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聽了李斯的問話,嬴政倏然斂去了笑容,肅然挺身長跪,一拱手道:“大戰拜將,大政拜相。今日,嬴政拜相了。敢請先生,爲天下領政!”說罷深深一躬,頭頂玉冠幾乎撞地。李斯大驚,連忙扶住了皇帝,額頭汗水涔涔而下,眼中熱淚潸潸涌出,伏地三叩首,擡頭挺身長跪,肅然一拱手道:“陛下但覺臣能,臣何惜赴湯蹈火以報陛下!以報國家!”

“國府官制,是該整飭重建了。”嬴政伸手遞過一方汗巾,看着擦拭汗水淚水的李斯,叩著書案道:“官制不重建,無以治天下。老丞相之前已上書辭官,你看,這是他的辭官文書。”

李斯一目十行地瀏覽完王綰的辭官文書,擡頭道:“敢問陛下,欲如何使老丞相淡出?”

嬴政想了想後對李斯說道:“此事廷尉無須過問。你只即刻會同相關各署籌劃新官制,同時準備,旬日之內接掌丞相府。”

聽嬴政這麼說,李斯不再說話,只深深一躬。

嬴政見狀又道:“官制籌劃在廷尉府職司之外,是故,我教蒙毅擬定一卷特命詔書,今夜便送到你府。明晨,廷尉便可會同各署開始籌劃了。”

“臣謹尊王命!”

次日午後,皇帝的車駕駕臨到丞相府門前。

對於嬴政的親子拜訪王綰雖頗感意外,但還是一臉平靜地迎接了皇帝。嬴政此行並沒有與任何重臣同來,只有駕車的趙高跟隨着。君臣兩人在正廳坐定之後,皇帝吩咐趙高守在了廊下,也教王綰屏退了廳中吏員侍從,只他們君臣兩人遙遙對案。

一頭霜雪的王綰大見憔悴,溝壑縱橫的臉膛隱隱現出紫黑的老人斑,枯瘦的身架挑着一領空蕩蕩的官袍,令人不忍卒睹。嬴政還沒有說話,雙眼便潮溼了。

王綰卻是坦然,不待贏政開口,就拱手道:“老臣的辭官文書,已於昨日呈上陛下。老臣年高力衰,治道之見又與陛下疏隔,在職在政皆多不便,是以請辭,萬望陛下見諒。”

嬴政思忖片刻後,決意坦誠相見,“老丞相領政十七年,此前又輔佐嬴政十餘年。三十餘年來,老丞相全力操勞,無一事不以國家爲上,無一事不以秦法而決,此間勞績功績,已不下於王氏蒙氏戰場剪滅六國之功,嬴政豈能忘哉!但是,丞相辭官,正當天下初定之期,也正當郡縣制與分封制大爭之後,委實非同尋常也。當此之時,你我君臣於治道之歧見,業已彰顯天下,且牽涉出《呂氏春秋》舊事。政若不欲丞相辭官,必遲滯國事;政若放丞相辭官,則必落褊狹報復之名。老丞相若爲嬴政,不亦難乎!”

“步步走來,其勢難免。老臣於陛下有愧,於國家無悔。”王綰垂首道。

“力主封建,再行辭官,老丞相皆無私念,於嬴政何愧之有哉!”

“老臣懇望陛下,但以國事爲重,毋以老臣爲念。”

“若以國事爲重,嬴政便只能使老丞相淡出朝局了!”

“老臣,謝過陛下。”

“敢問老丞相,可否領博士學宮,以正天下典籍?”

“重操文信侯之業,老臣愧不敢當也。”

“如此,老丞相……”

不等贏政繼續說下去,王綰就主動說道:“臣本老秦布衣,園林桑麻,此生足矣!”

默然片刻,嬴政離座起身,對着王綰深深一躬:“爲圖天下大治,嬴政寧負褊狹報復之名,送老丞相辭官,不得已也!”

王綰顫巍巍起身,正要說什麼,就見嬴政一揮手高聲道:“大庶長趙高,錄朕詔書。”

聽到贏政呼聲的趙高大步走進,坐進旁邊書案提起了墨筆。嬴政見狀肅然道:“始皇帝詔命:致仕丞相王綰,以徹侯之身歸鄉,咸陽府邸仍予保留;食邑加封千戶,着內史郡每年依法奉之。”

“陛下!”

王綰聞言老淚縱橫,欲跪下謝恩,卻被嬴政一把扶住了。

直到此時,嬴政才鄭重地問到了一件大事:“老丞相去官,何人當爲丞相?”

