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

時隔多年,範寧再一次踏上了鯤州的土地,這片他爲之奮鬥,且譜寫了華麗篇章的土地曾不止一次出現在他夢中,讓他夢縈魂牽,現在他終於又回來了。

當範寧的船隻靠上鯤南灣的碼頭上時,碼頭上等候迎接他上萬唐縣軍民和官員登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範寧走下了大船,他內心也激動起來,自己終於又踏上了這片土地。

唐縣知縣盧挽江和駐唐縣指揮使馬衛國上前參見經略使的到來,盧挽江出身河北名門,嘉佑六年進士,鄭太尉的女婿,嘉佑七年出任太史局丞,知唐縣,是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指揮使馬衛國原只是一個隊正,被範寧提拔爲都頭,現在已經升爲指揮使。

故人見面也格外欣喜,範寧笑道:“餘孝年說鯤州變化不是很大,其實這句話我很高興,我就怕鯤州大變樣,連我自己都不認識了,不過我又期待鯤州有好的變化,心情真的很矛盾啊!”

盧挽江躬身道:“請使君放心,鯤州的變化是在骨子裡,絕不會讓使君失望!”

範寧點點頭,“那我就期待了!”

這時,數十名老者上前給範寧獻上土地,這些老者範寧都還依稀有印象,他忽然指着一人欣喜道:“我記得你是我親手頒發獎章的糧王劉老漢,第一年畝產魁首被你拿到了。”

老者激動得老淚縱橫,“使君還記得我啊!”

盧挽江在旁邊笑道:“去年的畝產魁首又被劉老漢奪走,已經連續三年了,在老漢的帶動下,唐縣糧食平均畝產已提高到四百斤。”

這個結果讓範寧很滿意,他點點頭,“這纔是骨子的變化。”

他深知糧食產量提高很難,唐縣剛開始小麥畝產不過三百斤,現在居然提高了百斤,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容易啊!

他對盧挽江笑道:“這是你最大的政績!”

盧挽江大喜,躬身道:“多謝使君誇讚,卑職一定會繼續努力!”

這時,範寧又認出一名老者,笑道:“我還記得你,你白河村的張平,你孫子是在鯤州出身的第一個孩子,還是我起的名字,他現在如何了?”

老者連連點頭,“多謝使君牽掛,孩子已經九歲了。”

他連忙回頭招手,一個虎頭虎腦的少年跑上前,跪下行禮,“張鯤生給使君磕頭!”

範寧想起一事,頓時大笑,當年他興致一來,起了鯤生這個名字,結果後來的四十幾個孩子都起名鯤生,只是姓氏不同,連明禮兒子的小名也叫鯤生。

他拉起孩子笑問道:“還在讀書嗎?”

張鯤生點點頭,“在學堂讀書,再過三年讀縣學,然後再讀州學,祖父希望我能去太學讀書。”

“好!有志氣,讀完太學,再回來爲鄉親們效力,把鯤州變得更好。”

“使君教誨,學生記住了!”

範寧又和熱情歡迎他的上萬百姓揮手致意,這才登上一輛敞篷馬車,在民衆的歡呼聲中進了縣城。

縣城變化確實很大,從前最初修建的木屋幾乎都消失了,變成了清一色的磚瓦房,這也是鯤州冬季寒冷,磚瓦房禦寒保暖的效果要比木屋更好,飽受詬病的下水道系統也完善了,各種生活污水最後和溫泉水一起流入大海,馬桶也像京城一樣實行每天收集集中處理。

“唐縣的人口現在有多少了?”範寧問道。

盧挽江躬身道:“啓稟使君,唐縣人口現在是三千一百二十戶,比使君離去時,增加了兩千戶,不過都在鄉村。”

範寧也聽餘孝年和曹詩說起過,數年前陝西路大旱時,數十萬百姓逃向河北和京城,後來朝廷多方安置,其中八千五百戶約四萬餘人遷到耽州和鯤州,但主要還是鯤州,遷來差不多三萬人。

所以自己離去時唐縣才一千戶,現在已經增加到三千一百二十戶,漲了三倍。

“都是從陝西路遷來的嗎?”

