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

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

商鞅去商於視察了,沒有見到漂泊歸來的太子嬴駟。

自從封爲商君,商鞅就接連收到商於縣令們的“請商君督導書”,並一次次地呈來商於百姓的萬民書,請求向商君府繳納封地賦稅。商鞅心裡很不是滋味兒。他主持變法,最主要的大法之一,便是實行郡縣制。這郡縣制的前提和基礎,恰是徹底廢除分封割地的貴族世襲制。只是慮及秦國實際狀況,才做出了變通,保留了“封地”這種最高封賞形式,將爵主與封地的關聯最大限度地淡化,明確規定爵主對封地沒有治權,更沒有徵收賦稅的權力。實際上,就是將“封地”僅僅作爲一種國君封賞的最高名義而保留下來。這一點,商鞅心裡最清楚。作爲變法強國的策劃者與推行者,他獲得了國君的最高封號,也獲得了與封號相匹配的十三縣封地。商鞅也很坦然地接受了封號封地,這是因爲他很明白,這只是國家功臣的最高名號,而不是實際領地。在“獎勵軍功,獎勵農耕”成爲國家激勵朝野的最有力法令時,自己若第一個堅決推辭爵位獎勵,還有誰敢心安理得地接受國家賜封?

那樣做,虛僞的道義將逐漸淹沒法制的嚴明,秦國朝野又會被弄得無所適從。作爲徹底的法家,衛鞅最厭惡那種“有功惜賞,有罪施仁”的迂腐國策,那是熄滅堅剛、滋生懦弱的溫吞水。他非常自覺、非常明確地在秦國實行重獎重罰,有功不惜賞,有罪不施仁,法行如山,朝野一體。商鞅堅信,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人們爲國立功的勇氣與激情,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摧毀人們本性中潛藏的犯罪惡欲。這正是他反覆向吏員們說的“大仁不仁”的道理,也是他堅決反對儒家人治“仁政”的根本點。在法制推行中,商鞅反覆向各郡縣官署申明,不許庶民“辭賞”。畏賞者必畏死,不敢坦然接受應得的榮譽與爵位,也必然不會在國家危難時勇敢赴死。這就是商鞅對“辭賞”者的定論。

唯其如此,商鞅如何能自己辭賞?法令不允許,他自己的性格也不允許。

如今,郡縣官吏和商於百姓似乎忘記了新法本意。他們對商君變法感恩戴德,以爲商君封地當之無愧,庶民百姓向恩人功臣繳納賦稅天經地義,甚至求之不得。這種眼看就要席捲秦國的“善民潮”,使商鞅感到了深深不安。他沒有來得及等候秦孝公回來,就帶着荊南和十餘名鐵甲騎士趕赴商於了。

他們沒有走南山豐水入商於的那條路,而從藍田塬翻過,進入了商於。

當年,商鞅曾從這條路進入商於山地察勘,知道這一帶是商於最窮困的地方。他想沿途看看,窮商於變化有多大?時當仲秋,一上藍田塬,便見樹木蔥蘢的山頭夾着大片金黃的豆田穀田伸展到山野盡頭。山坡河谷,到處可見星星點點的身影,時而可聞農夫悠長高亢的山歌。顯然,農家已經開始秋收了。商鞅一路走馬瞭望,眼睛不覺溼潤了。當年人跡罕至的荒山禿嶺,二十年間變成了林木滿山豆谷茶的豐裕山鄉,當真是倏忽間桑田滄海,令人感慨萬端。翻過藍田塬進入丹水谷地,當年的羊腸小道已經大大拓寬,成了可錯開兩車的寬闊官道。在山腰官道上鳥瞰河谷,綠樹谷田包裹着一個又一個村莊,炊煙裊裊,牛羊哞咩,不需相問,也是安居樂業豐饒小康的景象。繞過嶢關,向東南便進入了通向商於的官道。

忽然,迎面駛來長長一串牛車,大約有二十餘輛之多,每輛車上都裝着鼓鼓囊囊的麻布口袋。庶民繳糧麼?不到時候。商旅路過?如何乘馬押車的卻是一個黑衣小吏?商於向咸陽運糧麼?國府沒有下令調商於之糧。商鞅覺得奇怪,便向荊南瞥了一眼。荊南會意,立馬當道,攔住牛車。車隊中間的押車黑衣人看見,縱馬馳來,高聲呵斥:“光天化日,何人敢攔官車?不怕新法治罪麼?”荊南向道邊商鞅一拱手,又向押車人比劃着伸手做請。

