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打八旗 分田地

如果乾隆也在場,多半會命人把老農砍了,滿門一併抄斬,原因是將糧食產量與官員頭髮比較,這不是咒罵大清雅政麼。

要是今年糧食絕產,是不是說辮子沒了,大清要亡?

大概率老四鬼子幹得出這事,因爲老傢伙有點走火入魔,連人家自稱古稀老人都落個滿門抄斬。

清字前面除了個大字,甭管加什麼字,統統砍頭沒商量。

不過就算乾隆不在場,換其他人在,肯定也不悅的。

畢竟老農這比喻法有點過份。

這年頭,除了湖廣的長毛番賊,誰頭上發多?

可賈六是什麼人?

別說拿他頭上那一撮發比了,就是拿他別的地方比,也沒意見。

或許還會沾沾自喜呢,因爲別的地方髮量比頭上多。

還他娘自然捲,英格來西那種。

問題很嚴重啊,形式也很嚴峻!

老農的意思顯然是說今年的秋糧收成不會好,原因是打五月開始天氣一直炎熱,導致包括水稻在內的大多數農作物受到影響不結果,不包漿。

個別地方甚至因爲乾旱顆粒無收。

去年京畿就發生過大面積洪澇災害,當時賈六還親自帶人戰鬥在東陵抗洪一線,也因此事蹟得到了乾隆六兒子永瑢的讚賞,也纔有了之後已經封刀當管委會主任的賈圖魯再次出山,從而以平定教亂再鳴天下,陰差陽錯的混成了大清三巨頭之一。

說起來,挺感謝永瑢那小子的。

可惜這小子命薄,宮亂當夜被歸太一刀給天誅了。

這會可能也在賈六身後飄着。

冤有頭,債有主嘛,不是你鬼子六煽動八卦教衝闖禁宮混水摸魚,人六阿哥能殉國麼。

但這對於迷信的賈六而言,都不是問題。

糧食問題,纔是大清根本問題,也是直隸穩定的現實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他詳細詢問下,幾位農戶都給出今年稻子產量可能減產四成,甚至五六成的肯定回覆。

賈六高度重視,立即指示丁慶組織人手將方圓十里所有稻田都看一下,看是否稻子長勢都跟這片一樣不如人意,還特別強調要注意是否有絕產的地畝。

調查要實事求是,既是調查情況,當然不能只調查好的,不調查差的。

長的,沒長的,一塊看,一算測算,才叫科學嘛。

不講科學,那是要失人心,要亡大清的。

結果很快報過來,都跟賈大人看的這片稻田差不多,長得很差,麥穗十有五六都是癟的。

聽了丁慶的彙報,賈六心事更重,去年京畿地區糧食減產,百姓們還能咬牙撐一撐,今年要還是這麼個情況,百姓們還能堅持?

他是總督大員,年收入高達一個億,他可以堅持,僅靠種地過日子的百姓哪裡能堅持。

眉頭緊皺的賈六虛心討教那幾位抽了自己快一盒煙的農戶們:“老人家,過往水稻每畝產量是多少?”

