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太學詩會

東京城常開詩會,尤其各種節慶日,詩會乃是必有的節目。

其中以端午、七夕、中秋這三個節日詩會最多,城裡不下七八處。

詩會大抵都是公開,露天於外舉行,只要自信文采本領,都可前往參加,乃是士子們揚名的最好方式。

詩會一般在某個府司或學堂門前舉行,由府司學堂參與組織,負責維持秩序。

東京城裡常見的詩會場所有尚書省門前,明禮院門前,清心樓前,禮部門前,太學門前等地方。

最爲奇特的是武學門前也有詩會。

大宋慶曆三年,於武成王廟置辦武學,乃是自古以來第一座武科學堂,估計也是全天下的第一座武科學堂。

但這武學初時只存在了九十餘天,便宣告關門大吉,實在是因爲不具備什麼吸引力,沒有人願意入學充當武學生。

後來王安石變法,在熙寧五年,復置武學於武成王廟,王大相公提出“求專門,兼文武”,以唐前七種兵書稱《武學七書》,爲主要教材,又設武學博士等官,掌以弓馬武藝訓誘學者。

淳熙五年,再置武學國子員,慶元五年,諸州州學跟風置武士齋舍,按學生武藝而選任官員,但州學的武士齋舍並沒有維持多久,便宣告廢止,唯有東京武學保留下來。

武學和太學中間只隔着條外城御街,但境況卻是大相徑庭。

武學生並不多,甚至連太學的一成都不到,平日裡也都是被太學生瞧不起,便是東京城的百姓也都不拿武學生當回事。

畢竟哪怕到時候考了武功名之類,也頂多去軍中任個底層小官,待遇地位和文官根本無法相比不說,若是遇到打仗說不得還會丟了性命。

只是雖然武學半死不活,但每年節慶日卻彷彿較勁一般,也跟着湊熱鬧開詩會。

不過前往武學門前參加詩會的,除了自家現歷年的學生外,也就只有些平日喜歡酸上幾句的軍中人了,算是幾大詩會裡最落魄寒酸的一處。

要去看詩會,便須撿選地方,趙棫和趙福金商議了前往太學門前。

畢竟太學這邊年輕人比較多,不像尚書省那邊,動不動就有些鬍子一大把的老明經過去賣弄學問,明明詩做的不怎麼樣,卻受不得評說,不是藉着家中喝了三兩燒酒吹鬍子瞪眼,就是老淚縱橫訴說科舉艱辛,弄得詩會氣氛全無。

而太學這邊除了太學生之外,大都是其他學堂的學子,包括國子學的學生也來這邊湊熱鬧。 ωωω⊕ ttkan⊕ C〇

太學原本和禮部國子監爲一體,慶曆新政時,太學從國子監分割出來,但依舊隸屬國子監。

而國子學也隸屬於國子監,兩者的區別大概是國子學只收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員子弟,而太學可收庶人。

所以太學規模更大,約幾千人上下,國子學卻只有兩百人左右。

雖然太學實行三舍法,但大家其實也沒差去哪裡,畢竟都沒有步入仕途,所以都能夠放開抒發胸臆,氣氛也是最好。

周處趕着馬車一路出了朱雀門,直奔太學。

趙檉在車裡剝果子吃,對面姐弟倆看他眼神熱烈。

趙檉如今於文壇的地位,已經是站在巔峰之處,雖說當世能和他在詩詞文章上一較高下的也有幾個,比如李清照、周邦彥、葉夢得,朱敦儒等人,但論起年歲來,哪個不是大他至少十幾二十歲。

他又是道君皇帝親口說的天下第一風流才子,所以隱隱有要力壓衆人之勢。

但那幾個自然是不服的,畢竟趙檉的皇族身份,放在文壇上反而成爲了桎梏,變成這些文敵攻擊他的弊處。

大抵拿若不是皇子,誰肯道你好,天下第一風流才子是官家說的,官家是你爹,哪裡有不誇兒子的道理。

總之,文壇攻訐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大宋士人就好這個,管你什麼皇子親王,想要力壓一代,成就一代文宗,你就得受着,就得能拿出來那種雪花大如盤,泰山壓於頂的東西出來,讓其他人毫無還手之力,纔會消停,甚至回過頭來讚揚你,景仰你。