押車小吏向道旁一看,滾鞍下馬拜倒在地:“在下商於小吏,不知商君駕到,萬望恕罪。”商鞅淡淡道:“你起來。我問你,這糧車要去何處?做何用?”小吏拱手答道:“回商君,小人奉命押糧五千斛,到商於縣黑林溝賑災。”商鞅大奇,沉聲道:“風調雨順,又正當秋收,何來賑災之說?”小吏急忙回答:“回商君,黑林溝並非天災,乃、乃人禍。我縣令念其對變法有功,已經救濟兩年了。”商鞅冷冷道:“距黑林溝尚有多遠?”小吏指着前方山口:“回商君,不到十五里,進了山口就是。”

商鞅略一思忖:“我和你一起去黑林溝。”轉身向衛士將官下令,“立即帶我令牌,着商於縣令即刻趕赴黑林溝。”

“遵命!”衛士將官飛馳而去。

牛車隊走得很慢,剛剛進得山口,商於縣令就帶着幾名吏員飛騎趕來。商鞅勒住馬繮,陰沉着臉聽完了商於縣令結結巴巴的敘述,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涼意。

黑林溝是變法以來秦國最爲有名的鄉里之一,和郿縣的白裡一樣

,朝野皆知。所不同的是,白裡是關中腹地秦國老貴族的農家支脈,以多事聞名。黑林溝卻是窮山野嶺的隸農(奴隸)新裡,以勤耕守法多受官府激賞而聞名。變法前十年,黑林溝不足五十戶人家,便有六家獲得爵位,五家公士爵,一家造士爵。在整個秦國,黑林溝是爭得“農事爵”最多的裡。里正黑九,更是秦國萬餘個里正中唯一獲得造士爵的一個,其赫赫聲名可想而知。商鞅當年踏勘秦國的時候,黑林溝已經逃亡得只剩下十多戶人家了。太子嬴駟隱名遊學在這裡的時候,黑林溝正是蓬蓬勃勃的紅火時期。商鞅作爲統攝國政的大良造,對黑林溝的每一次授爵,都激動得心潮起伏感慨萬端。在他的內心,黑林溝就是秦國變法激勵民衆的活生生的楷模。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功勳裡,竟能在三五年之中變成了一個飢餓裡!

據商於縣令說,黑林溝的變化是從里正黑九開始的。黑九將唯一一個兒子送到了軍中,渴望他爲國立功光耀門庭。誰能想到,憨厚朴實的黑予還沒有來得及上戰場,就在新軍訓練中失足掉下懸崖傷殘致死了。官文傳來,黑九夫婦沒有哭叫,沒有眼淚,連官府的撫卹金都堅決辭掉了。官府鄉民沒有不敬佩黑九夫婦知事明理的,商於縣令還給黑九賜了一塊“大義高風”的刻石。誰知從那以後,黑九性情大變,酗酒成性,竟在村裡造了一個釀酒坊,經常拉一撥光棍或後生飲得大醉醺醺。慢慢地,黑林溝的人就變懶了,變饞了,荒蕪了田莊,荒廢了公事。開初,鄉民與郡縣官署感念黑九往昔好處,都替他兜着包着,想他一定能回心轉意振作起來。可是年復一年,黑九卻如同泡在酒裡一般,整天醉醺醺地遊蕩哭笑,沒有瘋,也沒有傻,就是不務正業。三五年下來,黑林溝的窮人越來越多,又回到了老樣子,一片荒涼破敗。許多村民想逃往他鄉,又畏懼新法的脫籍罪,想逃往楚國,又怕被關口捉回來以叛逃罪斬首。萬般無奈,只有在村中苦守。商於縣令本是韓國的一個儒家士子,素有仁政愛民之心,不忍看黑林溝人忍飢受寒,便從縣庫裡撥出糧食救濟黑林溝,恰恰在第三年教商鞅碰上了。

“爲何不上報國府?”商鞅冷漠得有些木然。

縣令連連拭汗:“回商君,下官以爲一里事小,就、就擅自做主了。”

“三年,共用官糧多少?”

