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

咸陽宮。

聽着馮去疾的彈劾,扶蘇面色如常。

他將手中正在看的竹簡,隨手扔在了案上,笑着道:“丞相啊,這兩日,可是有太多官員彈劾改制府的胡作非爲了,只是朕當初說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今剛開始,就讓朕治罪,朕實在是做不出啊。”

“這樣吧。”

“朕將鍾恆叫過來。”

“你們或許是有什麼誤會。”

“到時也可一併解釋清楚,順便朕也聽聽,改制府究竟想做什麼。”

“丞相,意下如何?”

聞言。

馮去疾面色微變。

他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

而且他聽得出來,扶蘇是不想退步的。

沉思片刻。

馮去疾拱手道:“臣遵令,臣或許跟改制府的官員,的確有一些意見相左,或許雙方開誠佈公,也能將這些誤解給說開。”

“丞相能想的如此明白,朕就放心了。”扶蘇笑着點點頭。

他朝魏勝吩咐道:“魏勝,去將鍾恆給傳來。”

魏勝連忙道:“諾。”

迴應完,便小跑着傳話去了。

不多時。

嵇恆出現在了咸陽宮。

不過並未出現在主殿,而是被安排在了偏殿。

馮去疾已等候多時。

見狀。

嵇恆當即明白是什麼意思,朝馮去疾微微作揖道:“馮丞相。”

馮去疾冷哼一聲,不假顏色道:“鍾恆,城中傳的沸沸揚揚的‘吃風報’,是否是出自你之手。”

馮去疾雖是詢問,但語氣無比肯定。

嵇恆點頭。

他整理了一下袖子,笑着道:“的確是出自我改制府,不過丞相是有高見?”

馮去疾道:“高見自然談不上,只是你這報紙,一經發布,便攪的滿城風雨,讓城中市人人心惶惶,如此利害之物,卻是讓人有些擔憂,改制府魚龍混雜,若是這般技藝爲外人學去,恐會影響到天下的安寧。”

“我身爲丞相,不得不察。”

嵇恆輕笑一聲,笑着點點頭,認可道:“報紙的確對天下輿論影響很大,也的確是一柄雙刃劍,可以幫助大秦,也可以傷害大秦,只是丞相想讓我將這門技藝交出來,恐是找錯人了。”

“我的確用了這一門技藝。”

“只是這門技藝並未在我手中,而是公子高、公子將閭,還有胡亥等人掌握,我只因跟胡亥關係親近,這纔有機會藉此來使用,而且紙張的造價很高,就算丞相拿過去,恐也無法大規模製造,更別談印刷了。”

聞言。

馮去疾眉頭一皺。

他卻是沒想到嵇恆會是這個回答。

屬實出人意料。

若報紙的製作工藝,掌握在公子高等人手中,這便意味着是皇室之物,他雖爲大秦丞相,也不敢輕易妄奪皇室之物,不然一個對皇室沒有敬畏之心的罪名,就會被御史安在頭上。

他雖不懼,卻也不想沾麻煩。

馮去疾冷冷的看着嵇恆,漠然道:“一面之詞,豈敢輕信?”

“就算真是爲皇室掌握,也的確不該丞相府僭越,但這般能輕易引動成城中民潮之物,丞相府有權提前知曉。”

嵇恆搖了搖頭,淡淡道:“丞相有些太過高看報紙的作用了。”

“這次報紙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一來,是新事物,引得了城中民衆很大的熱情跟好奇。”

“二來,則是改制之事,深得人心,因而才讓城中市民有這麼高的情緒去討論。”

“而真正涉及到的廢除世官制,底層幾乎沒有談及。”

“底層民衆是很現實的。”

“他們大多隻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對於新法的如此期待,這同樣可以視爲,民衆對於現在的律令充滿了不滿,急切的想要改變,不然民衆又豈會因爲一些只鱗片羽,還不知何時落實的話,就如此興奮激動?”

“在我看來。”

“丞相有些捨本逐末了。”

“身爲大秦丞相,面對洶洶民意,第一時間不當是阻,也不當是懼,正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就算丞相府看到了那些報紙,也阻止了這些報紙下放,但底層的呼聲就會消失嗎?”

“爾等真正要做的,難道不是順應民意,積極推動改制變法嗎?”