按農民專家們的說法,過往水稻產量年成最好時,大概一畝地能收到三石,也就是400斤出一點。

一般的話也能收到接近三石,350斤往上一點。

取平均值,每畝產量應該在370斤左右。

如果今年產量總體減少四成,那一畝地只能收220斤左右。

這個產量是非常駭人的。

賈六前世時由於化學農藥這些科技的輔助,水稻產量能達到1200斤往上,年成好甚至能收到1500斤。

當然,主要是平原地區,其它地方通常是對半腰折。

小麥的話,有1000斤就是高產量了。

也正是因爲科技,才讓中國人民徹底吃飽飯,告別忙時吃幹,閒時喝稀的苦日子。

所以要感謝科技,而不是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

現在的糧食產量,那真就是極度危險的,萬一減產屬實,後果更是嚴重。

顧不得多想,賈六立即對周圍村莊展開隨機調研,發現大多數家庭的人口不是五人,就是六人。

也就是一對夫婦供養三到四個子女。

不包括老人,老人一般都是自己種幾三畝地,實在種不動了輪流平均在兒子家過,或專門在一家,其餘子女給予糧食補貼。

子女多,其實跟傳宗接代這個思想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因爲沒有措施。

有兩家子女更是多達九個,十個。

賈六隻能取平均情況估算。

按一個人一頓吃四兩飯算,一天兩頓就是八兩,一家五口一天就得四斤米,一年需要1400斤米,就是一個家庭至少需要種五畝地才能保證一年口糧最低需求。

卻不包括上交國庫的田稅,以及府縣的各種苛捐雜稅,以及其它需要拿糧食換取的生活物資,如油、鹽、菜肉、穿的衣服、鞋子、農具什麼的,所以一個家庭至少要種十畝地才能保證一家老小不被餓死。

想發財是不可能的。

這還是照年成最好時的糧食產量計算。

現在京畿以東地區因爲天氣原因造成莊稼減產,意味下半年至來年開春之前,京畿以東諸府肯定會有糧荒。

如果不妥善處置,弄不好就會餓死人。

不死人,是賈六對官員的最低要求。

出了這種事,那就得殺頭,不是你地方官員說工作不到位就能搪塞糊弄過去的。

正與丁慶等商量如何提前預防有可能到來的糧荒,確保直隸大開發不會受到影響時,賈六又得到了一個讓他意外的情況說明。

就是他剛纔交談的這些農戶,實際都不是田主,而是佃戶。

原因是京畿以東地區數府的所有土地,都在國初叫八旗圈了去。

因此,在京畿以東地區的原土地主人要麼當了旗人的包衣,要麼就是成了旗人的佃戶。

佃戶,就得額外再交一份糧食給主家。

這就使得賈六先前心中模擬的糧荒圖被徹底推翻,一個五口之家想要在這片土地生活下去,他們至少要耕種15畝地才能勉強活着,連帶着這個糧荒根本等不了年底,很有可能會在入冬之後就爆發。

“大人,如果整個京畿以東地區糧食收成都跟這地方一樣,那卑職建議馬上由省裡調集糧食於諸府州縣囤積,一旦糧荒,可以平價或低價或賣,或借於災民,使他們能夠度過災年”

丁慶是刑偵領域出身,但作爲有二十多年一線工作務實經驗的官員,他都不用想就給出了最便捷的解決辦法。

賈六點了點頭,由更高級的官府調撥糧食用於求災的確是官府職能之一,可問題是京畿地區恐怕沒有太多糧食能夠用來救災,而且京畿以東地區涉大小府州縣二三十處,百姓人口數百萬,光靠直隸官府的運輸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及時將糧食運過來。

哪怕提前一兩月也是如此,不管什麼朝代,交通限制的不僅是經濟發展,同樣也限制了救災能力。

災區如果需要十斤糧,那路上消耗的就有二十斤。

有心無力,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因此很多時候發生災荒,哪怕朝廷意識到必須救災,可往往都無法及時將糧食運到位,發到位,從而導致民變向不可挽回的深淵滑去。

更休說有太多貪官污吏從中大撈特撈了。

前明官員的漂沒就是一絕。

靠災民自救,更是笑話。

就算賈六現在全面放開山海關讓災民到關外討個活路,也未必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到地方。

因爲,路上也要吃的啊。

到地方不可能立即就有吃的,也需要糧食撐下去,有地方住,有種子農具開荒。

思來想去,意可以讓直隸佈政衙門放風給附近省份以及本省的大小糧商,讓這些糧商往京畿以東地區運糧。

“大人的本意是好的,但這麼做卻會讓京畿以東地區的糧價飛漲,百姓怕是買不起。”

丁慶的看法商人逐利,人家大老遠把糧食運到災荒之地,圖的可不是救人,而是發財。

糧價飛上天去,以往三文一斤漲成三十文一斤,普通百姓誰買得起?

