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一切都是爲了子孫啊

呂哲心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疑問,華夏古代史對於西域的記載是從征服之後纔開始有,典籍中並沒有提起過關於西域各民族的來歷,因此也就無從瞭解西域各民族是本來就有的原住民還是從其它地方遷移而來。

西域是一個泛稱,西域也是華夏族羣在征服那片土地之後才強加上去的稱號,本地人或許並不是稱呼“西域”這個名字。

不過說實話,誰管那麼多呢,強大的一方本來就有對任何事物的命名權,就像是在英國人殖民全球的時候對各地的命名,那些地名還一直的沿用下去,連原本不是一個民族的阿三都被英國任命的印度總督強行捏合成一個民族。當然,那個英國總督沒有成功將複雜的民族真的捏合成一個族羣,倒是讓印度形成了國家意識最後獨立。

西方在發生一些什麼事情,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種羣向東方遷徙而來?呂哲比較好奇的是,大月氏不是在向西邊遷移嗎?那麼大月氏是不是與這些由西向東遷移的種族有過沖突?

目前漢國的情報線還沒有延伸到那麼遠,很多事情都是依靠傳聞。呂哲沒有在任何有關塞外的公文中看到任何大月氏的情報,不得不令他懷疑大月氏和那些向東遷移來的種族是錯開的。

世界歷史上存在很多遷移潮,而這種遷移潮一定是因爲戰亂纔會產生。要是按照真正的歷史階段,不但是西方的一些族羣在向東方遷移,東方的一些族羣也在西邊遷移,比如大月氏就是從東往西。

沒有呂哲的時代裡,先是秦帝國遭遇滅亡,後面又陷入諸侯混戰和楚漢相爭,華夏大地上也有一波遷移潮,遼東地區的人涌入了朝鮮半島,甚至有一部分華夏族羣漂洋過海跑到了倭島。根據倭島上的一些記載,首先帶去文化的就是在秦朝末期登上倭島的那批逃亡的華夏人。

在隨後。東晉南北朝時期又有一大批的華夏人逃亡前往倭島,隨後的五代十國又大量的人逃往倭島,所以倭島上的貴族真正使用的稱呼叫“華族”,一直到宋朝時期倭島還有前往大陸“渡種”的習慣。

事實上。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爲倭島民族是主要由東北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指歷朝歷代華夏人)、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逐漸遷移到倭島融合衍變而來。

什麼是渡種?就是倭島女人跑去大宋“求安慰”,懷上孩子之後立刻跑回倭島,而這些並不是倭島女人擅自的行爲,她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財力幹這樣的事情。是當時倭島貴族們的一種官方的集體行爲。這些懷上大宋子嗣的倭島女人回到本土之後立刻會成爲一些大名的女人,她們生下的孩子也會在其後成爲“天生貴族”。

呂哲原本以爲一些記載是在胡扯,可是別忘記他現在所處的年代,更加別忘了他已經有派人登陸倭島。

現在倭島上已經有一批原始人,那些原始人身材普遍是在一米二左右,過的是石器時代的生活,甚至是火的使用還沒有達到普及,大部分吃的是生食。

呂哲不是人類研究學者,搞不懂那些生活在倭島上的原始人算是什麼人種,但是一些記載上有提起過那些矮小的原始人就是倭島的先民。似乎是被稱呼爲蝦夷人或者馬鹿人,不過真正的倭島原住民在隨後的歷史發展中被人爲的淘汰(滅絕)掉。

就北征大軍歸回之前,漢國向倭島進發的船隊海航次已經超過上百,登陸的漢軍在九州島沿岸已經建立十來個基地。

漢軍的海航路線說來神奇,是呂哲記憶中有幾條航線能夠在非颱風季節安全地從大陸前往倭島,第一個被發現的海航路線是在朝鮮半島海域,也就是現代濟州島那條航線,第二條被發現的是現代琉球島到四國島的航線。呂哲本來也就是抱着試一試的心理,結果航線還真的被探勘出來,也纔有了後續登陸的事情。

目前呂哲的主要精力是在對內的各國合併上面。其次是塞外的戰事,壓根就沒有多大的精力關注倭島。他向一些相關人員的指示是,派遣專業探礦的人前往倭島尋找各類礦產,那些專業人士則由漢軍全程保護。

在倭列島上探勘礦產的主要方向是是集中在先行登陸的九州島上面。因爲登島的時間還不長,基地也大多是建設在海邊,目前並沒有多大的進展。不過呂哲一點都不着急,他很篤定能夠在倭島上面找到豐富的金銀礦,畢竟關於石見銀山、佐渡金山、富士金山的記載太過多了。

倭國列島的金銀儲藏量一直是在十六世紀之前都豐富到驚人,自華夏大陸與日本有經商往來。中原皇朝從倭島那邊由商貿往來的金銀佔到了全國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五。毫不誇張的說,一直到美洲被發現之前,倭島的白銀出產量佔到了當時世界的四成,後面還是因爲倭島戰國時代和幕府時代過度開採才逐漸枯竭。

