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問政

一時之間,殿內氣氛甚是緊張,周圍的內侍們臉上皆顯露畏懼之色。反觀韓非,卻連一點示弱和退讓的意思也沒有,他似乎覺得自己比嬴政更有資格生氣。再觀嬴政,他並沒有生氣,或者說,至少從表面上看,他對韓非的態度並不以爲忤。對於鄭國一事,嬴政知道一時半會也打發不了韓非,決定用“拖”字訣,不再同他糾纏,於是笑道:“公子之言,容寡人細思之。秦政上下,當有比誅殺鄭國更急迫之事務,願公子言之。”

韓非道,“陛下不能用臣之言,臣多言又有何益?”嬴政再請。韓非乃道,“治國必先治吏。臣來鹹陽,交遊百官,所見所聞,竊爲陛下危之。”

嬴政面容一肅,道,“公子何出此言?”

韓非道,“當今秦國,宗室之臣太輕,異姓之臣太重,安得不危?”

嬴政道,“昌平君、昌文君皆位居相國,宗室何輕之有?”

韓非冷笑道,“昌平君、昌文君雖爲相國,空有其名,卻無其實。任益隆者負益重,位益高者責益深。陛下使昌平君、昌文君虛荷國寵,卻不稱其任,此非重宗室,實爲辱宗室也。今秦之內事聽於李斯,外事聽於姚賈,軍事聽於尉繚,將則有桓齮、蒙武、王翦等,皆異姓之臣,而陛下孤立於上。宗室於陛下有骨肉之親,陛下棄而不用,寵幸異姓,專以權,任以勢,臣竊惑焉!”

說至此處,韓非忽怒形於色。他多年的積怨,在這一刻如火山爆發。他本爲韓國宗室,卻一直被韓國的異姓大臣壓制,不能見用。無盡的等待,枯萎了他大好的年華,而憤怒和委屈,則長久地積壓在他心底。他何嘗願意寫《韓非子》一書!特窮愁而自遣也。當他說到秦國宗室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時,實際上卻不知不覺地寄託進了自己的感情。韓非起身,又慷慨言道,“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必輕。蓋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人臣太貴,必易其主。人臣之所以不弒其君者,黨與未具也。”

韓非形近失控,不覺欺近嬴政之寶座,疾聲力辨,加以說話時有結巴,更顯其言辭迫切和神態激烈。韓非再道,“唯宗室之臣,與陛下同根同祖,血脈相連,欲國之安,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沒同其禍,豈得離陛下哉!是以堯之爲教,先親後疏,自近及遠。今陛下疏宗室而親異姓,亡在不遠也。”

韓非咄咄相逼的氣勢,連嬴政也不免爲之沮喪。然而,嬴政很快便清醒過來,開始冷靜考慮韓非所提的建議。韓非畢竟不是本國人,對秦國這幾年的政治鬥爭並不能盡知內情。

近幾年來,秦國先後度過了成蟜、嫪毐、呂不韋這三場政壇危機,其官僚集一團一已經歷過三次洗牌,到了現在,嬴政終於打造出了忠屬於自己的官吏隊伍,君臣和諧,目標一致——翦滅六國,統一天下。對於秦國政壇目前的格局,嬴政並無不滿。如果真如韓非所言,重用宗室,削弱異姓,則意味着全面的人事調整,其效果無異於一場地震。況且,從成蟜謀反一事也可以看出,宗室並非如韓非所說的那般可以完全信任。而異姓中的人才,也遠非宗室可比。

總之,韓非所言,要麼是存心想攪亂秦國局勢,要麼是他以己度人,站在宗室的立場,提出了一個對秦國並不實用的主張,因而不足採納。嬴政於是道,“幸受教。公子且退,容寡人思之。”

韓非告退。他並沒有低估嬴政,他也知道,像這樣重大的計策,不可能一說便成。但是至少,他已經在嬴政的心中播下了猜疑和不安的種一子,總有一天,它們會發芽開花。

若是沒有秦子戈這個外來者,或許韓非的亂秦計劃終有實現的一天。可惜沒有如果!

“子戈,你對韓非的說法怎麼看?”嬴政看着座下一言不發的秦子戈問道。

“父王可還記得當年的逐客令?秦國能有如今的發展,離不開這些韓非口中的外臣。商鞅,張儀,公孫衍,范雎,還有如今的李斯,尉繚,父王想想若是這些人沒有來我秦國,秦國還能有今天?大秦奮六世之餘烈,在於君臣想得。如今大秦正要一統天下,豈能自斷手腳!不過,韓非說的也不是一無是處!父王歷經繆毐和呂不韋長達八年的把持朝政,外臣之患乃前車之鑑,不可不防。不過,不是現在!眼下父王春秋鼎盛,外臣中誰敢造次!”秦子戈霸氣的說道。

