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較勁

第214章 較勁

當秦軍趕到楚軍防線時便無法前進半分。

最先趕到楚軍防線的是蒙武所領的十萬秦軍。

蒙武這一路可以說是威風八面,他帶着部隊沿途攻佔了十餘個城邑和村落,且幾乎都是不戰而降。

蒙武對這些村落和城邑的處理是不駐一兵一卒。

不駐一兵一卒的原因就不需要多說了,蒙武希望集中所有兵力追擊楚軍。

但其後果就是這些村落和城邑可能再次爲敵所用。

蒙武的策略就是儘可能破壞城邑、村落的防禦,比如推倒土牆,或燒燬城門,用馬匹拉倒村落的木柵燒燬房屋,使楚軍無法短時間重新構築防禦。

其實蒙武也知道大王有心培養蒙氏一族。

這對於長於仕途的將軍來說不是秘密,任何一國都忌諱功勞及大權集中在一人一將手裡。

因爲這樣下去就是大權旁落,最後君臣互相忌憚暗自猜疑,比如李牧與趙王的關係。

是以爲君之道就是要將功勞及軍權分散,使大臣及武將之間互相制衡。

如今王翦先後滅韓、趙、魏又擊敗燕國,其功勞之大已無人能望其項背。

此時便該扶持蒙氏使其立功掌權,如此秦國國內才能太平。

蒙武自小就在咸陽隨其父經營蒙氏,這些官場道理他又豈會不知?

否則,秦國有如此多將領,爲何偏偏讓他蒙武帶軍滅楚?

蒙武知道,這是蒙氏的機會,但同時也是個考驗。

因爲一旦大王認爲蒙武是個扶上牆的爛泥便會選擇扶持他人。

所以,蒙武要向大王證明他一點都不比王翦差。

王翦能有滅國之功,他蒙武也同樣可以。

滅楚之後,蒙氏就要在他手中再次恢復父親蒙驁的榮光與王翦平起平坐。

只是蒙武怎麼也想不到,這些要等他兒子蒙恬來實現,而且只是部份實現……如果王翦沒有帶着王賁一起歸隱,那就沒蒙恬什麼事了。

由此可知,蒙氏雖名將輩出,但比起王氏還是略遜一籌。

在這想法的刺激下,蒙武一路以這方式帶兵直逼城父城下。

初時蒙武以爲城父也像其它城池一般,只是些老弱楚兵駐守,於是只簡單的造了些攻城梯就迫不急待的下令攻城。

是什麼結果就不用多說了,被楚軍一片亂箭就打下城來,死傷千餘人。

另一邊,楊端和與沈兵的部隊也趕到了汝陰。

其實這時的大梁沿水路南下是可以到達淮河甚至抵達壽春的。

起作用的主要是魏國,魏國強盛時爲了發展南北水陸交通,開鑿汴河河道注入沙水,沙水到陳城,然後再往南開鑿在今沈丘北注入穎水,再由穎水入淮河。

這也就是史上所說的鴻溝。

只不過由於多年征戰,之後鴻溝許多水道都被堵塞。

直至隋煬帝楊廣重新將這些水道拓寬挖深並裁彎取直,於是就是有名的“通濟渠”。

不過楊端和帶領的秦軍當然無法一路沿這條水路直攻壽春……如果這麼做的話,就得沿着河道繞一個大彎進入淮河,再沿淮河南下。

這一路下來的城邑只怕便是二十萬人全堵進去都無法駐守。

楊端和的十萬大軍沿河而下後只能選擇最近點登陸再趕往汝陰,這也是補給最快、最安全的一條路線。

楊端和看着蒙武送來的戰報後,就皺眉對沈兵說道:

“這蒙武似乎有些冒進。”

“不過數日便至城父,這已遠超我等預估。”

沈兵提醒道:

“楚兵一路棄城似有所準備。”

“如今城父有兵,便意味着楚軍或將以汝水爲屏障防守。”

楊端和點頭道:

“此言有理。”

“城父南面便是汝陰,如此說來,這汝陰亦是楚軍必守之地。”

