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納貢館

接下來的說書,是一場熱烈而盛大的討論,霍三問每說一段,就會給激動的聽客打斷,討論上一陣子。霍三問也不惱,時不時的還要加入其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對周世宗這個只當了五年半皇帝的人,後世就不乏推崇者,在這宋遼邊境上,還有不少他的傳奇故事,雖然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人們仍是津津樂道。

每當遼國犯境,宋軍敗退之際,燕趙男兒就會想起周世宗,說若他不是早夭,而是當上十幾二十年皇帝,就會收回燕雲十六州,契丹人焉得橫行?

發表看法的人不少,說得異常熱鬧,吳驥對周世宗的瞭解越來越多,最終整理出一個清晰的輪廓。

周世宗纔是五代之後,中原重新統一的奠基者,而不是趙匡胤。正是他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爲後周積蓄了力量,改變了戰略態勢,趙匡胤陳橋兵變後,才能順利的統一中原。

“燕雲十六州,就是現代以北京爲中心的華北平原,這裡土地肥沃,百姓殷實,有大量的漢人。可惜的是,卻處於契丹鐵蹄之下,這裡的百姓既恨契丹人,又恨宋朝的無能,若是有人得到燕雲之地,足以成就大事。”吳驥在瞭解情況後,更加肯定他的看法。

“長期的宋遼戰爭,宋軍敗多勝少,邊關百姓對宋朝的認可不算強,在得到燕雲之地後,順勢可以拿下北方,實力會大增。北抗遼,南拒宋,完全有可能。”吳驥往深一步想:“要是再有我的武器相助,就是把遼國給滅了也不是難題,時機成熟,甚至取宋而代之,也有可能。”

燕雲十六州,絕對是塊風水寶地,要奪取難度很大,需要機會,誰將會得到呢?

這個問題,吳驥也只是想想,作不得準。因爲,時勢造英雄,一個人再了得,沒有可以利用的時勢,也是妄想。

一段周世宗的傳奇,足足討論了兩個時辰,方纔說完。這氣氛相當的好,比起霍三問說三國還要好,吳驥也是興致高昂,聽得津津有味,直到兩個時辰後,這才離開北弄瓦子。

離了北弄瓦子,吳驥決定到別的地方走走瞧瞧。雄州不僅繁華,還是古風古韻,吳驥看在眼裡,多了幾分新鮮感,要不好好領略一番,還真不甘心。

這一走,就不得了,直到午夜過後,方纔興盡而歸。

歸來時,一衆親兵心滿意足,歡喜不已。吳驥略有些遺憾的是,楊秀秀沒有來。吳驥原本想帶她一起來雄州,可是,楊秀秀是個賢惠的人兒,知道吳氏軍工的事兒太多,沒有同意。

一晚無話,次日一早起牀,吳驥用過早點,要吳健去找鐵匠,而他帶着幾個親兵,準備去拜訪林洪。

此來雄州,把吳氏軍工的武器推銷出去,是吳驥的一個重要目標。雄州軍中,吳驥只認識林洪,要想把武器推銷出去,得到林洪的幫助,就非常重要了。

林洪的家在城南,吳驥一行朝城南趕去。順着大街行走,一路上仍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吳驥一邊走,一打量。

“驥哥,你快瞧,那裡!”

正走間,吳星突然指着前方,朝吳驥嚷道:“遼狗太可惡了!可恨!可恨!”

言來極是氣憤,牙齒咬得格格響,好象遇到仇人似的。

吳驥順着他的手指方向一瞧,只見在前方不遠處,有一座巨大的院落,房屋櫛次鱗比,一幢接一幢,不下數百間之多。

院落門口,一隊遼兵,分列兩廂,站在那裡,就象木樁一樣,極是威武。

“遼狗雖然可恨,卻也不凡,怪不得能壓着宋朝打了上百年!”吳驥把遼兵的軍姿軍容看在眼裡,不得不承認遼兵確有過人之處。

這裡地處鬧市,就在大街邊上,原本是熱鬧地段兒,可是,因爲遼兵的關係,百姓卻是遠遠就繞道走,彷彿遼兵是瘟神似的。

事實上,遼兵就是瘟神,他們橫行霸道,把雄州當作了契丹的後花園,胡作非爲,卻無人敢管。要是百姓靠近了,定會給他們刁難,甚至毆打。

這些遼兵一雙眼睛亂瞄,在遠遠行走的百姓身上溜來溜去,就象獵人在打量獵物,時不時的就會裂裂嘴角,一副不屑的樣兒。

在院門上方,有一塊巨匾,寫着“納貢館”三個泥金大字,字字大如鬥。這三個字,用契丹字和漢字兩種文字寫成,契丹字在上方,漢字在下方,全是泥金的,遠遠看上去,金光閃爍,奪人目睛。

要是從這裡經過,想看不見都難,遼人的用意昭然若揭,那就是要噁心宋朝。

宋朝原本就打不過契丹,遼國把納貢館修到雄州,還弄得如此氣派,誰能不怨恨?吳驥看在眼裡,就跟看到“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些侮辱性言詞沒差別,恨恨牙齒咬得格格響。

“遼狗真氣人!這是在羞辱我們!”

