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攻守兼備

第306章 攻守兼備

若是以前的秦軍,這一千步卒另加兩千騎軍出城面對一萬餘匈奴不僅無法成功逼退匈奴反而自身還會處在危險中。

初時秦軍或許能打亂匈奴進攻城寨的節奏。

但匈奴很快就會將目標轉向這出城的三千秦軍,接着便會分成幾隊將其包圍從幾個方向朝秦軍轉圈射箭。

秦軍雖說有裝備盾牌,但盾牌大多都是防護力不佳的圓盾。

防護力最強的應屬羅馬的方形大盾,不僅面積大還可以拼接成龜甲陣使敵人弓騎無法發揮作用。

但即便是這樣單純使用盾牌防禦對弓騎也是無法取得優勢。

羅馬帝國以爲可以,克拉蘇率領數萬大軍遠征帕提亞。

帕提亞的軍隊則是更靈活的弓騎,他們應對武裝到牙齒的羅馬大軍的策略就是誘敵深入……

羅馬多爲步兵,深入敵境後補給就拉長。

其面對帕提亞弓騎時雖然方形大盾能完美的擋住箭矢,但同時也使自己無法機動……一走動龜甲陣就鬆動,一鬆動就有人傷亡,有人傷亡龜甲陣就會出現新的漏洞。

於是此戰羅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克拉蘇也因他的自大、輕敵而客死異鄉。

所以真正有效的防禦弓騎的方式不應該片面強調防守,而應該攻守兼備甚至還需機動。

像羅馬軍隊一樣片面強調防守就意味着將所有主動權都交到敵人手裡……給自己整個無法動彈的龜殼,敵人可以輕鬆的在外圍遛達包括運送補給等,而已方除了躲在龜殼裡什麼也幹不了,那不就是等死?

所以現代網絡上總是出現大量猜測,若西方最強大的羅馬與東方鼎盛時期的漢朝碰撞在一起會是什麼結果?

兩種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戰術、不同的風格,誰輸誰贏?

這其實毫無懸念。

羅馬軍隊在戰略上或許是進攻型的,但在戰術上卻被動防禦,無論攻城掠地還是行軍作戰都是如此。

而漢軍自漢武帝起卻十分注重騎兵,他們甚至用騎軍打敗了強悍的匈奴使其“漠北無王庭”。

再加上漢軍對“孫子兵法”之類的已運用的滾瓜爛熟,於是這兩支軍隊要是撞到一塊……不難想像,羅馬軍隊就會面臨“打不到跑不掉”的情況。

尤其羅馬軍隊那一身重裝備,被漢軍調戲幾下只怕累也累死了。

沈兵深知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原本可以像羅馬一樣裝備方形盾並學着擺龜甲陣,甚至還可以用輕便得多的藤盾爲支撐。

但沈兵沒有這麼做。

漢朝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萬匈奴包圍爲什麼還可以且戰且走數百里殺敵上萬最終因箭盡被俘?

就是因爲他們擁有主動權。

若是像羅馬軍隊那樣組成龜甲陣如何能且戰且走數百里?

如何能殺敵上萬?

