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的重步兵在呂哲當初佔領南郡的時候就已經存在,最開始是呂哲非常雄心壯志……其實就是搞不清楚狀況就要成立什麼陌刀隊,後面發現並不是所有重步兵都能成爲陌刀隊那種變態兵種,不過卻是一直沒有放棄。
呂哲這邊出現重步兵已經有將近六年的歷史,最開始的數量只有五百,增添到三千的數量之後維持不變長達二年,由呂哲親自訓練也沒能真的把隋唐時期的陌刀戰法訓練成型,畢竟陌刀兵種還真的就不是依靠擺姿勢練隊形就能煉出來的。
生產力增加之後,當時呂哲考慮到戰馬數量不足,北上作戰哪怕是能消滅列國也必定是和草原胡人對上,處於這種考慮只能是加強重步兵的數量,挑選軍中起碼二米身高的壯士,將重步兵的數量增加到了三萬。
防禦力再好的步兵在遭遇騎兵時,哪怕是能抗衡騎兵,那也是一種逼不得已的無奈選擇,索性的是因爲秦國需要來自呂哲這邊的糧秣和其它物資,呂哲後面能從秦國那邊大量的購置馬匹。
馬匹數量不斷增加,趙高那邊又支援了一批懂得將馬匹訓練成戰馬的優秀牧人,才得以讓呂哲這邊不斷組建出騎兵部隊,也讓呂哲組建“大重步兵”的想法淡了下去,軍隊的重步兵數量才一直是維持在三萬沒有再增加。
“憋”了許久沒有把馬鐙、馬蹄鐵、改良馬鞍弄出來的呂哲,在編制下的騎兵突破十萬之際,總算是打開“禁忌”枷鎖,開啓了騎兵的“科技樹”。那還是建立在未來的兩年之內能將騎兵數量突破到二十萬以上的前提下才整出來。
轉爲重視騎兵建設的呂哲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賦予重望”的重步兵,他對於隋唐時期傳說中的“霸王兵種”陌刀隊一直是念念不忘的模樣,後面乾脆就一直安排騎兵與重步兵進行演練,萬分期待能在自己的麾下出現那種打起來“如牆而進”的陌刀軍。
“真搞不懂王上是在想什麼,明明能夠依靠騎兵各個將東胡騎兵解決掉。爲什麼要讓我們特地安排一場重步兵與東胡騎兵的對陣?”一名在側翼負責掩護重步兵的騎兵軍侯納悶地對自己的別部司馬低聲說。
有類似想法的漢軍軍官可不在少數,不過會想那個軍侯二愣子一般地說出來就極少極少了,結果是那個軍侯剛說完就被不遠處的隨軍典校重重的咳嗽聲嚇得渾身一哆嗦,在他旁邊的別部司馬則是悄悄策馬離自己的軍侯遠一些。
漢軍之中的典校是類似於蘇聯政委一般的存在,不過與之蘇聯政委有區別的是,漢軍的典校可沒那個權力逮誰就能隨隨便便把誰給弄死。他們的作用趨於中監視軍中又擔任起與將士談心的角色。與之軍中的軍法官體系被普通的將士私下稱呼爲“黑白雙煞”。
與之漢軍那邊相同,聯軍這邊其實也沒有搞懂漢軍是個什麼情況。
本來就是嘛,各個局部戰場怎麼看都是漢軍全面佔優,尤其是出現漢軍具裝重騎的西北邊和正南區域衝上去被砍瓜切菜的陳勝軍這兩邊,這個時候漢軍指揮官突然派出一支步軍作爲凸出部。然後又非常刻意地將周圍的漢軍調開,非常明顯就是在“邀請”聯軍對着那支顯得“孤零零”的漢軍步軍發動攻擊。
“毫不掩飾的蔑視!”韓廣恨恨地將手砸向箭塔的護樁,扭頭盯着幾個東胡首領:“燕軍出動五千,貴軍出動五千,”說着看向有些走神的陳勝:“貴部也出動五千,”伸手握緊了拳頭:“既然漢軍那麼自大,我們就給予他們一個教訓!”
“不!”胥紕逼落的迴應讓韓廣臉色變得無比難看,但是他卻自顧自地往下說:“我們出動八千!”
真的是被氣到不行了啊。交戰失利對於戰爭來說總有一方無法避免,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呢,在戰場上有優勢的那方表現出對失利那方几乎是不掩飾。外加赤裸裸的蔑視,該種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
聯軍這邊試探了一下,東胡幾支騎兵向漢軍以重步兵爲主的部隊靠過去,其餘的漢軍果然是不做任何的阻攔。
“真真是……徹底的蔑視我們!”胥紕逼落快被氣糊塗了,不斷催促:“吹響牛角,殺過去。殺過去!”
