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什麼樣的未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詩經?唐風?無衣》

關於《詩經》中國風的“無衣”其實有兩首,一首自然是秦國之風,講的是鐵馬兵戈;一首爲唐風,所謂的唐風中的“唐”其實就是“三家分晉”中的那個晉國,關於晉國無衣的描述是,講述某人的妻子心靈手巧,家庭生活十分美滿溫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詩句樸實無華,皆從肺腑中流出。

《詩經?秦風?無衣》一般是作爲列國的軍歌,不止是秦軍會唱,在戰國時期經常能夠聽見雙方互相吟唱着“豈曰無衣”展開廝殺,隨後的歷史進程中“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也一直在華夏大地上被吟唱,一直是作爲華夏典型軍歌之一。

日漸尚武的國風讓迎接的隊伍選擇了《詩經?秦風?無衣》,等待呂哲所乘坐的戰車真正的接近後,一陣戰鼓聲隨着號角的伴奏被敲響,急促的戰鼓聲後,一陣平板的音樂取代了戰鼓聲,進入了演奏雅樂的時刻。

顯然,奏響雅樂也是迎接儀式的一部分,其實若是完全遵照古禮,現場應該擁有棘門的存在。

所謂“棘門”就是隨便用荊棘柴草搭起來的一堵木門,它的作用類似現代的凱旋門。出征的士兵經過棘門後,等於自動解除了服役的責任。也就是說,通過棘門的士兵不再接受將領的指揮。他們可以回家了。

周禮早就被廢棄了絕大部分,包括“歸師”的那一部分已經被遺棄掉,畢竟春秋時期的士兵基本是來自於貴族,後面隨着戰爭的規模日益擴大“國民”也就是所謂的自由民也在被徵召之列,參軍入伍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到了後面奴隸也被大量武裝,形式上的進程自然是會有變化。

直隸郡邊界的迎接只是第一道“手續”,不屬於“出王城多少裡”迎接的概念,這一道“手續”其實迎接士卒的成分要比迎接君王多,用意也是讓家鄉的父老們知道出徵的子弟兵們回來了。真正隆重的儀式是在進入王城那一部分。

正式進入南郡地界,雅樂停止之後,呂哲站在戰車上需要向迎接的黔首們致意。這裡的致意儀式是感謝父老鄉親將自己的兒子、丈夫、母親交到呂哲手中,感謝治下黔首在他出徵之後依然堅持生產。

要是按照真正的儀式,呂哲致意完畢之後,他其實已經可以下令軍隊解散,慨因出征歸來的士卒通常都有半個月的假期。可是呢,當前儀式並沒有進行那一部分,一切只因爲呂哲帶回來的軍隊性質有點不同。士卒們是屬於禁軍序列,而禁軍是君王親軍,並不是普通的軍隊。

職責爲保護君王的禁軍,怎麼能夠“一鬨而散”呢?禁軍的士卒自然也是會有假期。不過那是要等君王回到王城,再有建制的分批輪流放假。隨軍迴歸的輔兵和民伕卻是沒有那樣的限制,因此呂哲下令解散的序列是那些輔兵和民伕。

按理說放假可以休息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可是得到命令可以上繳制式軍械回家的輔兵並不是那麼開心。要是能夠選擇的話,他們寧願成爲那些依然需要履行職責的一員。

對了,漢軍的輔兵在很多時候也需要加入到作戰序列。因此輔兵也有下發制式的兵器,有些輔兵因爲任務特殊也會下發甲冑,不過下發的甲冑一般是皮甲之類的輕甲。除開軍隊下發的制式軍械之外,輔兵其實也能自己準備兵器或是甲冑。輔兵是因爲下發的軍械簡單需要自行準備兵器,在選擇上是依照自己的能力配置,戰兵雖然能夠被軍隊武裝到牙齒,但是富裕的戰兵在私人兵器的準備上其實要比輔兵更爲華麗。

輔兵已經先行解散,民伕卻是排着隊在領取自己的工錢,不過那已經和離開現場呂哲包括文武百官、將士們沒有多大的關係,只有黔首還在圍觀。

漢國先是模仿秦制在貨幣上流行秦半兩,後面又進行了貨幣改革,保有秦半兩錢的同時增加了一個“五銖”的貨幣單位。之所以增加五銖錢的理由相當簡單,秦半兩錢的面值有點大不利於交易。到了後面五銖錢似乎也不適應了,那是因爲民間資增加,兜裡有幾個錢的人們購買慾強烈,零碎的商品很多並沒有達到一個五銖錢的價值,因此新的貨幣改革也就有了需要,不過目前還沒有新的貨幣投入市場。

沒有新的貨幣出現不是官府看不到民衆需求,也不是官府沒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而是呂哲非常清楚對於貨幣的改革不能頻繁,太過頻繁的貨幣改革只會讓貨幣價值變得混亂。貨幣的混亂一旦產生,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形成經濟動盪。

