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四句教言,瞞天過海

祝秀娘失魂落魄地出了宣撫司,回家後一頭扎進小書齋中,直讀到天色向晚,明月高掛。

祝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幾次親來詢問,祝秀娘都說在研究學問,祝確這才稍放下些心,只要不是被秦王佔了便宜,旁的事情都不算甚。

祝秀娘秉燭夜讀,卻眉頭越鎖越深,腦內也越來越迷糊,她想不通趙檉的話,卻又辯駁不了,此刻在書中亦未找到答案。

趙檉之前所說的話,顯然不是信口謅來,看他胸有成竹,侃侃而談的模樣,甚至提到了她從未聞過的“綱領”二字,應該是心內早有了一派學說。

可天下任何學說都要有出處,有根基,有先聖的指引,趙檉學的又是哪家?是哪家學說的延伸?又受哪家的指引?

絕不可能是儒家,祝秀娘心中肯定,但隨後又不免猶豫起來,畢竟對方是皇室親王,怎可能不引伸儒家?

她顰着細緻雙眉,坐在案後微微思索,沉默許久後站起,從書架的角落裡翻出一本手抄的韓非子來。

這本書雖是手抄,但卻很新,能看出來幾乎沒怎麼被翻讀,只是爲了湊數才擺在許多儒家書籍的下方。

祝秀娘心不在焉地打開來看,當看到顯學那篇時,裡面的話吸引住她。

世之顯學,非儒即墨!

墨學,墨說?

這個與儒學最大對立的學說自漢以後,便已經逐漸消亡,沒有了傳承。

雖然眼下還有些墨說書籍刊印,卻都不全,散佚頗多,大抵爲些藏書經閣高價從書商處訂印,爲了收藏而已,市上並無銷路。

不過祝秀娘博覽羣書,以前倒是看過幾冊,但實在不喜裡面種種說法,這才連收錄都沒有,書齋內並無墨子、隨巢子這類書籍。

但她因爲讀過,所以知道墨家學說主張的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非命、非樂、節用等等。

這些學說與儒家太過相異,甚至完全相反,她覺得都是異說!

兼愛就是最大的異說,儒家說愛有等差,墨家卻說愛無差別。

墨家之愛不分厚薄親疏,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不受等級地位、名望家族的限制,是平等相愛。

可人又豈能平等?

祝秀娘再想起非命,便忽然有些恍然,墨家的非命乃是專門針對儒家天命提出來的,而這非命不同意一切事物都是由天所命,認爲人定勝天,事在人爲!

她長長地出了口氣,心頭驀地輕鬆下來,終於找到了趙檉話語之中的源頭,這秦王奉行的居然是墨家之道。

趙檉說人定勝天,民自有命,這不就是墨家的非命之說嗎!

當時她只顧着從儒家學問中考量此話,卻如何也沒想到此話竟然出自墨家。

祝秀娘想不通墨家這些學說,平等相愛、人定勝天、事在人爲,這些她不相信也不認可。

她出身大族,錦衣玉服,平素裡見慣了奢侈靡華,那些商農之戶,市井百姓,於她眼中就是兩方世界的人,如何平等?怎能兼愛?而這一切不都是天命嗎?

她剛看了韓非子,雖然匆匆一瞥,卻也記得幾篇,此刻暗想秦王身爲皇室,日日裡聲色犬馬、紙醉金迷,此刻反而大談墨學,豈不是可以用彼之矛,攻彼之盾?

刑不上士大夫,王子犯法,未能與庶民同罪,說甚麼兼愛平等,人定勝天!

祝秀娘心中有了計較。

第二天一早,她坐車再去了宣撫司,這次卻是不請自到,昨天離開時趙檉並未讓她今日過來。

書房內也不再問禮儀尊卑,讓坐便坐,給茶就喝,然後在趙檉疑惑的目光裡開口道:“秦王殿下,可信墨說?”