“何以固步自封,甚至是掩耳盜鈴?”

聽着嵇恆的話,馮去疾不以爲然,冷笑道:“治國,我比你有經驗。”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不易大動,改制變法之事,對於大秦而言,本就不合時宜,只是陛下親信於你,這才冒險嘗試,然大秦好不容易安穩下來,正是休養之際,卻貿然捲入改制變法,稍有不慎,或者是變法出現問題,就很可能導致大秦安穩不再。”

“我身爲大秦丞相,豈能置若罔聞?”

“目下就不適合變法!”

“底層對現有法制有微見,這一直都存在,但就因爲底層民衆心有不滿,就要去變動律令,那大秦的律令還算得了什麼?”

“朝令夕改,豈不亂套?!”

“你或許認爲你滿腔熱忱,都是爲了大秦着想,殊不知,對大秦來說,安穩纔是最迫切的,天下大爭之世結束才十幾年,而後又經歷了一場五六年的叛亂,民衆疲敝,根本就經不起折騰。”

“而改制就意味着變法。”

“底層民衆好不容易纔接受了秦律,這突然又要變法,這近乎是要將一切推倒重來,底層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折騰?這一番折騰下來,最終苦的還是那些底層黔首。”

“你口口聲聲說着是爲了天下。”

“那當真是爲了天下?”

“我看是爲了滿足你的個人私慾!”

“將個人慾望,凌駕在天下安危之上,鍾恆你太自以爲是了!”

馮去疾怒目而視。

嵇恆沉默。

他淡淡的看着馮去疾,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半晌。

才接話道:“你說的沒錯,很大程度,的確是出自私心,我有私心,你難道就沒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底層民衆的苦與不苦,從來都不在興亡上。”

“而在於官員的慾壑難填。”

“索取無度!”

“你阻攔改制,當真是爲了天下?”

“好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這麼大的一頂高帽,你當真戴的起?”

“人生在世,不過名利二字,你位及丞相,名利皆有。”

“但人都是不滿足的,所謂的改制,其實只是一種委婉的說法,真正的說法是變法。”

“是革命!”

“你只是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罷了。”

“爲了維護在舊有體系下的官僚利益,你當真在意底層的所思所想?”

“呵呵。”“你真不知大秦現有律令的弊端?”

“真不知底層對律令的抱怨?真不知天下苦秦之事?”

“你都知道。”

“但你根本不在乎。”

“因爲你的眼裡根本沒有那些。”

“你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看重的是你馮氏的利益。”

“一旦改制,你這個丞相,便要從朝堂退下,這對於你而言,對於馮氏而言,都是十分不情願的。”

“而且改制後,朝堂會變成何樣,你心中沒底,也擔心馮氏的權柄,會遭到一而再的削弱,最終如司馬氏、王氏一般,迅速的衰敗。”

“未知纔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恐懼。”

“而你對大秦未來的一切充滿了未知,因而極其抗拒變法。”

“因爲你註定是受害者。”

“所以你抗拒變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變法是人心所向,豈是你一人能抵擋的?”

“變法勢在必行。”

“我之所以不曾輕易說變法二字。”

“是因爲大秦朝臣都清楚,變法二字的殘酷跟冷血。”

“那是要死人的。”

“所以我願意做一定的退讓。”

“至少會給你們這些朝臣一定的體面。”

“但這種體面是有限制的,若是丞相依舊死咬着不放,想要繼續阻攔變法推進,或許”

“我只能請丞相淡出朝堂,乃至是遠離朝堂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民心在安定,在於休養,在這時,若不放開民衆身上的束縛,還一味高壓逼迫,那纔是真正的適得其反。”

聞言。

馮去疾面色大變。

他沒有想到嵇恆還敢威脅自己。

他可是大秦丞相。

區區一個改制府主官,就敢叫囂將自己驅離朝堂。

他哪來的膽子?

馮去疾怒極反笑,冷聲道:“一派胡言,我作爲大秦丞相,對天下之事瞭解的比你更多、也更透徹,我馮去疾是一心爲公,絕無私心,這豈容你污衊?!”

“而且我馮去疾行的端、做得正,有什麼怕的?”

