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距離嬴政給李斯和扶蘇定下的日期已經越來越近。
到了約定好的日子,扶蘇和李斯帶着齊魯之地的儒生博士70餘人前來商議封禪大典的具體儀式,伏唸作爲扶蘇欽點的對象亦在此列!
孔子當年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因爲與大爭之世的大環境不合,所以雖然每一國的國君都很歡迎孔子的拜訪,但是對於他的政治理念卻是無人採納。
孔子在時,儒家的政治主張就沒有得以伸展。孔子離世後,儒家的政治主張更加難以得到伸展。
雖然儒家在孟子手中勉強維持了儒家的體面,但是依舊沒有能改變儒家的政治學說無人採納的現狀。
孟子過世後,儒家就顯得越發的筋疲力竭了!
夢中弟子奔走仕途矢志復辟的精神大大衰減,漸漸地專務於治學授徒了。
但是世事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
無奈的放棄自己的政治理念該成治學之後,這種無奈之舉卻使得儒家意外地發展爲天下最爲蓬勃的學派,天下各郡皆有儒家名士之私學,堪稱真正的門中弟子遍佈天下。
韓非子的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中儒對應文,俠對應武,由此以管窺豹也能看出儒家遍佈天下勢力之廣泛。
齊魯之地作爲儒家的發源地,自然也是儒家的大本營。
大秦立國百年,早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備的祭祀禮儀。之所以拿泰山封禪儀式這件事出來與齊魯之地的儒者相商,其實就是嬴政對於儒家的一次試探。
作爲韓非子法家思想的崇拜者,嬴政對於“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句話理解的很透徹。
儒、墨爲當世兩大顯學,儒家好文,墨家好武。
對於持武自重的墨家,嬴政毫不留情的派大兵壓境攻下了墨家的老巢。但是對於儒家,嬴政不能這麼簡單粗暴處理。
如今天下一統,對於官吏的需求大大增加。
無論是書同文還是車同軌亦或是其他國策,想要落實就需要大量的官吏。光靠大秦自己的官員儲備是遠遠不夠的,但是若是招攬天下賢士,則需要面臨一個問題。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一直就是法家的地盤,而法儒向來互相不待見。隨着法家在秦國的發展壯大,原存在於法、儒兩家的互相敵視漸漸演變成了秦、儒兩家的敵視!
最重要的是,秦儒疏離、秦儒相輕並不是突然出現,其自來有也。
當年孔子西行不入秦,後來的儒家名士也極少入秦,即便是遊歷列國,儒家之士也極少涉足秦國。
其間根源雖然很難歸結爲單一的原因,但是儒家蔑視秦人秦風,把秦歸爲愚昧夷狄則是不爭的事實。
在秦孝公之前,秦人對儒家的這種蔑視是無奈的。
但是自孝公商鞅變法崛起後,秦國自覺地搜求經世人才,對主張復辟與仁政的儒家,是打心眼裡蔑視的。
秦國強大後的百餘年裡,山東士子大量流入秦國,但是其中儒家之士依然寥寥無幾。
不能不說,這種由來已久的相互蔑視對二者的交流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這一次商議泰山封禪就是嬴政給出的契機,一旦這次嬴政能敬儒而用,對於天下士子無疑是千金買馬骨的最好證明。
在辭別了孔子的故里後,嬴政曾經笑嘆道:“朕願爲燕昭王築黃金臺,但願儒家亦有郭隗之明睿也!”
回到行宮後,嬴政派人給孔家家主送去一紙詔書。
就這樣,這個近百年政治主張不得伸展的顯學流派,被嬴政的一紙詔書隆重而顯赫地推上了帝國政壇:孔子的八世孫孔鮒被嬴政任命爲幾比舊時諸侯的高爵——文通君,官拜少傅,統領天下文學之士。
今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剛剛接受了嬴政委任的孔鮒。
得到嬴政的示意後,那些前來的齊魯之地的儒生站出來開始爲嬴政泰山封禪大典的儀式“建言獻策”。
最先開口的是剛剛接受了嬴政糖衣炮彈的孔子後裔孔鮒:“啓奏陛下,封禪泰山自古有之。歷代先王封禪泰山都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們會讓人用蒲草將車輪子包起來,以免損傷山上的一草一木。登頂之後掃地而祭,用其簡易。臣以爲陛下當效仿先人的做法!”
孔鮒的說辭引起了大部分齊魯儒生的附和,但是對於孔鮒的提議,嬴政並不滿意。
孔鮒方纔所說很明顯只是上古時代人皇祭祀山神或祭天儀式的縮影,這種儀式即便是在周王朝也都是過了時的祭祀儀式,何況是今天。
這次泰山封禪,嬴政就是想利用宏大的封禪儀式向天下展示其“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文治武功,若是真的按照孔鮒說的去做,那這次泰山封禪將沒有任何政治意義。
在孔鮒接下文通君的委任後,嬴政一度認爲對方與大秦多謝了。但是孔鮒今日之言,明顯是將糖衣吃掉,把炮彈重新丟了回來。
儘管心中對於孔鮒很不滿,但是爲了大局嬴政並沒有當場翻臉,仍笑呵呵的問餘下人的建議。
繼孔鮒之後,連續有人出來建言獻策。但他們獻上的說辭都不盡嬴政的心意!
這些獻策雖然出自不同人之口,但翻來覆去都是周禮復辟之說。
對於周王朝,秦取而代之。改朝換代之後,爲了自身的合法性自然不會沿用前朝的各種習俗。
雖然嬴政面上沒有顯露出來,但是熟知嬴政的扶蘇和李斯已經察覺到了他心中的不滿。
負責篩選儒生人選的扶蘇和李斯對視了一眼後,對走進大廳後就坐在案几後一言不發的伏念點名道:“小聖賢莊是天下儒宗之首,伏念先生作爲小聖賢莊的掌門,對泰山封禪儀式有何不同的見解?”
見扶蘇點將,伏念也不好繼續一言不發站出來對嬴政躬身拱手道:“自古以來每次泰山封禪,皆旨在向天神、地鬼宣告自己的文治武功。封禪之事並沒有固定的儀式,如今天下爲秦國的天下,這祭祀禮儀自然也應該用秦國的祭祀禮儀。”
伏唸的話引起了滿堂議論,就在重儒生議論紛紛的時候,嬴政一錘定音道:“先生所言,一針見血,嬴政受教了!”
說完,嬴政散去朝議起身前往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