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天子南庫

周貽瑾想了想,果然記起了此事。

永定河舊名無定河,以河道遷徙無定而得名,乃是北京之水道命脈,此河安則京師安,此河患則京師澇,康熙皇帝在位時,對這條河下了大本錢,築成大堤,企圖一勞永逸,因此改名爲永定河,不料堤防是加固了,自上游衝下來的大量泥沙卻淤積在了河槽之中,導致河牀急劇擡高,堤防反而被屢屢沖垮不斷決溢,這又迫使朝廷繼續加高堤防,久而久之,其下游竟然與黃河下游一般,變成了一條高出地面的懸河。

入乾隆朝以後,永定河的水患更是逐年增多,去年那場大水雖然不小,但因爲永定河水患太過頻繁,所以周貽瑾也沒怎麼關注。

“永定河水患又怎麼了?”周貽瑾問,他心中也在疑惑,難道幾千裡外北京城的一場水災,還能跟廣州城的吳承鑑扯上什麼關係不成?

蔡清華笑了笑,道:“看來你心中一定在想,北京城發一場不大不小的水患,能跟廣州這邊有什麼關係,對吧?”

周貽瑾也不否認:“其實也有關係,去年水患的時候,十三行這邊各家都捐獻了不少錢。”

蔡清華道:“那筆錢,其實並不夠。”

周貽瑾道:“大清國都的一場水災,抗災治河的錢,也不能都由十三行來出啊,想必山西晉商、揚州鹽商,也都有捐獻,而且也不能都指望民間捐獻,大頭還是要看戶部與大內。”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蔡清華揮了揮手,本來回來斟酒的貼身童子,又讓他打發去船艄,這才壓低了聲音道:“災難突來,皇上降旨,讓戶部撥款救災,結果這場水災卻捅出了一個大問題來:原來戶部早就沒錢了。”

周貽瑾道:“不可能吧!去年那場大水,聽說也不算很大,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戶部會虧空到這個地步?若是如此,怎麼也沒聽官面上誰捅了出來。”

他人在廣州,但爲了幫吳家,還是拿錢在北京那邊維繫着京師耳目。戶部若出現這麼大的虧空,官場若有人捅破,他不可能不知道。

蔡清華笑了笑:“自然是有人蓋了下去。”

“誰?”

“還能有誰。”蔡清華笑道:“誰做着戶部尚書,誰就要把這件事情給蓋下去!”

“你是說…和珅?”

蔡清華的笑,變成了冷笑:“除了他,還有誰。”

——————

周貽瑾去見蔡清華的時候,恰好短腿查理跟着穿隆賜爺一起回來了,查理告訴吳承鑑澳門並沒有來歷不明的大宗茶葉現市,賜爺派去惠州、東莞、佛山等地的人回稟的情況也是類似。

吳承鑑聽了這些回稟,再綜合之前種種,呆了有半晌,慢慢的整個人就癱在太師椅上,剛好有一個大浪拍打過來,衝得滿艙搖晃,幸好艙中傢俱都釘死了,但吳承鑑的身形也在浪拍中晃盪了起來。

“三少,”短腿查理中英文夾雜地問:“事情是不是very糟糕?”

“是very、very糟糕…”吳承鑑籲着氣說:“茶葉在惠州失蹤,然後我大哥、老顧相繼前去查探都沒得到線索,事情能幹得這麼幹淨利落,必定不是宵小之輩所爲。天下事無利不起早,對方劫了茶葉,若是圖財,就一定要趁着秋交之前動手。”

“沒錯,”穿隆賜爺搭腔說:“一旦季風節過,茶價必然大跌。”

“可現在各地都沒有批量的茶葉出籠,”吳承鑑皺着眉頭:“對方劫了茶葉卻不乘價錢高分銷賊贓,此事不合常理。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方不需要分銷,只要到了時候,就可以一併出手。且粵省批量賣茶,能出高價且吃得下這麼大批量的,只有十三行。”

穿隆賜爺道:“現在秋交已經到中後段了,全省銀根都在吃緊,誰能吃下這麼大批量的茶葉?”