李陵軍這主動權絕不是用盾牌組成龜甲陣打出來的,而是用弩箭射出來的,用射程比弓箭遠得多的弩。

因爲弩的射程比弓箭遠,尤其比馬背上小拉力弓箭射程遠……

這一點無法避免。

雖然匈奴騎術高明騎射了得,但馬背上下盤不穩決定了其弓箭拉力不如地面大重量弓箭。

而秦弩則是用腳蹬着用腰力撐開的,其射程要弓箭遠上數十步。

若是以前,秦軍還要坐在地面蹬弩,這同樣也使喪失機動性放棄主動權,且這麼一來反應還更慢還真增加被彈面……

尤其是開弩的那一刻,整個人幾乎完全伸展着面朝天空。

這時匈奴要是射一排箭雨過來……那個酸爽,隨便也要中上幾箭。

但沈兵改進了弩之後,這些缺點就全都沒了,而且可以邊走邊射,於是擁有主動權。

匈奴從這邊圍上來,一片箭雨就其射回去。

匈奴又從那邊圍上來,再來一片箭雨教他做人。

若有時反應不及應付不過來……這在戰場上是常有的事,尤其對陣來去如風的匈奴。

正如之前所言,匈奴會像狼郡捕獵一般配合作戰。

比如前方吸引秦軍火力,左右及後方突然同時發起攻擊。

若是中原各國實施這戰術時就需要以旗號指揮,而匈奴則完全是依靠本能或也可以說是“心有靈犀”。

這時秦軍往往就反應不及同時也無法同時逼退四個方向的敵人,於是各方面的箭雨過來秦軍就要死傷慘重。

但王賁所領的這支軍隊卻是步騎混編、遠近搭配、快慢結合。

步兵射程遠,但速度慢。

騎兵射程近,但速度快。

平時硬碰硬時就以步卒的強弩對敵,碰到應變不及時就以騎軍出戰將匈奴擋在射程之外。

神武軍也不是普通騎軍,尤其是剺所領的那支騎軍,他們便是連馬匹都備上了藤甲防護。

他們幾乎不用擔心自身的安危放心朝敵人放箭。

如果說有什麼要擔心的話,那就是騎術不夠精在作戰時掉下馬來。

這情況還真有,而且還不少,一場仗下來就有數十人掉下馬負傷。

之前與楚軍對陣時很少這情況,究其原因,是匈奴騎術高超速度很快,神武軍想要追上他們與之作戰就不得不加快速度,於是掉下馬的概率就成級數增加。

不過即便如此,神武軍還是讓匈奴人見識到了藤甲的厲害。

匈奴的箭矢射在神武軍身上便如射在鐵牆上似的被彈開,騎手毫髮無損,就算射中頭部、臉部也不例外……藤甲帶有面具。

而秦軍用的卻是更爲鋒利的新鐵箭矢,所及之處匈奴無不應聲而倒。

其實這還只是小處,神武軍的主要作用並非傷敵而是作爲移動的盾牌在前方擋上一擋使匈奴無法靠近秦軍步卒。

接着等步卒那邊反應過來之後,王賁旗號一打,神武軍就與敵騎拉開距離,接着步卒那就再次飛來一批批的弩箭,且弩箭中還夾雜着可以將匈奴嚇得肝膽俱裂的鐵弩箭……

匈奴何曾見過這樣的打法,幾次衝鋒下來不僅沒能將這三千秦軍逼退反而死傷慘重屍橫遍野。

於是當然無法再對城寨防線發起攻擊更不用說去救援冒頓了。

(本章完)

第429章 榜樣第55章 伐木第252章 消息第441章 問題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64章 設計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85章 議和第477章 分割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337章 發展第202章 棄城第313章 紡織第549章第468章 目標第541章 姑師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537章 楊端和第152章 破冰第59章 工師第256章 新王第315章 定價第166章 錢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467章 龍城第286章 難題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91章 點兵第325章 騎軍第195章 力量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217章 項絡第81章 高田第365章 原料第52章 李牧亡第244章 心計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380章 火神第163章 藤甲第344章 齊國亡第227章 反攻第326章 命令第112章 浮橋第532章 西域第126章 水網第314章 織布機第300章 牀弩兵第124章 水攻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251章 陷阱第249章 神武軍第235章 伏擊第464章 練兵第126章 水網第144章 人質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31章 補給第366章 礦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386章 屬國第190章 降兵第143章 降兵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16章 截殺第349章 直道第472章 交鋒第176章 藤甲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139章 出戰第159章 希望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504章 援軍第246章 圍城第375章 野人第504章 援軍第45章 恩威並施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85章 保命第142章 大水第309章 炫耀第211章 百越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240章 滲透戰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536章 龜茲王第61章 火彈第121章 蒙良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58章 夜襲第371章 控制第411章 信第399章 三危山第240章 滲透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