韓廣也是不斷催促部隊靠過去,他能夠接受戰爭的失敗。但是不能忍受漢軍赤裸裸的蔑視。
很久沒有吭聲的陳勝倒是沒有那麼激動,不是說他理智。說白了是他從底層崛起沒有多久,自尊心沒有原本是貴人的韓廣等那些人自尊心那麼強。另外就是,他看到各個戰場情勢都是對聯軍不利,滿腦子都是在思考該怎麼脫身,心思已經不在該怎麼扭轉戰局上面,那麼韓廣和那些東胡蠻子想要勝一場提升士氣就成了次要的事情了唄。
蘇烈邊走邊暗自掐着指頭在算,自從“雪藏”之後已經有多少天,又再一次重新踏上了令人熱血沸騰的戰場,自然就是一副興奮到了極致的模樣。
重步兵一身甲冑連帶兵器足有六十斤上下,列隊踏步之時因爲腳步整齊,行軍的動靜說實話要比馬蹄子亂踩的時候聲勢大很多,特別是五千重步兵之外還有三千弓弩手、二千長矛手、一萬朴刀手也是整個陣勢的一部分,他們用同一個頻率擡腳、踏下、擡腳、踏下,令人一看就能看出絕對是一支精銳部隊。
可能是因爲太過氣憤,祁連服匿出了營盤自告奮勇當起了東胡騎兵的指揮官,他在接近到能用肉眼清晰觀察漢軍的時候,一眼看過去排在凸出部漢軍前列的是華夏族羣中很普遍的一種長矛兵,透過漢軍長矛兵的身影空隙也能看見後面是漢軍弓弩手。
其實胡人與華夏族羣交戰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遭遇到陣勢嚴謹的步軍,這在馬鐙沒有被運用時是這樣,哪怕是到了馬鐙已經普及的年代也是這樣,畢竟步軍的陣勢嚴謹就難以衝破,再則就是有陣勢就絕對有弓弩手,不好沖垮嚴謹的軍陣再有衆多弓弩手,非具裝重騎進攻這樣的軍隊……損失絕對不會輕。
沒有馬上帶人撞上去的祁連服匿除了觀察那一支可以形成凸出部的漢軍,他也在觀察其它幾個方向的漢軍。
整個戰場態勢從一開戰就變得有些混雜,大戰場是在聯軍營盤的正南,可是西北和北邊也是一種局部交戰狀態。戰事發展到現在,因爲東胡騎兵和漢軍騎兵都是擁有高速機動的速度,整個大戰場已經沒有所謂的“非交戰地”存在,隊伍有多有少,可是隨處可見在逃和在追的雙方騎兵在較量着。
還沒有正式開打之前,聯軍能從陣形和旌旗來判斷漢軍的數量,開打之後就很難再對漢軍數量進行正確的判斷。而似乎,漢軍首先出現的軍隊並不是全部,凌晨的戰事打到現在,漢軍的後續部隊就沒有停止,一直是在陸陸續續地出現。
祁連服匿在看到燕軍和陳勝軍進入交戰區域後纔將視線收了回來,再次向漢軍那邊看去,那股大約兩萬人的漢軍已經是停在原地不動。
說句非常實在的話,僅是第一天情勢就對聯軍異常不利,不止是陳勝那邊在尋找可能脫身的機會,東胡這幫人又何嘗原地待在原地?祁連服匿出來是想借更有視野優勢的地形觀察幾支漢軍的動向,尋找可突圍的“口子”,可是他轉了一圈得出一個非常不好的判斷,各個方向多多少少都有發現漢軍的旌旗。
先不談各個方向漢軍的身影,以前是沒親眼見識到漢軍騎兵的戰鬥力,以爲戰事不利怎麼都能突圍出去,一個上午的交戰漢軍騎兵展現出來的情況來看,東胡這幫人可再也不認爲能在至少六萬漢軍騎兵的追擊下輕易地突圍。
“呼……”重重地吐出一口渾氣,祁連服匿示意旁邊的心腹吹響號角,按照約定是燕軍和陳勝軍從正面攻擊目標漢軍的正面,他們這八千騎兵還是老一套的尋找戰機從側翼進行突擊。
燕軍和陳勝軍是在一陣陣的戰鼓聲中發出吶喊衝鋒而上,進入二百五十步距離的時候漢軍那邊不出意外射出了密密麻麻的箭矢。
三千弓弩手組織起來的箭陣,幾次波段式射箭直接讓至少五千燕軍和陳勝軍報銷在衝鋒的路上,結果是衝到一半的聯軍在怪叫聲聲中轉身逃跑。
各方在觀看那邊戰事的將領腦袋裡看得只剩下:“……”
局部戰場不利,正面戰場不利,軍心士氣不斷低落之下,聯軍還敢出營作戰其實已經不錯,但是稍開始敢面對箭陣覆蓋衝鋒肉搏的勇氣卻是不會有了。
“只是用箭陣覆蓋就摧垮敵軍的作戰意識,怎麼檢校重甲士的戰鬥力?”蘇烈有點傻眼,用着悶悶的語氣向指揮弓弩手的同僚抱怨。
“這個……”指揮弓弩手的卑將也是比較納悶:“我就是按照平時的訓練那樣下令箭陣覆蓋,哪裡知道敵軍這麼不堪一擊。”
“……”蘇烈直接不知道該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