秋交完成之前,洋商捂着銀子準備買預訂好的貨物,行商的錢早就都換成了貨物等着出洋,買賣雙方在這個季節都很難有大量的流動資金。

要等秋交完成,銀子進入十三行,行商們盤點完畢,再分發到各二線商人、三線商人,那時候整個廣州就會迎來一次豐收的狂歡。但是在那之前,越是接近秋交尾聲,銀根就會越緊。

“要吃下這麼大批量的貨物,當然要靠洋商啊。”吳承鑑說。

“no,no!”短腿查理說:“歐洲各公司,不會等到現在纔開始採訂貨物的,應該早就把貨物預訂好了,帶來的白銀都得準備用在這上面,現在不會有哪一家還有這麼多的餘錢的。”

“有兩個方法。”吳承鑑說:“各家公司應該都還備有資金以應變的,不見得所有人都會把錢都花光,當然,這批茶價值太大,任何一家一時間要獨自吃下都會很難,但如果將這些餘資蒐集起來,還是有可能能吃下這批茶葉。”

“那就是短期高利貸了。”短腿查理說:“上帝啊!三少,你知不知道在這個時候借錢,那利息得有多高嗎?一定得高到離譜,纔有可能讓各個公司把餘錢抽出來。”

“是的,查理,這真不是一個好主意,但畢竟也是一個可能。”吳承鑑說:“所以接下來這幾天,你要到洋行那裡跑跑腿,看看有沒有人在四處籌錢,如果有,這個人十有七八就是這批賊贓的預訂買家了。”

“好的,三少,”短腿查理說:“交給我了,這麼大規模的借貸,不可能做得毫無痕跡,只要有這件事情,我一定能調查出來。不過,你剛纔說有兩個辦法,另外一個辦法是什麼?”

“另外一個辦法就簡單多了。”吳承鑑苦笑說:“劫了茶葉的人,最後只要直接賣給米爾頓就行了。”

“天,你是說…讓東印度公司買賊贓?”短腿查理高叫:“那不可能!東印度公司是有世界聲譽的大公司,米爾頓先生也是鼎鼎有名的大商人,他不可能爲了一點小小利益就購買賊贓的,不可能!”

“你叫的那麼大聲做什麼?”吳承鑑說:“是爲了掩蓋你的心虛嗎?哈哈,查理,你自己剛纔說的這幾句話,你自己也不相信吧?”

短腿查理的臉紅了紅,卻還是說:“米爾頓先生和你們宜和行是做了好多年買賣的生意夥伴了,難道你對他還不信任嗎?”

“現在,我對誰都不信任。”吳承鑑說:“家裡的人,行裡的人,統統都不信任,何況是個只見過幾次面的英國佬?嗯,查理,我可沒說你。”

短腿查理哈哈笑了起來:“行了,三少,我雖然是英國佬,可我跟你可不只是見過幾次面哈,有了這個定語,我不在你的言語攻擊範圍之內。”

“可是三少,”穿隆賜爺說:“不管是有洋商集資買髒,還是最後由米爾頓先生接手,這個要去出貨的人,可都不可能是普通商人啊。”

乾隆皇帝的“一口通商”政策下達以後,所有進出口貿易都被禁止,洋商要入華、華貨要出海,全都必須通過十三行。現在還是乾隆朝,朝廷在對外的事情上法禁森嚴,零星半點的走私還是有的,但大規模的買賣卻還沒有脫控。

穿隆賜爺道:“無論是哪個可能,這個劫匪都必然是有洋商的門路,而能有這門路的,必是在十三行中無疑。”

“你到現在纔想到這個問題嗎?”吳承嘆指了指自己的癱姿:“你沒看我剛纔一聽你們的話,整個人就都沒力氣了嗎?”他嘆了一口氣:“內部的敵人,還沒抓到,但外部的敵人,已經很明顯了,那傢伙就躲在十三行裡頭。”

短腿查理和穿隆賜爺面面相覷,吳承鑑道:“可是我還是不明白,我阿爹做了幾十年的生意,一直是與人爲善,我大哥這幾年竄得是比較猛些,但也是在對國外開源啊,並沒有向國內吞併誰家的產業。十三行裡頭同行相殘雖然常見,但劫貨賣髒,這種事情做出來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只要宜和行經歷此劫而未倒,往後就是不死不休的死仇了!到底是什麼人,要冒着被我吳家報復、被同行忌憚的風險,來狙擊我們吳家呢?”

——————

周貽瑾是走一步算七步的智士,聽到“和珅”的名字,已經隱隱感到不安——這尊神對廣東地面來說太過巨大,如果三少的事情和他有什麼牽連,那準沒好事。

然而爲誘引蔡清華多說一些,他還是道:“但是這沒錢了的事情,可怎麼蓋?刑名上出了差錯,可以掩蓋,沒錢用就是沒錢用,除非變出錢來,否則怎麼蓋得住?”

