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

賓主入席,美酒佳餚,呂雉與李恪並作東道,陳平、陸衍種滄海三人作陪,阿狄則領着十餘夏女往來侍候。

酒過三旬,菜過五味,李恪笑着說:“兄長,你與信君爲出仕而來,我處正有三職供二位挑選。”

“三職?”

陳平和陸衍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古怪。

韓信看着陳平的臉色若有所悟:“不知夏子說的,可是您當年爲平君與衍君備下的那三個職位?”

“原來平君都與你們說了。”李恪失笑一聲,神色坦然,“二位有大才,於蒙將軍處當能大展,換在郡縣亦可從政。唯在我處,無兵,無職,唯有一刀一筆可用。我不知二位是否有屈就之意,故實不敢直言相請。”

幾乎一樣的題式與選項,一從軍,一從政,一爲刀筆,守書李恪。這個問題看似是問去處,可事實上,問的卻是出身。

大秦入仕四條通途,任子、推擇、學室、守書,其中學室是爲平民準備的,任子是爲勳貴準備的,唯有推擇與守書二個出身適合他們這些空有才華,卻沒有身份和學室背景的遊士。

這其中,推擇就是舉賢。以李恪現在的身份和位階,舉賢幾乎沒有被駁回的可能,經他舉薦的人肯定能博得官身,大致在佐史起步,至高不會超過同縣長的職級。

至於後續的發展,則要看個人的才華和上司的賞識,說白了,是成是敗皆由經營二字。

而守書恰恰與之相反,若是選擇了這條路,他們等於是主動在自己身上打下李恪的烙印,早早便表明立場身份,從此與李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該選哪條路呢?

韓信探詢似看向李左車,李左車無奈聳肩:“信兄實不必看我意思,凡大秦勳貴、重臣,無一不知翁的身份,故而……”

韓信苦笑一聲。

隨着李泊在李恪的推薦下就任上郡郡守,李泊一門其實早就已經表明了要與李恪共進退,李左車根本不需要選,需要選的只是他。

守書,還是推擇?

韓信看着李恪,心中感慨萬千。

當初兩人在淮陰初遇,李恪是籍籍無名的墨家士子,他是裡中一介浪蕩,身份雖有差,卻遠沒有像今日這般天差地別。

跨下辱,漂母祭,李恪當助則助,當禮則禮,其謙和如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李恪爲他準備了一封薦書,去往槐裡,就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在槐裡一學數載,李氏對他頗爲尊重,古今戰策、孫子尉繚,他願讀便讀,願取便取。

在那裡,他結識了左車,闖出了小小的才名,名聲一直傳進李信耳裡,李信邀他坐論軍事。

他第一次與豪貴人如此相近,那種緊張,忐忑,就如是立在岔口,不知歸途。

他的表現糟糕透頂,居然大言不慚地評價了李信爲將的多場戰事,一一指點缺失,還直言攻楚一敗,打沒了李信的進取心,這纔有了匈奴寇邊時的患得患失……

那一夜後,李信就再沒召見過他,李氏對他的態度也變得冷淡,仍許他閣中讀兵書,卻不再許抄錄,外借。

可是另一方面,槐裡卻主動爲他辦了轉籍,李信還託李泊爲媒,把自己的庶女下嫁給他,不是入贅,是下嫁……

其妻嬴之楣,有姝麗之名,才賢兼舉。她本與頻陽王氏有婚約,聽聞李信爲了將婚約取回來,光賠罪的禮車就排出了整整一里……

如此貴女就這樣毫無緣由地嫁入韓家,謹守着一田一宅,端嚴恭肅,從不乖張。自此後韓信讀書,之楣農桑,兩人還育下一子,韓門有後!

韓信至今也不知道李信是如何看他的,他只認清了一件事,依附貴人者,成敗不由己!

今日,他與李恪又見面了。

往日的淮陰浪蕩成了老秦地的士伍,有妻有子,無官無爵。

往日的墨家士子卻成了墨家鉅子,夏子,左庶長,朔方校尉……

他的大名天下皆知,他的才情世人宣揚,每個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成爲大秦的君侯,李恪,已經成了這世上數一數二的顯貴!

要跟隨他麼?

韓信突然憶起翁媼臨死前的敦敦教誨,憶起出身顯赫的嬌妻綁着頭巾在地頭辛勞,更記起在出裡之前,他的妻像一個普通的,送夫出征的婦人似的,抱着兒子對他喊:“不得!無反!”

不得!無反!

守書雖好,但是依附於貴,成敗由上,只有孤官入仕,他才能憑才華博取前程!

他相信自己的才華!

韓信的眼神漸漸堅定,目視着李恪,緩緩張口……

“尊上,擇職之事,事關重大,不若就讓信君多思慮片刻,先由下臣一報咸陽之所得,如何?”

似有意,似無意,陳平恰恰好截住韓信的話頭,無論韓信究竟如何作想,這會兒都沒有機會再說出口。

可在座的除了滄海茫然,誰又能看不出韓信的心思?

李恪滿臉都是苦笑,若有所指道:“平君,此非是君子之道。”

陳平理直氣壯回答:“道法自然,正所謂優勝劣汰,只爲存也。”

看他那副信誓旦旦的小人樣子,李恪只有衝韓信歉疚一笑:“說吧,何得?”

“恭喜尊上,喜晉郡守,得兼副將,秩!兩千石!”

……

被陳平這麼一搗蛋,韓信的選擇題是肯定做不下去了,甚至連李恪都沒了納賢的心思。飲宴至此草草結束,遊船靠岸,一行人疾步歸營。

踏入轅門,分道揚鑣,陸衍親自送李左車和韓信去客帳休息,一直送到帳子裡,而且堅持要守着他們上榻安睡。

李左車神色詭異地瞄了眼天色,日在當空,時至日中,此時不睡,更待何時?

另一邊,李恪掀簾入得帥帳,陳平緊隨,呂雉和滄海親自緊守在帳外,第二圈是忠誠的墨衛,第三圈則是新組建的騎營。烏鶴敖和柴武一臉茫然地被召集過來,在呂雉的嚴令下,騎着馬淨空了帥帳周遭五十步,凡擅闖者,無論身份,准許先斬後奏!

“我讓你去說君,是要在庫不齊有所作爲!誰知道眼下局面才見起色,你居然就爲我求來了高官顯職。”李恪死死盯着陳平,一字一頓,“不知道陛下這次打算調我去何處?遼東?還是嶺南!”

“遼東地處高句麗與東胡之夾縫,舊燕之地,民風悍烈。嶺南則是新得之境,多蠻俗,少王化,更兼上將軍任囂無容人之量,尊上若去,必受排擠。此二處皆非善地,我如何能叫您去那裡受苦?”

陳平對李恪的責問全無氣惱,一面不疾不徐地說,一面不緊不慢地掏。

不一會兒,他從衣袖裡掏出一個硬匣,又打開硬匣,取出兩方疊着整整齊齊的金邊黑綢,神色恭肅,交遞在李恪手上。

“尊上曾說陛下有鴻才偉略,世無可敵,我先前還不甚相信,如今親面真人,才知您半分也不曾誇大。”他感慨道,“了不起啊!爲尊者能有如此胸襟氣度,天下合該爲他所得!而能在此等千古一帝手下爲官,尊上幸甚,陳平……亦幸甚!”

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三七三章 大秦機關術的天花板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七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