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_秦國兵器

秦國兵器

秦劍

秦劍爲青銅所制,劍身呈柳葉狀,又細又長又尖,長度均在81~94.8釐米,遠遠超過戰國時期其他幾國的長劍(長度一般在50~65釐米),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秦劍雖長卻不易折斷的秘密在於,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出土的秦劍還在劍身上鍍了鉻,一方面使劍鋒利異常,一方面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秦鈹

鈹是古代著名長兵器之一。鈹的外形極似短劍,鈹之鋒和短劍相同,平脊兩刃,鈹身斷面爲六邊形,形制極像短劍,長30~35釐米,後端爲扁形或矩形的莖,在莖端開有圓孔,以便穿釘固定在長柄上。長柄是長3~3.5米的積竹柄或木柄。鈹與長柄組裝後,是一種極其銳利的刺殺兵器。鈹之(即長柄)有積竹、木柄兩類,而鈹本身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楚、趙等國,扁莖銅鈹則主要流行於秦國。

秦弩

秦弩分爲兩種。一爲弩,或稱蹶張弩。與弓不同,秦弩必須用腳蹬、藉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同時,爲求弩機更堅固,開始在弩機外加裝銅郭強化機槽。據估計,這種秦弩的射程應該能夠達到三百米,有效殺傷距離在一百五十米之內,遠遠高於當時任何

一種弓。此外,秦弩上裝有特殊部件“望山”,爲秦弩機上的簡易瞄準器,藉此秦軍遠程攻擊的精準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秦騎兵俑

秦步兵跪射俑

秦武士俑

秦將軍俑

秦武士俑髮式

秦跪射俑鞋底

連弩之車

所謂“連弩”,連意爲連屬,指箭矢上繫有繩,可以回收。連弩之車最早見於《墨子·備高臨》:“備臨以連弩之車。”據記載,它有“兩軸三輪”,可能以車爲架,以轆轤引弦;箭矢長“十尺”,矢端連繫繩索,如同弋射,可用轆轤卷收。《六韜·虎韜·軍用》載有“大黃參連弩大扶胥”,就是這種戰車。車上的連弩,可發十尺長的箭,單是銅製機郭就有一石三十鈞(合現三十四公斤)重。

秦箭

與一般帶倒刺的箭頭不同,秦弩箭的箭頭是三棱形的。專家經過風洞測試之後發現這種箭頭完全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不容易受到風速、風向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秦箭的命中率。

吳鉤和殳

吳鉤(也稱金鉤),鉤體如彎曲的鐮刀,分身、柄兩部分,一次鑄成。鉤身齊頭,截面呈棗核形,對開兩刃。柄系實心的橢圓體,通長71.2釐米,寬2.3~3.3釐米。

因流行於吳越地區,故此稱之爲“吳鉤”,也是一種儀衛兵器。

殳其實就是一種棍狀兵器,帶有濃厚的原始兵器色彩。在普通木棍的一端套上青銅頭,以加強木棍的殺傷力。不過進入戰國之世,這種簡單而又精美的兵器漸漸被其他更實用也更強勁的兵器代替而退出了戰爭舞臺,最終淪落爲象徵權力和榮譽的禮器。

攻城器(雲梯、投石車、臨衝車)

雲梯的發明者相傳是公輸般。戰國時期的雲梯由三部分構成:底部裝有車輪,可以移動;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擡,倚架於城牆壁上;梯頂端裝有鉤狀物,用以鉤援城緣,並可保護梯首免遭守軍的推拒和破壞。

投石車問世於“彈”後,也就是石彈出現更早,先有“彈”後有“機”。據《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三百步”。

臨衝車是大型戰車,每車二十四人推,八個車輪,車上豎旗立鼓,載武士數名,裝備矛、戟、強弩。車外用堅厚的皮革遮蔽,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女牆(垛牆),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

戰國弩復原圖

戰國中期戰車結構復原圖

銅戟

彩繪木柲銅矛

矛狀銅車軎

(本章完)

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四 點點漁火不同眠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名將_樂毅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秦風_秦國兵器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名將_李牧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名將_樂毅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出版說明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楔子名將_趙奢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五 昭關大戰 老軍滅越諸子百家_名家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名將_趙奢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諸子百家_名家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諸子百家_墨家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諸子百家_儒家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大事年表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