的非常詳細。

基隆鐵場高爐的耐火磚用基隆石英砂混合死火山的白坭燒製的,型砂採用九成的江寧府(南京)菊花臺黃砂、五分白坭和五分陶土混合而成。

書本上介紹的是小轉爐鍊鋼,但是吳夢手裡沒有那麼多的生鐵來做爐體,想了想還是先做個小平爐,日後煉出了鋼鐵再做轉爐不遲。

手動的小磚爐其實很簡單了,臺灣島的鐵匠一看圖紙便知道如何打造。

煉焦爐內,一層層的煤塊整齊的疊放了進去,點火後需要維持兩天方可煉出合格的焦炭,吳夢沒過多理會,這東西燒玻璃時已經弄過,他主要關注的是後面的平爐鍊鋼。

丁睿和師兄弟們前些日子仔細看過圖紙,一番紙上談兵後再與鐵匠們一起搭建高爐,都覺得受益匪淺。

吳夢的傳授和實踐結合起來,再看那些書籍很容易就融會貫通,高爐的水力鼓風機便是丁睿參照書本設計出來的。

高爐砌好後,跟着就用焦炭暖爐,暖爐完畢開始裝料,先是焦炭,然後是鐵礦石,跟着是石灰石。

高爐邊上搭了一個高臺,用滑輪組將料提升到高臺上,開始鍊鐵後用安裝在高擡上的滑軌翻斗車將料送入爐膛。

高爐點火後丁睿抽開插銷,巨大的水車帶動着槳葉向高爐內送風,高爐的溫度上升的很快。

吳夢神色輕鬆,而林貴平、智能和尚和丁睿、張巖林等一衆弟子緊張的看着高爐,畢竟是第一次鍊鐵,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旁邊的相州師父倒是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對於他們來說這都是家常便飯,唯一不同的是這高爐改進了風道,但只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所以鍊鐵成功是必然的。

