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騎射

第165章 騎射

藤條進入處理程序需要時日,部隊訓練也沒落下。

隨着馬匹逐步到位,騎兵的訓練就提上了日程。

沈兵和魏呴商議後,決定半天訓練騎射半天訓練水戰。

從某方面來說騎射與水戰訓練差不多,都是在不平穩的狀態下射箭。

但沈兵練兵之後就發現水軍這百裡挑一的三千精騎果然有水分,不僅有水分且這水分還相當大。

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會騎馬或是不會射箭,而是他們不會在馬上射箭。

確切的說,他們是他們大部份人習慣於在馬上用弩而不是箭。

這其實是中國各國騎兵都存在的毛病,他們在人爲的降低騎射的難度:

在沒有馬蹬和馬鞍的時代只依靠雙腳在馬背上保持平衡是很困難同時也是很危險的,而這只是用箭的基礎……箭要用雙手,且還要保持一段時間瞄準目標。

用弩就不一樣了,弩可以將弩架在馬背上一邊協助穩定一邊開弩,開弩之後就可以用一手抱馬頭一手射擊……弩不需要雙手。

所以就算用弓,大多數也必須停下馬後才能張弓搭箭。

結果水軍這三千人中只有數十人能完成真正意義的騎射也就是在馬匹奔跑時射箭。

其中最優秀的非剺莫屬。

他在分配到一匹戰馬時就愣了老半天,並帶着不敢相信的眼神一遍遍問沈兵:

“校尉,這……這真是給屬下的?”

沈兵沒好氣的回答:

“當然!”

“每人都有,可要保護好了!”

剺應了聲,便容光煥發的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一會兒愛惜的摸了摸馬頭一會兒又拍拍馬腿,接着又熟練的翻身上馬小步跑了兩圈,回來就興奮的叫道:

“校尉,是匹好馬!”

“只是耐力不足,或不適合遠距作戰!”

這的確是個問題,中原馬匹大多嬌生慣養在耐力上很難跟少數民族野放的馬匹相提並論。

接着剺就拿着弓箭露了一手,跨着馬一邊往前奔馳一邊射出一箭正中靶心……所有人都看呆了,這在這時代可不是易事,尤其是那馬匹的奔馳的速度。

沈兵二話不說,當下就任命剺爲教頭,讓他傳授全軍騎射技術。

私下沈兵問剺是如何做到的。

剺摸了摸頭,想了好半天才回答:

“其實也沒什麼秘決。”

“就是知道馬的落點,往那方向靠……”

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習慣了這些,覺得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在他們那人人都會,所以讓他總結經驗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不過沈兵卻是聽明白了:

純粹靠雙腳夾住馬身保持平衡是做不到的,而是要判斷馬的落點及位置提前做好準備,也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在沒有馬蹬和馬鞍的情況下解放雙手。

魏呴對此有些不解:

“校尉,騎軍用弩有何不可?”

“若是與敵對陣弩與弓也是各有長處……”

魏呴這話說的沒錯,弓和弩的確各有優缺點。

弓的特點是射速快,弩有特點是射程遠。

但弩射程遠僅限陸地上使用的強弩,它們可以藉助腿力和腰力開弦,於是射程更大威力更強。

馬背上使用的臂張弩因爲同樣是依靠手臂張力開弦,所以射程威力並不比弓強。

如果說臂張弩有什麼優點的話,那就是可以長時間保持待發狀態。

這原本沒什麼問題,因爲中原各國都的騎兵都是這麼幹,你弱我也弱大家都一樣。

但是……

沈兵對魏呴說:

“有朝一日,若我軍對陣的是匈奴騎兵……”

“那匈奴騎兵又人人像剺一般騎射。”

“左校尉以爲孰勝孰敗?”

魏呴無言以對。

因爲答案很明顯,臂張弩射程、威力不比弓箭強,射速卻慢得多……弩發一箭弓就可發三箭,射術精湛的甚至可發五箭。

那要對上的全是如剺一般的騎兵……中原騎兵又哪還是其對手?

因此這時代中原各國與匈奴對陣大多以步克騎,也就是步兵對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之所以不敵一方面是戰術還不夠靈活,另一方面是騎兵的確也不適合直接與步兵面對面衝殺。

然而步兵也衝不上匈奴騎兵,是以所謂的“大勝”其實大多隻是“驅趕”……匈奴覺得運動戰纔剛開始,而中原步兵在後頭追不上,佔了地後就宣佈勝利了。

這其實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對“勝利”的定義有所不同:

遊牧民族作戰不看搶地盤,對他們來說廣袤的草原到哪都一樣,所以勝利應該是殺了敵國的勇士搶了敵人的女人和食物。

而農耕民族卻是以地爲本,攻下敵國城池佔了土地就算勝利。

所以纔會有許多戰鬥中原各國高呼大勝,而匈奴卻莫明其妙不知自己損失了什麼,明年等敵人退了之後再找個時間去劫掠一番唄?

最終,中原各國其實就只有一個辦法抵抗匈奴,那就是修築長城。

如果說真有什麼人能正面擊敗匈奴的話,那就是以騎克騎的李牧了。

李牧駐守的北地也就是河套地區此時還沒有長城,但卻能守住,之後蒙恬收復河套也只能用建長城來擋匈奴。

28年後,剛得天下的劉邦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爲以步克騎能擊敗匈奴於是派出32萬大軍遠征樓煩……

結果是什麼就不用說了,白登之圍後中原反過來每年要向匈奴進貢。

後人普遍認爲這是劉邦剛得天下國力不強所以纔有此一敗。

但沈兵卻覺得國力不強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以步克騎註定會失敗……

步兵在邊境有強大的後援驅趕匈奴騎兵還可以,一旦孤軍深入就必然要面臨一個無法解決的戰術問題:如何保障漫長的後勤補給線?

到時匈奴騎兵利用機動性攻擊補給線使補給無法運送到深入敵境的步兵,步兵豈不是要被活活餓死?

所以,若要真正的打敗匈奴就只有發展騎兵以騎克騎。

漢武帝就是這麼幹的,於是纔有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

魏呴這時才明白沈兵的遠見,應了聲後就不再反對了。

(本章完)

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218章 騎射第332章 騷擾第242章 撤軍第251章 陷阱第137章 圍城第425章 交河第5章 底牌第40章 阻敵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544章 真相第511章 火繩槍第461章 改革第177章 黑甲軍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357章 勇氣第196章 昌平君第432章 道民君第166章 錢第84章 桔槔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104章 好奇心第299章 圈地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82章 許應第219章 戰法第261章 勞力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121章 蒙良第141章 陷阱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266章 喜訊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05章 真相第373章 農業第501章 炮戰第448章 聯軍第207章 王賁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458章 夜襲第224章 叛秦第508章 霍木桑第11章 上坡下坡第65章 厚禮第88章 論農第14章 水路第343章 資本第210章 拉攏第359章 通道第417章 補水點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19章 戰法第536章 龜茲王第84章 桔槔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361章 封禪第300章 牀弩兵第126章 水網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300章 牀弩兵第429章 榜樣第206章 潰逃第522章 奴隸第203章 陳城第511章 火繩槍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35章 沙袋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425章 交河第343章 資本第450章 控制第504章 援軍第183章 水戰第43章 知己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100章 由頭第237章 圍城第124章 水攻第417章 補水點第550章 大結局第83章 農家第472章 交鋒第534章 馬店第260章 水力第384章 烏氏倮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97章 活路第55章 伐木第384章 烏氏倮第199章 蒙武第159章 希望第424章 將在外第398章 肅州第58章 錦囊妙計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42章 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