如此總督大人的好心就會變成壞心,間接導致災區情況更嚴重,流民四起就在眼前了。

賈六沉思片刻,卻是決定就讓商人運糧來,因爲商人動員的力量遠比官府更大。

本質上這個時代的層層官府不僅行政運行效率低下,動員能力更是極低,對救災的積極性也不會太高。

大部分官員甚至只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求流民不影響他的地盤即可,哪會好心幫助鄰居分憂。

吃飽了撐的。

商人就不同,他們逐利,只要有錢賺,精神頭子比當皇帝還來勁。

但是又不能真的讓商人哄擡物價,讓本就雪上加霜的災民遭到滅絕性打擊,賣房賣兒女的。

如此,就需要他這個直隸一把手進行行政干預。

絕對不能打壓糧價,這會讓商人不再有往京畿以東運糧的積極性。

老話說的好,哪怕賣兒賣女能換口糧食,也比全家死光的好。

打壓糧商,壓制糧價的結果就是讓災民們連口高價糧都吃不上,要不等死,要不就是造反。

所以,賈六提出“補差”方案。

讓商人們賺到合理利潤,保持積極性,同時也不讓百姓利益蒙受巨大損失。

說白了,比如臨渝縣現在的糧價是三文一斤,商人要賺錢,也要運輸費用,損耗等,那可以允許他們的糧食售賣價在十文或者更高一些,但要保持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值內。

然而百姓購買的糧價仍維持在三文,或者五文,其中的差價就由官府承擔,就是他賈六這個直隸總督來承擔。

如此做法,再加上地方自救,當是能度過災荒,確保災民不會變成流民,流民不會變成流寇。

至於需要補多少差,填多少銀子進去,賈六隻能咬牙默默承受。

誰讓他是直隸百姓的青天老爺呢。

丁慶想了想,道:“如果大人執意如此,那卑職建議可以給各地糧商一個誘餌。”

“誘餌?”

賈六不太理解。

“就是甜頭的意思,”

丁慶解釋大人正在搞北洋通商,而通商就需要大量商人前來天津與西洋各國開展貿易。

衆所周知海貿有巨利可圖,如此總督大人是不是可以海貿特許經營爲由,讓那些商人以低價甚至賠本來完成這次救災的計劃呢。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丁主任很有頂戴商人的前途啊。”

賈六真是對丁慶刮目相看,雖然對方是副主任,但他向來不對任何人使用副這一稱呼。

這個方案很眼熟,似乎那位頂戴商人就是靠賠本運糧同左大帥搭上關係,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的。

建議很好,非常之大膽,也非常之漂亮。

糧食就是高價賣上天,能和海貿比?

而且這個甜頭還能讓賈六培養出以自己爲代言人的財團,財團的力量哪怕對日後的國家有害,對現在的賈六卻是絕對的元嬰級法器,用好了,老四鬼子就得到崇文門掃大街了。

不用說,這消息一放出去,恐怕周邊省份往京畿以東運糧的隊伍能擠滿道路,絡繹不絕,根本不用擔心秋糧欠收導致的嚴重後果。

當下寫了公文將京畿以東地區糧食嚴重減產,可能會爆發糧荒的事告訴二把手楊景素,讓老楊趕緊以直隸省名義同周邊省份糧商,包括本地糧會談判,重點是將運糧一事同海貿特許結合。

談判一有結果,就要立即組織各地商人往京畿以東地區運糧,其它地區佈政衙門也要派人摸排,確保各地糧食充足。

寫完公文吹乾之後,叫人馬上快馬送往保定。

之後卻對丁慶說此事治標不治本。

丁慶聽了這話也是疑惑:“百姓能有糧食度過災荒,已是大人仁政,何以大人還有治標治本一說?”