“可憐官家,竟然能忍得下!”

一衆親兵看在眼裡,氣在心頭,緊握着拳頭,恨不得衝上去給砸了。

澶淵之盟,寇準爲宋朝爭取到了一段休養生息,進行改革的良機,這無可厚非。因爲宋朝的積弊實在是太多了,要想改革,不得不與遼國和談,暫時終止兵戈。

可是,宋朝並沒有利用這一難得的良機進行改革,反而醉生夢死,以爲有了澶淵之盟,遼軍就不會打過來了,從此高枕無憂了。

哪裡想得到,他們的美夢並沒有持續多久,就給遼國人打碎了。到了重熙年間,遼國已經不再滿足於澶淵之盟約定的歲幣了,饋贈十萬兩白銀、十萬匹絹帛。遼國皇帝調動大軍,集結在宋遼邊境上,擺出一副要打進中原的樣兒,迫使宋朝求和。

宋仁宗膽小,派了個同樣膽小的大臣,富弼,前去和談。富弼玩不過遼人,最終談定,宋朝把歲幣翻一番,就變成了二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帛。這點銀兩絹帛,對於經濟實力雄厚的宋朝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宋仁宗竟然接受了最爲屈辱的條約,把饋贈的歲幣改成納歲幣。這一個“納”字不打緊,讓宋朝丟盡了臉面,從此以後,遼國就在雄州建了一座宏大的“納貢館”,修得漂漂亮亮的,專門噁心宋朝。

這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重熙增幣”的由來。

“莫要給我機會,不然的話,非把這納貢館砸了不可!”吳驥打量着閃閃發光的匾額,恨得牙根發癢,右手緊握在刀柄上,用力過度,手背發青。

第78章 緊鑼密鼓第20章 奇才!奇才!第28章 心驚膽跳第106章 戰歌嘹亮(上)第26章 齊大保第56章 血戰歸信第101章 巔峰對決(續上)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二)第17章 河西震動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八)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一)第109章 燕雲光復(一)第1章 聲名鵲起第46章 大謀劃第20章 設伏第36章 遊子歸來第11章 大宋第一第41章 山雨欲來第14章 正式回易第85章 大幕拉開第9章 招兵買馬第58章 死亡時刻第13章 扔進熊窩第1章 雄心萬丈第75章 王韶說宋神宗第109章 燕雲光復(四)第83章 時間確定第20章 設伏第101章 巔峰對決(續上)第92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六)第26章 齊大保第63章 雄州危急第42章 吳氏採礦法第33章 自投羅網第13章 突飛猛進第109章 燕雲光復(四)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五)第32章 震懾第93章 瘋狂反撲第10章 吳驥練兵(下)第18章 刁難第39章 霹靂彈發威第49章 致命威脅第109章 燕雲光復(一)第46章 火器之威第36章 揚眉吐氣第15章 氣象一新第7章 懸賞第103章 驚天大戰(四)第71章 關門打狗第20章 吳氏軍工(下)第16章 統領大軍第31章 財源廣進第25章 千古憾事第85章 大幕拉開第37章 大幹一票第46章 首戰告捷第40章 解救,開始!第10章 組建騎兵(下)第90章 新年新氣象第10章 組建騎兵(下)第8章 獲得軍心(下)第33章 滅西夏之戰(五)第11章 痛並快樂着第31章 財源廣進第36章 遊子歸來第59章 惡戰(下)第3章 相濡以沫(上)第23章 意義非凡第79章 曹太后干政第21章 珠算問世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四)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二第15章 大唐遺風第34章 是齊雲社?第84章 大舉進軍第103章 驚天大戰(三)第26章 凱旋而歸第14章 歸信縣第25章 齊雲社第87章 抵達涿州第29章 回易第1章 聲名鵲起第51章 翻身仗第一o七章 幽州光復二第39章 霹靂彈發威第18章 斬虜刀第89章 除夕流血夜(九)第39章 霹靂彈發威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十二)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十一)第33章 滅西夏之戰(六)第28章 便宜行事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十二)第46章 火器之威第1章 死去活來第105章 伏屍千里(二)第4章 好男莫當兵第33章 還有誰不服?第89章 除夕流血夜(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