“反倒是你。”

“本就來路不明,還各種瞎折騰。”

“你纔是想毀了大秦。”

嵇恆淡淡一笑,負手道:“馮丞相,人有私心是正常的,若是人沒有私心,那纔不正常。”

“但私心卻是要爲天下讓道。”

“我之前對你說的那番話,其實並不是警告,也不是威脅,而是心裡話。”

“大秦改制勢在必行。”

“就算你有心阻攔,也阻攔不了的。”

“而且我有時間耗,眼下韓信對匈奴的追擊不停,只怕不消一兩個月,就可以傳回捷報了,只是捷報內容是犁庭掃穴,還是比蒙丞相更進一步的封狼居胥,可就不一定了。”

“到那時。”

“韓信攜勝歸來。”

“丞相可想好如何壓制?”

“只要大秦的軍功爵制不變,韓信便會是當今天下最炙手可熱的存在,也一定會位列三公。”

“到時丞相你的堅持還有意義嗎?”

“你作爲大秦丞相,已有不短的時日,其實也早就清楚,在這個位置,很多時候都身不由己,並不能由你主動去做事,而是爲會身後的羣體推着向前。”

“韓信亦然。”

“他是關東出身的將領。”

“代表着關東六地數十萬的官吏。”

“如此龐大數量的官吏,一定會將韓信推到三公之位。”

“大權在握的韓信,又豈會不投李報桃?”

“朝堂關東出身的官員,在接下來幾年,一定會越來越多,加之朝廷加重了對關東的扶持,不少官員定會得到更多的晉升空間,你固守的這套舊體系已經崩潰瓦解了。”

“繼續固守毫無意義。”

“關東跟關中的隔閡差異一定會破除。”

“彌合東西,這本就是皇帝要做的、該做的,任何阻攔的,都是站在皇帝的對立面。”

“而你們沒有能力抗衡。”

“且恰恰相反。”

“你們阻攔的越起勁,朝廷對關東的扶持就會越大,大到讓你們不得不退縮,只是那時恐就不是老秦人官員說了算了,而是關東出身的官員說了算。”

“你應該能明白這個理。”

聞言。

馮去疾臉色變了又變。

最終沉默了。

他知道嵇恆是何意。

也清楚嵇恆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只是這一步若是退了,他在朝中就無立足之地了。

而且還要揹負罵名。

馮去疾神色幽幽的看着嵇恆,道:“你對你的變法就這麼有信心?”

嵇恆笑着道:“若是沒有信心,又如何敢接下?”

“不過我主持的變法,持續的時間會較長,改變的事也會很多。”

“甚至是對天下都有會全盤整改。”

“雖然很難,但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同樣是其樂無窮。”

“我本可以不來見你。”

“只是你身爲大秦丞相,終究需要一個體面。”

“我可以在改制方面,爲你們開一些方便之門,不過自適用於短時,時間一長就衆人平等了,但相較,還是對關中出身的人更有利。”

“這是我唯一能承諾的。”

馮去疾陰晴不定,卻是拿不定主意。

嵇恆沒有想再說的想法,只是道:“三天後,我會讓陛下將三公九卿召集起來,到時一同商議,正式頒佈‘廢除世官制’,到時我會在那場議會上,再做一些讓步,但也是最後的讓步了。”

“而且”

“民爵相關的事必須要定下。”

“民法可以緩、可以慢,但民爵不能拖。”

說完。

嵇恆大步流星的離開了。

馮去疾站在殿內,望着嵇恆遠去的身影,臉色變了又變,最終輕嘆一聲,回到了自己的丞相府。

只是整個人消寂了不少。

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492章 嚴且公,苛且正!(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289章 以退爲進!(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194章 趙佗,你還能保持初心嗎?(求訂閱第19章 人生三大問!(求收藏)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239章 君是君,臣是臣!!!(第三更,求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250章 智者如妖!(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29章 洞悉真相!(求收藏)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437章 朕是孤家寡人!(求訂閱)第372章 爲何跟朕聽到的不同?!(求訂閱)第455章 韓信!一個很純粹的人!(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42章 唯一的變法者!(求收藏)第28章 我是民!(求收藏)喝酒了,emo一下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100章 爭鋒!(一)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229章 殿下不得人心!(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418章 搶錢也是有方法的!(求訂閱)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99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372章 爲何跟朕聽到的不同?!(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482章第319章 彌合東西?(33)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52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第303章 七國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