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衝突的根兒總算是挖出來了,一切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如何對待滿清這一族人的身上。
肖樂天的最終目的就是推翻滿清的統治,建立多民族聯合的立憲制國家,這個目標是絕對不會動搖的,所以說大清國必定會滅亡在華族的手中。
但是如何滅亡大清國,滅亡大清國之後如何對待滿人這一族?這個問題,此刻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在肖樂天的計劃中,華族並不是一個單純以血緣文化來分割的狹義民族,華族其實是一個廣義的民族集合體。
凡是生活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情感上和中華文明親近並願意接受華族法典的約束,這樣的民族都可以算作是華族的潛在加盟者。
當然了漢人註定是華族的主體,但是其他民族一樣也有融入華族的權利,只要他們接受中華文明的文化,願意接受華族法典的約束,承擔起他的指責,自然也就能夠享受到華族成員的權利。
暫時的預言文字之間的差異並沒什麼大不了的,三代融合下去自然也就逐漸同化到了漢語和漢子的文化圈內。
這是一切的根,肖樂天要保證的是整個華族接受漢語、漢子還有中華文明的文化,只要這一點保證了,哪怕每一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政體,自己的政治模式都沒有關係。
比如說遠東,哪裡的自然氣候和土著的受教育程度,就註定了那裡很適合君主立憲制,所以項少龍就能稱遠東王。
可是婆羅洲由於地處繁華的南洋,收到西方思想的衝擊比較多,這裡天然的就可以嘗試一下美國的模式,搞一搞共和體制也沒有什麼關係。
因地制宜嗎,適合的纔是最好的,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接受中華文化的同化,說白了三代以後必須百分百普及漢語和漢字,這是肖樂天的底線,也是鐵目標。
只要文化趨同,那麼表面上千奇百怪的差異也就無所謂了,文化的向心力大的不可想象,尤其是語言和文字。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一個最主要前提是主體文化的一致性,如果文字語言和文化都不一樣,那可就只能是分久必分了。
肖樂天謀求的是未來數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所以他的戰略看的更深遠,在行動上也就越發的考慮到這一點。
這纔有了後續的堡壘計劃,扶持同治帝親政奪權,然後通過同治帝獲得大清國內更多的特區。
這些特區就是一個個的展示窗口,讓全天下的民衆們看一看,肖樂天所搞的華族,這個依託於中華文明母體上的革新體制,究竟是不是比過去的老路更先進。
只有對比才能看出差距,才能真正的影響到人心,空口白牙的喊口號是不行的,你必須要讓億萬民衆親眼看一看,原來跟着滿清混,跟着那些腐儒們混,你連窩頭都吃不飽。
而那些投入到華族體制內的人們,不僅能吃飽更收穫了尊嚴和體面,他們的兒女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努力的人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
甚至從軍獲得戰功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爵位,從而徹底改變家族的社會地位,這纔是肖樂天奪取民心的殺手鐗。
肖樂天相信,這種軍事獨立的堡壘計劃一旦實行十年下去,滿清和犬儒們二百年的洗腦教育,註定會崩潰。
謊言說一萬遍,不如一碗紅燒肉,不如自己家子女的一份好前程。
前途是光明的,肖樂天心中充滿了信心,正因爲他擁有這份自信,所以對待滿清這個羣體上,並沒有那麼咄咄逼人的攻勢。
肖樂天可以暫時選擇和滿清合作,甚至他在總理衙門掛的那個虛銜到現在都沒有撤,甚至後來又加了一個帝師的身份。
華族的勢力範圍也沒有禁止八旗子弟的資本進入,此刻四九城內確實有不少王公貴族在偷偷的向華族投資。
很多八旗貴胄並沒有把金銀藏在地窖裡,而是拿出來存在華族的銀行吃利息,甚至直接和華族商人合作開一些工廠。
就比方說慶三爺,通過肖樂天這層關係,就聯合了好幾家八旗貴胄的資金,在北方工業特區建了火柴廠、鐵釘廠、小型金屬加工廠,生產一些鐵鍬、鐵鎬等等農具。
由於可以搞來標號高的鋼材,慶三爺的產品質量絕對上乘,生產出的農具鋼口甚至超過了大清兵部打造的武器,可想而知這些農具、鐵釘得有多好銷了。
肖樂天正在用經濟、軍事、文化、金融……等等手段開始腐蝕滿清八旗集團,他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賊首嚴懲,脅從輕判,民衆無罪!
未來華族或許會和滿清再有幾次軍事衝突,但是席捲全國的那種改朝換代的大戰役,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肖樂天要利用載淳的手來和頑固的八旗賊首們進行一場消耗戰,當他們雙方都放幹血之後,華族自然就能坐收漁翁之利。
滿清內戰一旦開打,載淳註定要向全球伸手求援,就算英國會幫一部分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最終他還是得來求自己這個師傅。
到那時候,可就沒有白吃的午餐了,每一筆軍火援助,每一筆資金支持,都是要有代價的,華族到那時候纔是真正蠶食中華大地的時候。
堡壘計劃將全面開花,華族的經濟必定會衝擊碎脆弱的滿清中古小農經濟體,並建立起一個新秩序。
當大清國民間的經濟活動都被華族捏在手裡了,那麼滿清朝廷也就只剩下大義名分這最後的一把保護傘了。
當慘勝的載淳坐穩了龍椅之後,太纔會發現大清國早就不是過去的大清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已經全部被華族所控制。
華族轟隆隆作響的紡紗廠,把小農手工作坊衝擊的七零八落,工業化生產的紡織品賣的又便宜量又大。
華族從全球調配的糧食開始衝擊滿清脆弱的農業基礎,糧食價格完全控制在華族商人的手中,甚至糧食禁運成爲了華族懲罰異己的重要手段。
鐵路也會控制在華族的資本手中,大運河上跑的都是華族的蒸汽小船,長江上行駛的是華族的遠洋船隊。
甚至天南地北的民衆,兜裡也會有幾張華族所印製的紙幣。
只要經濟侵略完成了,那麼滿人就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到那個時候最艱苦的談判就會開始,同治帝只要不發瘋到企圖自殺,那麼他就得琢磨琢磨尚泰王的那條路是不是能行。
賊首必須要嚴懲,那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並震懾所有不死心的守舊者。
輕判脅從,則是要穩定局勢避免滿人這個羣體狗急跳牆。
而民衆無罪則是政策的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