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扇寫心

汪繹今天覺得自己氣特別順,下筆就像是背後有孔老夫子在幫忙一樣,一路刷刷地就寫下來了。

可是他寫下來,才發現張廷玉那一張長案上已經沒人了!

怎麼可能?!

張廷玉又交卷了?

不……

不……

會試就已經被人搶先,殿試張廷玉一個第四,絕無可能在自己前面把答卷給作出來?更何況還是策論,根本不像是之前那樣簡單。

所以,一定是發生什麼意外了吧?

雖然有不少人暗示過他,說他汪繹的答卷算不得什麼名正言順的第一,意思是張廷玉比他出色,可他不相信啊,憑什麼張廷玉比自己出色?

閱卷官又不是瞎子,大家都說他這一份試卷是第一,那他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什麼狗屁的張廷玉,紈絝公子,不就是出身高一點嗎?他汪繹除了長相差了一點之外,有哪裡比不上這張家二公子的?

想着,汪繹終於出去交了卷,結果監考官只是淡淡地表示了一下:“交得挺早,請您後面坐。”

汪繹有些不理解,以前也沒參加過殿試啊,這裡的監考官指不定都是個大人物,興許人家原來就是這樣冷淡,所以汪繹也沒多想,他交卷之後就直接去了偏殿等候,結果……

結果又看見了那個張廷玉!

張廷玉!

張家二公子張廷玉!

還要不要人活了!

汪繹一口氣沒喘上來,差點暈倒過去,只控制不住地驚叫了一聲:“怎麼又是你!”

張廷玉捧着茶,慢慢地點着桌面,聽見聲音也扭頭看過來,卻沒什麼別的動作,只嘴上不冷不熱道:“是啊,又是張某呢。”

等到過一會兒,你就知道什麼叫做“竟然是你”了。

其實說實話,張廷玉心中也是沒底的。

真正要定下一個狀元來,並不是文才夠了就能夠了。

而今能進入殿試的士子們,個個都是說空話套話的高手,寫一篇策論,乍一看上去都是高談闊論,即便是八位讀卷官也不可能在一時之間分出好壞來。

八位讀卷官乃是爲皇帝讀卷,代爲批改,每個狀元的名次都涉及到各個黨派之間的鬥爭。

可張廷玉細細一想,自己到底屬於什麼黨呢?

沒有入仕途,不曾接觸過皇帝和阿哥,自己的父親張英更沒有將他引入皇帝一黨的意思,那麼他的試卷,似乎只能聽天由命了。

一旁的小太監喝道:“還不趕緊坐下?保和殿中豈容造次?”

可憐汪繹苦心孤詣,滿以爲這一次能力壓張廷玉,不想對方還是輕輕鬆鬆。

如今汪繹唯一的安慰便是,張廷玉是胡寫一通,畢竟匆忙之中寫就的試卷,肯定不如自己,所以最後若自己摘得了狀元頭籌,張廷玉又要丟一回臉了!

這樣想着,汪繹臉色終於鬆快了一些。

兩個人等了許久,纔到了放行的時候。

季愈與張廷玉是一道出來的,站在巍峨宮門下的巨大的陰影之中,張廷玉不知爲何這樣回望了一眼,他在這裡的時間不過只有短短不到一日。

可他相信過了今日,他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從這裡進出,就像是他父親那樣,在此宦海之中沉沉浮浮,一起風雲激盪。

季愈似乎對張廷玉頗感興趣,只看着他那高深莫測又陰晴變換的表情,待他平緩地轉身踏着長長的鉛灰色地面朝前面走的時候,才笑了一聲問道:“不知張二公子如何?”

張廷玉道:“無愧我心。”

無愧我心。

如此而已。

他終於還是無法抗拒內心之中攀升起來的野心和慾望,曾經對父親的承諾和那卑微的二甲第一的請求,在他回望的那一刻,在他轉身的一剎那,在他明晰了自己胸膛之中升起來的那種無法澆滅的火焰之時,被他踐踏在腳下,支離破碎。

出爾反爾又如何?

霜雪無法掩埋出鞘之寶刀,烈焰無法焚燬其胸懷壯志千千萬……

這一日回去,張廷玉在書房裡坐了很久。

張英回來的時候叫福伯來請張廷玉去說話,張廷玉只有兩個字:不去。

興許顧懷袖纔是最明白他的那個人,就在屋裡抱着胖哥兒,用自己兩片微顯得薄的嘴脣,親吻了孩子的額頭,只道:“若你能聽懂我的話,便記住這一日……”

四月二十四日,子夜,張廷玉從書房走,穿上貢士朝服,至乾清門外等待聽宣。

此刻,皇帝的金筆已經落下,滿朝重臣的目光盡皆落在皇帝的那一支筆上。

這裡將點出將來的風雲人物,此刻的他們尚不知其中有多少人會消弭無聲,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平步青雲,更不知多少人將名垂青史……