趙檉愣了愣,甚麼墨說?幾息後才反應過來是墨家學說,他立刻明白其中原因,這墨家倒是有些東西和他昨日所言相類,但並不是一回事,沒想到這祝秀娘還認真地回去查了,他搖頭道:“墨家學問聽說不錯,但本王少有涉獵,無有信否,不感興趣。”

祝秀娘聞言頓時有些懵,不感興趣,少有涉獵?這是自己猜錯了嗎?

瞧着祝秀娘恬淡素淨的神情變爲錯愕,趙檉站起身負手走出案後,道:“橫渠四句本王都不信,還信什麼兼愛非攻!秀娘你想多了。”

祝秀娘立刻窘迫起來,雖然趙檉神色平淡,但她分明看出那平淡之下的輕蔑與譏嘲。

這是在暗裡嘲諷她沒有見識嗎?祝秀娘沉默了片刻,到現在爲止她也沒弄懂趙檉爲何要見她,不爲美色,不爲論學,難道就是爲了嘲笑她這所謂的歙州第一才女嗎?

祝秀娘冷靜下來,覺得這秦王很怪,一舉一動都不合常理,她試探問道:“王爺有什麼學說?”

趙檉瞅着他,沉吟片刻,開口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這……這不還是儒學嗎?!

祝秀娘身子一僵,彷彿昨日一般,又呆在了當場……

江寧城南十幾裡處,官道旁有蜿蜒小路,悠悠綿綿去向遠方村中。

就在這小路頭裡,把着官道,有幾間草木房舍,房舍前方搭着涼棚,擺放幾張老舊木桌,上面包漿厚重,不知乃多少年景之物。

桌上各自擺放了粗瓷大碗,那碗破陋,不少還鋦了釘子,極其寒酸。

一旁堆座土竈,上有大壺,“咕嘟,咕嘟”正燒着開水,靠後有個小方桌上排着亂七八糟的罐子,油膩骯髒,不知道里面放的什麼玩意兒。

棚子外立有木杆,挑了面破爛旗子,上用黑炭寫了個歪歪扭扭的茶字。

這是間茶鋪,專做官道行人生意,但此處距離江寧太近,出城的人幾乎不會光顧,進城的除非太過疲渴,否則十幾裡地咬咬牙就過去,也不用喝茶花錢。

所以茶鋪生意並不好,眼下江寧還閉了城,更沒人來往,鄉間也都知道要打仗,便是平日裡過來插科打諢的都沒有。

此刻茶鋪後面的土房裡走出個瘦小枯乾漢子,穿身墨黑色斜襟小衣,戴着青皮紗織小帽,臉如焦木精瘦,眼似綠豆冒光,留兩撇鼠須,一隻手拎了個酒罈,一手抓了把不知道什麼豆子,哼着小曲,來到桌邊坐下。

他拍開泥封,是壇老燒,不須篩酒,便就着豆子吃了起來,邊吃邊唱道:

爺爺生在山野間,

也無錢來也無田。

自從跟了二大王,

天高地闊心頭寬。

他雖然唱着曲兒,眼睛卻一直盯着官道之上,就算是一雙招風耳朵,似也在微微顫動,聽着四周動靜。

轉眼大半壇酒下肚,這人臉色紅潤起來,兩排鼠須都在抖動,得意地繼續唱道:

