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

曾國藩接到那件緊要公事,一邊在看,一邊只在點頭,郭嵩燾等得怎國藩看完之後,方笑問道:“這件公事,何處來的?老先生怎麼看了很是高興。”

曾國藩見問,便將那件公事遞給郭嵩燾道:“這是九舍弟沅甫,從安慶發來的,他因六合縣城已經失守,溫軍門闔門盡忠,他所發的援兵,到得稍遲。心裡有些抱歉,決計親率大軍,去圍金陵,因要資調蕭孚泗、李臣與兩位總鎮前去相助。我因九舍弟尚有知人之明,所以有些高興。”

此時郭嵩燾業已看完公事,接口說道:“蕭李兩位總鎮本是當今名將,能夠前去助攻金陵,大局必有轉機。”

曾國藩點頭答道:“筠仙請在此地稍坐,我到文案房去教他們辦好這件公事來還有要緊說話問你。”郭嵩燾忙答道:“老先生儘管請便。後輩此來,本是前來投效的,稍候不妨。”曾國藩拿起公事,向空搖擺着的帶笑答道:“投效二字,未免言重。筠仙若肯來此幫忙,真正求之不得的事情。”曾國藩說完這話,匆匆自去。

郭嵩燾等得曾國藩走出簽押房門之後,便去翻閱桌上公事,只見一切的批札,都是曾國藩的親筆。暗暗忖道:人謂此公老成持重。在我看來,卻是一位守經行權的大手臂。發逆之事,必在他的手上蕩平。我能投效此間,自比在翰林院裡還有希望。郭嵩燾的念頭尚未轉完,已見曾國藩回了進來。坐下之後,向他說道:“筠仙,你方纔所說,東西兩宮,打算以那四省經略大臣之職畀我,這件廷寄,已經來到。”

郭嵩燾聽了一喜道:“老先生真去奏辭不成?在後輩之意,殊可不必。”

曾國藩搖頭答道:“一定辭的,一定辭的。”

曾國藩說到此地,又朝郭嵩燾笑上一笑道:“這些事情,不勞老弟過問。老朽只能量力而行,萬難強勉。只有此次贊襄大臣的名義,究竟從何而起?所以兩宮又將他們這班顧命大臣正法,內中必有隱情。你在北京,親眼所見,快請詳詳細細的說給我聽。”

郭嵩燾說道:“此話雖然極長,老先生乃是三朝元老,國家柱石,後輩應當報知。”

說到這件事情,須從頭裡述起。道光末葉,廣東巡撫葉銘琛中丞爲人雖沒甚麼才幹,卻能紙上談兵,因此得了朝廷的信任。後來不知怎樣一來,竟將在廣東地方的英國人得罪了,英國自恃他們的炮火厲害,就在廣東地方,首先開釁。當時的那場戰事,我們國裡很吃虧的,葉中丞且被擄到印度。朝廷一時無法,只得去向英國議和。草約雖然議定,並未簽字。一直延到咸豐十年的夏天,英國方面,忽派一位名叫阿爾金的使臣,帶同兩位參贊,一個名叫巴夏禮,一個名叫魯愷,坐了本國兵輪,直到天津,指名要換正式和約。不料我們朝上,很缺世界知識,外交手段,單對英國使臣說道:“和約乃是草稿,只要未曾正式簽字,本可隨時更變。”

英國使臣阿爾金聽了此話,當然不肯承認。可巧那時的僧格林沁僧親王,因爲曾將僞威王林鳳祥剿滅,自認是個天下無敵大將軍一般。咸豐皇上本又重視他的,便將此事和他商議。僧親王馬上拍着胸脯說道:“皇上不必多煩聖慮,奴才只率本部旗兵,去到天津把守,英國使臣,倘若見機,乘早退去,那是他的便宜。倘有一句多言,奴才不是誇口,只要奴才略一舉足,就能殺他一個片甲不回。那時才教這些洋鬼子,知道天朝的兵威厲害呢。”

當時咸豐皇上聽了僧親王幾句頭頂磨子不覺輕重的狂妄說話,頓時大喜特喜。馬上下了一道諭旨,就命僧親王去到天津,督同直隸提督樂善,對於英國使臣,相機行事。

後來僧親王一到天津,立即發令給那提督樂善,命他去守大沽口的北炮臺,僧親王自己去守南炮臺。並將所有可以進口之處,統統埋了地雷火炮。在他之意,以爲這等軍事佈置,一定可制英人死命。不防英人比他還要機警,當他正在佈置軍事的時候,早有暗探派至,把他一切內容,打聽得明明白白的回去報告。僧親王自然睡在鼓裡。還在只望英艦人口,他便可以大得其勝。

