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

將範寧的建議補充進去後,富弼提出的方案毫無懸念地通過的知政堂的表決,回去整理後,明天提交給天子。

範寧走出了圓廳,聽見有人叫他,一回頭,卻是韓絳。

“韓相公找我?”範寧停住腳步笑問道。

“好久沒和你聚聚了,中午一起去喝一杯?”

“呵呵!韓相公願意請客,我當然求之不得。”

韓絳欣然道:“我看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不如現在就去吧!”

時間已經快到中午,兩人來到了皇城南面的清風酒樓,叫了一個單間,兩人在小酒桌前坐下,外面便是人來人往的東大街,格外熱鬧。

範寧主動給韓絳倒了一杯酒,笑道:“今天韓相公找我,不是喝酒那麼簡單吧!”

韓琦嘆口氣,“你不覺得最近朝廷的氣氛很詭異嗎?”

“詭異?”

範寧搖搖頭,“我最近的心思都放在備戰和開發南大陸上,對朝廷的情況不是很關心。”

韓琦注視範寧片刻,緩緩道:“我發現你在官制變法上很狡猾,你參與了,把最容易的一塊改掉了,然後抽身,現在卻說心思放在備戰和開發南大陸上,讓我怎麼說你?”

“虛官改革並不是我第一個提出來,當年我堂祖父范仲淹就想改這一塊,結果失敗了,爲什麼偏偏我會成功?韓相公想過這個問題嗎?”

韓琦喝口酒笑道:“我願意洗耳恭聽!”

範寧端起酒杯淡淡道:“關鍵是利益,虛官改革動了很多的利益,他們沒有了每月的俸祿,沒有了光面堂皇的官職,你要讓他們接受失去這些利益,那你就必須給他們另外的利益,而且讓他們歡欣鼓舞的利益。”

“你是指海外土地和爵位?”

範寧搖搖頭,“海外土地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空中樓閣,一行官府賬簿上的數字罷了,租也租不出去,他們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去,這塊土地便一直躺在官府的賬簿上,至於爵位倒是個好東西,但真正讓官員們動心的利益並不是爵位本身,而是爵位能繼承三代,韓相公明白了嗎?爵位繼承權纔是讓他們甘願放棄虛官的利益補償。”

“這個辦法很絕妙,爲什麼以前就想不到?”

範寧冷笑一聲道:“不是想不到,而是立場問題,我一直說自己是改良派,我會考慮雙方的利益,用補償的方法來進行變法,變法才能推得下去,像這次三司讓權,動了多少人的利益,變法應該是着眼於未來,而不是爲了清算,這就是立場了,王安石要清算從前得利者,重新簽署各種採購、土地和礦山契約,他能成功纔怪。”

“所以你不關心!”

“談不上關心和不關心,這本來就不是我的事情,我現在全部心思都放在戰備和開發南大陸上,沒有精力考慮別的事情。”

韓琦點點頭,“你說得對,觸犯太多人的利益就會改不下去,我確實不用擔心那麼多,不過官家準備廢除知政堂表決制度,這件事應該和你有直接關係吧!”

範寧慢慢喝了一杯酒,半晌道:“這纔是韓相公請我喝酒的真正目的吧!”

“一點沒錯,我們都認爲廢除知政堂表決制是在削弱相權,不符合君相制衡的原則.......”

“等等!”

範寧攔住他,“韓相公所說的‘我們’,是指誰?”

“除了你和王安石以外的五相。”

韓琦從懷中取出一本摺子,遞給範寧,“這是我們五相聯合提出了三省改制方案,你看看吧!”

範寧接過來翻了翻,基本上和岳父歐陽修所說的一樣,但後面還是保留了知政堂投票制度,只是把君權和相權分開,屬於君主的權力,比如從三品以上人事任免權,軍隊調動權等等,知政堂不干涉。

但屬於相國的權力範圍,由知政堂投票表決,君主有建議權和聽取說明權,也有一次駁回的機會,第二次就不能再駁回,如果天子還是堅持反對,那隻能用換相來解決。

“那朝會不就沒有意義了?”

韓琦搖搖頭道:“朝會只是兼聽意見的地方,大家可以公開辯論,如果辯論結果壓倒一方,那麼知政堂的相國可以當場表態,在朝會上通過決議,我想大多數人的意見,也就是知政堂的意見。”

範寧沉思半晌道:“如果天子不同意你們的三省改制方案呢?”

“那就集體辭相!”