呂哲這次迴歸南陵需要做的事情不少,關於貨幣體系的事情就是其一,不過那將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情,最終的貨幣體系當然不是紙張性質的那樣,社會的進步還沒有到達那一地步,國家的信用也不能浪費在這方面。所以金、銀、銅的貨幣體系是最爲合適的,至於大宗交易會帶來的不方便等等,呂哲當然不會放過銀莊(銀行)體系的建設,也是在爲未來的紙幣打下基礎。

迴歸路線是從南陽郡方向,在歸回的路上呂哲順手也將南陽郡納入了統治疆域,他們進入南郡抵達的第一個縣是邔縣。

邔縣在南郡的最北端,這裡曾經發生過呂哲崛起道路上最爲危險的一次危機,所謂危機自然是司馬欣率領十餘萬秦軍的那次。

在還沒有真正崛起之前,呂哲執行過將南郡打造成一個軍事堡壘的計劃,南郡的邊界建造了相當多的軍事設施,最常見的自然就是要塞兵堡。各條要道和險要位置也有屯兵用的兵堡。

後面南郡的危險隨着呂哲的向外擴張而降低,後續沒有建造完畢的兵堡停留在了紙面,之前大量建造的軍事設施卻是沒有被拆毀,也沒有那個必要去拆,畢竟直隸郡與普通郡總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順着達到一直南下,迴歸大軍第二個抵達的縣是鄢縣。這座縣城的城池是經過幾次的擴展,先期因爲是作爲北方防禦基地的物資儲備地,該城的城牆比處於第一線邔縣還要高一些,不過後面的擴展倒是形成了奇怪的一幕,是一種町圍繞着城池的局面。

“町”的解讀有許多種。但是出現在城池佈局上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商市。町這個字的出現是在春秋,也是因爲人口增加而城池面積不足,人們逐漸在城牆外匯集成棲息地,所以也能解讀爲“鎮”。

“邔縣和鄢縣都是坐落在漢水邊上,水系的便利再加上我們向北擴張,不但是國有物資經過的次數變得頻繁,民間貨物需要途經的次數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兩地的商業發展十分迅速。”

“會佔用到軍方的資源嗎?”

“軍方的運輸隊有固定的時間。民間的商賈是利用軍方休息的時候。”

“哦……”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在呂哲的操作下,道路的建設一直沒有停過,南郡作爲直隸郡必然是需要有道路能夠鏈接天下各郡。建造出來的道路屬於國有性質,官府規定在特別的事件中和固定時限只提供給官方使用,其餘時間並不做限制,黔首可以免費使用。但是在商品的運輸上卻是要繳納一定的使用費用。

說來也是啊,雖然是國家投入資金和僱傭人力建設,但是總要有所回報吧?在官府(含軍隊)身上無法得到回報。對於黔首也不能索求,那只有將對象盯上商賈。事實上商賈也是道路依賴最大的羣體,有便利的交通可以給商賈節省非常多的時間,擁有駐軍維持治安的國家公路更是保證了貨物的安全,更別提商賈頻繁使用對道路的磨損和破壞,那麼一定的費用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商賈對於運輸商品需要交納費用是什麼態度?能有什麼態度呢,他們是商人,瞭解任何投入都需要回報。相比運輸延遲和自身的人力投入,交納費用能夠得到多方面的便利,他們會想會算,自己是使用道路來產生利益,官府作爲投資者擁有使用權,黔首的使用沒有產生利益,得到利益自然而然也要有相應的付出,不過是另外一種納稅行爲罷了。

“每一條道路針對性的收費都有年限,很多道路在年限到來之前都無法回收投入。”蕭何本來是在和司馬欣聊天,說着說着成了在向呂哲進行彙報:“特別是在商業並不發達的地區,註定投入得不到回報。”

呂哲沒有說話,他就是笑了笑。

道路自然是因爲有需要纔會進行規劃,對於經濟利益來說投入需要得到回報,但是在國家的運用上很多東西不是用價值能夠簡單形容的。因爲道路的發達,國家可以快速地向需要的地區投入兵力,另外道路的發達帶來的也是對地方治理更加有效。所以,對於國家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回報了。

他們沒有在鄢縣進行停留,順着大道一直南下,直至是靠近夷陵的時候才停了下來。

因爲南陵的建立,南陵周邊的縣其實人口進行了大量非官方性質的遷移,人口基本都是遷往南陵進行居住,靠近南陵區域的地區很多都變成了郊外性質的土地。

南陵城是坐落在長江邊上,佔據着範圍很廣的平原地帶,某些區域甚至是將山給包含了進去。隨着呂哲的統治越加穩定,也是國家日益地強盛,南陵的人口是以一種非常迅速的趨勢在爆發性的增長,近期南陵令已經有上書擴展城池的請求,說是向長江以南進行居住地擴展。

