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美聯儲加息

俗稱美聯儲的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和世界上大部分中央銀行不同的是,美聯儲是由三千多家會員銀行組成的私營銀行系統,美國政府並不擁有美聯儲的股份。只不過每年美聯儲超過九成的利潤都要上繳給美國財政部,同時美聯儲的所有高級僱員都由美國政府任命。

美聯儲共有三個委員會,分別是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其中權力最大的爲聯邦儲備委員會,七名委員均爲總統提名並由參議院批准才能就任,而且均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常任委員,這些人決定着成員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和“貼現率”,並在能夠決定市場利率的有12名委員組成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中佔據絕對人數優勢。

除了上述兩個機構外,還有一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在美國,法律規定國民銀行(在通貨監理署註冊的商業銀行)必須加入聯邦儲備銀行系統,而在各州註冊的商業銀行則可以不受美聯儲的管轄。但是事實上由於美聯儲旗下的商業銀行的資產在市場上佔據絕對的數量,因此那些不加入美聯儲的商業銀行在各種政策方面也不得不向美聯儲看齊。

中央銀行調節市場擁有三大法寶,分別是利率、貼現率和再貼現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而這三樣均由聯邦儲備委員會所決定,又加上美元在世界上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因此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主席被稱爲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要仰仗他的鼻息生存。

艾倫格林斯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94年1月21日。格林斯潘來到白宮,這位聯儲主席來到特區是爲了拜訪總統克林頓,他帶來了一個特殊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加息。

此時的美國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已經實現了一年半的經濟增長,這幾乎是所有人喜聞樂見的。但是一直緊盯市場的美聯儲發現,由於低利率政策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剩,美國可能很快步入到通貨膨脹的危險境地。在和同事們商討之後,格林斯潘做出加息的決定,這次來華盛頓是爲了通知總統和他的幕僚團隊一聲。

“加息?你不是在逗我吧?”正如格林斯潘預料的那樣,對經濟知識一知半解的政府官員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這次出聲發問的是副總統戈爾。雖然他身後有龐大的經濟幕僚團隊,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美聯儲居然在這個時候做出加息的決定。

副總統的質疑是有道理的,在美國的歷史上。每一次小規模的加息通常意味着一輪加息週期的到來,而市場也因此形成了這樣一個預期。如果這個預期最終實現,那麼長期利率就會因此而大幅上漲,最終的一個結果就是債券市場崩潰,到時候勢必形成經濟“硬着陸”的局面。

經濟學意義上的硬着陸是指在控制通貨膨脹的過程中,經濟增長因爲信用、流動性等因素的緊縮而發生停滯。甚至是呈現出一個衰退的局面。與之相對應的是軟着陸,即在控制通貨膨脹的過程中,經濟的增長仍然能保持一個適度的增長。

對於副總統的質疑,格林斯潘在來特區之前就已經充分地考慮過這個問題,事實上在他看來。當前首要考慮的問題並不是債券市場,而是股市的表現。如今標普500指數已經達到創造歷史的470點左右。是時候該對它進行調整了。

“副總統先生,你可能有所不知,長期利率主要受到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進行加息,市場就會明白我們是對物價變動保持了足夠的警惕,這樣一來市場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勢必會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長期利率就會下降。我個人認爲,這次加息對債券市場是個較好的消息。”格林斯潘侃侃而談道。

他自然有資格說出這番話,要知道他在就任聯儲主席之前就一直在紐約儲備銀行做經濟顧問,浸淫在市場上的時間遠遠比那些經濟幕僚長,考慮市場的反應也自然比這些人更全面。

長期利率即融資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資產的利率,資本市場長短期的分別通常以一年爲限。由於國債的流動性較強,因此通常把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作爲長期利率的標識,其中十年期的國債收益率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風向標,也決定長期利率的走向。

必須要說明一點的是,美聯儲在做出經濟方面決策的時候具有很高的獨立性,就好像這一次格里斯潘來到白宮,他的任務就是向政府的相關人員通知美聯儲即將做出加息的決定以及說出加息的緣由來說服政府。即便是政府人員對此有異議,但最終美聯儲還是會加息的。

“但願如此!”戈爾回頭望了他的經濟顧問一眼,見這個來自伯克利大學的女經濟學家泰森微微地搖了搖頭後,轉過頭深深地望了格林斯潘一眼,“希望市場不要對此做出太過敏感的反應。”

格林斯潘滿是皺紋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微笑,對於能這樣說服政府,他自然是非常滿意的,剩下的事情就是美聯儲自己的事情了。

兩個星期後,在1994年2月4日,在主持了公開市場委員會後,格林斯潘建議進行小幅的加息以抑制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至於加息的幅度定在了25個基點

需要說明的是,美聯儲調整利息的方式是通過對聯邦基金利率的調整來實現的,這個基金是由美聯儲成員銀行爲調整準備金頭寸和日常票據交換軋差而形成的,裡面的資金由會員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和票據交換軋差的盈餘組成。由於聯邦基金拆借無需擔保。利率低於官方的貼現率,因此這個基金的資金拆借量很大。久而久之。這個基金上的同業拆借利率就成了美國同業拆借利率。

由於銀行經營有風險,因此幾乎所有國家的法律中都規定銀行在吸納儲戶的資金後必須向中央銀行上繳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資金就叫做存款準備金,以備未來破產時賠償儲戶所用。而商業銀行往往在這個過程中還預留一部分的資金,這部分的資金叫做超額準備金。

因爲銀行的存貸資金每天都在變化,因此在法定準備金方面每天都可能有多餘或者缺少,這個時候就可以向其他銀行借入或借出資金,就形成了同業拆借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拆借的利率,即便是一天(隔夜)也都是有利率的,也就是同業拆借利率。