韓琦態度異常果斷道:“唐朝的三省制度一樣有政事堂表決,不能借口恢復唐制來壓制相權,大宋歷朝歷代的君主都沒有逾越這個底線,我們要把規矩給官家講清楚,我們可以尊重他的意見,但他不能隨便改變制度,這是原則,所以範相公簽字吧!”

韓琦翻到最後一頁,上面已經有富弼、文彥博、韓琦、呂公著、曾公亮五人的簽名。

範寧問道:“王安石呢,給他說過沒有?”

“你簽完字後,晚上文相公會拿這本摺子去找他。”

範寧點了點頭,提筆在後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樞密使範寧。

韓琦說得對,君王分權一直是千年來中央朝廷的政治傳統,一直到明初胡惟庸案後,君相分權制度才逐漸被打破。

趙頊不該借收復幽州的時機來弄這個小動作,範寧當然也可以去勸說趙頊,但他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讓趙頊接受這個教訓。

..........

內宮凝香閣內,天子趙頊跪在皇祖母面前,深深低下頭,滿臉羞愧,被皇祖母曹太后罵得狗血噴頭。

“七個相國集體辭職,你真的給列祖列宗長臉了,高祖、太宗、真宗、仁宗都不敢做的事情,你卻敢做,以爲收復了幽燕,你就翅膀硬了,可以爲所欲爲?

當年要是你皇祖父有你一半的膽量,現在做皇帝的就不是你,而是趙文惲,你知不知道?

你現在本事大了,逼得七相集體辭職,你自己去處理吧!找哀家做什麼?”

趙頊滿肚子苦楚,前幾天他和幾個大學士徵詢此事,大學士們皆言可行,而現在他只是把草案提出來,就遭到了知政堂的迎頭痛擊,連他最信任的王安石和範寧都反對他,令他心中既憤怒又惶恐,萬般無奈,他只得來請皇祖母出面調停此事。

趙頊滿臉羞愧道:“孫兒雖然也徵詢過幾位大學士,但這件事確實是孫兒魯莽了,孫兒向皇祖母請罪!”

曹太后心情也很糟糕,一大早就聽到這個令人惱火的消息,報紙上說官家要恢復三省六部制,卻沒有提到廢除知政堂投票制度,曹太后現在才知道孫子做了一件什麼齷齪事情,爲了提升君權,居然要廢除相權中最重要的協商表決制度。

這孩子還是太嫩了,太不成熟啊!

曹太后心中恨鐵不成鋼,罵歸罵,但她又不能不管,畢竟從三品以上的任命權都在她手上。

她狠狠瞪了一眼趙頊道:“不要什麼都聽大學士的,他們有沒有私心還不知道呢!這次教訓你要深刻反省,哀家年紀也大了,不可能一直幫你。”

趙頊心中一鬆,罵歸罵,太后最後還是要幫自己的,他連忙道:“孫子一定會深刻反省,不會再做同樣的蠢事。”

曹太后這才道:“他們的辭呈在哪裡?”

趙頊連忙將一疊七份辭呈遞上去,曹太后看見這麼厚一疊辭呈,心中着實惱火。

她把辭呈放一邊,又語重心長道:“這次官制變革哀家也一直在關注,前幾個月你用爵位換虛官就做得很漂亮、很老道,哀家還想誇獎你,沒想到一轉眼,你就做下了蠢事,讓哀家真不知該怎麼說你了。”

“啓稟皇祖母,用爵位換虛官其實是範寧提出的方案。”

“難怪!確實像他的改良派作風。”

曹太后點點頭又道:“其實哀家也不是不支持變法,大宋很多規矩都是立國時定下的,適應立國時的大局,現在過去了一百多年,大局已經變了,有些規矩是要改,關鍵是怎麼改。

在某種程度上,哀家也是改良派,哀家認爲變法要用智慧,要有耐心,就像理一團亂麻,沒有耐心,沒有智慧,一上去就心急火燎地用剪子剪,用利刀挑,就算最後解開也會變得支離破碎,變法也是一樣,處理不慎就會導致嚴重的朝廷分裂,造成政局危機,官家,你要多和範寧聊聊,對你有好處。”

趙頊磕了一個頭,“皇祖母的教誨,孫兒銘記於心。”

曹太后從桌上取過一本奏摺,遞給趙頊,“這是範寧關於開發南大陸請求內庫撥銀的第一筆申請,哀家已經批准了,撥銀兩百萬兩到專庫,這件事你去操辦吧!”

趙頊心中一動,範寧果然把太后說服了。

趙頊告退了,曹太后凝神想了片刻,對身邊一名女官道:“發哀家的懿旨去知政堂,宣召七相在慈安殿議事!”

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