呂哲將目光盯到海上自然有他的理由,不管是漢國還是即將出現的帝國,光是使用銅這一材料的貨幣絕對會形成畸形的貨幣後果,金、銀、銅三進位的貨幣改革勢在必行,那麼擁有足夠的金、銀、銅就是貨幣改革的一切前提。

倭島能夠大量獲得金銀,菲律賓的衆多島嶼能夠獲得難以想象的銅,這是呂哲目前所能想出來的掠奪目標,也是最佳的掠奪目標,畢竟兩個地方目前並沒有國家形式的存在,兩個地方又有大量的土著,依靠漢軍的戰力進行人口擄掠成爲奴隸,不就有現成的勞動力了嗎?那麼只要建立需求量足夠的船隻,大量的礦產就能源源不斷地從海上輸送回大陸本土。

另外,呂哲那麼做也有很深的用意,沒有什麼能比掠奪財富更能激起發展的欲~望,當人們發現海上竟然是有驚人財富的時候,不用官方進行敦促民間也會開始將目光移到大海,一旦發現大海的富足,那麼大航海時代也將由華夏族羣來開啓。

因爲有了掠奪方向,呂哲近期已經有意識地在減少本土礦產的開採量。那是一種現代很多國家都有的自我保護措施,既是能夠掠奪絕不自產,能夠貿易得來絕對開採。

呂哲堅信在自己這一代國家會前所未有的強大,那麼自然是應該給子孫後代積累多一些東西。正是抱着這樣的思想。他目光盯到海上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周邊,像是同樣擁有大量礦產資源的交趾,包括內蒙和外蒙。

當然了,呂哲也十分清楚這一做法會帶來運輸上的不便,不過很多時候那並不是壞事。運輸的需要會衍伸出相當多的產業,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光是進行運輸業就能產生無數的就業機會,更別說會因爲需要而大肆的建設道路。

道路的建設對國家是有百利而無害的事情,在運輸便利的需要前提下建設道路,總是要比因爲單純的國防需要去建設好很多,不是嗎?

“……對於建設由中原向草原的道路可以規劃爲五年時間,期間能夠僱傭更多的中原黔首,對於治安和維穩也有促進作用,”蕭何是站在一張龐大但是懸掛起來的山川輿圖前方,說話的時候手也一直在山川輿圖上畫動着。手移向西北的時候繼續說:“這邊已經有一條直道,這條直道是由咸陽直通九原……”

大秦建設直道的時間段正是呂哲來到這個年代的時候,他本人還親自參與對直道建設的監督,現在回想起來好像纔是昨天的事情。

其實秦國除了建設直道之外還會建設另一種道路,那是一種叫作馳道的道路,算是華夏曆史上最高的國有高速公路。馳道的建設是“車同軌”延伸出來的一個產物,很多馳道是在原有的舊路上進行修繕或是擴建,那麼也就說明秦國很清楚暢通的道路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可惜的是不管是原有的歷史版本或是呂哲的這個版本,大秦對馳道的建設都沒有能夠達到預期。

呂哲統治下的國家。從某些方面來說是繼承了多國的遺產,遺產指的不是什麼貴金屬財富,是那些原有的道路基礎。

關於國家公路的建設,漢國對長江以南的道路建設已經持續了七八個年頭。最先完成的是南郡通常黔中(蒼梧郡)的大道,隨後是南郡通往衡山郡的馳道,後面因爲對嶺南的征討需要也動用了龐大的人力物力建設通往南亞的路線,可是到目前爲止很多道路都還沒有建設完畢。

呂哲將中原各地納入統治範圍,相比起南方基礎的薄弱,中原因爲是華夏族羣棲息了數千年的地區。很多地方的建設要比南方成熟。因爲戰亂大多人流離失所,想要維持治安的同時也是將大部分人集中起來管理,官方行爲的僱傭之下勞力充足,一直是在糧秣運輸沒有出現問題之前,中原各地僱傭的勞力主要建設就是集中在對道路和河流上面。

賴於中原舊有列國和秦國統治期間的良好基礎,蕭何向呂哲的報告是,中原各地的道路建設計劃會比南方各地更爲迅速。

“也對,一個是一空二白,什麼都是從頭開始,另一個是已經有基礎……”呂哲不斷點頭,強調道:“但是不能因爲南方的困難而停止建設的腳步。”

蕭何自然是明白。

因爲開始對南方進行開發,也是因爲兩季稻的提前出現,身爲執政的蕭何萬分的清楚對南方的建設意味着什麼。隨着南方各郡的建設成果顯現,已經能夠看見南方某些區域成爲糧食產地的影子,毫不違心的評估,未來光是蒼梧、長沙、廬江、南海四地的糧食產量就能夠養活至少三四千萬人口,而那還是因爲沒有全面得到開發的前提。