當美聯儲在聯邦基金中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聯儲拆借的商業銀行可能會轉向其他商業銀行拆借資金,但是美聯儲可以在公開市場上拋出國債,吸納其他的商業銀行過剩的超額準備金,通過這樣反覆的操作。最終將市場上的利率拉到他們想要的位置。

華夏則是大大不同,基本上中央銀行監測市場時,發現有必要上調或者下降利率的時候,往往一紙公文就解決了問題。這種非市場化的行爲危害極大,因爲不是由供求關係來決定資金的成本,往往在調整前後對實體經濟傷害特別大。

話說回來。之所以美聯儲這次加息25個基點,就是想通過比較“溫柔”的幅度來修正市場,因爲對一個上千億美元的市場而言,這樣一個幅度的加息已經有足夠的力度來影響市場了。

只不過這一次格林斯潘錯在了對債券市場的估計上,事實上當美聯儲宣佈加息的時候。標普500的指數從480點下降到469點,重挫2.27%。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也正如他預料的那樣,開始進入調整通道,曾經一度下挫到435點,至少從股市上來看,他的邏輯很成功。

而在長期利率市場,原本格林斯潘的設想是通過加息來打消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即由於預期的降低導致長期利率的下降,最終投資長期國債的收益會上升。但是由於對衝基金這幾年的迅猛發展以及在長短期利率之間做了大量槓桿而形成的影子銀行系統的影響下,債券市場的發展遠遠不像他想的那樣去運行了。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對衝基金遠遠不能滿足投資債券所取得的那一點點收益,因此他們大規模地在國債期貨市場上建倉,由於國債價格的波動性很小,因此這些對衝基金能運用的槓桿極其高,普遍有100倍之多。即一張面額100萬美元的長期國債,在期貨市場上只需要1萬美元就可以買賣,而貪婪的對衝基金甚至連這1萬美元都不願意出,而是通過經紀人借出這1萬美元。

在做對市場的時候,這種借貸關係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方向和市場完全相反,那麼經紀人爲了規避風險,必然要求加入更多的保證金,如此一來,對衝基金們爲了迴避通脹的風險和維持保證金,必然要將手中的頭寸輕減。

問題來了,沒有哪個市場能像債券市場一樣容納這麼多的資金量(貨幣市場除外),要是對衝基金們一窩蜂地拋售債券,又有誰來接盤呢?如此一來,接盤的人少於拋盤的人,那麼賣出的一方爲了成交勢必將價格一再壓縮,最終債券期貨甚至是債券的價格都將跌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甚至會引起整個市場的大崩盤。到時候,這些對衝基金就可能輸得精光!

這一切,都源自於美聯儲一次超乎預期的加息!。)

第70章 國債收益率的奧秘第26章 瑞典失守(一)第171章 史上第一多逼空(二)第227章 另一個戰場第266章 賭場風波(四)第40章 聖誕戰役(一)第99章 綠光資本第506章 登門拜訪第259章 暗流洶涌第28章 亮出獠牙(三)第214章 塵埃落定(三)第67章 複雜的期權賭局第151章 遊輪酒會(四)第210章 前倨第194章 總統間的對話第206章 佔領獨立廣場(二)第71章 量子基金這一年第201章 神秘來客第524章 生死時刻(上)第328章 葡萄牙債務危機(一)第158章 山雨欲來第400章 土地拍賣(四)第1章 時空隧道第23章 加息的反向邏輯第381章 英雄末路(六)第56章 影子銀行第125章 韓元淪陷第126章 一小時狂賺6.5億刀第240章 要求懲治港奸第172章 史上第一多逼空(三)第185章 黑卡的邀請第155章 最後的衝擊第147章 大佬聯手第23章 如何對待港商第131章 最後的救贖(五)第七十三章第23章 開始收官第478章 先期救市(二)第203章 門牙事件(二)第483章 羣魔亂舞(一)第110章 第一根陽線(一)第30章 暗流洶涌(二)第52章 推高油價(二)第463章 絢爛與毀滅第216章 人民幣要貶值?第323章 請你兜兜風第24章 再次重逢第69章 萬塔計劃第28章 招攬第499章 頂級較量(十一)第525章 生死時刻(中)第331章 威逼利誘(下)第102章 兩分的市場看法第451章 小鬼難纏第443章 你不能殺他第295章 歐洲財團(八)第252章 “官”基大戰(十二)第253章 小基金之死(一)第377章 英雄末路(二)第75章 巨人倒下(四)第105章 做多的索羅斯第411章 鴻門宴(上)第515章 一定要找到他(上)第70章 密謀第204章 參議國是第126章 財務發佈會(三)第169章 煽風點火第253章 小基金之死(一)第323章 請你兜兜風第182章 港商騙子第13章 伊比利亞火腿第162章 鉅虧的量子基金第163章 加倍的進攻第66章 成立基金第547章 天網恢恢第522章 力挽狂瀾(上)第43章 易手(二)第14章 時金柱第34章 三方合力(一)第111章 韓國銀行的反應第53章 單行證第179章 刺殺總統第19章 最長的一天(五)第35章 鐘意推上前臺第199章 黨內大佬第252章 恐慌蔓延第16章 密謀出路第302章 都柏林第110章 第一根陽線(一)第76章 日本人來了第7章 元沅芷第36章 前哨戰(四)第47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57章 小基金之死(五)第35章 前哨戰(三)第548章 疏而不漏第1章 進軍風投第536章 當頭一棒(一)第117章 香港財神第36章 斯坦利的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