一直等到次日黎明,方見一隻英國兵艦,隨帶幾隻小火輪,以及不少的舢板船,正從水面緩緩駛來。僧親王本已等得不耐煩的了,一見一縷晨煙直衝半空,便知英船已近,正待下令開炮,忽見那隻英船,不知怎樣一來,衝入一段積沙之處,陷了下來。僧親王反又止住開炮,對着衆臣說道:“此艦既已陷入積沙之處,難道還會插翅飛去不成?與其開炮打死他們,不如派了我們的船隻,前去將他團團圍住,活捉洋鬼子,解到北京獻功,自然比較將他們統統打成炮灰,更有面子。”

僧親王的說話未完,忽又見英艦的桅杆之上,陡然掛起一樣雪白的東西,急命將弁前去看來,據報說就是掛的打了敗仗的白旗。僧親王一聽此話,不禁呵呵大笑起來道:“平常時候,人們總說洋鬼子用兵厲害。今天照咱們瞧來,這些洋鬼子的本領,不過爾爾。可知從前廣東的幾次敗仗,並非洋鬼子的能耐,都是咱們的漢人沒有出息,或是沒有替咱們滿人出力,無非虛報聲勢而已。那時林則徐的辦了充軍之罪,葉銘琛且被洋鬼子捉到印度,剝去他的衣裳,穿到狗子身上,真正不屈呀不屈。”

哪知僧親王正在樂得手舞足蹈的時候,忽又瞧見那隻兵艦,漸漸的活動起來。一個不防,那隻兵艦早已似燕子般的駛了進口,僧親王直到那時,方知中了英人之計,連連的這裡調兵,那裡開炮,已經不及。再加英人本已暗暗的四布精兵,一面派兵繞過北塘,接連佔了新河、唐沽一帶地方,一面又從陸路四處攻入。

那時的那位僧親王,當然急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是不敢奏知咸豐皇上,怕得誇口之罪。幸虧那位樂提督,雖然也是一位旗人,總算是個軍功出身,又見事已驚動畿輔,國家存亡之際,只好不要命的督率手下旗兵,在那北炮臺上,一停不停的開着火炮,這樣一來,方纔支持了幾天。

七月初五那天的黎明,忽又來了一員英國的大將,此人名叫魯愷,就是英國使臣阿爾金手下的參贊。他見直隸提督樂善,死守炮臺,英兵一時不能進展,便向阿爾金那裡,自告奮勇,親率兵弁,要與樂善一戰。阿爾金自然一口允許。魯愷即率精兵三千,親自拿千里鏡照着樂善所處的地方,瞄準大炮,當下只聽得轟隆咚的一聲,可憐那位直隸提督樂軍門,早被一架無情火炮,打得肢體橫飛,盡了忠了。手下兵士,一見主將陳亡,自然一齊潰散。

僧親三吃此敗仗,雖然不敢奏上,可是咸豐皇上已經知道。一見樂善陣亡,大沽南北兩炮臺同時失守,這一急還當了得。趕忙下了一道上諭,命僧親王從速退守通州,以保畿輔;又召朝臣,垂問可有別樣良法。那時怡親王載垣,戶部尚書端華,內務府總管兼工部左待郎肅順,三位軍機王大臣,一同奏稱:說是大沽口既失,天津已無門戶可守,英兵旦夕可佔天津。我國南方,正有軍事,勤王之兵,萬難驟至。與其長此支持,將來恐驚畿輔,不若下諭召回僧王,以示停戰修和的決心。再派幾位能言善辯的大臣,去與英使重伸和議。英使若再不允,皇上再加一點天恩,不妨賞使他們百十萬的銀錢。夷人素來貪財,這件和議,斷無不成之理。

咸豐皇上聽了三人之奏,躊躇半日,方始微謂着說道:“事已至此,也只有這般辦理的了。但是僧格林心,不能馬上召回,一則要他把守通州門戶,二則一經召回,太覺示弱於人,和議難得成就。”

皇上說到這裡,即命太常寺少卿文俊,通政關副使恆祺二人,去到天津與那英使議和。誰知文俊、恆祺二人到了天津,去拜英使阿爾金,阿爾金不肯接見。說是文恆二人,官卑職小,不能當此全權重任。文恆二人無可奈何,只得回奏皇上。

