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圈地

第299章 圈地

不過王賁能想到這些,沈兵當然也能想到。

開玩笑,他可是個現代人,知道宋朝就是因此敗於蒙古之手,如何還會依葫蘆畫瓢照搬宋朝的裝備和戰術?

沈兵一邊將地圖攤開擺在案前一邊說道:

“校尉所言極是。”

“然校尉所言,更多是在我軍深入草原與匈奴作戰纔會發生。”

“校尉以爲然否?”

王賁看了看地圖,然後就點了點頭。

頓了下又反問了聲:

“難道將軍並非要收復九原及後套才制弩?”

沈兵搖了搖頭,回答:

“我制弩只爲防守。”

“雲中郡無長城可擋匈奴南下,我軍弩陣便是長城。”

王賁聞言不由“哦”了一聲,然後就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戰略目的如果是進攻的話當然有問題,但如果只是爲了防守……雲中郡背靠雁門郡,左翼又是黃河及沙漠,後勤壓力並不大。

沈兵接着解釋道:

“雖是如此,我等也不能只守着城池任匈奴在城外胡作非爲。”

“否則,雲中郡很快就會成爲一座孤城。”

王賁點頭表示同意。

因爲如果不出城作戰只會死守的話,城外的土地、資源,甚至交通要道就會逐步被匈奴蠶食,這其中尤其是田地……城內雖然也有田但遠不足以養活全城百姓。

所以城市人口多少不是由城牆多高、兵力多少、儲糧幾何決定,而是由城外的有效田地決定。

雲中郡就算有田,若種的時候是秦人種,收的時候是匈奴來搶,那又有什麼意義?

就像之前所言,久而久之雲中郡就會因爲匈奴的頻繁騷擾而人丁凋蔽。

再往後,雲中郡就真的只剩下兵士而沒有百姓的空城了。

所以……

沈兵說:

“我的目的很簡單,便是護田。”

王賁不由奇道:

“可是將軍,雲中郡到處是雜草無田可護。”

王賁說的是事實。

若把時間線往前推……沈兵等人是在攻下趙國都城邯鄲後纔開始屯田的。

而趙王嘉就是在那時逃往北地接着將百姓遷移至代國自封爲代王。

也就是說,雲中郡包括九原乃至後套在內,百姓都沒來及屯田就被遷走了。

於是雲中郡的田地那是一片荒蕪到處都是雜草,沈兵等人有口糧基本要從中原運送。

這也是王賁之前反對將老弱百姓集聚在雲中郡的原因之一……糧食有壓力。

若匈奴成功南下進入趙國境內燒殺一番則壓力會更明顯。

沈兵只回一句話:

“若我等只在城內坐視,城外田地又如何能不荒廢?”

王賁一愣,然後就明白沈兵這話的意思。

這說起來有些拗口,其實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因爲百姓覺得城外的田地不安全所以纔不出城耕作,因爲百姓不出城耕作於是就無田可護……

無田可護秦軍就不需要出城,於是城外的田地永遠都不會有安全的時候。

要打破這個循環,就必須在城外無田可護時也要護。

這護的其實不是田,而是圈出一塊安全區域爲百姓找回信心。

只有這樣,雲中郡纔有可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越來越強盛。

說着沈兵就拿起毛筆在地圖上點了幾個點,說道:

“我打算在城外建五處城寨,每寨千人,校尉以爲如何?”

王賁看了看那五個點的位置,問:

“將軍這是要沿河圈地?”