“我的意思是今年這事叫我碰上了,我給解決了,可以後呢?難道年年都要如此?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

說完,賈六看向眼前成片成片的良田,從兜中取出裝煙的鐵盒,打開看發現還有一根,不禁緩緩拿到嘴邊用火摺子點上,吸了一口吐出,再吸再吐,隨着菸捲燃燒到食指底端,終是拿定決心道:“想要治本,只有一個辦法。”

丁慶好奇詢問:“什麼辦法?”

“分地到戶!”

賈六用大拇指同無名指夾起指甲長的最後一段菸捲,狠狠抽了口又狠狠丟在地上,再用腳尖狠狠的碾了碾。

他要分地。

分誰的地?

當然是八旗的地!

第988章 血戰大淩河第485章 八旗鹿正肥第725章 宗室出征第580章 第五百八十九文章 中國第三個聖人賈第692章 我革自己的命第644章 炸一炸聖祖爺第289章 請大將軍上路第934章 六子來了不納糧第752章 還是老滿好啊第688章 這單子,我接了!第52章 隊長,想當官不?第661章 讓皇上講幾句第6章 愛新覺羅大老表第446章 漢軍前鋒營第220章 國賊全在滿八旗第432章 富中堂拳打乾老四第826章 鬼子六也不是好鳥第332章 軍機處辦不了第735章 大清有我就夠了第540章 媽媽,來老客了第627章 別怕,哥是大官第491章 第一巴圖魯第223章 朕能靠誰?第568章 長毛!第34章 成績好有什麼不對第657章 大孝子 好大哥第1020章 我幫你們問問第241章 賈佳額駙,人傻錢多第574章 賈大人的後事安排第821章 竊國大盜陳家洛第285章 忍辱負重挨一槍第654章 大哥,沒想到你是這種人!第908章 老富出馬,一個頂三第1011章 漢光一號第856章 王爺是漢奸第622章 督撫的官方會談第1010章 陛下,是演習!第243章 賈大人又高又強第96章 好漢,反清復明嗎?第292章 你隨便,我不介意第110章 溫中堂在那邊!第885章 皇上,臣要做報告第498章 皇上,鬼子六不是好人吶第172章 日月山河小金川第635章 老鄉,過來聊聊啊第469章 第一桶金第650章 和聖祖爺交個朋友第397章 大清是愛新覺羅的大清!第299章 能取保候審麼?第1008章 皇上怎麼可能是假的呢!第93章 志同道合,共盟進步第135章 巴圖魯鬼子六第522章 不出錢也敢說忠君?第89章 錢,是不可能退的第1019章 形勢大大的好第642章 有聖祖在,不必擔心錢第751章 我們之間的友誼還純潔嘛第209章 督撫互助會第592章 我爲元嬰斷青天第799章 末將還是用行動表示吧第417章 賈大人說話才管用!第649章 額駙,下官記錯了!第475章 鬼子六生兒子第693章 我投自己一票第571章 盯着我眼睛說第407章 皇上造反了?第865章 好阿瑪第515章 愛新覺羅世凱*六子賈第866章 秘密調查組第890章 喝茶,喝茶第324章 世凱帶兵有方第36章 金川軍前走一遭第151章 很衝的鬼子六第878章 後宮不幹政第558章 少爺,給錢第92章 手拉手共同進步第187章 額駙就不能入會了?第319章 北京來人了第510章 少爺,不要滿裡滿氣第303章 不孝子啊!第256章 我是個滿清人第299章 能取保候審麼?第298章 和大人說天塌不下來第1021章 半夜雞叫好皇帝第124章 得找個副會長第673章 研究研究才行第583章 你就是英親王了第876章 鐵拳行動第503章 老太爺放心吧第245章 請我賈佳世凱先!第985章 皇上您要打招呼啊第930章 富哥永遠值得信任第992章 皇上親爸爸是誰?第118章 要讓皇上愛我們第815章 皇上口諭,好生伺候第79章 做官必須手下強第626章 你完了第903章 富爸爸,點到爲止!第962章 阿大人的第一桶金第604章 曲線救國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