智能和尚不時叮囑站在爐子四周的徒弟們,用紙筆記錄好鍊鐵鍊鋼的全過程。

爐裡的火越來越旺,隔着幾丈遠都感覺到熱浪滾滾,衆人都後退了幾步。

過了一陣,爐口的相州師父對着下面叫喊出渣,下面的工匠趕忙拿着長長的捅杆打開爐門掏渣。

這爐渣早有用處,現在水泥除了自用還得供應婁江船閘,用來鋪路就太奢侈了,所以港口到鐵場的道路計劃用爐渣來鋪設,等年底建房完畢後再鋪上水泥。

吳夢看了一陣,沒有再去理會鍊鐵的事情,他招呼丁睿和張巖林來到平爐旁。

平爐兩邊和下面架設了鐵軌,兩道帶着輪子的半圓保溫罩緊緊包裹着平爐,下面還有熊熊燃燒的焦炭爐,鍊鋼前必須將平爐加熱到七百-到一千度,以防鍊鋼時鐵水降溫太快。

高爐那邊又過了一陣,看着火候夠了,相州來的鐵匠師父大喊着出鐵,出鐵口這邊搭的是磚石水泥高臺。

打開出鐵口後紅騰騰的鐵水一涌而出,出鐵口的運送車拖着鐵水便往平爐處送去,這後面的工序相州師父就完全不懂了。

按照宋代的方法,都是在鍊鋼爐下面加熱,上面用柳條木快速攪動,謂之炒鋼,其實炒出來的是不是鋼誰也不知道。

真正的好鋼必須是從爐頂向下吹入純氧,和鐵水中的碳和其他雜質氧化反應後生成廢渣,尤其是要氧化掉鐵水中多餘的碳,剩餘的纔是鋼水,可以澆鑄鋼錠。

在宋代沒有條件製作純氧,只能依靠猛烈的風力來氧化鐵水中的碳和雜質,鐵水氧化的時辰和溫度也不好控制,畢竟宋代沒有測溫儀。

集裝箱裡倒是有兩個紅外線測溫儀,可惜裡面的充電電池已經沒有電了,怎麼發電吳夢還沒去弄,再說弄好了又怎麼樣,這玩意若是壞了就不用幹了。

那沒有測溫儀怎麼知道溫度?集裝箱內的色卡和鋼花的照片當下派上了用場,他拿出過塑的色卡溫度表,只要對着色卡來看鐵水的顏色就可以估計出溫度。

當然還需靠着一次次的鍊鋼實踐,採用不同的進風量和不同的氧化時辰來煉製,然後將所鍊鋼材展現出的不同品質做好相應的記錄,這樣纔是長久之計。

至於紅外測溫儀,那是準備給坩堝煉工具鋼所用,同樣也要做好相應的記錄,要不然整體工業水平還沒進步到能夠測溫的地步,測溫儀若是壞了那就歇菜了。

吳夢聽說西夏的冷鍛甲和西夏劍比大宋強上許多,尤其是那什麼瘊子甲,更是著名於當世。他雖然沒有見識過,其實也知道西夏鋼鐵質量較好的主要原因。

鋼鐵中只要含硫量一高,延展性就差,材質很脆,無法冷鍛。

自唐代以後,華夏逐漸從木炭冶鐵轉向石炭冶鐵,而石炭中不可避免都含有硫這種雜質。

党項興州(今之銀川)附近的煤含硫量是後世華夏領土上最低的,用這樣的煤鍊鐵,鐵中的含硫量也低,適合於冷鍛。

而大宋境內的煤含硫量都高,無法實現冷鍛,因此鐵甲和刀劍的質量低於西夏。

不過不要緊,只要此次鍊鋼成功,就一舉超越契丹和党項西夏,穩穩立於天下鋼鐵之巔。

吳夢看到鐵水車推過來了,趕緊吩咐拉開保溫罩,罩子一拉開,平爐灼熱的氣息逼人。

吳夢摸着身上發燙的衣服,暗道自己真是百密一疏,不知道在大宋弄些火浣布(現代稱爲石棉)來做工作服。

鐵水上到高臺,然後倒入平爐,工匠們按照吳夢的吩咐先加入生石灰,這是工業革命時代外國人發明的方法,用生石灰可以降低鐵水的含硫量。

因爲使用平爐和保溫罩,此處不好安裝固定風道的水力鼓風機,只能靠幾個廂軍大漢踩着踏腳拼命向爐頂鼓入預加熱的空氣。

熱空氣甫一鼓入,鐵水接觸到強大的風力立時沸騰着翻滾起來,灼熱的空氣四溢,絲毫未見凝固的跡象。

爐內的鐵水先是一朵一朵較大的鐵花冒出,漸漸的有紅黃火舌出現,再後來火舌越來越亮,逐漸變爲黃白色,然後變成白色,最後是高亮的白色。

張巖林對着色卡不停報數:“一千四百度、一千五百度,一千六百度了。”

到了一千五百度以上後,白亮的火舌不停爆出星狀的碳花,而且越來越多,到了一千六百度,火舌逐漸變短,碳花也由密變疏。

智能和尚看得額頭直冒汗,他瞅了眼平靜無波的吳夢,揶揄道:“吳大師父,你就不怕這鍊鋼之術不行。”

吳夢嗤之以鼻,說道:“和尚,若是不行,老子就跳進鐵水裡,若是行,便把你那亮晶晶的禿頭塞進爐裡,如何?”

林貴平大笑道:“賊禿的鐵頭功功力非同一般,只怕這爐子煉它不壞。”

智能和尚嗤笑道:“林掌櫃不是常自誇鐵砂掌功夫爐火純青麼,不如塞進鍊鋼爐子裡一觀。”

378章 雙雄對決(一)306 少年成長之煩惱(下)251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二)第三十八章 尉司改制(下)94章 三門灣航幫(中)260章 壓縮火藥378章 雙雄對決(一)385章 天聖二年元日(四)375章 真臘傳道337章 不同的前程第八十三章 吳夢的打算169章 遊歷東京(4)第三十一章 魚檔開業第六十一章 繁瑣婚事(下)169章 遊歷東京(4)433章 巡視商鋪第三十五章 水落石出第二章 楓橋草堂第十二章 少年偶遇235章 蒸汽機出世230章 淡水初建260章 壓縮火藥397章 豐原縣立(三)閱讀事項290章 禁軍家眷(下)第八章 喜慶佳節(下)431章 祭奠皇陵(上)197章 夜探無憂洞(下)235章 蒸汽機出世221章 希文入臺(上)384章 天聖二年元日(三)197章 夜探無憂洞(下)第六十七章 景靈的去向413章 進擊的臺灣(中)467章 衆生百態(上)434章 京師乞丐(上)第二十章 蝗蟲末日422章 瀘州鹽井(中)223章 希文入臺(下)第四十章 天禧煤煙(上)351章 考察淡水(下)235章 蒸汽機出世231章 運籌帷幄273章 西北射天狼(四)204章 又入狼窩第五十八章 谷酒出爐第四十六章 官營雪鹽314章 天聖新年的臺灣(下)316章 太后駕到(中)第三十章 籌劃魚檔102章 景靈歸來201章 宋遼榷場372章 占城授農363章 登陸雲屯第九十二章 房地產之論163章 丁睿的妙計435章 京師乞丐(中)第九十章 蝴蝶微風222章 希文入臺(中)145章 戲劇登臺(上)第九章 楓橋授藝268章 狹路相逢345章 進士培訓(上)215章 怒斥知州第二十三章 吳郡水城409章 始亂終棄(上)239章 海邊交易283章 臺灣論政(下)419章 登陸琉球(中)462章 花園衝突(上)第三十五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九章 農戶調查402章 朝議水利第十一章 救治公主第七十九章 吳夢論水(下)447章 天聖二年底(一)第四十五章 上元佳人第五章 蜂窩煤爐434章 京師乞丐(上)第十二章 學堂初建433章 巡視商鋪116章 海邊災民278章 丁謂倒臺446章 痛揍閹豎396章 豐原縣立(一)260章 壓縮火藥第五十六章 酒樓選址340章 聯姻融合258章 禁軍西北(下)447章 天聖二年底(一)465章 謠言四起(上)265章 麟州石炭(下)177章 中秋夜宴(2)第七十八章 吳夢論水(上)161章 醫治官家(上)第六十一章 繁瑣婚事(下)247章 臺灣的新年94章 三門灣航幫(中)184章 投石機與火藥326章 天聖春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