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北京蠢蠢欲動 西北召開大會

唐通挑動叛亂之後,山西北部門戶大開,清軍葉臣部自晉北而入,直逼太原。

在太原,同爲降順明將的河南人陳永福率兵堅壁清野,據城堅守,清軍在城下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葉臣多次進攻受阻,只得向北京多爾袞求援。

多爾袞審時度勢,令莽古爾泰率三千士卒,帶上從山海關那裡弄來的二十門紅衣大炮,趕來助戰。

二十門紅衣大炮集中在太原小北門猛轟,城牆終於塌陷,清軍遂入。

陳永福致死不降,率軍逐條街道血戰,死於亂軍之中。

在大明降將紛紛叛順降清的時刻,陳永福是唯一爲大順朝盡忠死難的將軍。

開封戰役時,陳永福曾經射瞎了李自成的一隻眼,後來李自成在招降走投無路、心有顧慮的陳永福時,曾折箭爲誓,決不相害。

陳永福感激李自成以誠相待,用自己的生命回報了李自成的真誠。

如果李自成在襄陽稱王之後,仍舊保持他這種艱苦樸素,與衆將士同甘共苦,以誠相待的作風,是不會有今天的失敗的。

不是他貪污腐化,不是他缺乏智謀,也不是他手下沒有大將謀士,是他的心變了,放縱了自己,率性而爲,再不能和他的將士們一條心,再不能容忍別人與他意見不一致,才導致了他的徹底失敗。

一個陳永福,一個姜瓖,兩個不同時期投降的明軍將領,李自成的兩種不同的對待降將態度,似乎可以說明一切了。

山陝一片混亂的時候,王爍正在蘭州召開他的第一屆西北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一百多號決策委員,擠在蘭州陸軍學校的一間大教室裡,挨個的發言。

沒辦法,沒有擴音設備,大家只能擠在一起,要不然臺上說什麼,臺下聽不見。

首先是由王爍提名,選舉出第一屆常務委員會。

在舉行會議之前,王爍和樑敏已經挨個和決策委員們談了話,開了幾次預備會議。

大家都擁護王爍的提議,第一屆決策委員和決策常委的選舉沒有什麼懸念。

王爍任第一屆決策常委會總管,王平任副總管。樑敏、宋獻策、李巖爲常務委員。

接着,王爍做報告,確定了西北政府的組織制度和決策委員會及常務委員會的制度,選舉模式,將永久寫入律法。

然後,確定了本屆委員會的總任務和總目標,那就是以西北根據地爲基礎,逐步發展壯大新政權,走向天下,解放全國。將新政權推向整個天下,解放所有受剝削,受壓迫的所有民族的人民,建立一個民主法制的自由國家。

這些任務和目標的具體實施,由常委會總負責。

樑敏代表西北臨時政府做了政府工作報告,從根據地財物、稅收、教育、生產、制度等各方面,闡述了根據地的進步,取得的成績,也指出了存在的困難,號召大家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團結實幹,讓新政權不斷髮展壯大,最終走向天下。

王平做了未來軍隊的任務和編制改動以及任務情況的報告。

鑑於根據地的實際財力、物力和生產能力,軍隊目前只能保持十萬地方保安部隊和二十萬正規軍的規模,待以後根據地逐步擴展,再視情況逐步增加。

由於原材料獲取的困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騎兵只能保持十萬,火槍兵也只能保持兩萬人,多了後方根本沒有能力生產供應糧食、草料、輜重和彈藥。

地方保安部隊由樑敏任總執政的西北臨時政府統一領導,按照實際情況分散駐守根據地各處,負責維護地方治安,打擊盜匪,抵抗小規模敵軍入侵,統稱保安軍。

對二十萬正規軍,做了重新部署和劃分:

辛思忠率原第二集團軍第一騎兵軍和第二、第三步兵軍駐守隴中,向東向南防禦,改稱隴中兵團。

黨守素率原第二集團軍第二騎兵軍和原第一集團軍第二步兵軍駐守西寧,防禦邊界,改稱西寧兵團。

哈克什率第一集團軍第一、第二騎兵軍駐守甘肅,防禦邊界,改稱甘肅兵團。

剩餘總部原直屬騎兵軍,原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共兩個火槍軍,第一集團軍第三步兵軍,組成機動兵團。

機動兵團共計四個軍,加上個各特種部隊總計十萬人。李巖任司令員,副司令紅娘子,政委樑定國,就是那個當初的樑墩子。

騎兵軍軍長樑安國,兩個火槍軍軍長,分別是王建國和馬玉亮。

王建國自然是王爍給改了名字的王小二,馬玉亮是老回回馬守應的小兒子。

步兵軍軍長李達。

所有軍隊歸新組成的決策委員會常委會統一領導,總負責人王爍。

爲與外部統一名稱,便於外部勢力理解,王爍仍稱大將軍,對外的文告,來往書函,仍舊以大將軍的名義發佈。

軍事部署大體就這樣劃分,視以後發展和作戰情況,再做改動。

會議一開就是半月。大家對這種新的政府組織形式都還不熟悉,是邊幹邊理解,邊幹邊摸索,邊在細節上做相應改動。

委員們分組討論常委們的報告,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再舉行全體會議,將各組的意見歸納整理,由各組組長在大會上發言闡述。

然後常委們根據委員們的具體意見,再次修改報告,直到形成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決議。

一百多人七嘴八舌,難免拖延時間。但效果大家都看到了,那就是可以充分集思廣益,把所有人的智慧凝結到一起。

同時,在不斷爭論和解釋中產生出來的決議,大家理解的更加透徹,以後執行起來更加準確。

最後,宋獻策做總結報告。

他和李巖來這裡比較晚,王爍怕他們不能適應根據地的工作方法,原本是沒有打算讓他們發言的。

這位原來的大順軍師,現在王爍西北軍的總參謀長,卻因這次會議而激動的面紅耳赤,非要講兩句不可.

