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掩行跡分兵疾進 睿親王名不虛傳

即便滿清已經決定了要進關爭奪天下,這時候的多爾袞,根本就沒有想到要打過長江,滅亡大明。

能象當年大金一樣,佔領黃河以北,已經是他的最高理想了。

他讓楊坤回去告訴吳三桂,答應他以黃河爲界的條件,讓他堅守山海關,等候他前去救援。

接着,他下令兩黃旗和兩白旗騎兵八萬,跟他星夜兼程,改道直撲山海關,無論如何,也要在山海關丟失之前趕到那裡!

其餘軍隊,仍舊向中脅、西脅前進。

濟爾哈郎不明白,問道:“爲何要分兵進擊?”

多爾袞微笑道:“此赴山海關,敵近我遠。兩黃兩白乃我精銳,馬多走的快,其餘步兵多。

大軍從翁後一出,敵軍必以爲我欲攻中西兩脅,遂不敢全力以赴山海關。

我輕騎則可趁敵猶豫,星夜馳奔,以彌合我遠之弊。

待我山海關得手,其餘各部再突然由翁後轉連城,向山海關急進。

如此,李自成就是發現我的目的是山海關,他也無力阻擋我大清鐵騎了。”

濟爾哈郎不由點頭,這位睿親王就是聰明。

這樣安排,就算李自成不顧中、西兩脅的清軍主力,大軍全力以赴山海關,多爾袞在山海關受阻,清軍主力仍舊可以不轉連城,由中西兩脅發起進攻,讓李自成首尾不得兼顧。此萬全之策也。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大戰在即,北京城裡卻絲毫也沒有感應到這場大戰的到來,反而比往日清淨了許多。

大順軍兵都被劉宗敏攆到城外去了,牛金星也派出官員在街道上巡視,嚴禁搶劫,沒有承天府的衙票,誰也不許私自抓人。

早這麼幹的話,北京應該可以保住。搶完了再維持秩序,大家心都寒了還有個屁用?

有人心中不憤,在南城張貼告示,聲稱太子已經從外地調來兵馬,不日即可反攻北京,號召大明舊官吏、軍兵,做太子內應,拿起武器,在太子打到北京時裡應外合,將李自成的強盜軍轟出京師。

這分明是蠱惑人心,心懷不軌。於是追查貼告示者,逮捕舊官吏,審訊原大明士卒,又是一陣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雞犬不寧。

李自成原本打算,在派出去山海關的使節後三天便率士卒開拔,結果未能如願。

各營軍官趁京師大亂的時候,也趁機搶掠,把京城大宅子的主人趕出去,自己住進去。

有些乾脆讓宅子裡的舊人也住在裡面伺候他,把人家的妻女弄來玩樂,再不去軍營報道,荒天下之大極!一個這麼幹,其餘紛紛仿效。

法不責重,劉宗敏不能把這些軍官都抓來殺了,他只能撒出人去,滿城的尋找這些軍官。

前腳把這批軍官弄回來,後腳找其他人的時候,這批軍官又跑了一多半,三天都沒把人湊齊。

其實,劉宗敏也不上心。把陳圓圓搶到他的將軍府,他自己也只顧着享受,又哪裡有心思管軍隊的事?

李自成這些天也是如此。他多年打仗吃苦,一旦安逸下來,後宮佳麗三千,還不天天歌舞昇平?

既然軍隊暫時無法出動,拖幾天也沒什麼,一個吳三桂,翻不起什麼大浪。

這些軍官士卒跟着他盡是吃苦受罪了,就再讓他們享受幾天吧。

牛金星本就是地主出身,享受慣了,跟着李自成受罪是迫不得已。現今進京了,自己已經貴爲丞相,當然也想享受幾天好日子,他比那幫土包子更懂得享受。

剩下的宋獻策,李巖早就對李自成失望了,再懶得多管閒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真是一點不假。

王爍是知道吳三桂要降清,滿清要進關的,李自成這樣整日的貪圖安逸,按兵不動哪兒行?他對李巖和宋獻策講自己的擔憂。

宋獻策爲此也找過李自成。李自成令劉宗敏向長城以外派出偵騎,卻絲毫沒有清軍大部隊的影子。

從種種跡象上,反而表明,滿清沒有要施行大動作的意思。

而且,吳三桂已經派出使節到達三河,迎接李自成的送餉使者。他原則上已經答應投降,只是希望保留他的關寧鐵騎。

另外,吳三桂還提出一些諸如給他的軍隊一些封地,以便於其修養和自謀營生,養活軍隊家屬之類的細節。

這隻能看出,吳三桂投降應該是真誠的,不然他提出這麼多細節幹什麼?

連宋獻策和李巖都對吳三桂放心了。

再說,沒有真憑實據,宋獻策和李巖也不好到李自成那裡胡說八道,催着他率兵東進。

李自成會想,你沒事幹催着我出北京幹什麼,你是不是想把我攆出去你好謀劃什麼事啊?這就成沒事找事了。

一切都顯得越來越安寧,包括北京城裡的百姓,都在劫後慢慢適應,開始按部就班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街道上又出現了各種小商販,前門大街,棋盤街,廊坊一條二條,商鋪在陸續開門營業,行人在逐漸增多,京師的繁華又在逐漸的恢復。

難道,這個世界的歷史當真和他原先所處的那個世界的歷史不一樣?

