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遊擊運動戰再發威宋獻策損招接連出

多鐸看着前方死傷累累的清軍騎兵,人仰馬翻,戰馬咴咴悲鳴,傷兵大聲慘嚎,半天都沒有緩過神來。

直到李過撤兵走了個無影無蹤,他纔想起來讓手下派人向前查看。

看到西北軍在地上挖的,一個一個的圓洞,多鐸鼻子差點氣歪了。

這都神馬玩意兒,有這麼打仗的嗎,這不坑人嗎?

就是坑人,不止坑人,還坑馬。

宋獻策在率軍從西安北上的路上,就在一路思考對付騎軍的辦法。

只有限制住清軍的騎兵,李過才能守住洛川,整個戰局纔有反敗爲勝的希望。

好在從延安到洛川全是高原,戰馬大多時候只能在溝壑裡行走,這就爲他設計坑多鐸的騎軍創造了條件。

宋獻策到達洛川,這時候多鐸前鋒剛到延安。

他顧不上休息,要李過帶着他一路向北,把多鐸行軍要走的路徑都看了個遍。

凡是戰馬的必經之路,他都根據地勢,設計了坑對方的妙計。

李過已經會打游擊戰和運動戰,再加上宋獻策的損招,這下多鐸慘了。

多鐸整理好騎軍,再次前進,轉兩個玩,前面是一個狹窄的溝壑,足有十多里長。

多鐸怕再次中計,派出哨探騎軍前後左右的查看,沒發現附近有西北軍埋伏,地面也沒有蹊蹺,這纔敢下令隊伍前進進溝壑。

這一回,宋獻策用的是地雷。

地雷在宋代作戰時就有了,只是沒有王爍搞的這東西先進。

王爍的地雷已經是絆發雷了,不用人去點引信。只需一塊木板,做成旋轉踏板,一頭勾住地雷的絆發繩,不管人還是戰馬,只要踏翻木板,地雷就響了。

而且,這地雷可不是宋代的石頭雷,陶罐雷,是實實在在的鑄鋼雷,帶着破片凹槽,殺傷力極大。

宋獻策更是無師自通,他將地雷埋在溝壑中部,儘量加長拉繩,拉大地雷與踏板的距離,直到拉繩因爲彈性無法引爆地雷才做罷。

這和《地道戰》裡的“蠍子雷”是一個道理。

經過實驗,不斷更換做拉繩的材料,踏板和地雷的距離拉大到了十餘丈遠。

也就是說,多鐸的騎軍得走到溝壑中間,再往前走十餘丈,才能觸發後面的地雷。

踏板被踩翻之後,觸發地雷的沒死,後面的倒給炸死了。

前面的戰馬受驚,必然往前瘋跑,跑到溝壑出口附近,接着觸發的就是連環地雷陣。

這連環地雷,是吳朗西的研究室研製出來的,觸發原理又不一樣。

一顆地雷爆炸,將連着另一顆地雷的勾簧給炸飛,通過滑輪原理,另一顆地雷的拉繩就會被重物拉開,跟着就爆炸了。以此類推,環環相扣。

宋獻策料到多鐸會派哨探偵查,留幾個兵埋伏在附近的荒草土坑裡,待敵軍偵查部隊離開之後,立刻將路上蓋住地雷踏板的長木板抽走。

是以,偵查騎軍即便走過溝壑,踏中踏板,踏板上面有遮蓋的長木板,地雷也不會被引發。

十餘里的溝壑,藏幾個兵太容易了,哪兒就能被輕易發現?