皇上便又改派大學士桂良,充任全權議和大臣,去與英使阿爾金接洽。英使阿爾金見是我國的宰相,方纔開出三條條件:第一條是增賠①兵費若干。第二條是准許英國人民,自由在天津通商,中國人民不得分毫干涉。第三條是酌帶兵弁數十人入京換約。桂良見了三條條件,件件都是難題,只好飛行奏知皇上。

皇上一見三個條件,氣得頓腳大罵洋奴無禮,咱們堂堂天朝,真的被這班洋奴如此挾制不成。當下一面召回桂良,一面又命僧親王再從通州進兵。並用六百里的加緊牌單,廷寄外臣入都勤王。

誰知僧親王只知滿口大言,一見洋兵,除了潰退之外,一無法子。外面勤王之兵,急切之間,又不能迅速到京。再加一班太監宮女,日日夜夜,只把洋兵如何驍勇,炮火如何厲害的說話,有意說給皇上聞聽。皇上一想沒有法子,只好自己作主,下了一道硃諭,命人預備軍馬,要到熱河地方,舉行秋狩大典。

此諭一下,京中百姓,頓時大大恐慌起來。大學士桂良聽得風聲不好,趕忙入朝奏請收回舉行秋狩的成命。咸豐皇上聽了大驚道:“卿所奏稱,請朕收回成命一節,敢是在朝諸臣,都不以此事爲然麼?”

桂良聞諭,只好把京內百姓大亂一事,詳細奏明。皇上沒法,復又下了一道上諭是:近因軍務緊急,凡國家需用軍馬,自應各路徵調,以備緩急。乃爾居民人等,竟因此事,頗有煩言,無端四起謠諑,何其愚也。朕聞外間浮言傳來,並有謂朕巡行一舉,致使人心惶惑,舉室不安。因之衆口播揚,紛紛議論,竊思朕爲天下之主,當此時局艱難之秋,更何暇乘此觀省。果有此舉,亦必明降諭旨,預行宣示,斷無車駕所經之處,不令天下聞知之理,爾中外臣民,當可共諒此意。所有備用軍裝車馬,著欽派王大臣等,傳諭各處,即行分別發還。毋得再行守候,免多浮議而定人心,欽此。

豈知此諭一下,京中百姓,雖然有些安靜下來,可是洋兵攻打張家灣更急。那時的怡親王載垣和端華、肅順三個,已經有了深謀。只望咸豐皇上,去到熱河,離開京中朝臣,他們便可授着大權。當下又去奏知皇上,還是一面議和,一面駕幸熱河,以避危險爲妙。皇上正無主見的時候,馬上准奏。即命怡親王載垣、大學士桂良,軍機大臣穆蔭,去到通州,再與英使議和。

英使見了三人的照會,不覺哈哈大笑的說道:“我也經過幾次交涉,從來沒有遇見這些人物,忽爾宣戰,忽爾議和,這般反覆無常,如何會有信用。”

還虧他的參贊巴夏禮在旁進言道:“中國之勢,尚未弱到極點。南方的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都是能文能武的人材。倘若一與發軍聯和,同來與我軍對敵,勝敗誰屬,尚未可知。中國既來議和,似乎不必拒絕。”

英使聽了巴夏禮之言,始不反對議和。便命巴夏禮親入通州城內,去與中國的三位全權大臣議和。

當時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聞得英使阿爾金已派巴夏禮爲議和代表之信,不勝歡喜,立即歡迎入城。相見之禮,很是隆重,除設盛筵款待之外,復又不要命的再三恭維。

哪知那個巴夏禮,不是口頭虛文可以騙得好的。當時即龐然自大的對着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說道:“貴國既要議和,今天席間不能開議。我須面見貴國大皇帝,方能開出條件。但是貴國向用跪拜禮的,我們向來,除了見着天主,方能下跪,其餘見着不論何人,都不下跪。這是第一樣須先聲明。第二樣我們去見貴國大皇帝,並須帶兵入見。這兩樣問題,先請貴大臣承諾下來,再談別事。”

當時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一聽巴夏禮突然說出此話,頓時嚇得大驚失色。除了你看我的鼻子,我看你的眼睛,同時六目相視外,一無言語。巴夏禮在旁看得親切,只在冷笑,不及等候,復又催促答覆。

怡親王沒有法子,只好嚅嚅囁囁的答道:“這個問題,關乎敝國陛見的禮節,我等三人,不敢作主。”

