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徵收

歷朝歷代有當朝只修前朝史的規矩,也就是說一個王朝修史修的是前一個王朝的歷史,自己王朝歷史是不修的。這樣的做法也就是功過由後人評說出發,以免在修史中因爲立場的原因導致修出來的史書有所偏差。

二十三史(原本歷史上的明史是康熙派張廷玉修的,不過還沒修完大明就復興了,自然也就沒了明史),皆是如此,可在後世的二十四史中,唯獨明史絕不可信,因爲滿清是異族入侵中原坐了天下,可相比元朝,滿清卻在修史中動了不少手腳,喪心病狂胡亂編造謊言,拼命抹黑前明諸帝,無恥到了極點。

宋、遼、金,這三本史書爲元朝所修,主修人爲當時元朝丞相脫脫。可相比滿清,元朝雖也是異族入主中原,但在修史過程中卻遠比滿清來得實在,其修的曆書基本實事求是,這是被後人所認可的。

按理說,朱怡成作爲如今的大明皇帝是不應該去修明史的,可是朱怡成的大明和前明有所不同,雖然如今的大明從法理上繼承了前明法統,而且朱怡成還是崇禎帝的重孫,可謂一脈相承。

但是現在的大明覆興卻又不是前明的直接延續,前明亡有幾種說法,無論是崇禎之死而亡,又或者吳三桂絞殺永曆帝而亡,還是滿清攻破臺灣,明鄭被滅而亡。但無論如何,在朱怡成起兵之前,前明已經徹徹底底的亡了,要以最長時間來算,前明亡已有近百年。

朱怡成的大明是在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的,縱觀歷史,也只有王莽新朝後的光武帝劉秀可以媲美。可相比東漢延續西漢,前明的滅亡到大明的復興其中間隔時間更長些。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朱怡成才考慮修前明史,而且這樣的做法並非沒有先例,東漢時期班固修漢書就是這樣,所以漢朝的史書分爲漢書和後漢書,以區分西漢和東漢兩朝歷史。

原本朱怡成覺得修前明史應該不算難,畢竟前明滅亡到現在也不過近百年時間,相比後世研究明史的時間遠短了許多。可朱怡成怎麼都沒想到,他小看了滿清的齷齪,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滿清就已經私下銷燬、篡改了大量有關資料,這使得王文清在修史過程中遇到了極大困難。

“此事的確有些麻煩……。”朱怡成放下手中的資料嘆了口氣問:“宮中老檔想來廷鑑都已仔細查閱過了,不知廷鑑對此事有無解決問題的辦法。”

王文清來找朱怡成當然不是僅僅訴苦和痛罵滿清的,問題擺在那邊,怎麼解決纔是關鍵。

當即王文清道:“陛下,臣以爲如今僅靠宮中老檔已是不成了,老檔多有殘缺,被滿清銷燬和篡改嚴重,依臣來看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收集流失在民間的各類書籍、文檔和資料等,以此同宮中殘留的老檔對應整理,隨後再依此爲據參考。”

說到這,王文清又遲疑道:“不過陛下,這樣做也有弊處。首先民間的各類書籍、文檔、資料包括記錄等等並不屬於官方記錄,其中恐有不少繆誤。此外,這些東西大多僅只能參考,卻無法作爲實憑。還有收集這些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

朱怡成微微點頭,王文清說的沒錯,相比宮中的正式檔案,這些民間的資料、書籍、文檔不僅收集難度大,而且其可信度也是一個問題。

但不管怎麼樣,這些工作是必須要做的,在目前情況下王文清也只能從這方面下手,從而進行修史的工作。

“如從民間收集這些,廷鑑覺得需多少時日?”

王文清想了想道:“這個臣覺得起碼兩三年的時間吧,此外民間留存的這些大多被留存人作爲珍物,想讓他們白白獻出恐有些難度。”

“這無妨。”朱怡成一擺手道:“朕可下一道旨,讓各省州府協助處理此事,凡是有獻出這些者朝廷直接出錢收購,並適當給予獎勵。至於這需要多少錢,又如何獎勵,就由廷鑑來定就是,到時候再報於朕如何?”

此話一出,王文清頓時大喜,其實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收集這些,王文清雖是翰林院學士,其職清高,但手中卻無什麼實權,而且這樣操作不是一個翰林院能夠完成的,沒有地方州府的配合他根本就做不了。

再加上就如王文清所言,這些東西在民間藏書者手裡都是寶貝,根本不可能外借,王文清自己就是讀書人,家中藏書不少,如何不明白這些人的想法?

想要把這些東西從民間讀書人甚至大族手裡弄出了,沒有皇帝的旨意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就算有了皇帝的旨意,還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要不然同樣也沒辦法。

所謂的代價無非就是錢和一些利益了,雖然金錢不是萬能的,可金錢卻能解決許多問題,現在有了朱怡成的背書,那麼王文清心裡也就有了不少把握。

王文清喜滋滋地告辭離開,不出三日他就寫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遞交給了朱怡成,王文清的計劃書中耗資不少,僅僅是收集這些東西粗略支出就是一大筆金額。

這些資金需求僅只是初期,按照王文清的說法,等全面徵收展開後,也許資金的支出恐怕還要多上不少。

除此之外,對於一些獎勵,王文清提出可以用獻書重要性和多寡貢獻來進行劃分,甚至可以給予民爵的待遇。對此,朱怡成仔細琢磨後最終同意了王文清的計劃,不過對於費用支出朱怡成考慮再三並沒讓戶部撥款,而是採取皇家撥款的方式,在朱怡成看來由戶部撥款做這件事恐怕朝中會有阻力,同時資金使用監督什麼也不便利,倒不如直接由皇家進行撥款操作。

這些書籍、檔案、資料到時候會藏於大內,作爲皇家藏品流傳後代,這也是朱怡成的一個私下打算。

第九百八十二章 朱皇帝的決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封爵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代明君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光陰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鑑第八百五十六章 來不及第七百六十六章 北美格局第九百四十七章 態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六百零九章 要錢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粘杆處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禮物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六百九十七章 實驗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徹底改變第八百七十七章 人的命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半島海戰2第六百四十章 歸鄉第三百八十五章 立功心切第七百四十六章 問斥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強硬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墜落的勇士第五百九十一章 衝鋒第九百四十章 愁雲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九百一十三章 心比天高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去意第七百八十七章 心焦的總督閣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婚姻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戰艦上的公主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爆破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琪琪格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進遼東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四百九十六章 勒馬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想法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新的改變第七百八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九十一章 秉燭夜談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老九第一章 甲字一號第二百二十七章 動搖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明白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三百四十九章 火上澆油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塞思黑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千里來客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五百五十六章 向北第八百四十五章 理念之別第二百二十三章 帶來給朕(求票)第七百一十六章 開刀第八百八十九章 度無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未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六百六十八章 井市傳聞第七百零四章 利誘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手段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窮途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老師第六百一十五章 收拾心情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前卒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意外的驚喜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曹道臺第四百零三章 北方第四百五十章 盤算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欲蓋而彰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四十七章 夜戰陳家鎮第八百六十三章 初到此地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庇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九十八章 意外的一仗第二百五十一章 坐守孤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鑑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新大陸風雲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欲蓋而彰第一百三十六章 蠢蠢欲動第五百九十六章 復仇的呼嘯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報告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章 交接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會晤暫停第二百八十四章 野望