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

曾元裕調動中原唐軍主力,在申州和王仙芝主力大戰,義軍慘敗。王仙芝見形勢危殆,爲了保存義軍實力,迅速南撤,向安州方向進發,誰知兵至應山,想就地宿營,讓將士們歇口氣,二邊山坡上,張貫、周岌從左邊殺來,王建、晉暉從右邊殺來,二路夾攻,勢不可擋。王仙芝只得指揮義軍迎戰這二枝生力軍,一場混戰下來,義軍又折損了近萬人馬,王仙芝無心戀戰,命令義軍擺脫包圍向安州方向速進。張貫等掩殺一陣後,開始打掃戰場。

傍晚時分,王仙芝率領二萬多殘兵來到安州城下,義軍一迭聲喊叫着,要守城義軍開門,只見城樓上突然出現無數燈籠火把,火光中,楊復光、雷殷符、劉巨容、劉漢宏等人一陣狂笑。監軍宦官楊復光尖叫起來:“王仙芝,安州己經被我們所奪,你死到臨頭,還想抗拒天兵?”王仙芝揚鞭大罵:“楊復光,你這個卑鄙小人!惡鬼還魂兇十倍,你只不過是李唐的一條瘋狗,總有一天,你會遭報應的!你會死得很難看!”

楊復光惱羞成怒,尖叫着:“快給我放箭,統統射死這幫賊寇!”城上矢石如雨,王仙芝連忙下令義軍後撤,他略一思索,決定轉兵鄂州,再沿江東下,到江州一帶和曹師雄的兵馬會合,恢復義軍元氣。

王仙芝的東進計劃無疑是一個積極的發展戰略,但是連續作戰、長途行軍,義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大下降,二萬多人裡,將近一半是傷病員。只好在長江北岸走走停停,因爲義軍曾在這一帶活動過,所以百姓們對義軍非常友好,有不少百姓參加了起義隊伍。

到達蘄州時,王仙芝所帶的人馬增加到了五萬多人。但倉促之間,很多義兵沒有刀槍,就用簡陋的農具當作戰武器,也缺少進行訓練的時間,戰鬥力不強。原來的軍需物資都在申州大戰時丟在戰場上了,所以此時的王仙芝義軍,糧草斷絕,幸虧靠當地百姓的捐助,才勉強打發着過日子,義兵只得用樹皮草根充飢,很多人面黃肌瘦。

曾元裕在申州給王仙芝義軍重大殺傷後,兵分三路向駐紮在蘄州一帶的王仙芝義軍撲來,楊復光、雷殷符、劉巨容、劉漢宏從安州出兵,陳兵在蘄州南面的長江北岸,阻止義軍渡江南下江州,張貫、周岌、王建、晉暉率軍直趨蘄州,曾元裕、張自勉、齊克讓、費揚、羅勝率大軍從黃州、蘭溪方向包圍義軍,三路唐軍形成了鉗形攻勢,義軍五萬多人危在旦夕!

蘄州城外義軍大營裡,王仙芝獨自枯坐中軍帳,想起跟隨自己征戰的大將,沒有一個在自己身邊,曾經的十幾萬大軍,現在星落雲散,不勝悽惶。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王仙芝不愧是一代豪傑,他強忍着內心的傷痛,不顧連日的辛勞,依舊像往常一樣,飯後就到各營巡視。

王仙芝看到一名義兵坐在地上,用手掌用力擦着一面旌旗,擦了一會,把手放在盛水的瓦罐裡,浸溼了再擦旌旗,一會兒,旌旗上的“天補平均”四個大字又變得明亮起來了,義兵笑了,露出了二個深深的小酒窩,非常可愛。王仙芝走到這個義兵的身邊,問道:“小兄弟,你在軍中擔任什麼的,爲什麼要擦這面旌旗呢?”

那位義兵看到王仙芝來到自己身邊,連忙站了起來,挺直了身軀,答道:“報告大將軍,負責這面旌旗的旗手在申州受了重傷,不停地流血,臨死前,這位兵哥把這面旗幟雙手捧着放在我的手裡,要我一定要把這面旗幟保護好,帶着旗幟跟大將軍繼續征戰四方,爲百姓造福。”

王仙芝聽了,不禁眼角溢出了淚花,多好的戰士啊!有這麼好的戰士,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也一定要堅持住,把隊伍帶下去,和敵人鬥爭到底!他親切地問這位義兵:“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老家在哪兒的?今年多大了?”