想了想,楊端和就對信使下令道:

“命蒙武將軍不得冒進,楚軍似有意在城父防禦,我等也應做久戰打算。”

信使應了聲就去傳令。

這作長遠打算的久戰與短期就想拿下的速戰那是有很大區別。

久戰就會保存實力尋找敵方漏洞,而速戰卻是不惜消耗兵力發起猛攻。

但蒙武卻不太願意聽。

蒙武接到命令時就對部將說道:

“都說王翦已老不足出戰,不想楊端和也是如此。”

“那不過是楚軍掩人耳目的把戲而已。”

“在此城父一帶裝出防守的樣子,只是爲了掩護後方撤退!”

“是以,此時如何能久戰讓楚軍逃走?”

應該說蒙武這判斷也有些道理的。

他認爲從大的方向看,楚國無論國力還是大勢都不足以與秦相抗。

因此項燕就只有帶着楚軍繼續南逃進入密林水網一帶藉助地形偏安一隅。

所以城父的防守是一種假現,是楚軍用來遲滯秦軍使壽春王室有時間逃脫的手段。

在這判斷之下,就應該是速戰而不是久戰。

戰場有時就是這麼奇怪,不管從哪方面想都能從兵書上找出些道理來,於是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沒有到最後誰也不知道也不確定誰是對的。

蒙武此時是這麼想的,也就沒有將楊端和的命令太放在心上,而是繼續指揮部隊對城父全力猛攻。

而楊端和這邊在趕到汝陰後卻是按部就班的伐木建寨,然後造投石機、採挖石彈、造船及攻城器械等。

一邊建造另一邊楊端和又問沈兵:

“黑甲水軍是否能助我軍破汝水?”

沈兵搖了搖頭,回答:

“汝水東岸到處都是楚軍投石機和弓弩手,而黑甲水軍只有三千人。”

“要破汝水只怕力有未逮!”

楊端和看着地圖嘆了口氣,道:

“如此,便只有強攻汝陰了。”

的確只有強攻汝陰和城父兩城,否則就只能冒險強渡汝水。

雖然秦軍有浮橋可以快速過河,但這在對岸有大批楚軍防禦的情況簡直就是開玩笑……秦軍是渡過一批就被殺一批,就像添油一樣上去任人宰割。

如果不是因爲有這些地利的話,項燕也不會選擇這道防線作爲保國反擊的防線。

不過沈兵心下卻一點都不慌。

因爲他根本就沒有寄希望於秦軍能攻下這道防線。

他在等,等一個機會。

(本章完)

第313章 紡織第346章 騎軍第179章 牽城第252章 消息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17章 項絡第506章 霍木桑第403章 月氏王第120章 承功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49章 改革第260章 水力第280章 變法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431章 利益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343章 資本第313章 紡織第332章 騷擾第297章 牀弩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66章 出兵第2章 笑話第341章 雲畋第8章 公士第38章 調虎離山第384章 烏氏倮第35章 馬頭山第395章 羊羣第385章 保命第113章 軍糧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83章 汗血馬第185章 牽城第349章 直道第285章 議和第337章 發展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221章 回師第251章 陷阱第34章 勸降第110章 任務第507章 出逃第65章 厚禮第173章 天意第214章 較勁第289章 北地第429章 榜樣第12章 身卑力微第487章 賜婚第269章 狼 鹿 花第21章 火力封鎖第107章 合縱第457章 信任第320章 高人第317章 工人第165章 騎射第292章 涅石第510章 聯盟第504章 援軍第214章 較勁第222章 追敵第310章 遷民第381章 交易第415章 引信第547章 暴亂第83章 農家第184章 包圍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37章 圍城第366章 礦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525章第90章 窘況第94章 荊軻刺秦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314章 織布機第548章 書信第441章 問題第324章 補貼第429章 榜樣第373章 農業第325章 騎軍第125章 心理第227章 反攻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66章 錢第77章 脂膏第344章 齊國亡第121章 蒙良第38章 調虎離山第446章 巧合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37章 圍城第132章 最強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