“丞相之職,非李斯莫屬。”王綰沒有絲毫猶豫,顯然是早有成算。

嬴政這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頭泛起了一陣淡淡的暖意。他想知道,也必須知道,之前王綰舉薦二十餘名博士就任郡守縣令,究竟是蓄意爲分封制張目而侵蝕郡縣制,還是全然基於安撫人心?而這一答案,只能隱伏在王綰舉薦丞相人選之中。所幸的是,王綰終歸有大道之心,這使嬴政心頭在處置王綰辭官事件上的陰霾大大地淡薄了。

嬴政不想更多地勾起王綰的既往話題,於是沒有再多說什麼,留下兩車王酒,便回王宮去了。

旬日之後,李斯順利地接掌了丞相府。

爲確保郡縣制快速實施,始皇帝召回了將軍中最具政才的馮去疾和馮劫兩人。在李斯籌劃官制期間,以推行郡縣制爲軸心的丞相府政事,都由二馮聯袂處置。李斯則一力會同相關各署,謀劃新朝官制並擬定各署首任主官人選。

此時新政初開,舉國官署熱氣蒸騰生機勃發,李斯與一班大員同心協力反覆會商論爭,歷時一月又一旬,新官制方略擺上了嬴政的案頭。贏政悉心揣摩了一夜,提起粗大的硃筆在李斯送上來的文書上面批下了十七個大字:“郡縣統治,官制提綱,集權中央,施治四方。可。”

始皇帝詔書頒行朝野,這個新興的帝國再一次轟動了。

天下公議風起雲涌。由李斯起草的新官制的頒行,可謂是最切近士人利害的大政。

士人歷來是天下公議之主導階層,輒遇關乎他們人仕生計的大政頒行,種種議論自然更是激切。不過公議風行天下,畢竟還是有主流的。無論是士人,還是百業庶民,細細品味新官制之後,對新朝的氣度與胸襟不得不由衷地敬服。即或是六國躲藏在民間的舊世族,除了狠狠罵幾句背棄王道必遭天譴之類的大話,也實在無法找到一處可資攻訐的實際弊端。

在新官制以及其後頒行的任官詔書中,多少煌煌大位,其中卻沒有一個皇族子弟!僅此一點,庶民們已經對老世族的任何攻訐都足以嗤之以鼻了。

議論激盪之中,咸陽傳出了博士淳于越最爲響亮的非議之辭:“嗟乎!今皇帝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豈能長治久安哉!”此話傳之咸陽,傳之天下,六國老世族們無不紛紛稱快,一時爭相傳誦。

但是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黔首庶民對於六國世族對新政的詆譭並不予理睬,反倒是秦王萬歲的呼喝聲瀰漫了天下城鄉。各郡縣紛紛上書奏報:

“民多以爲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大矣哉!”

“天下鹹伏,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莫不安所!”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男子無情時,負人最狠第二百四十二章 真香定理,人人適用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做並不代表不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十年磨一劍第六十五章 一朵珠花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世楚歌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一十一章 撞着撞着就習慣了第十六章 故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民生之氣口,邦國之血脈!第一百四十三章 昌平君反秦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九十四章 相生相剋第二百三十九章 後會有期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殺我一人,我屠你十人第二十三章 滄海月明珠有淚第一百三十四章 晴天霹靂第四百五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災不可阻,但人禍可以第七十章 成長的代價第四百一十七章 千機第四百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七十九張 李斯,你怎麼看?第二百三十章 鳩佔鵲巢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有張良計,我又過牆梯第三百七十章 路見不平第二百九十八章 雖不可及,但心嚮往之第五十章 鳥擇良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仕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四百一十章 尚同墨方第三百九十章 物是人非第四百零三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欲拒還迎第三百零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零六章 得賜趙姓的趙高第一百六十章 感同身受第四百四十二章 若想取之,必先予之第一百零六章 得賜趙姓的趙高第三百二十六章 角、亢、氐、房、心、尾、箕第二百九十八章 雖不可及,但心嚮往之第九十五章 一人不成,那就三人成虎第二十二章 俠以武犯禁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二百三十三章 伯牙子期第三十五章 滿城紅妝換白綾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個文字引發的血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真香定理,人人適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角、亢、氐、房、心、尾、箕第四百三十九章 就算沒有了內力,你爸爸還是你爸爸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零四章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發現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怒不形於色,悲歡不溢於面第四百一十一章 撞着撞着就習慣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鼎鼎大名的蓋聶第八十章 毀滅總是比建設來的容易第一百三十八章 城高池深第五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帝國疆域之內,都是我大秦的子民第四百一十六章 恩怨第四百七十五章 帝國用人,唯纔是舉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力取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天明牌內力充電寶第一百零一章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一百九十六章 儒家不反秦第四百零五章 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第三百三十章 既然說來話長那就慢慢說第八十一章 新秦人的開學第一課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外仙山,尋仙求道第三百六十九章 語言上的矮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荊天明說丟就丟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世楚歌第七十八章 是像人一樣死去,還是像豬一樣苟活第三百九十三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朔風凜凜,終不離兮第四十九章 虎狼之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此戰,木劍足矣第三百七十三章 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三十六章 民生之氣口,邦國之血脈!第九十一章 自作多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三百二十八章 青龍會的第一個大本營第一百九十六章 儒家不反秦第四百九十四章 寶寶你個頭第三百一十八章 同一個招數使用兩次能功成的只有一種人第十七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四十九章 十年磨一劍第二十九章 入獄第四百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八十章 百分百閃避技能:驢打滾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殺我一人,我屠你十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拼夕夕版百步飛劍第六章 而後生第二百三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九十三章 錢只有花出去才能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