義兵高聲回答:“報告大將軍,我姓魯,沂州人,沒有名字,今年15歲。父母被可惡的財主逼着乾重活,在我七歲的時候就都死了。一個好心的鄉親將我收養,叫我小魯,後來,這位鄉親也生病死了,大將軍帶着起義軍到了我家鄉,我就參了軍。”

王仙芝聽小魯這麼一說,勾起了他對家鄉長垣的回憶,三年前,爲了反抗官府的橫徵暴斂,在饑民遍地的情況下,他登高一呼,在長垣起兵,應者雲集。他還記得妻子孫梅在起兵時激情的聲音,這一切,彷彿就在昨日,一直銘刻在心中,化作他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極其殘酷的戰爭環境裡,憑着對家鄉父老鄉親的愛,憑着起兵時對將士們的鄭重承諾,一路走到了今天。現在遭多路唐軍圍攻,勝算可能是零,突圍出去可能很小。四野茫茫,渡江船隻難以收集,九江江面被唐軍封鎖,只能望江興嘆!四面都是強敵,義軍像一隻迷路餓獅,要對抗即將到來的羣狼的圍攻。

此時此刻,王仙芝多麼希望能讓義軍弟兄們吃上一頓飽飯,哪怕吃上幾口冬瓜之類的東西,可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看到的只能是陰沉沉的天空,春寒料峭,一陣寒風吹來,小魯不禁打了個冷顫,王仙芝連忙用自己的身體擋着吹向小魯的寒風,對小魯說道:“小魯,你是好樣的,不愧是齊魯的一條好漢。你現在還小,這次戰鬥,我看你就不要參加了。你喜歡這面旗幟,我就送給你,我安排你到附近老鄉家生活,再過幾年,等你長大了,再來投奔起義軍,也不晚。”

小魯把臉一昂,嘴一翹:“大將軍,別的我都聽你的,這個我不能答應。我要永遠跟在你身邊,你走到哪兒,我這面旌旗就舉到哪兒!”

王仙芝不禁心頭一熱,二手緊緊地把小魯摟在懷裡,拍着小魯的後背說:“好孩子,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堅強的孩子,叔叔答應你,一直帶着你走,你就爲叔叔舉這面旌旗吧!”

“得令!”小魯高興地說道。

數日後的一個深夜,王仙芝在帳中凝神思索義軍行動的方向,根據各方收集到的情報顯示,唐軍分三路大軍向蘄州撲來,其中曾元裕統領的黃州、蘭溪一線唐軍力量最爲強勁,不能和此敵硬打。王仙芝考慮再三,決心先和楊復光一路廝殺,力爭大軍渡江,南下江州,和曹師雄部會師,爾後從東到西橫掃江南的廣大地區,構築新的發展基點。但現下糧草奇缺,兵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新兵連刀槍也拿不穩,雖說是五萬多人馬,其實能征善戰的也就萬把人,派去和曹師雄聯繫的人員杳無音信,不絲不祥的預感爬上了王仙芝的心頭。

王仙芝畢竟是一個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在這樣險惡的環境裡,依然頭腦清醒,臨危不懼。時不我待,他立即作出了決定:大軍馬上開拔,到黃梅一帶一邊休整練兵,一邊籌集船隻,準備渡江南下江州。如果此計不成,就轉兵東進宿松,強攻舒州,再拔廬州,獲取給養,再一路向北,盡全力和毫州的孟楷部會合,開創農民起義的新局面。想到這裡,他馬上奮筆疾書,請孟楷接信後立即率兵南下廬州接應,寫完後,派了二名親兵立即出發,送到毫州孟楷處。

王仙芝走出營帳,吩咐親兵通知各部將領,緊急動員起來,所有人員輕裝上路,經永寧向黃梅地區開拔,收集船隻,準備渡江南下江州。

望着黑黝黝的天空,王仙芝似一尊鐵鑄銅澆的羅漢,矗立在江淮大地上,任你風吹雨打,都紋絲不動。王仙芝心裡翻江倒海,恨透了腐敗透頂的李唐王朝,暗罵道:*養的曾元裕、楊復光、張自勉,你們來吧,老子在黃梅等着你們!

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