趙檉眼下的詩詞文章,雖然繁華錦繡,但還並不足以力壓一代,還差些火候。

不過應對眼前這種詩會,卻是殺雞牛刀了。

趙檉知道對面姐弟倆的心思,可他如今身份,有些不太好前去摻和。

雖然他年輕,而太學裡又不乏三四十歲之人,就算是後世以上書請誅六賊聞名的太學生陳東,其實眼下也已經三十大多。

但他於文壇士林的身份地位在那裡放着,大宋文人向來不以年歲論短長,所以他並不好下場。

趙檉不理會姐弟倆的眼神,只是吃果子,趙棫張了幾次嘴也沒說出話,趙福金似是看出他心中所想,神色間微微失落。

這時外面的聲音逐漸熱鬧起來,已經隱隱聽到絲竹管絃,又過片刻,人聲鼎沸,更有吟誦動靜傳來。

周處這時停下了馬車,衝車內道:“公子,太學到了。”

趙檉撩開車簾向外一看,只見太學門前燈火通明,天上明月如鏡,照得此地恍如白晝一般。

那太學正門前居然搭起了一座龐大綵棚,上面不但坐滿了學正教授,還有各色樂工,顯然是遇到好的詩詞,就要當場起調吟唱一番。

而那綵棚之外已是人山人海,大抵都是太學的學子和各處學堂的學生。

不過此刻人雖然多,但卻井然有序,甚至留有一條小路專門通向花臺。

三人下了車,趙棫便向前擠去,他不走那條通道,倒也知那是給上臺作詩之人留的,便低頭往人羣裡衝,擠得那些正在觀看的學子們“哎喲哎喲”叫個不停。

這些學子守規矩是守規矩,但也不是個個好脾氣,有的便想發火,不過看趙棫這年齡又實在沒辦法惱怒,畢竟一瞅就是個小孩,總得顧及些人前風度。

有趙棫前面開路,沒過多久,趙檉和趙福金都來到了花臺前,只見那花臺兩旁的柱牆上,已是張貼了不少紅紙,顯然是做得不錯的詩詞,被貼了上去,以示榮耀。

這一晚所做詩詞自然都和中秋、團圓、月亮有關,趙檉擡頭看去,倒是足有上百篇之多。

第148章 劍隱娘第558章 長槍掠火一戰成第653章 皇家學塾,謀劃南征第410章 寺內衝突第208章 整軍待發第365章 功過兩難評第142章 小娘的女紅第444章 山門前的比試第87章 熙河隴右,湟水奔流第460章 備軍出兵第131章 藥粉第648章 包圍,劍主,尺八無情第482章 師妹,比試第271章 相互算計第350章 設計第231章 圓月刀第111章 英雄第635章 破城,潛藏第608章 真正的金國第一名將第582章 驚喜,應約第258章 奇謀妙計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595章 烽火起,大亂始第396章 滄浪主人第277章 封賞第260章 虎狼於外,暗中窺探,狼煙四起,天第458章 廟小妖風大,池淺魔怪多第577章 天人合一第642章 黃雀在後第516章 心魔第25章 賽潘安,蓋孟嘗第426章 成親,武藝,劍第398章 誅惡,刺殺第61章 誰同意,誰反對!第477章 元極,暗夜,監牢第415章 乘風踏夜行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153章 殺人滅口第93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414章 燭畔鬢雲有舊盟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150章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115章 小娘的點心第286章 各方佈置第37章 無憂洞第630章 出征,妙計第167章 收場,兵書,蕊珠殿家宴第54章 失傳的兵書第514章 暗夜經第41章 再探第419章 千里不留行第632章 讀書,字跡第624章 陰謀詭計,投其所好第588章 宋武大帝,宋文帝,宋天帝第289章 殺人如麻,好色如命VS完美的人第508章 元家老祖第325章 停車楓林晚,玉人何處教第433章 搜砸第455章 立馬黃河,劍指西夏第159章 海襲第369章 花開迎春園第395章 歸路碧迢迢第232章 裙裡腿第175章 紅魚茶店第189章 但有女兒處,皆唱長相思第455章 立馬黃河,劍指西夏第479章 溫柔一刀,北斗六道經第364章 兵敗如山倒第380章 童貫收徒第74章 連擂第14章 七星會第158章 打秋風第63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63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580章 歸城,西海第415章 乘風踏夜行第275章 放人第251章 秘本兵法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559章 嘯傲自在抖威風第423章 龍潭虎穴,兇窟惡地第514章 暗夜經第339章 童貫定計,方臘籌謀第212章 十八家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第216章 毒與器第234章 選馬撿兵第254章 月亮光光,舞起霓裳第430章 定計陽謀第349章 士族第319章 白髮記第476章 大器免成,絕豔槍法第349章 士族第563章 一怒拔劍,嫁衣神劍第392章 宗師第14章 七星會第551章 五虎八騎十六彪第299章 貞娘,你要往哪裡跑?第251章 秘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