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

容貌如異客,行步似飛仙。

夜靜穿牆過,更深繞屋懸。

偷營高手客,吾名喚時遷。

他唱完便將罈子舉起湊到嘴邊,“咕嘟嘟”把剩下的酒湯都灌進肚中,隨後打個飽嗝,將酒罈遠遠丟去,“啪嚓”一聲脆響,當真灑脫絕倫。

隨後剛想躺在條凳上小憩一二,卻忽然彈跳起來,端得彷彿那鼓上之蚤,輕若無物,腿腳似簧。

他跳起來後,把一隻手擴在耳上,向官道那邊聽去,隨後臉色一變,眼珠轉了轉,便去鋪外的旗杆下查看。

那旗杆用白色的不知道什麼漆料圖畫了個奇怪圖案,顯眼分明,於灰褐色木杆上遠遠的就能瞧到。

這精瘦漢子不是旁人,正是趙檉派出城的時遷,他看完旗杆圖案後,又檢查了旁的幾處,接着拿條又髒又破的抹布往肩上一搭,抓過掃帚開始掃起地來。

就在十幾息之後,那官道上傳來馬蹄震動聲音,眨眼就到了近前,竟然是支千人的隊伍。

這隊伍前方打着兩面大旗,一面旗上繡着斗大的“聖”字,一面旗上則繡了個方字。

時遷拿着掃帚向那隊伍看去,那隊伍也都瞧到了這處茶鋪,就見前方一名頂盔摜甲的戰將高聲叫了一句“住”,隊伍緩緩停了下來。

那戰將看着年輕,濃眉大眼,面似銀盆,腰板溜直,他上下打量路旁這茶攤,最後目光落在旗杆之上,雙眼緊盯着上面的標誌,神色就是一滯。

旁邊一人也瞧到那標誌,臉色大變,揉了揉眼睛,再仔細看去確認無誤,隨後低聲驚呼:“石將軍,這,這……”

那年輕戰將表情凝重無比,道:“不錯,是光明標!”

旁邊人道:“石將軍,此地如何會有光明標?”

年輕戰將搖了搖頭:“我也不知,不過除了元帥和後使一直在軍中外,另外兩名光明使則都在外處,便是起事之時也沒有回去幫源,就不知在這裡的卻是哪位。”

旁邊人道:“右使和前使屬下從來沒見過,尤其右使,只聞其名,連武藝如何都不曉得!”

年輕戰將看了他眼,點點頭:“我也是隻知道右使名字,沒見過其人,他和其他幾位使者大人不同,雖然也份數我中原聖教,但卻是回鶻聖姑一脈。”

明教四大光明使,以左爲最尊,方七佛是光明左使,其次是光明右使,然後是光明前使,這個前使常年不在教內,於外面聯絡天下英雄,至於光明後使則和前使相反,從不離教,時刻跟在教主方臘身邊,是方臘的影子。

旁邊人點頭道:“這個屬下倒是知道,還有青鱗龍王也是聖姑一脈,不過青鱗龍王倒是去過總壇,屬下見過。”

年輕戰將沉思片刻,道:“不管右使或是前使,在這裡出現必有緣故,說不得就是知道聖軍想攻打江寧,有話要與元帥分說才留下標記,我等當去拜見。”

旁邊人立刻說好,年輕將軍跳下馬,帶了十幾名手下,向着茶鋪走去。

時遷這時瞅着他們,見過來不遠,便高聲喊道:“日月無量,惟光明故,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那年輕戰將腳步一頓,回道:“懲惡揚善,惟光明故,生亦何歡,死亦何苦,聖教石寶請問這位兄弟,是哪位使者大人在此留下標記?”

時遷上前一步,做了個明教見面禮,隨後道:“日月光明,天佑右使,竟然是總教的石將軍來了,屬下這廂有禮了。”

石寶道:“原來是右使大人在這邊,不知此刻可在房內?我等前去拜見一番!”

時遷搖頭道:“右使並未在此,不過留下了兩封信函,一封說給聖軍的先鋒,另一封卻是給左使大人七佛元帥的。”

石寶一聽右使不在此處,臉上便露出疑惑神色,畢竟他們只是看到光明標過來,和時遷也不過簡單地對了個教內切口,如果光明右使李飛在,那見面就知真假,可此刻這人說右使不在,他心中便生起懷疑。

時遷久走江湖,察言觀色,早看出石寶心中所想,只見他不着不慌地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上前去:“石將軍,這封信是右使大人給聖軍先鋒官的。”

石寶拆開信去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最下方那一枚長方形印記,這印記硃砂蓋就,花紋複雜,上面還有蠅頭小字密密麻麻。