可以預見的是,南陵在未來必將成爲一個橫跨長江的城市,長江隨着城市的擴展成爲內河已經可期,卻是不知道這個經過要多久。

“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技術建造起一座橫跨兩岸的橋樑,光是依靠浮橋與鐵索橋無法承載其流動量。”

“是的,王上。臣以爲擴張到對岸是趨勢,但是在技術累積到有足夠的能力建造一座乃至於多座橫江大橋之前,向長江南岸進行城市擴展並不理智。”

這個話題也就暫時到此爲止,呂哲招招手讓兩個孩子靠過來:“知道夷陵會變成什麼意義的地方嗎?”

兩孩子互相對視了一小會,呂啓一如往常的謙遜,偷偷示意呂議先說。

“知道,知道,是要建造‘烈士園’,未來那裡會成爲第二神聖的地方。”

呂哲似乎是皺了一下眉頭,不是呂議回答不好,是因爲兩兄弟的相處方式。

“爲什麼是第二神聖的地方?”

“第一神聖的地方是爸爸居住的宮城,裡面和外面都會豎立爸爸和各位叔伯的雕像,它們將豎立着直至千世萬世。”

“……”呂哲不知道那些是呂議自己思考還是誰教的,但是很顯然存在很濃烈的政治味道。

千世?萬世?真的有國家會一直延續下去嗎?不過相對來說孩子有那麼的想法是非常好的。

呂哲轉頭看向蕭何:“執政,對於夷陵沒有遷移的住民,是什麼政策?”

蕭何答道:“現在被劃爲‘烈士園’區域還有七千三百二十一名住民,願意離開的將逐步遷移,不願意離開的則經過協商將成爲陵園的各方面伕工。”

烈士園的建造會是一個大工程,呂哲也希望它成爲一個象徵意義的所在,因此在規劃上所採取的規格一點都不能馬虎。另外,呂哲也放過話,在他死後也將安葬在烈士園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歷任的統治者在駕崩之後也將長眠於此,那麼誰敢不重視?

“這裡將成爲一個聖地,希望也能承載我們民族的意志。”

第459章 逼降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380章 楚使(上)第238章 張良與力士第476章 應接不暇第36章 首遇劉邦第546章 怎麼就沒必要!第321章 學其長處第2章 似乎不妙第47章 焉能言之第9章 血腥直道第178章 項氏使團第760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80章 傲睨得志第256章 餘音第490章 錯誤的理解方式第148章 踟躇滿志第265章 鬆了口氣?第363章 生或死(下)第393章 長沙勢態第595章 動向第539章 教你打戰(上)第677章 人心(下)第141章 上前天堂,後退地獄第323章 悽慘不過吳芮第939章 石頭與腳第854章 膽子要大第782章 即將到來的更大碰撞第379章 假象(下)第936章 監國第638章 各國動向(一)第779章 逃亡之人第870章 步伐有點大第603章 詭異而莫測第389章 玩物等於喪志?(下)第359章 忐忑不安(中)第948章 處處有筆跡第282章 新的發現第1005章 多好的年代啊!第1021章 值得深思第538章 早過時了(下)第392章 軍方的錯第746章 鄴城第609章 戰匈奴(十三)第686章 餘音(七)第120章 血咒誓約第311章 誤會第1061章 出大事了第530章 各玩各的第211章 萬事俱備第181章 新鮮事物第575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一)第1101章 海洋啊海洋第612章 戰匈奴(十六)第548章 我的理想第175章 情勢多變第945章 故弄玄虛?第487章 人要有自知之明第519章 要“世界大戰”了?(一)第769章 是個什麼樣的人?(下)第521章 要“世界大戰”了?(三)第449章 膽戰心驚(下)第593章 都是被逼的!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914章 潛規則?第253章 開始也是結束(上)第661章 伸手可及的夢想(下)第722章 漠南(八)第484章 匪夷所思第104章 出師不利第1030章 打造英雄第617章 時光如梭(七)第720章 漠南(六)第160章 越王后裔第277章 玩場大的第867章 事情的嚴重性第698章 戰匈奴(二)第381章 楚使(下)第46章 初嘗練兵第481章 另類的震懾(下)第36章 首遇劉邦第1021章 值得深思第905章 道不盡的魑魅魍魎第9章 血腥直道第693章 餘音(十四)第244章 弩箭對弩箭第954章 下任執政官第542章 歷史性的一刻(上)第467章 鐵器時代第247章 只看天意第297章 險些誤事第246章 再遇李良第299章 中計了?第670章 最後的機會(一)第869章 緩口氣第567章 除非有神罰!第198章 蒯通的立身第366章 再謀(上)第438章 攪局者(上)第169章 呂哲的部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