王賁說的沒錯,沈兵正是要沿河圈地。

一側是黃河,另一側就是沈兵沿着交通要道和河水走勢設立的五個城寨。

五個城寨連成一線圍了一片安全區域,這片區域若是屯田或種上作物,就足夠養活城內的軍民了。

沿黃河圈地一是爲了便於防守……匈奴是馬背上的民族,絕對的是旱鴨子,所以黃河一側肯定安全。

這樣圈地就可以用最少的城寨儘可能的圈更多的地。

另一個考慮就是河水灌溉。

黃河沿線有句老話,叫“黃河百害爲富一套”。

意思就是黃河因爲含沙量高時常改道淤塞又有汛期等於是水患十分頻繁。

但就是河套地區因爲受地形的影響基本不氾濫,再加上土壤肥沃、幾塊平原地勢平坦,於是農業十分發達。

當然,這是形容近現代的河套地區。

戰國時期的河套地區因爲地處偏遠的塞外時常被匈奴騷擾,其灌溉系統十分落後作物產量嚴重不足。

即便是李牧鎮守北地時期,北地軍的糧食也要依賴中原運輸。

這種狀況直到蒙恬將燕、趙、秦的長城連成一片後纔有改觀,也就是到了漢朝河套地區才真正算是利用並發展起來。

不過現在,既然沈兵來管理這片土地,他當然不會再等幾百年。

王賁想了想,就問道:

“此法或是可行。”

“可是將軍……我等原本便兵力不足,又再分五寨,豈非犯了分兵之大忌?”

沈兵笑着回答:

“所以纔要發展弩箭及牀弩。”

“若有匈奴來犯,我軍擺出弩陣出寨迎戰……便似一堵牆似的擋在匈奴前使其無法越雷池一步。”

王賁又問:

“可有朝一日若百姓增加,圍下的這片地又不足……”

不等王賁說完沈兵就接嘴道:

“那時我等兵力自是更充足,便可考慮圍另一片田地了。”

“如此逐步往匈奴方向深入,甚至越往前圍後方兵力便可前移……”

“不用多久,收復九原乃至後套便指日可待矣!”

王賁不由歎服:

“將軍所言有理。”

“此乃先退後進,匈奴初時或許只道那一小片地無關緊要,時日一久才發現關鍵所在。”

“不過到那時只怕爲時已晚了。”

這其實不是沈兵發明的戰術。

縱觀整個宋朝都在蒙古的鐵蹄下呻吟,但唯獨只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餘玠治理的四川。

當時四川一帶也遭到蒙古鐵騎殘破戰術的侵擾,眼看越來越荒涼離城破不遠。

結果餘玠一來採用這種利用地形步步爲營向外擴張的戰術,幾年後使蒙古軍隊竟不得其門而入。

且在宋朝已滅亡後四川還在堅守,甚至還打死了蒙哥汗。

(本章完)

第36章 暗箭難防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43章 改革第93章 姬丹第251章 陷阱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277章 結果第199章 蒙武第404章 教育權第235章 伏擊第297章 牀弩第344章 齊國亡第519章 火器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247章 浮橋第112章 浮橋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337章 發展第88章 論農第8章 公士第402章 勸降第206章 潰逃第537章 楊端和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109章 修橋第97章 狼來了第40章 阻敵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406章 騎軍第157章 選兵第392章 獨輪車第188章 軍魂第424章 將在外第294章 礦石第232章 補給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6章 不世功勳第64章 選擇第48章 定滑輪第7章 除非……第19章 爲師老了第52章 李牧亡第129章 變數第408章 難題第519章 火器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4章 休整第466章 出兵第491章 大宛第274章 失衡第240章 滲透戰第184章 包圍第260章 水力第23章 劓刑第246章 圍城第191章 點兵第437章 人心第24章 矛盾第36章 暗箭難防第477章 分割第331章 補給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287章 分別第12章 身卑力微第272章 動搖第32章 變故第297章 牀弩第41章 福禍相倚第328章 戰車第414章 炮彈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123章 探子第483章 汗血馬第337章 發展第384章 烏氏倮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09章 修橋第548章 書信第17章 攻大於守第203章 陳城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鋸子第162章 鋸子第80章 薄禮第165章 騎射第82章 許應第97章 狼來了第216章 截殺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425章 交河第377章 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