巴夏禮聽說,只把鼻管一掀,仍是冷笑着的答道:“這點小小禮節,貴大臣等都不能的作主,世界之上,怎有這等全權代表。既是如此,快快收拾臥室,讓我休息,等候貴大臣等奏聞貴大皇帝之後,再行給我確覆便了。”

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聽了此話,真正巴不能夠。當時如釋重負一般,連忙吩咐從人,收拾一間極考究的臥室,以便巴夏禮前去休息,他們便好飛奏朝廷,討個答覆之話。

哪知怡親王等三人,剛將巴夏禮送入臥室,他們尚在商議奏聞之折的當口,忽所然聽得人聲鼎沸,出自巴夏禮的臥室之中,不覺連問怎麼怎麼,趕忙奔去一看。只見桂良的親隨喬福,率着多人,即將巴夏禮以及隨員等人如同豬一般的捆縛起來。

當時在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的初意,還想喝止喬福等人,速將巴夏禮等人放去,打算道歉了事。不防巴夏札一見他們三人,立即破口大罵,且有侵及皇上故設圈套之言。桂良至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起來,當場力主即把巴夏禮等等,帶入北京,去作獻俘之功。

怡親王這人,本來一離開了端華、肅順兩個,便沒魂靈了的。穆蔭的資望較淺,不敢反對桂良的行爲。二人既沒什麼主張,起先還想站在不負責任旁觀的地位之上。後見喬福一個人只在狂號叫跳,發令指揮。彷彿已經真個戰勝英人的樣子。巴夏禮等人,確有俘虜資格。又見桂良也在附和喬福。怡親王和穆蔭二人,忙又一想,這場功勞。莫被桂良一人得去,當下也去喝罵巴夏禮幾句,算是他們對於此事也有份的。

桂良、喬福二人,一見怡親王已經贊成這個辦法,自然更是大喜,於是主張立即回京。怡親王、穆蔭二人,當時果不反對,只是一陣糊里糊塗的跟着桂良、喬福幾個,一同帶了巴夏禮等等,漏夜回京。

次日黎明,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即將經過之事,老實奏知咸豐皇上。皇上聽了,心裡雖不爲然。但見事已至此,因要保全天朝的威嚴,即將巴夏禮等人,發交大興、宛平兩縣監禁起來。朝廷尚未商定妥當辦法,又接僧親王的飛奏;說是英使阿爾金,一聞巴夏禮被禁之信,親自督同魯愷,力攻通州。奴才寡不敵衆,節節敗退,現在英兵業已殺過通州。正由郭家廟一帶,三路進兵,似有直撲京畿之意。

咸豐皇上一見此奏,急得神色大變,馬上召集衆臣,商議解圍之法。首由大學士賈楨、戶部尚書周祖培、兵部尚書陳恩孚、刑部尚書趙光幾個奏稱道:“事已危迫,究竟主戰主和,皇上須得宸表獨斷下來,臣等方有辦法。”

皇上皺着雙眉的答道:“現在洋鬼子已經進逼京城,僧親王又連次兵敗,朕的派人去與洋鬼子議和,也想就此和平了結。豈知桂良等等,不問皁白,竟將巴夏禮捉進京來。這樣一鬧,自然要使洋鬼子有所藉口。諸卿教朕先將和戰二字決定下來。始有辦法,所陳本也不錯。可是朕也一時決斷不下,你們可有什麼好法,儘管奏陳上來。”

賈楨等人便又奏稱,說是南方發逆作亂,現有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駱秉章、劉秉璋、李鴻章、官文、鮑超、劉銘傳、程學啓、潘鼎新、蕭孚泗、蔣益灃、李臣典、張玉良、塔齊布、楊載福、徐春榮、程文炳等等,分別剿辦,尚無大礙。只有洋鬼子的炮火厲害,萬難宣戰。以臣等愚見,只有仍舊遣派親信大臣前去議和。且將巴夏禮以禮送還。洋鬼子想無異議。

皇上聽說,正待命恭親王去與英使議和的當口,又得兩道奏本:一道是九門提督奏稱魯愷所率的洋兵,已近京城。一本是左都御史奏稱洋兵不能理喻,可否仰請駕車立即巡狩熱河;再派大臣議和。皇上見了兩道本章,一面即任恭親王爲全權議和大臣並將巴夏禮等等,以禮送還英使。一面帶領怡親王、端畢、肅順,以及幾員親信的軍機大臣,並東西二妃,現今皇上,一齊漏夜出狩熱河。

郭嵩燾一口氣一直介紹到此地,尚待再說。忽見曾貞幹單身走了進來,見他在座,很露高興之色。正是:

奸臣果達謀權志

愛弟親爲調將來

不知曾貞幹忽見郭嵩燾在座,何以很覺高興,且閱下文。

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第十四回 張國樑投效初授職 江忠濟貪功緻亡身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六六回 北闕沐皇恩詳陳奏牘 西征談戰略盡在家書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十三回 有挾而求情同蟄伏 養癰成患誤解狐言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八九回 欽差憂國難不許過年 幫辦扮商家偏來討帳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二九回 對的放矢委屈將軍 隔車打油便宜和尚第二二回 寶石孕奇文太平天國 名棋逢敵手獬面藤兵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五二回 石達開飄然引去 周天受率爾求援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十一回 雲山盡節全州道 石氏求賢新旺村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九七回 公誼私情彭公護命婦 雪膚花貌錢氏受官刑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四四回 銅官感舊文學士題詩 錫堡抽菸彭京卿斬子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十九回 賢邑令蓄心薦幕客 俏丫環有意作紅娘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徐哲身小傳第五一回 縊鬼乞伸冤猶獰面目 王姬甘下嫁別有衷腸第六四回 仗劍登堂眼看門人逐愛妾 攜書入座相對夫子念亡兒第六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輅知機 菸嘴角黴頭子龍有膽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三五回 胡林翼修書悲將佐 曾國藩洗腳戲門人第七四回 劣紳通敵挾制三軍 大將瞞糧欺矇二賊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六七回 湘陰爵帥胸藏地理全書 隴右名儒口述天方新教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四回 風塵俠妓巨眼識才人 草澤英雄傾心結奇士第三十回 戀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後懾淫威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八四回 買私交單聞鶴頂紅 動公憤共助魚肚白第八二回 狹路相逢冤鬼提頭索命 深宵突至閹人獻策生財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第五三回 援安吉大敗梅溪 棄杭州重奔寧國第八八回 見白猿晚年生蠢子 墜黑虎垂暮憐冢孫第九五回 死爵爺真個抄家 賢總督欣然作伐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六三回 遭敕書制軍親草奏 繁市面總督坐花船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羣欽少婦頭 和尚貪花獨注夫人腳第二九回 對的放矢委屈將軍 隔車打油便宜和尚第五四回 畫船繡幕清將忒風流 地網天羅包村號鐵桶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諮報克皖文第二七回 錦上添花李忠王報捷 甕中捉鱉吳觀察生還第九三回 背國號如數家珍 勸盜魁取材戲劇第八七回 幾首新詞喜友文廷式 一聲大炮力援吳吉人第一回 善士救奇災全家入水 名臣得預兆隻手擎天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三一回 塔齊布拔幟選營官 李續宜揮旗卷敵帥第九九回 硬鐵頭朝房揮涕泗 騷韃子妝奩炫奢華第五八回 取衆議將帥議軍機 設奇謀弟兄當大敵第八回 動熱腸存心援要犯 出惡氣親手剮淫娃第二六回 陸總督攜姬援小舅 錢軍師遣將捉清官第七八回 意誄辭病子述榮哀 談輓聯老人驚懺語第九六回 投鼠忌器騙子發橫財 愛屋及烏親家問數學第三九回 劉麗川興兵上海城 曾國華死節三河鎮自序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視 從天而降錢氏運奇謀第二五回 儒宗談理學實益人心 勇將壯聲威僞裝狗眼第七回 弄玄虛兩蛇入穴 辦團練雙鳳來朝第三八回 錢軍師遺書歸隱 曾大帥奏報丁艱第十七回 睹耳語衆將起疑團 擲頭顱孤孀幾喪命第二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變鬼 假被逼將士盡封王第七六回 金積堡馬賊設陰謀 僕石巖劉公殉國難第四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第七十回 一雀入靈堂牢銜帥手 雙胎破邪法緊抱夫腰第二十回 制愛情雙文貽豔服 得奇夢公瑾授兵書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五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貞 包三姑竿頭掛首第七九回 酬殊勳舉人拜相 報噩耗愛子遄歸第八五回 左制臺惡人講話 彭巡閱與鬼談心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斃惡霸 洪宣嬌一怒嫁情郎第六八回 雲生胯下女匪發狂癡 箭中雞頭將軍施絕技第七七回 少將軍血戰西寧 老統領魂歸北塞第六二回 轟金陵李臣典慘斃 收玉帛曾九帥發財第二八回 馮兆炳別母遠投軍 陸建瀛誦經求退敵第四九回 發熱發狂斷送要隘 忽和忽戰貽笑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