看到這枚印記,石寶心中立刻鬆了口氣,這印記乃是用光明令蓋下的,光明令全教只具四枚,只有四大光明使擁有,至於教主的令牌卻是聖光令。

光明令不但是光明使者的身份令牌,還能用作蓋印壓章,用以簽押一些信件,覈對身份。

而光明令上的雲路文字都極複雜,且還有波斯文在上,極難仿造僞制,再配合教內經義口號,只要見到印記,便是真實無誤。

石寶此刻仔細看信,臉色不時變化,待看完之後,衝時遷點頭道:“好兄弟,果然是右使大人親筆。”

時遷笑道:“石將軍,那這封右使大人給方元帥的信……”

石寶道:“兄弟且在此等候,我現在就派人快馬到後方報信,此事重要,信函還是兄弟親自交給元帥爲好!”

時遷稱“是”,道:“那還請石將軍進來喝茶,一起等候。”

石寶道:“如此甚好!”說罷打發人去後方中軍方七佛處送信,接着就到了茶棚內坐下。

第247章 便把令來行第354章 七佛圍城,秦王留人第324章 莊名稱綠柳,宋江進東京第312章 小樓一夜聽風雨第638章 仇人相見第289章 殺人如麻,好色如命VS完美的人第77章 刑部來人第675章 崇德閣二十四功臣第171章 上京紙貴第99章 上架感言第613章 滅殺第437章 真經與決定第182章 刺殺第240章 我爲你好第173章 兵事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第458章 廟小妖風大,池淺魔怪多第388章 驚天秘辛第193章 郊野賽馬第662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四)第538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387章 計出海第622章 大戲第210章 一箭雙鵰第105章 神秘古城第641章 大仙知第120章 武二郎拿人第164章 追查第305章 我二哥用腳寫都比你們強第355章 秀娘羞忿,聖軍攻城第101章 荒野古村中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第399章 暗戰,失策第664章 天下大勢第494章 城頭,夾擊第43章 莫遮攔揀選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135章 遼國密諜第98章 回鶻三公主,麗雅娜扎第562章 王王相見山峰頂第648章 包圍,劍主,尺八無情第594章 畢其功於一役,一舉而竟全功第157章 生裂虎豹,瀝血南行第90章 裡獨行一盞燈第222章 誓言許第391章 蛛絲馬跡第174章 州橋街市,蜜餞糖糕第6章 竟是如此第196章 孔雀翎第570章 臨城,一戰第266章 再開經義第543章 箭在弦上第88章 君騎白馬,青梅折花第505章 下會州第560章 驚豔一槍逞雄英第355章 秀娘羞忿,聖軍攻城第294章 赴宴第516章 心魔第585章 勢如破竹第186章 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在這裡說說藤甲,防禦以及水火問題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283章 我爹是侍郎第335章 甲事,朱府第126章 海岸遇襲,霸主嚶嚶第310章 往昔不知何爲曲,今朝初聞曲中人第458章 廟小妖風大,池淺魔怪多第334章 氣發銀針第525章 奇功秘法第433章 搜砸第256章 惑亂軍心第608章 真正的金國第一名將第532章 狼煙起,風雲聚,江山北望第253章 一觸即發第328章 蒼穹變,星辰移,轉日針第613章 滅殺第540章 登頂,夜殺第300章 圍剿第474章 換家,鬥槍第240章 我爲你好第381章 血染箭門嶺第189章 但有女兒處,皆唱長相思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48章 路遇風波第527章 軍議第275章 放人第457章 兵臨城下第588章 宋武大帝,宋文帝,宋天帝第22章 潯陽樓上話北南第310章 往昔不知何爲曲,今朝初聞曲中人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286章 各方佈置第555章 我是漢人抖威風,百年大廈當覆傾第502章 攻襲第339章 童貫定計,方臘籌謀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610章 柺子馬第385章 疑點重重第403章 三局兩勝第20章 見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