呂哲纔不會告訴蕭何什麼是“湖廣熟,天下足”,要是得到足夠地開發,那可是能夠養活三四億人口的糧產地。

族羣的擴張是建立在什麼條件下?在冷兵器時代想要擴張是依賴於人口,但是想要擁有足夠的人口前提是糧食充足。呂哲心中已經有相對完整的計劃,那就是儘可能低投入力量到南方的開發上面,增加族羣食物出產量,然後進行生育鼓勵,要是能夠在二十年內讓華夏族羣的總人口突破五億,有了先期的擴張案例在,到了那個時候或許不再需要他絞盡腦汁地進行帶動,因爲生存空間的需要哪怕是失去了他的引領,族羣也會想盡辦法向外擴張,以謀求更大的棲息地。

“王上,關於您下令尋找硝石和硫磺已經有眉目。我們的船隊找到了一個滿是黑漆漆沙灰的大島,不知道是不是您所說的硫磺島?”

“哦?!已經找到了???”

也該是時候海面上有漢軍的船隻亂竄了,畢竟初步的指南針已經出現,海洋上能夠辨別方向之後唯一的障礙就是關於船隻是不是足夠牢固。

幾年中呂哲在沿岸設立了四座造船廠,因爲有經由海路向北方進行運輸的例子在,軍方對於征服大海也產生了興趣,自然是樂於增加投入,很多貴族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見呂哲很重視海洋也進行跟風,已經出現幾家聯合或是一個家族性質,於沿海也開設造船廠,致力於研究海洋船隻。

私立的造船廠或許沒有長遠的目光,很多隻是單純地想要爭取關於國家對造船的訂單,不過那是呂哲所樂意看到的,自然是在相關政策上給予方便。

“另外,我們的探勘隊伍已經在北方尋找到新的登陸點,那是一個當地人叫沓氏區域向西約五十里的地方。”

“輿圖上點出來。”

“諾!”

呂哲起身靠近,一看之下有些愣神。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司馬欣手指點的位置是現代的旅順吧?(。)

第1051章 什麼都是血淋淋第363章 生或死(下)第741章 第一次(下)第9章 血腥直道第1069章 兩個匈奴第359章 忐忑不安(中)第485章 又來一個第524章 要“世界大戰”了?(六)第931章 周到的烏孫人第884章 豺狼虎豹第743章 甘單第943章 立身,立志第385章 好點子第83章 招募親兵第1093章 五大都城第234章 老天幫忙?第336章 妄爲第1038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第763章 紛亂第715章 漠南(一)第353章 事有急緩(下)第157章 攻略開始第363章 生或死(下)第948章 處處有筆跡第831章 五年計劃(下)第580章 非戰之罪(下)第406章 四路第759章 局外人的勸諫第1042章 希臘往事第504章 說不清道不明第700章 戰匈奴(四)第700章 戰匈奴(四)第1031章 軍方的憂慮第303章 緊急時刻(下)第135章 拉開序幕第724章 漠南(十)第83章 招募親兵第557章 是誰親征?(下)第404章 佈局開始(上)第720章 漠南(六)第206章 安撫豪族第1075章 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第753章 西北第153章 荒唐可笑?第1050章 誰他X那麼缺德!第635章 泛國民意識(下)第648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三)第591章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下)第666章 局部(上)第694章 餘音(十五)第1047章 別不知好歹第1025章 文武第987章 滿嘴流油第219章 佈局與援軍第184章 理念差異第853章 好時代也是壞時代第232章 全軍向南第887章 預料中的反彈第222章 敵襲!敵襲!第1079章 一再改變的歷史第590章 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中)第931章 周到的烏孫人第556章 是誰親征?(上)第913章 文明?呵呵!第429章 紙面上的戰爭潛力第790章 援軍在哪?第665章 當猜測成爲事實第979章 終究是要流血的第218章 第一天第492章 值得嗎第1037章 也算是物盡其用第16章 暮然回首第850章 煩惱與遷都議論第1068章 胡猜亂測第1061章 出大事了第242章 終於開始了第360章 忐忑不安(下)第297章 險些誤事第879章 充滿了機遇第694章 餘音(十五)第366章 再謀(上)第346章 明白人(上)第171章 大大不妙第763章 紛亂第159章 一敗一勝第574章 即將發黃騰達的陳平?第431章 該做的準備(下)第573章 少女與那所謂的威脅第703章 戰匈奴(七)第171章 大大不妙第900章 徹徹底底的混蛋第456章 三個故事第77章 趙府夜宴(上)第1039章 恩澤經不起揮霍第170章 項氏起兵第832章 演什麼戲第567章 除非有神罰!第1034章 領主分封制?第772章 醞釀中的……(下)第577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