這幫偵騎也幸虧沒發現什麼,要是發現了,估計小命也就留在這裡了。

爲保險起見,李過在谷口外和兩側山茆上留下了一千人馬,只要溝壑裡有異常,這些人馬立刻就會靠過來,將敵軍偵騎消滅在溝壑裡。

反正你要去洛川,離開這條道你過不去,早晚你還是要進這溝壑,老子纔不怕被你發現呢。

滿洲騎兵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溝壑地底下會藏着這些蹊蹺,他們從沒見過呀。

他們就是觀察一下週圍是否有西北軍的大隊人馬埋伏,再就是才學會的,看看地下有沒有挖出來的坑馬圓洞。

這些都沒有,他們就以爲安全了,派人通知多鐸的前軍前進,自己再向溝壑以外偵查。

多鐸的前軍一萬多人,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進入了地雷陣。

遠處的山茆上,李過和宋獻策通過雙筒望遠鏡看到,這才下達大軍悄悄向溝壑四周移動的命令。

王爍突發奇想,讓吳朗西搞出來的這個望遠鏡,解決了大問題。

吳朗西在意大利神學院聽過伽利略的課,本來就懂得透鏡原理,會研磨鏡片,製造單筒望遠鏡。

王爍將雙筒望遠鏡的原理一說,吳朗西立刻就明白了。而且,王爍還告訴他了用金屬做玻璃模具的辦法,得到的透鏡質量大大提高,看遠處更加清晰了。

這樣,在戰場上,多鐸看不明白西北軍在幹什麼,他在幹什麼,李過和宋獻策卻看的到,而且彷彿在眼皮子底下一般,清清楚楚。

李過只留下三萬人馬在自己身邊擔任正面阻擊,其餘都派出去打游擊戰和運動戰了。

他們以連或者以團爲單位,廣泛的分佈在延安到洛川的廣袤高原上,每一個單位都有熟悉的地形的本地士卒當嚮導,和不分東西南北的多鐸大軍周旋。

就是這些分散的戰鬥力,也夠多鐸喝一壺的。他的大軍只能集中在一起前進,不敢過於分散。

即便如此,外圍的人馬仍舊不斷遭到偷襲,戰馬損失無數,都快要給李過湊出一個騎兵軍了。

無奈,多鐸只能將部隊分爲前中後三軍,前軍負責肅清沿途敵軍,然後人數最多的中軍前進,後軍則保護輜重糧草,防止西北軍偷襲他的後方。

三軍之間相隔十餘里,以免被敵人包圍在一起,兵力無法施展。這樣,前軍到後軍,拖了近百里,敵人無法包圍他們,遇到敵人,互相也可以展開接應。

也幸虧是多鐸在中軍坐鎮,沒有跟着前軍前進,不然,他也要給報銷了。

李過留下三萬人馬,當然是爲防備萬一,最後時刻打陣地戰,不讓清軍進入渭南平原。

他留下的這三萬人,都是一直跟着他從湖北返回來的,也參加過榆林和延安的保衛戰。

他讓王爍給他派的政委,通過政工系統,給留下的每個士卒帶話,告訴他們,他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和戰鬥過,多少過去的戰友和兄弟,就是死在這片土地上,死在清軍的刀下!

如今,報仇的機會來了。想給親人、戰友、兄弟報仇的,就和他一起留下來,不考慮自己性命了,和清軍死磕到底。

不想報仇,珍惜自己的性命,他也不會怪罪他們,會把他們安排到相對安全的部隊裡去,爲闖王的老部隊留下些種子。

結果,三萬士卒熱血沸騰,沒有一個要離開他,都要跟着他,寧可和清軍同歸於盡,也絕不下高原一步!