他跟隨李自成多年,太明白李自成爲什麼會失敗了。

李自成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獨斷專行,不能聽取和執行正確的意見。

如何避免將來王爍也走到李自成的老路上去?宋獻策還沒想出對策,人家王爍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決策委員會制度。

157.聰明伶俐鄭一官 結交權貴成大器323.王爍討好魯小鈺 殺頭不成點天燈171.不歡而散158.單身赴宴80.全民皆兵318.鬼影逢夜必來 清軍人心惶惶167.西北軍全面出擊 宋獻策計賺都類85.心不死仍欲決戰 不經意賺出太子194.哈克什能吹能啦 諸部落左右兩難62.漢奸努力勸旗主 滿清終於定大計230.西北軍圍城打援王爍兌現吹牛諾言224.窮鬥嘴惹煩樑敏 施大柱傷好來歸82.大順軍師162.扒皮抽筋156.你方唱罷我登場 潞王唐王繼弘光172.震驚之下難突破 熟能生巧另尋法53.後繼無人131.北京蠢蠢欲動 西北召開大會46.前門大街管閒事 王爍帶人揍劉友309.滿清永不失血性 誓與京師共存亡38.魏藻德大殿爆發 崇禎變木雕泥塑143.新年大事176.碾伯之戰26.城門激戰204.骨頭進嘴不肯吐 不信肱骨耍聰明326.不許大炮拆北京 急中生智有辦法51.分兵以對吃喝不足 爲誰而戰鐵匠不滿342.魏忠賢含冤而死 東林黨死灰復燃90.笑說李巖書呆子 神仙名號不虛傳293.好法令過江變餿 定國改革再失敗112.思想解放過了頭 皇上不急太監急381.奇思妙想破嚴寒 精銳北上襲敵巢285.滿清定下絕戶計 西北憂慮武器少373.不陪圓圓下江南 專心哄好執政官225.男人不喝酒 不如一條狗134.茶馬證券(2)92.清軍彪悍世無雙 佔據中華非僥倖130.儲備糧庫60.圖大計執意救太子 情獨鍾衝冠豈無憑331.攝政王誤判敵軍 永定門神仙飛過170.假傳王命騙豪格 忘了滿清有髮辮315.大度認錯討人喜 一味推脫難重用89.老將出馬87.臨陣換將王爍掌印 中軍帥帳義憤填膺276.木船頃刻成火海 冷笑一聲夏變冬165.緊鑼密鼓議出擊 王爍送槍坑滿清155.遠見卓識得管家 偈語言中變歷史131.北京蠢蠢欲動 西北召開大會189.斜谷道最後時刻 緊追擊心急如焚3.發飆把神父侃暈 把自己侃迷糊34.施大計進城面君 京片子嚇壞杜勳101.王府外鬥關寧兵 宣武門遇湯若望255.滿清氣象爲之振 王爍蛋疼造軍艦227.主戰場誓師宣戰 辛思忠橫掃微山17.故土難離363.哄樑敏吃閉門羹 坐書房自投羅網285.滿清定下絕戶計 西北憂慮武器少141.初試鋒芒創清軍 違反規律不科學395.大玉兒清空大殿 范文程要出絕計179.真假歷史203.李成棟反清投明 永曆朝亂七八糟340.王爍一路瞎得吧 解鈴還須繫鈴人370.身處高位必須狠 思想著述不署名50.兩軍對壘396.白山黑水好地方 人多勢衆攻老城125.官是百姓勤務員 禮是中華民族根146.捨身相救187.攻潼關受阻 多爾袞變策30.擔心城破心急如焚 德勝門下齊呼萬歲154.兩個老子10.待宰羔羊5.自尋死路43.白衣秀士412.四輪馬車忙出逃 你走我走大家走109.決戰西寧(8)40.方桌會議319.陰魂不散天天纏 不報此仇誓不休168.兵不血刃佔西安 被迫無奈行險棋97.大楚之死342.魏忠賢含冤而死 東林黨死灰復燃11.義憤填膺382.故布迷陣猜不透 赫圖阿拉迎末日225.男人不喝酒 不如一條狗62.漢奸努力勸旗主 滿清終於定大計358.律法推行運動熄 行政機構悄然生278.漳縣號進軍杭州灣鄭成功助盜試虛實76.新軍來援411.官癮未過參競選 王爍要學華盛頓184.慷慨陳詞373.不陪圓圓下江南 專心哄好執政官402.嫌不專業教死屍 密謀奪城施詭計13.不忍拋棄378.滅清資金不能動 遷都北京重改組162.下決心挽回恥辱 多爾袞詭計多端128.左右爲難37.表忠心欲救王駕 持異議大臣互毆140.青史留名259.衆將糊弄大王爺 要讓定國當老大17.先進武器發威 小鈺功不可沒116.圓圓歌喉助興 王爍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