“你小子,少拍父王的馬屁!”嬴政笑罵道。

“哪有?都是兒臣的肺腑之言!縱觀六國的國君,有哪一個經歷過父王的苦難!孟子有一句話說的還是很中肯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父王吃的苦已盡,甘自然就來了。”

“你不是一向對儒家的學說不感興趣嗎?怎麼也看起儒家的孔孟之道來了?”嬴政還起的問道。

“大秦將來是要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到時候沒了攻伐的對象,自然不能再繼續沿用商君的耕戰之法。這綿延了幾百年的戰亂已經讓普通民衆乏了,累了。眼下有別國威脅着,尚且不會出什麼亂子,可是等天下一統後,這些問題就會一涌而來。商君的軍功授爵給了平民晉升的渠道,可是等天下一統後無戰可打了,平民晉升的這一渠道便名存實亡了。我們需要爲他們找一條新的出路!”

“你就這麼篤定我大秦會一統天下?”

“如同韓非方纔說的,今秦之內事聽於李斯,外事聽於姚賈,軍事聽於尉繚,將則有桓齮、蒙武、王翦等,再加上父王坐鎮,誰能擋我大秦兵鋒!”

“好了好了,下去吧,再聽下去,寡人就要給你誇的找不着北了!對了,那什麼俠以武犯禁的事你上點心,儘快拿個章程出來!”嬴政揮手說道。

“此事兒臣已有定計,不過需要父王的鼎力支持!”秦子戈請示道。

“說說看。”

“要管理好治安問題,除了要招攬蓋聶這樣的俠客,還要將選一些身強體壯之人。不論是蒙家還是王家,甚至是李斯家,家中幼子眼下都肯定學過武藝了,他們的父輩出於安全的考慮沒有讓他們上戰場,可是卻正好便宜了兒臣。有了他們的加盟,兒臣有信心讓咸陽城中的百姓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秦子戈承諾道。

“此事我先考慮考慮,之後再給你答覆。”嬴政思忖道。

“是,兒臣告退!”

看着秦子戈離去的身影,嬴政心裡翻起了驚天巨浪,一個念頭不可抑制的出現在他腦海中。

第一百八十四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四百九十一章 酒無好酒,筵無好筵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三百四十章 秦國路政(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獨是成功的引導者第二百一十九章 半路殺出的王綰第四百零九章 軟硬皆施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皇封神如封臣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趙第一百一十九章 朔風凜凜,終不離兮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虎添翼第三百七十八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三百七十三章 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第二百四十章 永遠不要和女人犟嘴第一百六十五章 青龍掠世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每一個吃貨都是一支潛力股第二百五十四章 買賣不成仁義在第一百零一章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六十八章 守株待莊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二百七十九章 來自十八銅人的死亡凝視第五百零五章 漁翁得利第四百二十九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一十九章 拼夕夕版百步飛劍第二百三十三章 伯牙子期第一百五十五章 以毒攻毒第四百一十六章 恩怨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消帶打第四百七十九章 去還是留第三百一十六章 強行裝逼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個文字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五十章 孰輕孰重第二百六十章 猜不透的攻擊最可怕第三百四十八章 開門紅第八十七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第三百五十四章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百七十一章 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第一百七十章 勾心鬥角第六十三章 秦子戈的好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虎添翼第四百二十八章 帝國疆域之內,都是我大秦的子民第四十七章 番吾之戰(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四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第八十章 毀滅總是比建設來的容易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知纔是最可怕的第八十九章 解釋就是掩飾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子癡情時,感人最深第四百四十五章 千里不運糧第三百九十九章 此戰,木劍足矣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明的下落第三十六章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第七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五十章 區區墨家說滅就滅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不如狗第二百四十九章 十年磨一劍第一百六十章 感同身受第二百五十三章 你喜歡簡單的?那我就給你簡單的!第三百五十二章 相見恨晚的兩大文盲第四十九章 虎狼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朔風凜凜,終不離兮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子,請來殿內一敘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二十六章 問政第七十五章 歪打正着第四百四十二章 若想取之,必先予之第六十五章 一朵珠花引發的血案第三百零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四百五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路和新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十章 授業第四百零七章 善、惡和對、錯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第八十三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四百五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一十六章 恩怨第一百七十二章 劍爲主,人爲奴第三百八十四章 海市蜃樓第二十二章 俠以武犯禁第四百四十七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一十章 拼命這種事情,一次不成功,那就拼兩次第四百三十九章 就算沒有了內力,你爸爸還是你爸爸第一百三十八章 城高池深第三百一十章 拼命這種事情,一次不成功,那就拼兩次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派總是死於話多第二百七十三章 書同文:學渣的福音第二百零五章 左前方,跟我來!第四百四十九章 平越容易安越難第三百二十章 治標不治本第三百七十五章 醫者難自醫第四百零八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四百三十七章 放長線第七十四章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