一切都是未知的。

除了那微微跳躍着的脈搏,伴着殿中微暖的燈火。

皇帝欽點前十,讀卷官則在桌面上將之前糊名的試卷,一一拆開。

張英老邁的身體,隱藏在鎏金大柱後面,深深地閉上了眼,李光地站在張英的身邊,卻輕輕地伸出手來按了一下他的肩膀。

殿中寂靜的一片,只有讀卷官們拆開密封,而後在御前用硃筆填寫一甲三名次序,二甲七名次序亦書其上,一會兒去乾清門外宣讀之時,將會把這前十名引見給皇帝,這一程序稱之爲“小傳臚”。

本次殿試大主裁李光地,正了正頂戴花翎,肅容雙手接過黃紙名單,高喊一聲“吾皇萬歲”,而後退出大殿,在四名太監和兩列御前侍衛的護衛之下,一路出了乾清門,立於御階之上,便看見了不知在此守候了多久的今科學子。

李光地吐氣開聲:“奉,天承運,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廿一策試天下貢士三百零五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故茲告示——”

張廷玉站在所有人當中,與所有人一樣端肅嚴整,甚至與所有人一樣充滿了澎湃的野心,然而他將自己的眼,輕輕地閉上,手指悄然握緊。

李光地的聲音還在繼續,他年紀已然老邁,聲音之中透着一種滄桑。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張廷玉。”

這一刻,張廷玉緊閉着的眼,終於睜開了,他看向了高高站在御階上,雙手捧着金榜的李光地。

李光地念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似乎停頓了一下,目光朝着下面微微一掃,卻覺得自己久矣老邁的心忽然之間跳動了起來。

這朝堂,已然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他微微一笑,帶着滿臉的皺紋,宣讀今科前十。

“第二名,季愈;第三名王露。”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汪繹,第二名張成遇……”

張廷玉已然什麼都聽不見了,直到忠孝帶被一旁等候已久的張廷瓚與周道新配在了他的身上,他才恍惚地明白過來。

張廷瓚也說不出自己心底是什麼感覺,只用力地拍着二弟的肩膀,笑也笑不出來,哭也哭不出來。

被點中名字的十人,幾乎都是狂喜,按照次序排班,由禮部的官員帶着一路往養心殿而去參見皇帝。

張廷玉爲這十人最前面的一個,一步一步沉着冷靜地剋制着,穩穩地到了殿中,跪于丹墀之下,聲音沉鬱:“臣張廷玉,安徽桐城人,年二十九。”

“臣季愈,揚州寶應人,年三十一。”

“臣王露……”

十人在下報完自己的姓名籍貫與年紀,這纔再次引出而退。

大殿之中侍立的張英,默然退出大殿之中忽然舉袖掩面,老淚縱橫,一時百感交集之下竟至於嚎啕大哭,衆莫能阻,只看着這年逾花甲的老頭顫顫巍巍地在所有人離開之後,順着漢白玉大臺階往下,迎着滿皇宮的黑暗一路哭着出了宮門。

李光地遠遠地見了,卻也不敢上前,只有那小太監問:“張老大人這是……”

“望子成龍,人莫如此。張英一代大儒,當有今日見日之升,雲之起矣……”

李光地長嘆了一聲,也揹着手走了。

二十五日太和殿傳臚大典,風和日麗,鑾儀衛設法駕於太和殿前,樂聲分列兩側,丹陛大樂則在太和門內兩旁。

滿朝文武王公大臣,皆侍立於丹墀之內,三百零六人穿着朝服,戴着三枝九葉頂冠,按照名次排立在文武大臣東西班次之後。

而後康熙升座,執事官、讀卷官行三拜九叩之禮,奏韶樂,司禮官鳴鞭三次,,內閣大學士索額圖捧黃榜放置於太和殿內東旁的黃案之上,再奏大樂。

樂聲止後,再宣《制》。而後唱第一甲第一名張廷玉,鴻臚寺官引張廷玉出班就御道左跪,而後宣第二名右跪……

再奏樂又行三拜九叩之禮,禮畢,贊禮官喊:“狀元何在?”

張廷玉稍稍上前一步,跟上前人腳步,前趨一路行至殿陛下,站在中陛石上,石正中刻着的便是升龍與巨鰲。

張廷玉就這樣輕輕地站了上去,在所有人前面小小的一步,微微的一點,然而這一點,便已然是獨佔鰲頭!

這一刻,他渾身的血液,又開始奔流沸騰,以至於他的身體都在微微地顫抖。

旭日東昇已久,照耀着整個紫禁城,也照耀着着輝煌巍峨幽深的宮禁,更照耀着張廷玉,一個不普通的普通人。

隨着皇帝還宮,禮部官員將金榜放在雲盤之中,黃傘鼓吹前導,一路出了太和門,將金榜張掛於長安街。

而每一科殿試之後,唯有一甲三人:狀元、榜眼、探花,纔有資格從午門正中而過。

平日裡,這裡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門。

而今,張廷玉在所有人面前,一步一步出來,午門中門爲他緩緩地開啓,他當日站在宮門之外回望,便是要這午門中門,爲自己——開啓一回!