295.發愁定國搞分裂 獻策驚醒夢中人152.臨行託孤144.古代春晚5.論律法訓衆將 再深造齊入學137.初戰滿清露鋒芒 渭河兩岸擺戰場55.忠君愛國全是假 保住地盤纔是真44.人民力量149.身心融化6.城牆玩命165.緊鑼密鼓議出擊 王爍送槍坑滿清134.茶馬證券(2)106.魯小鈺束手無良策大將軍只認女人脣30.擔心城破心急如焚 德勝門下齊呼萬歲128.西北籌劃新體制 北京宣佈剃髮令57.知縣胡番43.白衣秀士37.守土將軍237.金王迎光武還都 永曆催定國北伐158.單身赴宴53.無錢休想留得命 一代鴻儒死牢中396.白山黑水好地方 人多勢衆攻老城374.馬屁拍到馬腳上 領袖原來無自由369.中華慘禍何時休 圓圓談論君主制282.各執己見難統一 長江沙洲初相會403.撫順不保盛京危急 關鍵時刻就出叛徒122.過宛城突遇敵兵 思脫困軍師有招174.死守得失365.養成所皇帝見皇帝 訓管教政策對政策84.震撼之餘想損招 忠言逆耳難改觀22.部總出巡160.軍官學校125.取暖爐子18.躍躍欲試137.嚇壞洋人69.惺惺相惜74.野性十足抱佳人 圓圓不愛吳三桂313.定國親自尋小鈺 獻策不慣獨尊病12.靈光閃欲進京 免失誤覓諸葛158.鄭芝龍扶保隆武 朱聿鍵立志中興257.惦記好事沒本事 灰頭土臉沒酒喝29.隴西已失145.號炮傳警380.喪心病狂守堅城 一籌莫展論偷襲190.醍醐灌頂312.鄭成功敗退天津 魯小鈺率隊失蹤192.水到渠成380.喪心病狂守堅城 一籌莫展論偷襲402.嫌不專業教死屍 密謀奪城施詭計139.知識無窮247.東莪宣科罪行錄 王爍隨意倒黑白381.奇思妙想破嚴寒 精銳北上襲敵巢200.人才難求128.左右爲難283.偉人方略力無窮 沙洲會談促和平315.大度認錯討人喜 一味推脫難重用145.嚇破膽棄守襄京 輸紅眼難納忠言239.自成搶錢滿清花 王爍氣急要殺人397.攻城戰晝夜不熄 滅清戰提前打響209.不打清軍窩裡鬥 永曆有病亂投醫380.喪心病狂守堅城 一籌莫展論偷襲173.城裡城外105.決戰西寧(4)184.慷慨陳詞246.王爍要建藍海軍 編個冊子臭大清315.大度認錯討人喜 一味推脫難重用369.中華慘禍何時休 圓圓談論君主制12.怒其不爭172.震驚之下難突破 熟能生巧另尋法204.骨頭進嘴不肯吐 不信肱骨耍聰明322.遊刃有餘玩個夠 傷心欲絕失聲哭67.忍辱負重爲救太子 危急時刻女子發聲98.微服私訪19.初戰告捷29.唯恐歷史重演 順軍合圍京師256.只來照顧不陪睡 王爍早上變狗熊70.不愛江山愛美人 蘇詞秦腔兩茫然120.話淒涼圓圓憶身世破重圍夢中人來到325.只給十天難死人 大儒小儒兩碼事70.後悔已晚167.西北軍全面出擊 宋獻策計賺都類158.單身赴宴96.治傷兵小鈺施秒收 不聽勸自成失京師196.漫天黃塵退蒙古 王爍專想壞主意120.話淒涼圓圓憶身世破重圍夢中人來到188.悟道升級95.怪話風波327.老友重逢像搞基 奇思妙想驚若望236.李巖請罪得嘉獎清軍投明成幻想147.泣不成聲236.李巖請罪得嘉獎清軍投明成幻想273.艱難困苦造軍艦 鳴響禮炮謝辛勞21.身後難說忠奸事 看透昏君不與謀154.時機不到須忍耐 設法造炮坑大清52.坤寧宮裡君臣定計 承天府中宗敏拷官333.急火攻心難續命 老天報應是應該12.怒其不爭5.自尋死路34.撐起藍天335.遏必隆盤算暗殺 仨將軍城下吹牛35.貪生怕死一路哭鬧 武英殿裡面君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