“回商君,一萬三千斛,折金百鎰之多。商於沒有動用國府軍糧。”

“可曾想過,如此做違背新法?”商鞅突然嚴厲起來。

縣令本來慌亂,此時更是手足無措,期期艾艾道:“法,不、不違天理。官府賑災,乃、乃天道仁政,與法似、似有通融處。”

商鞅冷冷道:“進裡。看看你的天道仁政。”

押車小吏和商鞅衛隊已經將鄉人傳喚到打穀場。往昔秋收時堆滿穀草垛的大場,如今卻是荒草叢生。鄉人衣衫襤褸地蜷縮在一起,個個面黃肌瘦,男人酒氣熏天,女人蓬頭垢面,場中瀰漫着一種窮困潦倒的窮酸與絕望氣息。

商鞅凌厲的目光掃視着猥瑣的人羣:“誰是黑九?走出來!”

黑乎乎的人羣中搖出一個氣喘吁吁的漢子,白髮蒼蒼,臃腫肥胖,粗大的鼻頭上生滿紅紅的顯眼的酒糟,濃濃的酒意加上懵懂的恐懼,漲紅的臉上大汗淋漓,在這羣青黃乾癟的人羣中顯得突兀怪誕。他踉踉蹌蹌地走到前面,撲通跪倒,深深低下頭,兀自喘着粗氣,一句話也不說。

商鞅厭惡地皺着眉頭:“你是里正黑九?造士爵?”

黑九隻是喘氣點頭,沒有出聲。

“是你首開惡習,常年聚酒,耗盡村民粟谷,荒蕪了千畝良田?”

黑九喘氣更粗更重,只是頻頻點頭。

“官府賑濟之後,你反倒愈加懶惰,帶着全村吃官糧?”

黑九依舊只是點頭,汗珠已經滴滴答答掉到了地上。

商鞅冷冷問:“諸位村民父老,你等對黑九所爲,可有辯解?”

“哇”的一聲,人羣捶胸頓足放聲痛哭,無盡的羞慚使他們擡不起頭,說不出話。商於縣令和吏員、衛士都忍不住心酸低頭。只有黑九沒有哭,一段木頭一樣跪在那裡。

商鞅厲聲喝道:“不許哭嚎,都站起來!”

村民們驟然噤聲,驚恐地望着冷冰冰的商鞅,又不由自主地深深低下頭。

商鞅冷冷道:“秦國法令,不容二出,執法不避貴賤,法外永不施恩。此等道理,二十年來朝野皆知。獎勵耕戰,懲治疲惰,乃秦國新法之根本。黑林溝里正黑九,怠於職守,放縱惡欲,致使富裕勤耕之村,淪爲饑荒窮困,罪不可赦。來人,將黑九押起,就地正法!”

鐵甲衛士鬨然應命,將肥胖臃腫的黑九猛然架起。村民們驚恐地睜大了眼睛,突然一齊跪倒哭喊:“大人,饒恕里正,讓他改過自新吧。”

“立即正法!”商鞅厲聲一喝,頭也不回。

四名衛士將黑九押到了場邊石磙旁。黑九嘶聲大喊:“黑九該死!黑林溝子孫們,不要學黑九啊!”便將頭顱伸到了石磙頂上。衛士劍光一閃,一顆白頭滾下,鮮血噴出丈餘之外。

場中村民臉色煞白,鴉雀無聲,如在夢魘中一般。

“黑九啊!你等我!”突然,一個蓬頭垢面的白髮老女人哭嚎着從人羣中衝出,抱住黑九的屍體,猛然一頭撞上石磙。滿面鮮血的老女人費力地笑了一下,嘴脣嚅動着想說一句什麼,終於未能說出,趴在黑九胸前去了。

“黑嫂!好黑嫂啊!”頃刻間男女老幼放聲痛哭,一齊跪倒在地,向老女人的屍體叩頭。顯然,他們對黑九的死,遠遠不如對老女人的死感到震撼悲傷。

商鞅轉過身子,背對着悲傷哭泣的人羣,緊緊咬着牙關。商鞅驀然想起,當年他第一次踏進商於的窮山惡水時,黑嫂還是個活潑天真的村姑少女,黑九還是個憨厚朴實的愣後生,他們倆的相愛,是這個窮鄉僻壤的美麗神話。就在商鞅要離開這個村子時,他們大婚了。他們很窮,可是他們對好日子卻充滿了憧憬。商鞅記得,他當時送了這對新婚夫妻十枚鐵錢,活潑天真的新娘還爲他唱了一支山歌,說他這個“過路先生”是他們倆的福星。後來,爲了暗中保護嬴駟,商鞅曾派荊南多次到商於黑林溝暗訪,知道了黑九夫婦已經是深受山民擁戴的好里正,是秦國里正中一顆耀眼的亮星了。誰能想到,今日竟是自己親自將黑九斬首了,那個賢良能幹聰慧爽朗幾乎有恩於每一個路人和村民的黑嫂也去了。她如何知道,他便是當年那個“過路先生”啊……商鞅感到心頭陣陣疼痛,一股熱淚奪眶而出。