興許天下無數讀書人終身寒窗,爲的也不過就是金榜題名獨佔鰲頭之時,再從這無上尊榮的午門中門走一遭吧?

其餘文武百官則至昭德門貞度門而出,往長安街觀榜。

連張英等人,也只有遠遠望着打正門而出的那三人,隔着三道宮門,他看着自己的兒子從自己的眼前走過去,走向他沉浮了一輩子的這一條路,不知是歸或不歸。

而他,並不需要插手,只需要看着。

張廷玉的選擇,只是如此而已。

整個京城,這一日是車如流水馬如龍,無數人在長安街上翹首以盼,等着第一甲三人“騎馬遊金街”。

張府之人早已經知道了張廷玉高中狀元的消息,租賃了一座酒樓,只在二樓等候,外頭就是張府的下人,個個喜笑顏開。

顧懷袖就站在窗邊,看着下面熱鬧的街市,一手摳着窗櫺,另一手則輕輕地按着自己的心口,有些喘不過氣來。

前面忽然起了尖聲的驚叫,沿路無數的姑娘朝着街道下面撒下花瓣,只渴盼着這三人看中自己,而張廷玉只一路面帶微笑地過去。

三匹馬行至酒樓前面,張廷玉忽然輕輕一勒繮繩,後面兩匹馬自然不敢往前,也停了下來。

兩邊無數的閨閣女子都悄悄來一睹狀元風采,而今見到張廷玉在此地勒馬,有的人甚至已經尖叫起來,羞澀一些的則舉帕掩面,可誰不巴望着狀元看中自己?

然而所有人眼中的張廷玉,眼中卻只有一人。

他擡首,望着在窗邊露出了一角影子的顧懷袖,只將袖中一把扇取出,高坐馬上借了一文士的墨筆,在扇面之上書了幾字,而後當街將毛筆投回筆筒之中。

一合扇,張廷玉將這一把摺扇高高扔出,恰好敲中那半掩着的雕窗,落在了顧懷袖的腳邊。

衆人的目光全部齊刷刷地隨着張廷玉這一個動作轉向了酒樓的二樓窗邊,卻只瞥見一角秀影。

顧懷袖削蔥根一樣的細指拾起了那一把摺扇,起身,站在半掩着的窗邊,輕輕將之展開。

淚珠子瞬間下來,她無聲地捧着那一把扇子,貼到自己面頰邊,掩了半張美人面,只餘一雙朦朧淚眼在外,模糊地注視着他。

張廷玉卻在那烈日下頭一甩繮繩,一笑策馬而去。

長安街,還很長。

金吾仗引從天下,長安門外人如堵。

許卿一世富貴榮華……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寫得很慢,也很累,情緒有點剎不住。

晚上還有一更,但是可能趕不上24點了,大家可以早睡了。

二爺大願得償了。

第168章 莫比烏斯環第45章 禍害成雙對第239章 真假厚黑第105章 掌摑宣戰第4章 我心疼他第199章 喜脈第187章 九名半第147章 陷害第127章 養兒日常第101章 懷袖歸來第15章 落井下石第84章 小夫妻第14章 揭穿第30章 錯合八字第114章 定風波第212章 牛鬼蛇神第51章 龍口奪廚第18章 張家廷玉第18章 張家廷玉第167章 將計就計第180章 喊雨之禍第228章 魚兒第216章 說漏嘴第94章 新年節禮第246章 雍正元年第48章 又見捉刀第198章 毒計第240章 過日子第12章 舊伎倆第191章 再南巡第104章 示威第10章 芳姐兒第17章 翡翠扳指第61章 雞毛蒜皮第25章 捋虎鬚第104章 示威第218章 師恩第185章 總裁官第124章 父子談第136章 大哥第187章 九名半第92章 狠毒二爺第202章 前明冤案第105章 掌摑宣戰第170章 倒戈第51章 龍口奪廚第190章 彭氏第147章 陷害第99章 天煞孤星第19章 京城消息第42章 張二故事第49章 周道新第205章 上路第54章 掌摑第35章 亮刀第7章 回信消息第163章 出惡氣第64章 第二封信第35章 亮刀第98章 碗中魚第112章 八字現第105章 掌摑宣戰第52章 鴆女第27章 捉刀人第134章 奪朝元第253章 終難逃第43章 食色性也第75章 點地梅第105章 掌摑宣戰第217章 南山案第235章 女人的天下第232章 盛世氣象第145章 杏仁酥第216章 說漏嘴第128章 舞弊案第20章 泥人氣第101章 懷袖歸來第211章 欽差第257章 大結局(上)第101章 懷袖歸來第63章 首罪第62章 池中鯉第13章 此計不成第212章 牛鬼蛇神第125章 喜得麟兒第112章 八字現第171章 白髮第235章 女人的天下第214章 蛛絲馬跡第242章 內閣學士第217章 南山案第153章 二代們第82章 錦鯉池第145章 杏仁酥第141章 爲官之道第142章 隨扈第145章 杏仁酥第229章 金簪第256章 落棋無悔第236章 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