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是關東六國中真正與大秦殺得難解難分的強勁對手,戰國初,趙武靈王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使得國力大增,趙國的軍隊也成爲了僅次於帝國軍的精銳之師,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改變這一切。
這個人就是武安君白起。
帝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將領白起在長平一戰中擊敗了趙國的六十萬大軍,趙國的統帥趙括被殺,六十萬降卒全部被坑殺,自此之後,趙國的國力大減,帝國也由此開始了征服天下的道路。
大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叛亂舉事之後,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領兵攻打原屬於趙國的領地。武臣到達邯鄲,就自立爲趙王,陳餘做大將軍,張耳、召騷任左、右丞相,在周文率兵攻進函谷關之時,陳勝曾催促武臣向西進攻,卻遭到了拒絕。
第二年,陳勝被章邯擊潰,隨着王離的北方軍團南下,趙地的叛軍內部發生了激變,大將李良在接到勸降信後殺死趙王武臣歸附,得到這個消息,輔佐武臣登上王位的叛軍大將張耳、陳餘又另外立了趙王歇爲新王。
這個時候,距離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已經將近一年了,起初追隨的一大批叛軍首領現在已經所剩無幾,張耳和陳餘是剩下不多的兩個。
這兩個人都是原來的魏國大梁人。張耳年輕的時候還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的食客,後來因爲犯罪出逃,得到了外黃縣的一個富商的賞識,這個富商不但將女兒嫁給他,同時出資幫助張耳重建名聲,讓張耳出任了外黃令,由此擠身成了魏國貴族之列。陳餘在年輕的時侯喜好儒術,並長期在趙國遊學。和張耳一樣,陳餘的老丈人也是一個鉅富,所以這兩人不但有才名,而且有相當財力作後盾。不過由於陳餘比張耳年輕一個輩份,因此一直尊重張耳爲父執輩,兩人成爲忘年之交,再後來帝國統一天下之後,爲避朝廷的追捕,張陳兩人就化名在陳縣做裡監門,有一次因爲裡吏責怪陳餘辦事不力,要用鞭子打陳餘,陳餘畢竟年輕大怒之下便欲起身反抗,幸被張耳用身體阻攔,結果鞭子打到了張耳的身上,兩個人由此結下了過命的交情。
不過,就算張耳、陳餘再有才幹,傅戈也不認爲他們會成爲帝國的頭號敵人,既然他們連王離這一支軍隊都打不過,那麼他們更不可能是大將軍章邯的對手。所以,當他聽到大將軍並沒有率軍繼續進攻彭城的楚懷王時,心頭就‘咯噔’一下,項梁是因爲驕傲輕敵而落敗的,章邯呢?他莫非真以爲楚地除了項梁之外就再無英雄了嗎?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雖然只是老百姓們的謠傳,但卻也並不是完全一點根據沒有,在戰國時的七個大國中,楚的疆域是最廣闊的,楚地的民風也是極剽悍的,其它的幾個國家,韓、魏、趙三國是由春秋時的大國晉分裂出來的,它們的國土狹窄而且還交錯在一起,沒有拓展的空間,齊國雖然是東方泱泱大國,但在齊桓公稱霸之後齊國便固步自封一直沒有什麼大的作爲,想來齊地的人最大的目標也不過是作一方諸侯。至於北方的燕國,它的立國最晚國力也最弱,若不是地處邊陲、若不是曾經擁有過樂毅這樣的名將,燕國早就像中山國一樣被吞併了。
帝國真正的對手是誰——。
在項梁倒下之後,叛軍中又會推舉誰來擔當首領?
當傅戈這樣想的時候,兩個熟悉的身影躍入他的心頭,項羽和劉邦。
在衆多的叛軍首領中,項羽和劉邦不過是後起之秀,但他們的才能卻是無法預期的,如果傅戈沒有記錯的話,項羽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敗過一次,東阿、城陽、濮陽、雍丘這幾次大戰殺得帝國軍隊大敗,同時,他的血腥屠殺手段也讓人感到分外的恐懼。
對於傅戈來說,東阿永遠是無法忘卻的一段記憶。 對於劉邦來說,蕭縣的那一仗又何嘗不是,比起威名赫赫、勇冠三軍的項羽,劉邦給傅戈的印象只有一個,這是一個精於計謀的‘無賴’小人,是的,無賴——,劉邦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只有用這兩個字形容了,蕭縣遭遇時他使的種種伎倆,東阿一戰時他配合項羽在側後偷襲,途經陳留時又指使兵士叫罵羞辱,這樣的行徑足夠擔當得起無賴這個稱號。
不過,就算是無賴,劉邦在傅戈眼中還是一方豪傑,他的手下聚集了不少的有才能的人,象樊噲、夏侯嬰、蕭何、曹參等都是足以讓其他人羨慕得不得了的人才,他們能夠會聚在劉邦那裡,這說明劉邦身上必是擁有獨具的魅力。
項羽有霸氣,劉邦善用人,相比於他們,傅戈又有什麼?
帝國校尉的身份嗎?當帝國也搖搖欲墜時,這身份縱再是顯赫,也不過是一頂虛無不中用的花冠。
不,至少傅戈還有信心。
一個人只要不失去鬥志,不失去希望,就算是面對再困難的境況,也能挺過來的。
這一年來,傅戈也曾好幾次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最後不都好好的活下來了嗎?只要是人,都會有弱點的,傅戈會有,項羽會有,劉邦會有,大將軍章邯也會有——。
項梁死後,失去了強勁對手刺激的章邯急於找尋下一個打擊目標,他選中了趙地的河北叛軍,他要用輝煌的勝利證明給朝廷的那一幫‘權臣’看,只有他章邯纔是帝國中興的偉大功臣,纔是堪比武安君的一代將才。
朝廷——,想到這裡傅戈嘆了口氣,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將軍章邯之所以做出渡河北上的決策,與朝廷人事的變動有很大的關係,聽說不久前,爲帝國一統立下無數功績的丞相李斯被下獄了,罪名竟然是他的兒子李由參與謀反。
李由謀反——,真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大陰謀!
一個死了的人還能反對帝國嗎?顯然不能,但正因爲李由死了,有許多事就說不清了,一旦有人蓄意陷害,加上在位的皇帝是個昏君的話,李斯縱是有百口也無法辯清了。
陷害李斯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郎中令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