“不僅是陝西路移民,還有願意留下的士兵,大概有兩千人退伍務農,絕大部分都娶了日本少女爲妻,光唐縣就有新生了六百餘戶。”

範寧眉頭一皺,“那漢縣的人口壓力豈不是很大?”

“漢縣人口是很多,所以鯤州又向朝廷申請建立兩座縣,一個是魏縣,一個是齊縣,魏縣在漢縣北面,齊縣在鯤南半島上。”

盧挽江遲疑一下,低聲道:“鯤州採取了範使君當年的辦法,先建鎮,後修縣城,新齊鎮和新魏鎮早就修建起來了,人口都突破了千戶。”

明明變化很大,爲什麼餘孝年說變化不大呢?範寧心念一轉,頓時明白了,這些變化主要是在餘孝年之後發生,所以他都不知道。

範寧又參觀了縣城,商業確實比從前繁華了很多,新唐瓦子內各種店鋪數十家,酒樓和妓院也增加到十幾家,但讓範寧感到欣慰的是,各種學校都出現了,包括成人識字學校,私塾、學堂、縣學等等。

“這是......”

範寧忽然發現一家雜貨店前居然在賣報紙,厚厚一沓,着實讓他驚訝,他上前拾起報紙,主要是《小報》和《信報》,竟然還有去年十月的報紙。

盧挽江解釋道:“使君知道冬天鯤州無法通航,這是前天新年第一批船隊抵達鯤州時送來,其實我們都知道先帝駕崩和新帝登基的消息,是飛鴿傳書送來,樑知事就在考慮,鯤州也發行一份週報,這個需要朝廷批准,百姓都很想知道故鄉發生的事情,我們也覺得這樣才能更加緊密和大宋連在一起。”

範寧點點頭道:“這就是我來鯤州的一個主要目的,我要決定很多事情,煩請盧知縣立刻派人通知鯤州各地官員,我在新齊鎮和鯤州官員碰頭。”

.........

範寧下午又去視察了軍營,目前鯤州駐軍五千人,由於八年前就推行了民團制,使鯤州能在戰時迅速武裝一萬名訓練有素的青壯民兵,使總兵力達到一萬五千人,戰船數百艘,主要是防備日本國對鯤州的偷襲。

次日一早,範寧帶着二十幾名隨從沿着漢唐官道向漢縣方向騎馬疾奔,不過他不是去漢縣,在距離漢縣約五十里時,範寧折道向南,沿着另一條新修的官道向新齊鎮奔去。

官道還沒有最後修好,沿途還可以看見正在修路的日本勞工,目前日本勞工已經是第四批了,在鯤州有兩萬五千人,主要從事採礦、伐木和築路三大行業。

鯤州並沒有虐待這些勞工,相反,他們來鯤州能吃飽飯,穿上厚實的衣服,三年後能拿着大筆銀子回鄉置田,一直便是日本民衆最搶手最羨慕的職業,由於死亡率極低,也深受各地日本官府的歡迎。

天黑時,範寧一行抵達了新齊鎮,新齊鎮就是原來鯤族人的老巢所在地,鯤族人的暴動被鎮壓後,所有鯤族人都被遷徙去了出羽國,鯤南半島便劃給了漢縣。

新齊縣的位子很好,距離海邊只有十里,沒有山地,周圍都是平原,將樹木砍伐後,便出現大片沃野,發源於中央山地的鯤南河一路流經漢縣,又從漢縣向南,流過鯤州最大的平原,最後就從新齊鎮折道向北流入海灣。

鯤族人就是從這條河流上獨木舟進入大海,十里外的海灣也是一座天然良港,地理位置極爲優越,新齊鎮把建城位置選在這裡,也是衆望所歸的結果。

範寧抵達新齊鎮,鎮子四周挖了很深的護鎮河,範寧一行便從一座木橋進入了這座擁有千戶人家的大鎮內。

城內房舍密集,商業繁榮,三橫三縱六條大街將小鎮分割棋盤形,一千餘戶百姓住在這裡,這哪裡還是鎮,分明就是一座縣城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