蔡清華道:“這件事情,我們原本也覺得奇怪,和珅雖然左遮右掩,卻還是走漏了風聲,大方伯當時還在禮部任職,得到了消息後覺得是天賜良機,就聯繫了朝中有志之士,準備倒和。幾位言官御史連彈劾的奏摺都準備好了,沒想到了最後關頭,和珅忽然拿出了錢來,把虧空的賬目給平了。”

“錢不可能無中生有,”周貽瑾道:“莫非和珅自己掏腰包補虧空了?”

蔡清華哈哈大笑:“你覺得有可能嗎?”

周貽瑾道:“若是不然,那就是挪東牆、補西牆。”

和珅不但是戶部尚書,還是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管的是國庫,那是朝廷的公家錢,內務府總管管的是內府,那是皇帝的私房錢。

蔡清華道:“這事沒人能說得清楚,但大方伯私下揣測,卻覺得此事極有可能。”

“挪東牆、補西牆,挪走東牆的磚頭,就算西牆補上來,這東牆遲早也要倒。”周貽瑾道:“若他真敢這麼做,那不但是膽大包天,而且是飲鴆止渴。”

蔡清華道:“可要是讓他再把東牆也補上呢?”

周貽瑾道:“戶部虧空了去挪內務府,內務府再虧空,他還能從哪裡挪去?”

蔡清華笑道:“你可別忘了,朝廷的公庫雖然只有一個,皇上放私房錢的地方,卻是南北各一。”

周貽瑾的臉色,忽然大變。

“十三行,十三行!洋船爭出是官商,銀錢堆滿十三行。”蔡清華笑吟吟道:“如果說,內務府是皇上的北庫,那這十三行,就是天子的南庫!貽瑾,你說是不是?”

第五十二章老薑毒眼第六十三章圍飯第二百四十二章 買命第一百二十四章不是偶遇第六章重病第一百九十七章 相送第二百一十章 議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舊緣第八十九章夜香仔第一百四十七章茶葉被扣第二百五十章 臨盆第一百二十九章闖園第二百二十六章 萬里押解第二十八章盧關桓問:上頭是誰?第二十六章惠州陸路第六十一章第二次投籌第四十章論商第一百四十五章有喜了第五十七章相遇第一百八十八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十五章首富們的初登場第十章家中行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蔡士羣的建議第五十章奸細第一百七十六章 密道第四十四章連夜求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冰釋前嫌第二百三十六章 芝蘭當道不得不鋤第一百七十章 破執第三十六章攔路第一百二十章 和好第四十一章以茶而爭四海之利第二百三十章 大雨話別第二百二十三章 粵海危機第二百五十一章 吳承鑑的母雞論第一百三十六章洞房第四十九章護孤第一百三十一章絕望第一百九十五章 紅白同作第七十一章洪門上門第一百三十章換女出嫁第二百二十七章 生死不棄第一百九十七章 相送第一百八十八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二十六章 萬里押解第四章封簾第一百一十六章日天居會議第一百二十九章闖園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蔡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皆謂汝附逆豈知竟是忠良第一百四十七章茶葉被扣第五十二章老薑毒眼第一百七十八章 罅隙第一百二十六章義僕渡江第二百一十九章 家變第六十章留意第二百二十二章 要斷就斷,要絕就絕!第一百七十七章 攤牌第一百零九章議親第二百五十六章 乾隆駕崩第一章紈絝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任總商第一百二十三章紅貨第三十七章後路第一百二十八章鴉片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清首富第七十八章攻陷倉庫第四十三章叛將第八十八章庶女的反抗第二百一十三章 猜疑第二百四十八章 重酬重酬重重酬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謀第二章花魁第一百八十八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二百一十一章 加官第一百八十四章 兩個提議第十四章永定河的水第一百一十七章潘有節請客第二百一十一章 加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印度公司的股權第二百四十二章 買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件件來,不急第一百六十四章 道義之爭第一百四十章過年第十七章回門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父第六十三章圍飯第一百四十六章報喜第四十五章委曲求全第一百四十九章 封倉第七十七章分家第一百五十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燒十三行第十三章作保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生一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儆猴之雞第一百六十章 探監第一百二十三章紅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