商鞅沒有心軟,在滿場痛哭聲中,猛然轉過身來厲聲道:“將商於縣令押起來!”

村民們猛然止住了哭聲,驚恐地看着商鞅,茫然不知所措。

商鞅冷冷道:“商於縣令疏於督導,使民怠惰;又濫施仁政,觸犯新法,開秦國新政之惡例,實爲不赦之罪!爲正國法,以戒惡習,將商於縣令,就地正法!”

商鞅冷峻地宣判剛一落點,黑林溝村民們轟然跪倒一片:“大人啊,縣令是好人!饒了他這一次吧。”幾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叩頭哭求:“大人,縣令有恩於黑林溝,教我等死吧,我等願意替縣令服刑啊!”

商鞅大袖一揮:“法不容情,即刻行刑。”

商於縣令已經面色灰白地癱吊在鐵甲衛士的臂膊上,嘶聲大叫:“千古之下,何有仁政受刑?荒誕律法!商君,你甘做酷吏,青史遺臭麼?”

商鞅冷笑:“沒有你這迂腐之極的仁政,何來黑林溝之惡性怠惰?身爲執法命官,不思唯法是從,卻苟且於沽名釣譽,實爲法治大堤之蟻穴。秦國官吏皆如你等,法治大堤豈不自潰?國家富強,商鞅何懼酷吏之名?行刑!”

劍光一閃,又一顆人頭落地了。這是第二顆秦國縣令的人頭。黑林溝鄉民們第一次親眼看見,赫赫縣令竟然與庶人一樣被大刑斬首,驚恐得毛髮皆張,大汗淋漓,大張着嘴巴卻沒有一點兒聲音。

商鞅對黑衣小吏下令:“你且留在黑林溝,帶領一百名甲士,督耕一年,不許發放官糧救濟。明年收穫之前,只許催督村民,狩獵採集自救。一年後若有改變,大功晉爵。若無改變,依法嚴懲不貸。”

“謹遵商君命!”黑衣小吏精神大振。

“黑林溝父老兄弟姐妹們,”商鞅慷慨激昂道,“從今日起,你們就要像上古先民一樣,進山狩獵採集,自救謀生!播種之時,官府會按土地多少,如數發給你們種子。然則,絕沒有一顆糧食的救濟。如果你們不想洗刷自己的恥辱,你們可以逃跑,秦國絕不強留沒有血性的懦夫!如果洗刷了恥辱,恢復了黑林溝的富裕生計,人人都是有功之臣,人人晉爵一級。生死榮辱,都掌握在你們自己手中。官府的仁政,救不了你們。只有你們自己,才能救出自己。我相信,黑林溝人,不是懦夫!”

場中寂靜異常,人們的驚恐在倏忽之間神奇地消失了,一雙雙茫然無措的眼睛漸漸明亮起來,彷彿一個懵懂的醉漢在當頭棒喝之下猛然醒悟一般。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佝僂猥瑣的人羣,直起了腰身,眼中燃起了自信的火焰。

商鞅一揮手,滿載糧食的牛車隊咣噹咣噹地出村遠去了。夕陽西下,黑林溝男女老幼目送着維繫生命的賑濟糧車漸漸遠去,一動不動地佇立着,像面對死亡的猛士,肅穆而又悲壯……

猛然,一個老人高喊:“收拾傢伙!進山!”

“收拾傢伙!進山!”人們拼命吶喊着,爭先恐後地跑開了。

天色暮黑,秋風呼嘯。黑林溝的男女老幼舉着粗大的松明火把,肩扛手提扶老攜幼地進山了。商鞅立馬村口,默默地爲他們送行,直到那逶迤的火把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商鞅回身看了看黑乎乎的村莊,一揮手,馬隊向南方的山道奔馳而去。

(本章完)

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秦風_秦軍兵種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名將_廉頗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