王爍也開始糊塗了,但心裡仍舊是隱隱感覺到不安,以至於心緒煩亂。

趁着最近街上不亂,他一個人走出李巖在裱褙衚衕的住所,出去散心。

他記得這裱褙衚衕裡有明代名將於謙故居的,不知現在是個什麼光景?倒不如到那裡轉轉。

剛剛走下李巖府邸的臺階,站到大街上,就聽身後有人喊他道:“王將軍,王將軍!”

他吃一驚,自己一直很謹慎,除了李巖和宋獻策,根本不可能有別人認識他,這人爲何喊他將軍?

他手伸進懷裡,握住左輪手槍,猛然回頭,見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快步向他走來。

那人走至他近前,悄聲問道:“王將軍還識的在下麼?”

王爍仔細打量那人,忽然想起來,是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他在武英殿勸崇禎逃走時見過的。當下忙道:”原來是駱指揮使。”

駱養性見王爍識的他,就悄聲道:“此處不是講話之地,請隨我來。”說罷往前面走了。

王爍頗感奇怪,他找自己什麼事,而且還表現的這麼古怪?

412.四輪馬車忙出逃 你走我走大家走221.大炮響嚇傻決策層建基地坑死大清軍112.大有不同413.倭國天生惡奴相 長江後浪推前浪234.金王要做嫁衣裳 以今推古憂徐州205.再坑大清出潼關 兩頭兼顧兩頭亂57.知縣胡番410.四位夫人尋放鬆 交出權力不可行182.悄然離開11.義憤填膺205.再坑大清出潼關 兩頭兼顧兩頭亂260.衆將臨陣全反叛 可望又坑張煌言158.鄭芝龍扶保隆武 朱聿鍵立志中興68.城頭鏖戰256.只來照顧不陪睡 王爍早上變狗熊5.論律法訓衆將 再深造齊入學96.治傷兵小鈺施秒收 不聽勸自成失京師327.老友重逢像搞基 奇思妙想驚若望319.陰魂不散天天纏 不報此仇誓不休206.可憐文人難掌兵 錯了一步步步錯50.兩軍對壘43.使命未完李巖不走 兵不血刃自成進宮217.思報國不顧兄弟情刺墨青以此明心跡64.形勢嚴峻158.鄭芝龍扶保隆武 朱聿鍵立志中興167.氣人戰法124.轉眼變臉274.內部籌劃造艦隊 王爍親率艦出海354.乾柴終於等到火 復社官員手腳亂35.皇上如熱鍋螞蟻 大臣似木雕泥塑326.不許大炮拆北京 急中生智有辦法203.李成棟反清投明 永曆朝亂七八糟106.決戰西寧(5)367.圓圓發問連珠炮 冒襄羞愧冷汗流189.意猶未盡181.王爍退守太白 李過坑死清軍6.城牆玩命22.追諸葛險中偷襲 救李信奮不顧身190.太白大捷豪格滅 王爍執意學偉人156.混蛋邏輯199.陝北再次獲勝 王爍又出奇招279.大炮發威震海盜 伏擊不成葬魚腹173.城裡城外194.哈克什能吹能啦 諸部落左右兩難308.防線岌岌可危 要死先死老的167.西北軍全面出擊 宋獻策計賺都類214.戰場僵局難打破 王爍難爲吳朗西25.偷襲寧遠43.使命未完李巖不走 兵不血刃自成進宮253.鰲拜化解京師亂 孝莊看事深而遠405.破了大清就得寶 王爍四處忙點火277.十字架綁滿倭寇 蓬萊縣徹夜狂歡389.官制混亂耽誤事 丟了老城不知情13.述理由定要親往 精選人護夫安全308.防線岌岌可危 要死先死老的129.解放農奴163.多爾袞發壞坑豪格宋獻策猜謎猜不着404.覆巢之下無完卵 大清忠臣亦有數19.初戰告捷180.馬老回回141.反省大會292.參與法學新法令 下決心重組班子194.不慣毛病369.中華慘禍何時休 圓圓談論君主制119.雞同鴨講差萬里 明末才子須風流104.決戰西寧(3)2.這邊君臣賭氣 那邊王爍瞎侃157.奴隸娃子317.刑訊女兵尋小鈺 營盤之內夜鬧鬼150.四鎮只知內鬥急 閣部猶夢借清兵137.嚇壞洋人294.騎虎難下如何好 重新學習待將來35.皇上如熱鍋螞蟻 大臣似木雕泥塑97.戰永平身份暴露 駱養性星夜傳警180.馬老回回78.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336.不分民族分階級 青出於藍勝於藍180.馬老回回20.殺人訓練79.激情演講44.損大將闖王動怒 懷希望軍師鼓舞390.預感老城出大事 鰲拜率軍攻要塞192.防蒙古甘肅大撤退哈克什單騎闖敵營370.身處高位必須狠 思想著述不署名105.決戰西寧(4)26.城門激戰126.小鈺震撼宋獻策 延安精神放光芒106.決戰西寧(5)292.參與法學新法令 下決心重組班子147.挑撥激將坑大清 李過南下尋闖王80.全民皆兵121.鼓動造反125.取暖爐子100.魚水一家32.家將私兵358.律法推行運動熄 行政機構悄然生58.弄巧成拙羊入虎口 天不假人是何世道104.決戰西寧(3)120.土官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